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沉

    被時人譽為“亂世之梟雄,治國之能臣”的曹操,確實能耐很大,從頭銜就可以看出來,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因此,曹操可以說是一個一身才華側漏的人。

    那為什麼他會被人詬病最多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封建皇室正統思想已深入人心的東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毫無疑問會遭到大家的抨擊,說難聽點,挾持皇帝,那就是叛逆。所以,如果曹操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還有好名聲,那就真的奇了怪了。

    很多人可能會想,東吳也是叛逆了東漢,為什麼沒有像曹操一樣捱罵呢?那主要是東吳人家跟曹操戰爭的名義就是解救漢室,所以大家不表揚人家東吳對東漢皇室的忠誠就算了,捱罵那是不可能的。

    二、“寧可我負天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寧可我負天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是曹操的至理名言啊,東漢末年,曹操刺殺董卓失敗,一路逃亡到了自己的伯父呂伯奢家,人家磨刀殺豬款待他,他以為人家要殺他,於是滅了人家滿門,恰好呂伯奢出門去打酒逃過一死。殺完人後才發現是自己誤會了,但是卻毫無悔改之心,後來逃亡的路上曹操遇見呂伯奢,又把呂伯奢殺了。如此,曹操的狠就非比尋常了,又加上忘恩負義,活脫脫一個兇惡小人啊。

    放到如今,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這就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於這樣的人,能有好評?除非腦子有泡。

    三、曹操因猜忌多疑殺名醫華佗

    曹操有偏頭痛,發作起來頭疼欲裂,據說最後也是因為這個病死的。其實,這個病名醫華佗給出過治療方案,那就是用利斧將頭劈開,找出病症所在去除之。聽起來,那就是我們今天的開顱手術啊,現在手術難度都極大,可想而知在衛生醫療條件極差的古代。曹操一聽,覺得華佗不是在真正想給他治病,而是想謀殺他,於是,二話不說就讓士兵把華佗推出去斬了。這也成了後世評價曹操多疑猜忌的作證了,且不說曹操,試問,當時能有幾個能接受開顱手術的,恐怕真沒有幾個吧,不過因為大家痛恨曹操,所以這件事也成了曹操的罪證之一。

    四、《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故意貶曹揚劉

    我們很多人對曹操的認識,並非正史,而是透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而很明顯這部小說的作者羅老師是討厭曹操的,所以書中故意安排了很多事件來刻意體現曹操的奸惡,以襯托劉備的醇厚良善。實際上,這和歷史上真正的曹操還是有很大出入的,只不過我們都先入為主的認為,曹操就是一個大惡人。

    但是,今天我們必須說句公道話。其實,曹操這個人才華是很出眾的。

    他治國有方,御下有道。曹魏在他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榮,滿朝文武上下同心,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富強。此外,曹操尤其愛才 還善於任用賢能,所以身邊總是人才濟濟。因為他給曹魏打下了好的基礎 死後不久,曹魏即一統三國。

  • 2 # 93四個金

    曹操,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書法家,他對歷史的貢獻,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他之所以為後人詬病最多,我認為主要還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在這本書中曹操被找鴨繪成了一個另可我負天下人,也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形象。但實際上三國演義是一本貶曹仰劉的書,書中將劉備認為是漢室正統,而將曹操認為是篡漢的人,可事實情況是這樣嗎?東漢末年,如果不是曹操消滅各路諸侯,那麼天下可能更加大亂,漢王朝能不能繼續維持都不知道,而曹操的出現給了漢朝最後的喘息,給了百姓一個相對安穩的社會。而另可我負天下人也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也僅見於三國演義,三國志中並沒有,所以我個人認為是羅貫中自己加的,並沒有任何史料證明。

  • 3 # 一級註冊建造師

    曹操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為北方統一,結束東漢末年以來的戰亂,安定流民立下了卓越的功勳,同時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保持華夏文明留下了歷史功績。但是曹操為啥被後人所詬病,我覺得應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分析:

    1、曹操是宦官的養子,一箇中級武官起步,開始他和劉備一樣,也是想興復漢室的,但是後面他看到漢室衰微,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壯大,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畢竟曹操為兒子曹丕篡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在當時儒家思想當道的封建主義社會,是為世人不容的,儒家提倡的是忠君愛國,曹操的行為被當時很多忠於漢室的人罵:雖為漢相,實為漢賊。

    2、曹操挾持漢獻帝,專權、欺負漢獻帝,漢獻帝劉協幾次反抗都遭到了失敗,事後曹操誅殺了董承、伏完等皇親國戚,一動手往往就是誅滅人家三族,董妃、伏皇后等被亂棒打死,國母都被如此,曹老闆的殘忍行徑為世人所不容,難怪他名聲不好。

    3、曹操的父親等家人途徑徐州,被一見財起意的無賴殺死,本來和徐州牧陶謙沒啥關係,但是曹操偏偏要找陶謙麻煩,你討伐陶謙也就罷了,曹操統率大軍一路殺過來,徐州的老百姓被他屠殺了幾十萬,其殘暴行徑令人髮指。

    4、曹操這個人不但好色,還有個特別的嗜好,那就是非常喜歡霸佔別人的老婆,就是人妻,仗著自己有權有勢,弄得別人敢怒不敢言,沒辦法曹老闆實力太強了呀,人家老公如果死了還好,你幫人家照顧老婆小孩,可不少人老公還在呀,比如呂布部將秦宜祿的老婆杜氏,就被曹操霸佔了,還給秦宜祿安排個差事調到很遠的地方去,曹操攻打宛城,本來張繡已經投降沒什麼事了,可是曹操偏偏要去睡張繡的嬸孃鄒氏,結果這一睡就睡出大禍來了,張老闆覺得受了奇恥大辱,奮起反擊,曹老闆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等都掛了,曹操本人也差點掛了,損失慘重,也是報應啊!

    5、曹操這個人不但足智多謀,而且特別狠毒,為達到目的往往不擇手段,比如攻打壽春袁術,糧官王垕告訴他沒糧了,軍心不穩,眼看就要譁變,曹操對糧官說我借你的人頭來穩軍心吧?糧官哀求並稱自己無罪,可是曹操絲毫不留情的把他殺了,還對軍士們說他剋扣糧食。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難的路上遇到呂伯奢收留,因人家殺豬款待他,他多疑以為別人殺他,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呂伯奢一家人全部殺光,後面知道殺錯了人,居然說什麼: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說得理直氣壯,臉不紅心不跳,如此,曹老闆的名聲能好嗎?

  • 4 # 歷史鑑春秋

    曹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這點史學界早已達成共識;那為什麼曹操以後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現呢?讓我們根據歷史來看看曹操的形象是怎麼一步步轉變的。

    首先我們先說說曹操這個人到底怎麼樣。漢朝末年,朝廷孱弱,軍閥連年混戰,廣大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正如曹操詩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那樣。

    所以曹操順勢而動,剿滅了軍閥,平息了戰火,統一了北方,興修水利,振興農業,使流離失所的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經濟發展;這是曹操的歷史性貢獻,當然,他也殘殺有識之士,挾持漢帝為己所用等負面行為。

    那麼曹操什麼時候開始被後人醜化和唾罵的呢?其實在隋唐以前曹操都是正面形象,如陳壽的三國志裡面均能正面評價曹操;從北宋開始宋太祖趙匡胤出於加強皇權控制等的需要,曹操的正面形象開始動搖。

    南宋時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老想著和諸葛亮一樣北伐中原,所以不斷抬高劉備諸葛亮等人的歷史地位,那麼肯定要貶低曹操,曹操的形象開始嚴重下滑。

    元代戲曲發達盛行,幾十部三國戲裡的曹操都是白臉奸臣形象,為醜化曹操形象進一步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那麼誕生於明朝時期的小說《三國演義》對曹操醜化已經非常嚴重,這部小說的作者遵循封建社會傳統的世界觀,小說的主題思想以尊劉抑曹為主線,竭力褒獎劉備,盡其可能醜化曹操;此書的後世影響極大,再加上民間的不斷加工和口口相傳,曹操的反面形象已經徹底定型。

    基於上述原因,曹操在歷史舞臺上總是以反面人物出現,而且在人們的印象中根深蒂固;但不管怎麼說過去終歸過去,今天的我們應該秉承歷史唯物論的觀點,對曹操做出客觀公正的歷史性評價。

  • 5 # 戍毫

    自從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以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起源於周禮,周禮特別講究“君為臣綱”的倫理道德,以至於後來不斷被歷代統治者利用,發展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地步。這種社會環境下,臣子只有對君主絕對服從的份,哪怕君主是個無道昏君,也只可以用勸諫的方式使其改過,不可以以下犯上,否則便是僭越違禮,要受到全社會的圍攻。因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早已是整個社會的主流思想。

    從個人能力而言,曹操不知要比漢獻帝強多少倍,他在有生之年統一了北方,讓原本飽受戰亂之苦的北方民眾,過上了比較安定的生活,不愧為三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次,曹操在文學上造詣也極高,他和他兒子開創的“建安派”詩風對後世的詩歌藝術發展也影響極大,可算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但是按照儒家所要求臣子遵守的綱常倫紀來看,曹操是漢臣,卻“挾天子以令諸侯”本來就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他個人的執政基礎根本就沒有合法地位。

    加之,在古代的君臣觀念當中,根本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意識,他們所提倡的“忠國”理論僅僅只是忠於一姓之政權,而不是整個國家和人民的何去何從,在他們看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忠良,首先在於這個人是否對於他們所依附的一姓之政權絕對效忠,其次才是此人的實際能力。曹操顯然不符合這樣的標準。後來歷朝歷代為了以防臣子效仿,危及自身統治,曹操便一直是個反面教材。等到《三國演義》的流行,無疑讓這種反面教材的示範效應傳播得更遠。加之曹操在當政期間也確實擅殺無辜,為後世留下了詬病的把柄。

  • 6 # 向陽花開7290

    大概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塑造的曹操的形象就是多疑、殘暴、奸詐。而劉備的影響則大大相反,仁愛賢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男生會突然讓女生喊他哥哥,這些男生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