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大加

    我想了想我最近焦慮的情況,好像真的蠻久沒有焦慮的感覺了,倒是因為重感冒的關係,最近體力比較差,很容易累。

    在半年多以前,我經常處於焦慮狀態,情緒不穩定晚上也睡不好。當時以為自己得了抑鬱症,跑去學了心理學課程。結果一番科學評估下來,只是有一點輕度焦慮而已。

    是對自己沒信心,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

    是對現狀不滿,又無力改變的無奈與憤怒?

    是看到比自己如意的人,而心生羨慕和嫉妒?

    結果好像三種因素都各自佔據了一個角落,我內心的小房子裡,有一個小小的自我蹲在第四個角落裡,瑟瑟發抖。

    小小的自我說,我不喜歡你們三個樣子,好難看,好醜陋。

    但是有什麼用呢?

    它太弱小了,連站起來大聲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只好任由這三種負面情緒在房間裡肆虐、翻滾、吵吵鬧鬧。

    小小的自我很著急,她想盡快成長起來,好擺脫現在的無力與虛弱感。

    於是,她像無頭蒼蠅般的亂撞,看很多書,報了很多課程,讀很多文章。

    但是,書看幾天就煩了,課程沒有一個從頭學到尾,文章也是快速拉到底,最後講了什麼都不記得。

    更可怕的是,每當她接觸到一個厲害的人,看到自己的差距,就越發為自己的弱小擔憂,小房子裡的醜陋情緒就強大一分。

    她更加著急。

    於是報的課程更多,不停地參加各種社群活動,書也是一批一批地往家裡搬。

    很快,精力就報警了。

    小小的自我躲在牆角哭。

    她不敢哭得太大聲,因為不能被那三個醜陋的傢伙聽到。

    她有點想放棄,但又不甘心。

    她很懷念以前平靜又有力量的自己。

    這個小小的自我,是不是看起來很眼熟。她陷入了,焦慮-努力-更焦慮的惡性迴圈裡。

    我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才意識到自己在死衚衕裡越鑽越深。於是,乾脆停下來,走出去跟不同的人聊天,東扯西扯突然想明白了點什麼,對自己提出了應對焦慮三個解決方案:

    不害怕

    定目標

    開始做

    幾個月的實踐下來我發現,行動和時間,是緩解焦慮狀態的良藥。而當我不再因為焦慮而更加焦慮的時候,我得以抽離情緒更加客觀理性地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很多困擾,並不在於情緒本身,而在於我們用什麼方式去看待它。就像硬幣的兩面,每一種情緒本身都存在兩種解讀方式。當我們對焦慮感到恐懼的同時,當然也可以換個角度去感受焦慮背後的正能量。

    可是,在怎麼判斷自己更好的方式上,我們往往會選擇一條更容易的路——透過和他人的比較,來簡單的評價是或非。

    比如,我看到一個人很厲害,而我沒達到他的水平,所以我就不行,然後我焦慮。

    又或者是,我看到他能賺很多錢,而我差得遠,所以我就不行,然後我焦慮。

    在判斷的過程中,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情,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2、比較是不是隻能有一個維度。A比B賺得多,並不一定等同於B比A要失敗。可能B比A的家庭要更幸福,或者B比A的社會形象更好呢。

    可可拿自己的短處跟被人的長處相比,得出我不行的結論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如果我們用到在分析競爭優勢時常用的SWOT模型,來比較讓你感到焦慮的某個物件,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案例中就是自我認同不足,因為心裡缺少了一杆秤。這桿秤就是自我評價體系——我好不好,哪裡不好,為什麼不好,怎麼可以更好。

    這個評價體系其實跟別人沒有半毛錢關係。

    他會畫畫,好棒!

    她會攝影,好棒!

    就算全世界都說,他很好,她也很好,那又怎樣?我不會變成他或者她,我還是我啊,我沒有必要活成別人的樣子啊。

    為什麼去買水果這件事,我們可以意志堅定不被別人忽悠,輪到自我認同的時候,就亂了陣腳呢?

    可可明明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就是視而不見,往別人的標準上貼,降低自我認同。

    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焦慮,這種因為看到別人的某個優勢,就無限放大成對自己的否定,然後陷入彷徨的焦慮,就兩個字:活該。

    我也是活該。

    當初那麼容易被外界影響判斷,產生各種負面情緒,最大的問題不就是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自我評價體系嗎?

    沒有評價體系,自我認同就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這件事我做得很好於是就覺得我還不錯啊,那件事我做得不如他好於是就覺得,哎呀世界末日。

    職場上很容易建立起一個評價體系,因為工作業績是硬指標。換句話講就是,工作中不會輕易因為外界的判斷而影響自我認同。

    但是在工作之外的人生裡,好像就比較難建立一個評價體系來告訴自己,我到底夠不夠好。

    職場透過績效來考察任務完成效率,換個角度來看,人生也是由一個一個的小任務構成的,只不過任務的屬性會有些差異。既然同樣是任務的合集,那麼職場上的評價體系也應該可以遷移過來。

    最簡單的兩個維度來檢查任務完成情況:

    1、收益:是不是符合預期

    2、投入:是不是符合預期

    用兩個維度鎖定評價座標系之後,就很容易判斷出在某一個類別的任務裡,我的能力是處於哪個水平,進而建立起完整的評價體系了。

    在這個評級體系裡,我的比較物件,不是別人,是自己。

    舉個例子,我今年的業績和去年,和其他代理人橫向對比,慘淡得一塌糊塗。但是在有限的精力投入之下,收穫的經濟回報、資源回報,都大大超出了預期。

    我寧願為自己的成長速度歡呼,也不會為不如別人的業績增長焦慮。

    沒準我擅長的根本不是業務的業績增長呢~

    還記得那個膽怯弱小的自我嗎?

    後來,她說了三句話:

    對,我害怕被社會淘汰,但是沒關係,只要我踏實地開始做些事情,就算每天走一公里,也可以抵達終點線;

    對,我羨慕嫉妒那些“成功”的同齡人,但是沒關係,我一定也能找到自己的舞臺;

    對,我為自己無法改變現狀感到無奈和憤怒,但是沒關係,我可以慢慢開始積蓄力量,等待改變時機的到來。

    於是,一點一點的努力之下,有了得到課程、有了豆姐讀書會、有了小王子文案課,更多的還是今年取得了NLP執行師認證、取得法學的學士學位、協助客戶申請下來的重疾理賠款、加入007開始每週寫作……當這些結果擺在眼前的時候,當我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與位置的時候,焦慮還在,但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

    焦慮,源於自己的能力沒有匹配我們想要的。想要緩解它,那就:不害怕-定目標-開始做。

  • 2 # 十八點心理

    對於一個即將30歲的人了,總想在這個社會中有一番成就,或者做一些事情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就像泰戈爾所說: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很多事情其實就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突破。人生幾十年,匆匆而過。當遇到事業的瓶頸期,就會內心產生一種焦慮感,因為想要用力,但是精力不像之前那樣旺盛,所以就會有一種緊迫感,這種緊迫感會讓自己覺得壓力越來越大。隨著父母的年紀越來越大,這種感覺就會越來越強烈,夜晚有時候會醒過來。

    如果長期處於這種情緒狀態,那麼我的人生路途就會越走越窄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目前這種狀況:

    首先:我要制定一個作息表,每天晚上十一點之前就要睡覺,無論什麼事來了,第二天處理,不能影響睡覺。

    其次:每天寫一篇文章,保持思維的活躍性,這也是一種自我的要求。

    第三:認識一些新朋友,學習一些新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突破自己的瓶頸期。

    第四:打造個人品牌,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第五:放鬆心態,如果上天讓我這樣過一生,至少我自己努力過,我就不後悔。

    一段時間出現了緊張、焦慮、不安的情緒,是一種正常的表現,關鍵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跳出來,找到自己想要的狀態最重要。

  • 3 # 姜子閒談

    說起這種緊張,焦慮不安的情緒真的好像已經記不起來了,不能說沒有什麼事情,到這種讓人非常困惑的心情確實很長時間沒有經歷過了,我認為這種情緒的高低自己會讓人處於這種狀態裡和自己也有很大的關係。

    生活就是這樣的,哪有什麼一帆風順,就是伴隨著各種不舒服的事情發生,對於這樣的情況,如果想讓自己避免應該是不可能的,因為該來的跑不掉,但是調節自己內心的抵抗力還是非常有效的,一個人有好的心理素質和抗壓力的能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我可以給你幾個方法,讓自己的內心能夠抵抗的住外面的打擊。

    第一,要讓自己常態化,什麼是常態化呢,就是讓自己在平時遇到問題的時候,讓自己更趨於冷靜,提升自己的城府,這個城府分為很多方面,面對事情,讓自己學會能夠做到不為之驚,鍛鍊內心沉穩度。

    第二,要樂觀並且客觀的應對生活,凡事別讓自己太過於較真,什麼事都必須要弄清楚。所以要讓自己樂觀一些,不管什麼事情都能夠不為所動。讓自己心態平和。

    所以改變自己內心的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很大程度上減少這種煩躁不安,緊張焦慮的狀態,能讓自己無論在什麼糟糕的環境裡,都可以做到不為外界因素而影響自己內心。

  • 4 # 扒拉小哥

    是從去年的10月份開始的吧,我自己做生意的,但是生意不是很好,就開始整晚整晚的失眠,非常的焦慮,每天想的就是怎麼樣才能把店裡的生意做好,賺到錢,一直到現在我還是這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老了,你該怎麼做,父母才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