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吹雲湧

    幫助很大,黃自元,系統地闡述了漢字間架結構,使書法學習有了直觀的認識,更容易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每個書法愛好者,都應好好學習,細細揣摩,領會,愚見

  • 2 # 言行軒

    非常有幫助!黃自元一生勤於書法,博採顏、柳、歐各家之長,自成“黃”體,曾為同治帝生母錄寫神道碑,被譽為“字聖”。

    他創的黃體,在運筆、間架、書寫和筆鋒上有明確指導,受益多多,既可做為初學者入門臨帖範本,也可為初成者臨幕學習!

  • 3 # 書風

    黃自元的書法藝術尋求雅俗共賞,他的字端莊秀蘊,靜雅內斂,文氣蔚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兼及很強的實用功能,其風格特點和審美取向秉承的是來晉人鍾繇,羲、獻父子所開創的帖學傳統。

    《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是在唐初四大書家之一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以及明代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基礎上系統、全面地研究分析漢字結構組合規律,歸納總結出九十二種漢字結體書寫的方法,並各有典型例字。

    《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是一本較為完整、實用的法帖,看後對書者影響巨大,不僅適用於初學書者臨習,也可供書法愛好者參考欣賞。九十二法對初學者瞭解,間架結構有指導意義,是初學者的啟蒙導師。

    看過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後,對學習書法有了更深的瞭解,使初學書法者,更容易理解,找到漢字書寫的規律,從而更好的臨帖,掌握要領,對以後創作有深遠影響。當然如果有名師指點,自己悟性又好,肯學又肯鑽,長期堅持,必能在當今書法家協會里,佔有一席之地,祝你好運。

  • 4 # 師範小王子

    謝邀。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是初學者掌握結字法的寶鑑,是臨習館閣體入門的金鑰匙。按此法結字,則比較規範美觀。但是不要刻板應用。古人云:“用筆千古不變,結字因人而異。”縱觀歷代大家,在結字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姜夔在《續書譜》中說:“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書判取仕,而士大夫字書,類有科舉習氣。”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米元章謂大年《千文》,觀其有偏側之勢,出二王外,此皆言佈置不當平勻,當長短錯綜,疏密相間也。 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此趙吳興所以不入晉、唐門也。‘’前人這些論述不無道理。如果將字寫得象科舉考生寫得那麼平正規範,就失掉了情性。所以結字要平、險、奇互用,方不呆板。

  • 5 # 藝呼百應

    黃自元的書法諸體皆能,各種體式的作品都有流傳,存世最多影響最廣的當屬行書和楷書。黃自元的書法端莊秀蘊,靜雅內斂,文氣蔚然,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兼及很強的實用功能,其風格特點和審美取向秉承的是晉人鍾繇,羲、獻父子所開創的帖學傳統。其行草書表現得尤為明顯,看得出其書法藝術的取法淵源和傳承脈絡。他學王羲之的《聖教序》、《蘭亭序》,學王獻之的《十七帖》、《鴨頭丸帖》等,在結字上中宮緊縮,不偏不倚,較之前人更為整肅,在用筆上雖缺少變化,但講究筆筆中鋒,神完氣足,用墨則體現出清代人普遍存在的筆酣墨飽的遺風。

    黃自元一生致力研究且成就最高的,還是他那被人貶為“館閣體”的黃氏楷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歷朝歷代,書法大家層出不窮,然而在楷書一途能成大氣者並不多。屈指數來,晉有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唐是楷書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薛稷、顏真卿、柳公權、李邕等大師;宋代有蘇東坡;元有趙孟頫;明代往後,擅小楷的高人不少,諸如王寵、文徵明等,然而以中楷、大楷名世者確乎僅黃自元一人而已。在書法一途,楷書法度森嚴,其規整的結字和用筆缺少隨意性和流動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書家個性的表現和感情的抒發,縮小了書法家創造自我的空間。所以,寫楷書最難突破前人窠臼,最難成就一家面目。

    正因為上述原因,很多書家僅把楷書作為入門的基礎,因為畏難而不再深究,及至當今整個書壇,在篆、隸、行、草各種書體齊頭並進的情況下,唯獨楷書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幾百年裡再沒有出現一個大家。 

    在這個前提和背景下,我以為,與開一代風氣之先的那些大師們相比,黃自元的楷書儘管有個人風格和麵目不鮮明,得整肅而失靈動,多法度而少情趣的種種問題,但其能自成一派,受皇家垂愛,得大眾歡迎,同化一朝一代的審美趣味,引領一代書風,那也絕對是功德千秋的事。哪怕有人貶其為“館閣體”,然而“館閣體”也是獨立一體,在書法史上自當有其重要的位置。就此一項,就當是一代大家。

    看一個人的成就不能離開時代這個大前提,更不能離開做人這個原則,在這兩個大前提下,再來觀察評判一個人的藝術成就,才能得出較為公允的結論。 歷史的評價黃自元的書法,在藝術之外,更多的是一種實用,這當然是時代的要求所致,甚至是政治的要求所致,所以說,“館閣體”和“八股文”都是時代的產物,與時代的要求和政治的需求有著明顯的因果關係。然而他的實用書法,並非是“匠氣”的寫字,因為其藝術的審美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 黃自元所處的時期正好是金石碑版書法氾濫,正統書法與民間書法抗爭的歷史時期。所謂金石碑版書法也就是捨棄經典、崇尚民間碑版的書法。就書法而言,當時這種書法體式一但形成風氣,必然走向極端,貽誤後學。黃自元的意義,或許就在於他認識到了這一層,並且在為扭轉當時所謂金石碑版書法氾濫的社會局勢,引導社會迴歸到規範尚法的帖學傳統書路上來下足了功夫,他為此而臨摹《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可謂是嘔心瀝血。

    當然,黃自元流傳最廣,影響最大,讓人評頭品足的幾本楷書字帖,原本就是字範,是課徒的蒙本,是寫字教材。說白了,他當時並非把它當作藝術作品在寫,其實用價值在前,藝術價值自然退而居其次了。說其藝術性不強雖然千真萬確,但就此以偏概全認定他的書法全貌也就如此的話,那自然有失公允。 盛景華認為,無論是繼承傳統的書家,還是創造型的個性鮮明的書家,其作品都有流傳、欣賞、研究的價值,有其功績和歷史意義。

  • 6 # 翰墨今香

    認識黃自元的書法,起初就是源自他的《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學習了這本書的內容之後,發現對於楷書的間架結構的認識提高了很多。

    黃自元是清代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書法師承唐楷,融合了顏、柳、歐等各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當時以楷書著稱,曾經還為同治皇帝的母親寫神道碑,可見其書法的知名度還是很高的,在當時還被譽為“字聖”。

    黃自元的楷書結構非常嚴謹、字形端莊、筆勢舒展、參差有致,但是同時也造成了有些板滯的問題,在當時的書壇並沒有得到書家的賞識。他晚年臨摹的《玄秘塔》、《九成宮》等,被拓印發售,成為當時兒童的書法教材。

    關於《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的學習,我是這樣認為的:

    不建議拿《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作為字帖直接臨摹

    黃自元的楷書寫的非常好,也很工整,但並不適合直接拿來作為臨摹的範本,因為取法不夠高。學習楷書還是以楷書四大家為直接物件,或者是師法鍾、王,黃自元的楷書,館閣體的味道還是比較濃厚的,這也是他當世時不被書林待見的原因。

    作為後世的我們,因為現代印刷術的貢獻,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古人優秀的法帖,相比較之下,黃自元的楷書格調不高的缺點就暴露了出來。而當時他的楷書比較流行,主要還是以蒙童的書法教學為主,畢竟那個時候一般的蒙童想得到一本刊刻精美的《九成宮》,可以說是太難了。

    《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的學習方法

    去年在寫一本硬筆書法入門教材的時候,楷書間架結構方面就是參照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但是在實踐的同時發現,裡面的一些內容也是值得商榷的。

    我學習這本書的時候,是以趙孟頫的小楷《道德經》為參照物的,按照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的內容,逐條從小楷《道德經》中尋找範字看看是否對應,發現大部分還是能對應上的,但是也有部分有出入。

    所以後來我就在思考,古人曰:“盡信書不如無書”,那麼在學習《九十二法》的時候,如果你完全照搬,就會把自己封鎖在一個框框裡面了。而古代那些大家之所以會成為大家,就是能夠打破這些框架。

    所以大家在學習《九十二法》的時候,不妨像我一樣,用你所臨摹的範本,按照《九十二法》的內容,逐條找出範字。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認識所學的範本字帖。

  • 7 # 千年蘭亭

    記得孩子三四歲時,送他去學國畫。不久老師教畫螃蟹,先畫什麼後畫什麼,從沒見過螃蟹的孩子,按照老師的方法,竟然畫得也像模像樣。

    這說明,對一個什麼都不懂的人,你只要讓他機械地按程式操作,他也可完成一些事情。並且這些操作規程對規範初學者的行為十分重要,短期內見效快。

    學習書法也是這樣,黃自元的九十二法,能讓人很快掌握結體方法,快速將字寫漂亮,提高學習興趣。

    這一點尤如初學圍棋,我們要背定式,區域性如何掛角、守角。那時是根本不知道為什麼的,書上說這樣下才是對的,那我們就只有死記硬背。

    後來下多了,水平提高了,明白棋理了,不背定式,下出的棋也八九不離十了。

    書法學習,道理與此相通。初學可以看一看九十二法,但再往後學卻不能拘泥於此,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這樣方能將字寫活。

    寫到此,不由想起所謂的“田楷”。田英章的字在書法界雖然頗有非議,但它對初學者非常有用,它程式化、拼積木式的寫法,能讓初學者快速入門。

    從這一點上講,它還是有積極作用的,只不過入門後,宴迅速從“田楷”中跳出來,否則只會坐井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業化素養的核心內容及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