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貓叔說歷史
-
2 # 巴蜀俠盜
始皇帝作為華夏大一統的第一位帝王,為後世封建王朝的傳遞,奠定了基礎,廢分封,設郡縣,分天下三十六郡,不光是政治上的一統,更是地域,文化,法度,文字的一統,出巡原因:
一、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築甬道,治馳道。
二、二十八年,始皇東巡郡縣,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上泰山,立石,封,祠祀,禪梁父
三、三十九年,始皇帝東遊。志陽武博狼沙,刻石,歌功頌德
四、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使韓終、侯工、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
五、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李斯、胡亥隨同,十一月,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從上可以看出,始皇帝出巡,首先是為了歌頌秦德,讓後世銘記自己的豐功偉績,第二是封禪,祭天,受命於天,將自己的統治徹底的合法化,第三,出巡是要鞏固統治,巡視自己的治下,郡縣,人民。第四,就是求取長生不老之藥,讓自己的統治傳至萬世而不休。
-
3 # 圖文繪歷史
秦始皇登基當皇帝后,幾乎有一半的時間在巡遊,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最後還死在了巡遊的路上,你說他不在咸陽宮舒舒服服待著跑出去幹什麼,真是為了為了遊山玩水嗎?那時候交通不便,出門都很痛苦,《史記》記載秦始皇在巡遊時,常常碰到狂風暴雨等惡劣環境,還要在樹下躲雨,但秦始皇似乎樂此不彼,最後死在了巡遊的路上。
第五次巡遊時,秦始皇病死在了沙丘宮,此地也是趙武靈王餓死的地方。
首先一點,秦始皇巡遊肯定不是為了遊玩,公元前220年稱帝,這一年秦始皇就巡遊了陝北、甘肅、寧夏等地,這是他第一次巡遊,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大後方,並拜謁了秦國的發祥地天水。
國內至今仍有人懷疑徐福存在的真實性,而日本現存有大量徐福墓、廟、牌坊等,圖為徐福公園。
當年秦國剛統一時,六國百姓並不能從內心順服,刺殺秦始皇的事件時有發生,另外六國被滅,齊國可是投降的,很富有又沒經歷戰爭,所以東南有天子之氣、亡秦必楚之類的謠言,使得秦始皇在219年開始了第二次巡遊,為了解決融合問題,秦始皇做了一件大事,就是要與天對話,古人云東方泰山是座神山,能溝通上天,於是秦始皇跑到泰山封禪,向上天宣告自己統一,向天下昭告自己的合法性。
2009年受社會捐贈的3000多枚《西漢簡書》,揭開了胡亥即位的合法性,這批竹簡出土不明。
可是就是這次巡遊,秦始皇碰到了一個改變他以後生活的人,徐福。這人是個方術,玩神仙學說的人,徐福向秦始皇傳授了長生不老,神仙之術,這種新思想讓秦始皇像開了個新天地一樣,對此深信不疑,立馬到了山東之地找仙人,所以後來的幾次巡遊秦始皇都到達齊魯地區,奔波於求長生不死之術的路上,公元前210年駕崩於河北沙丘宮。
-
4 # 阿司匹林fire
項羽見,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見,大丈夫當如是也。張良見,椎之報國仇家恨。巡視主要展示國力,安定民心,尋找仙藥,祭祀天地,封禪勒石,昭告天下一統。
-
5 # Leander907
關於秦始皇的五次大規模東巡,他肯定不只是遊山玩水嗎?六國一統,天下該怎麼治理,秦始皇在分封制和郡縣制之間選擇了郡縣制,這次改革有沒有成效,有什麼成效,這需要秦始皇去各地親自考察,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決定以後釋出的郡縣制的相關政令,再者,秦國之前有商鞅變法,破壞了秦國貴族的力量,但同時所付出的代價是商鞅這個始作俑者身死道消,那麼一統六國,實行郡縣制這對於社會也是一次變革,那這次變革損害的是六朝貴族的利益,六國貴族死而不僵,必定會進行反撲,秦始皇巡遊實在對他們表示,有我在,爾等決無出頭之日。最後,秦始皇東巡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尋求長生不老的辦法。對於長生不老之事,秦始皇算是極其迷戀的。他堅信這個世界上肯定有長生不老的秘方,這也才有了徐福東渡的事兒了。其他東巡有沒有這個目的我不敢說,起碼第五次東巡應該有這個打算在裡面,只可惜,秦始皇最終含恨沙丘宮,一命嗚呼。
-
6 # 開涮歷史
當然不是隻為遊山玩水。
始皇帝在統一六國後的十年之間,五次巡狩天下,最後一次死在了巡遊的路上。
天子出巡在先秦時期稱為巡狩,是鞏固統治的一項重要舉措,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都夏商周,這個制度一直流傳下來。據說舜帝就是在巡狩蒼梧不幸去世,娥皇女英因悲傷淚乾而殉,有了湘妃竹的悽美傳說。
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六國,他的巡狩雖不是為了表示“我,秦始皇,打錢”的霸蠻,但本質就是為了在自己一統的疆域內刷存在感。
第一次巡狩時間:公元前220年,即全國統一的第二年。
地點:帝國西陲隴西一帶,主要是隴西、北地軍事要地。
嬴政為統一六國多年來都放眼東方,一場又一場的大戰讓他無暇西顧。天下甫定,嬴政回到贏氏的發祥地——隴西,應該是告慰先祖在天之靈了。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第二次巡狩時間: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
地點:東方各國,主要是齊楚故地。
秦始皇此行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封禪泰山,刻石記功,昭告天下,嬴政乃授命與天的新一代帝王。
這次出巡嬴政不但行“岱宗之禮”,還祭祀了各大名山大川,還在東海之濱的琅琊山流連忘返,停留了足足三個月,也就是在這裡他看到了海市蜃樓,相信了神仙的傳說,從此迷信上求仙問道。
這次歸途中,他還派人到泗水打撈曾丟失的九鼎之一,遺憾的是沒有找到。九鼎傳說是有大禹鑄成,是夏商周三代最高權力的象徵。
第三次巡狩時間: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
地點:東海之濱
這次始皇帝可能真的是去旅遊,為了尋找長生不老藥。沿途經過韓、魏故地的時候,在博浪沙遭到了張良僱傭的大力士的襲擊,差點丟了性命。
第四次巡狩時間: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
地點: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嬴政這次出巡有兩個目的:一是尋找不死仙藥;一是為驅逐匈奴做實地考察,為鞏固北部邊防做準備。這次回咸陽後,秦始皇組織北擊匈奴,修築長城,四方移民,擴建陵墓等幾件大事。
第五次出巡時間: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三十六年
地點:這次出巡範圍廣。
目的有三:一為避兇;二為尋仙藥;三為厭天子之氣。
嬴政逐漸年老體衰,天下反秦浪潮開始暗流湧動,當年天上出現熒惑守心的兇相;東郡天降隕石,上書“始皇帝死而地分”;還有山鬼預言“今年祖龍死”,占星師說東南出現天子氣。這一切不詳的預兆讓始皇帝坐立不安。
經過八九個月的長途奔襲,行程數千裡,始皇帝終因勞雷過度(或者是陰謀),一病不起,暴斃沙丘。
嗚呼哀哉! 或許是天意,嬴政生於趙國,最後又死於趙地(趙武靈王的離宮)。這是不是也算一種不同尋常的“葉落歸根”。
回覆列表
第一,秦始皇巡幸是為了鞏固帝國的統治,威懾六國臣民。
秦始皇統一天下是前無古人的壯舉,沒有什麼模板供他參考,他只能自己去摸索這個新事物。六個諸侯國,都是透過殘酷的戰爭解決掉的,雖然秦國武力上取得了勝利,可東方六國的臣民心裡到底服不服,誰也沒有底,秦始皇心裡當然也沒有底。為了使六國徹底臣服於帝國統治,秦始皇選擇親自到各國炫耀武力的辦法,所以,他每次出行都會帶上大量的軍隊,就有一層耀武揚威的意思在裡面。
第二,巡幸是對新體制的一種檢驗,瞧瞧帝國的執行狀況。眾所周知,秦始皇是個多疑的人,他幾乎從不完全相信身邊的大臣,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事必躬親,這也是他最終累死的原因之一。
在李斯等法學大家的幫助下,秦始皇破天荒廢除了分封制,在東方六國故地也推行了郡縣制,說得通俗一些,這種全新的模式就是公司運作模式。皇帝就是老闆,各個郡縣的官僚就是皇帝的打工仔,吃著皇帝發給大家的工資。可是,這畢竟是個新模式,到底執行怎麼樣呢?這個靠誰來檢驗?靠中央的官僚去檢驗嗎?萬一他們矇蔽皇帝呢?多疑的秦始皇決定親自去各個地方看看,順便檢查一下各地的工作。
第三,處在深宮,多疑秦始皇有嚴重的受迫害妄想症,所以,他寧願長期躲在軍隊中。當然,這方面原因是我個人猜的,沒有找到史料依據,歡迎反駁。以前的秦國,不過是諸侯國中的一分子罷了,如今,天下一統,該怎麼樣去管理才能千秋萬代呢?事實上,秦始皇心裡應該是緊張的,久居深宮,不但容易被人矇蔽,而且還有可能被身邊的人發動政變,或者被東方六國的刺客刺殺。當年,燕國未滅,不是派了荊軻前來刺殺嬴政嗎?所以,深宮並不安全,不如處於千軍萬馬之中,隨時可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當然,處於軍隊之中也不是絕對安全的,他也曾經遇到過刺殺。只是,咱來試著分析他的心理狀態,他當時究竟怎麼想的,只能靠猜了。
第四,秦始皇東巡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尋求長生不老的辦法。對於長生不老之事,秦始皇算是極其迷戀的。他堅信這個世界上肯定有長生不老的秘方,所以,屢次派人出去尋找,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徐福東渡的事兒了。徐福這個大忽悠,每次都騙吃騙喝騙錢花,最終出海之後再也沒有回來。秦始皇當然是恨得牙癢癢,既然你們這些人都不靠譜,那麼,朕就親自出手。其他東巡有沒有這個目的我不敢說,起碼第五次東巡應該有這個打算在裡面,只可惜,秦始皇最終含恨沙丘宮,一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