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馬懿
在《三國》中司馬懿被評為“忍者之王”。司馬懿,是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託孤,委以重任。他“隱忍”五十年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在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他集諸葛亮的經天緯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顏無恥、魯肅的大智若愚等等於一身,真正的王霸之術集大成者,是《三國》中唯一的一個最成功的人物。
2、曹操
《三國》中曹操給大多數的印象,都是暴戾、多疑。其實曹操能夠成為三國最大的強者,擁除了他的超強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還因為他具有忍耐之心和愛才之心。
《三國演義》中禰衡罵曹操,罵得曹操一佛昇天,二佛出世,但曹操冷靜地容忍了禰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荊州劉表那裡。袁紹進攻曹操時,陳琳曾幫袁紹寫了三篇檄文,罵到曹操祖宗三代。
3、孫權
他少年大志,十五歲臨危受命, 穩固江東、 龍圖霸業、縱橫捭闔、 以赤壁大戰、 三分天下, 又智勝關羽,謀奪荊州、彝陵之戰、力挽狂瀾。
220年,曹操已死,孫權已奪得荊州,曹魏實力已經下降的情況下,孫權還是為了保全吳地,牽制劉備。在東吳百姓都掩面覺得丟人的情況下,孫權依然拉下老臉,繼續向曹丕稱臣。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遷都建業。孫權也成為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
4、劉備
在三國未定時,最沒實力、最沒背景的劉備就憑著一頂“漢室宗親”的破帽子,和關羽、張飛、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不得不讓人佩服。劉備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忍辱負重。
劉備在去江東提親時,明知是騙局,在到處遭遇埋伏的情況,卻不動神色,隱忍大度處之,最終還抱得美人歸。
5、漢獻帝
漢獻帝是《三國》中最無奈、最辛酸的忍者。他為了儲存奄奄一息的漢室,足足忍了三十六年。忍了何進,忍了董卓,忍了曹操,失了貴妃和丈人,也失了皇后和國舅,最後還是被曹丕逼死,可以說漢獻帝是最辛酸的忍者。
6、賈詡
賈詡,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是曹操最信任的謀士。他輔佐曹操、支援曹丕、位列三公,77歲高齡壽終,諡肅侯,長子賈穆繼嗣。多年後,賈詡還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7、諸葛亮
鳳雛龐統,早早死於非命,沒有顯出真本事,而諸葛亮顯出經天緯地的才學,幫助前半生一直狼狽不堪的劉備三分天下,建立了西蜀的江山。
劉備白帝託孤,留下的是收復中原的遺命,還有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劉禪。這是一對矛盾,因為有劉禪在,諸葛亮就不可能收復中原。諸葛亮六出祁山,打的勝仗不少,卻未能奪取一寸土地,除去失街亭是諸葛亮用人不當,其他幾次都是因為後方的問題,不得不退兵還巢。
到了第六次出兵,諸葛亮已經積勞成疾,可仍然事無鉅細,都要自己處理,不用魏兵來打,自己就把自己打倒了,最後將星隕落五丈原。諸葛亮一身的本領,戰場指揮,從未輸過半點便宜,但是一代智慧之神,還是敵不過一個昏庸的年代。
8、曹植
曹操原本最喜歡最看中的就是三兒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說肯定曹操是非常滿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軍事上給予開導和啟發。
比如曹操南征孫權的時候,就讓年僅23歲的曹植駐守剛剛平定的袁紹的老窩鄴郡,曹植接手鄴郡後做事兢兢業業,遇到不明白的就請教經驗豐富的鮮于輔等人,把鄴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滿意,這個時候就已經動了立他為世子的念頭。後來建安24年,關羽帶兵殲滅了于禁等人,威震華夏。
9、周瑜
赤壁之戰勝後,周瑜順勢進攻荊州,與曹仁數番大戰,自己還受了箭傷,然後又上演了苦肉計,才取得優勢,可是諸葛亮卻順勢不費吹灰之力取了荊州,氣的周瑜箭傷復發,金瘡迸裂,這就是著名的三期周瑜的第一氣,是曰後周瑜之死的預兆。
後來,周瑜幾次三番的和諸葛亮鬥志,都處於下風,其中還引出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三氣周瑜後,周瑜自知死期將近,卻也沒有辦法,只是在臨死前大叫“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10、龐統
龐統因為相貌的原因和脾氣個性,先後與孫權、曹操、劉備三巨頭謀面,都不被賞識。最後,在諸葛亮的力主下,龐統才可以成為劉備的二號軍師,劉備入川以後的策略基本是龐統所定,在劉備入川以後,劉彰和劉備之間的微妙關係一天一個變化,龐統總能制定出最合適的應變策略。
龐統駕著的盧來到落鳳坡,中了川軍的埋伏,川軍指著這騎白馬的人道:“騎白馬者必是劉備”,於是萬箭齊發,連人代馬一起射死。此時,龐統年僅36歲。伏龍、鳳雛,一個趕出了驚天動地大事業,一個卻在剛剛獲得主公信任時就死於亂軍之中
1、司馬懿
在《三國》中司馬懿被評為“忍者之王”。司馬懿,是輔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視為不安於人臣的隱患,晚年又被曹叡臨終託孤,委以重任。他“隱忍”五十年來證明自己是個忠臣,最後卻在到七十多歲才執掌大權,重演了曹家篡漢的一幕。
他集諸葛亮的經天緯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顏無恥、魯肅的大智若愚等等於一身,真正的王霸之術集大成者,是《三國》中唯一的一個最成功的人物。
2、曹操
《三國》中曹操給大多數的印象,都是暴戾、多疑。其實曹操能夠成為三國最大的強者,擁除了他的超強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還因為他具有忍耐之心和愛才之心。
《三國演義》中禰衡罵曹操,罵得曹操一佛昇天,二佛出世,但曹操冷靜地容忍了禰衡的放肆,把他安全“送”到荊州劉表那裡。袁紹進攻曹操時,陳琳曾幫袁紹寫了三篇檄文,罵到曹操祖宗三代。
3、孫權
他少年大志,十五歲臨危受命, 穩固江東、 龍圖霸業、縱橫捭闔、 以赤壁大戰、 三分天下, 又智勝關羽,謀奪荊州、彝陵之戰、力挽狂瀾。
220年,曹操已死,孫權已奪得荊州,曹魏實力已經下降的情況下,孫權還是為了保全吳地,牽制劉備。在東吳百姓都掩面覺得丟人的情況下,孫權依然拉下老臉,繼續向曹丕稱臣。一直到229年,孫權才正式登基,遷都建業。孫權也成為三國時代在位最久、最長壽的帝王。
4、劉備
在三國未定時,最沒實力、最沒背景的劉備就憑著一頂“漢室宗親”的破帽子,和關羽、張飛、諸葛亮,一路跌跌撞撞而三分天下,不得不讓人佩服。劉備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忍辱負重。
劉備在去江東提親時,明知是騙局,在到處遭遇埋伏的情況,卻不動神色,隱忍大度處之,最終還抱得美人歸。
5、漢獻帝
漢獻帝是《三國》中最無奈、最辛酸的忍者。他為了儲存奄奄一息的漢室,足足忍了三十六年。忍了何進,忍了董卓,忍了曹操,失了貴妃和丈人,也失了皇后和國舅,最後還是被曹丕逼死,可以說漢獻帝是最辛酸的忍者。
6、賈詡
賈詡,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是曹操最信任的謀士。他輔佐曹操、支援曹丕、位列三公,77歲高齡壽終,諡肅侯,長子賈穆繼嗣。多年後,賈詡還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7、諸葛亮
鳳雛龐統,早早死於非命,沒有顯出真本事,而諸葛亮顯出經天緯地的才學,幫助前半生一直狼狽不堪的劉備三分天下,建立了西蜀的江山。
劉備白帝託孤,留下的是收復中原的遺命,還有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劉禪。這是一對矛盾,因為有劉禪在,諸葛亮就不可能收復中原。諸葛亮六出祁山,打的勝仗不少,卻未能奪取一寸土地,除去失街亭是諸葛亮用人不當,其他幾次都是因為後方的問題,不得不退兵還巢。
到了第六次出兵,諸葛亮已經積勞成疾,可仍然事無鉅細,都要自己處理,不用魏兵來打,自己就把自己打倒了,最後將星隕落五丈原。諸葛亮一身的本領,戰場指揮,從未輸過半點便宜,但是一代智慧之神,還是敵不過一個昏庸的年代。
8、曹植
曹操原本最喜歡最看中的就是三兒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說肯定曹操是非常滿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軍事上給予開導和啟發。
比如曹操南征孫權的時候,就讓年僅23歲的曹植駐守剛剛平定的袁紹的老窩鄴郡,曹植接手鄴郡後做事兢兢業業,遇到不明白的就請教經驗豐富的鮮于輔等人,把鄴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滿意,這個時候就已經動了立他為世子的念頭。後來建安24年,關羽帶兵殲滅了于禁等人,威震華夏。
9、周瑜
赤壁之戰勝後,周瑜順勢進攻荊州,與曹仁數番大戰,自己還受了箭傷,然後又上演了苦肉計,才取得優勢,可是諸葛亮卻順勢不費吹灰之力取了荊州,氣的周瑜箭傷復發,金瘡迸裂,這就是著名的三期周瑜的第一氣,是曰後周瑜之死的預兆。
後來,周瑜幾次三番的和諸葛亮鬥志,都處於下風,其中還引出了“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三氣周瑜後,周瑜自知死期將近,卻也沒有辦法,只是在臨死前大叫“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10、龐統
龐統因為相貌的原因和脾氣個性,先後與孫權、曹操、劉備三巨頭謀面,都不被賞識。最後,在諸葛亮的力主下,龐統才可以成為劉備的二號軍師,劉備入川以後的策略基本是龐統所定,在劉備入川以後,劉彰和劉備之間的微妙關係一天一個變化,龐統總能制定出最合適的應變策略。
龐統駕著的盧來到落鳳坡,中了川軍的埋伏,川軍指著這騎白馬的人道:“騎白馬者必是劉備”,於是萬箭齊發,連人代馬一起射死。此時,龐統年僅36歲。伏龍、鳳雛,一個趕出了驚天動地大事業,一個卻在剛剛獲得主公信任時就死於亂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