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界公認宋朝滅亡是德祐二年(1276年)2月4日,蒙元軍攻佔南宋行在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趙隰。此後,主戰派大臣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宋廷不斷南逃,到了年底只能逃到船上建立海上行朝,直至1279年3月19日崖山之戰失敗,隨著幼主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從此再無抵抗勢力存在。
如果題主指的宋朝滅亡以臨安投降為準,那麼當時尚有蘇北、福建、江西、兩廣、四川的大片地區仍在抵抗。
如果題主指的是崖山之戰為準,那麼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了(有種說法是四川凌霄城1288年才被元軍攻破,但沒有找到資料)。即使前面幾位回答者所說的釣魚城,也是在崖山之戰前——1279年元月因為糧盡援絕就投降了。
既然題主提到釣魚城還在堅守,那麼應該是以臨安投降為準。當時大多數地區聞風而降,堅守較久的除了釣魚城之外,還有下列幾個:
元滅南宋圖,可見長江以南抵抗甚少,只有川東和江西比較集中
臨安投降之時,元軍正以重兵圍攻重慶,在長江、嘉陵江中架起浮樑,阻絕外援,企圖將其困死。鎮守釣魚城的四川制置副使、重慶知府張珏為解圍,於1276年六月派部將趙安、王世昌等收復瀘州,威脅元軍側後。元軍被迫逐漸從重慶撤退,轉而圍攻瀘州。
張珏銅像
同年十二月,趙定應迎接張珏進入重慶任四川制置使,派部將張萬、程聰領兵收復涪州(今重慶涪陵),重慶元兵全部退走。張珏調史訓忠、趙安等援救瀘州。又派張萬到夔州,聯合忠、涪州的軍隊攻克石門及巴巫寨,獲取元軍將士一百多人。解大寧(今重慶巫溪)圍,攻破十八寨。控入川的門戶,川東形勢一度好轉。
(一)瀘州之戰
元軍很快捲土重來。1277年六月攻破涪州,守將程聰被俘,梁山軍袁世安投降。十一月,瀘州糧食盡淨,人們互相吃人,而張珏自重慶遣史忠訓、趙安所率援軍遭拜延軍的阻擊,未能抵瀘州,元軍乘機發起總攻。
瀘州神臂城遺址
步魯合答造雲梯,登城急攻,先破寶子寨;劉思敬破盤山寨,擒守將任慶;劉垓、拜延克珍珠堡。瀘州安撫王世昌親率軍援珍珠堡及盤山寨,均被擊敗,王世昌及部將劉雄被俘。元橋船水手軍總管石抹不老督軍攻神臂門,蟻附而登,一度衝上城樓,又被宋軍擊潰。
劉思敬率部趁宋軍激戰一天疲憊之際,進行夜襲,破東門而入,進行巷戰;管軍萬戶禿滿答兒及札剌不花率軍夜奪水城而進,黎明,先登城入瀘州。天亮後,諸軍加緊攻神臂門。萬戶也罕的斤及石抹不老率軍先登拔之。宋軍將士英勇拼殺,終因寡不敵眾,兵敗城破。
(二)天生城之戰
1275年秋,夔東路徵行元帥楊文安統率元軍進圍萬州天生城。天生城因山勢雄奇,平地隆起,四面懸巖,絕壁凌空,峭立如堵,自然成城而得名。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難開。四方懸崖峭壁,僅一線蜿蜒陡直,曲折窄小的石路可通寨門。 南宋守將上官夔憑藉天生城之險峻戰守甚力,萬州固守不下,楊文安乃解圍而去。
1276年秋七月,楊文安又統率元軍進攻萬州。戰前派遣官員徐政給萬州守將上官夔送去勸降書,上官夔至死不從。於是元軍將天生城層層包圍,八月,“一鼓而拔其外城”。夔州守將張起巖率舟師前來援救,又被元軍將領彭福壽部打敗,“盡殺其舟師,俘其將宋明”。
天生城遺址
外援斷絕,萬州將士士氣銳減,楊文安再次招降,上官夔始終不屈。楊文安命侄兒開州、達州安撫使監軍楊應之挑選精兵,深夜架雲梯自城南攻破城池,魚貫而上,上官夔率宋軍與元軍進行激烈巷戰,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戰死。
(三)皇華城之戰
1276年十月,元軍金吾上將軍、開達萬忠梁山等處招討使楊文安和宋降將、原達州知州鮮汝忠合兵攻破萬州天生城後,以降兵為前鋒,逆長江而上,直取鹹淳府(重慶忠縣)。府城皇華城位於江心小島上,軍民固守城池,打退了元軍的多次進攻。兩個月後,長江水位下降,流速減緩,楊文安乘機猛攻,激戰數日後,宋軍退守內城,元軍佔領了城外的灘頭,皇華城被元軍四面圍困。
皇華城遺址
臘月下旬,元軍再次發起進攻,楊文安向東、北門佯攻,鮮汝忠趁夜偷襲,用雲梯登上城牆,殺死守門士兵,打開了城門,元軍蜂擁而入。知府馬堃在巷戰中傷重被俘,楊文安勸其投降,馬堃拒絕被害。
(四)重慶之戰
重慶周邊據點相繼失守後,元兵會軍重慶,駐紮佛圖關,以一軍駐紮南城,一軍駐紮朱村坪,一軍駐紮長江上。元軍派瀘州降將李從招降,張珏沒有順從。1278年春,張珏派總管李義率領軍隊進攻廣陽壩以解圍,戰敗而全軍覆滅。二月,元兵破紹慶府(今重慶彭水),守將鮮龍被俘,湖北提刑趙立與制司幕官趙酉泰自盡殉國。張珏率兵衝出薰風門,與元大將也速兒戰於扶桑壩(今重慶東水門附近),元軍諸將從張珏的後面聯合襲擊,張珏軍隊大敗,解圍再無可能。
重慶古城圖,此為清代重慶城,但與宋代重慶城大致範圍相似
此時重慶城中糧食已盡,張珏部將趙安勸說張珏投降,張珏不同意。趙安就與帳下韓忠顯夜間開啟鎮西門投降。張珏率兵巷戰,力量不支,於是用小船載著妻子兒女向東逃往涪州,中途用斧頭砍船打算自沉,船伕奪掉斧頭丟入長江中,張珏跳起來想投水被家人挽持住不得死。
第二天,萬戶鐵木兒追到涪州,張珏被俘。重慶城破後,張萬仍在固守夔州。元廷命達海由巫峽進兵取夔州,西川行院不花遣僉院劉恩,挾夔州守將親屬前往招降,元將楊文安又命王師能領東川舟師趕至,張萬與張起巖意志不堅,遂以夔州城降,整個重慶地區各城再也沒有抗敵之心,紛紛投降。
1280年二月,在押往元大都(今北京)途中經過安西(今陝西西安城東北)趙老庵,他的朋友對他說:“公盡忠一世,以報所事,今至此,縱得不死,亦何以哉?”於是張珏解下弓弦在廁所中自縊,自盡殉國。
臨安投降後,忽必烈命大將阿里海牙增兵3萬,進軍廣西。靜江府守將馬墍,馬堃之弟,原知邕州,因撫御邊陲有功,以左武衛將軍徵入朝,時宋室投降,滯留靜江,總領屯戍諸軍,掌廣右經略司。阿里海牙初定湖南,曾派總管俞全前往靜江招降,為其所殺。宋室降元,又遣湘山僧宋勉持太皇太后謝道清手詔諭降,又為其所殺。
嚴關,可見道路狹窄,兩側都是山崖,易守難攻
九月,平章政事阿里海牙率軍南進,前鋒至嚴關(今廣西興安西南)。馬墍深知嚴關為湘桂走廊的咽喉,嚴關失守,靜江不保。遂立即組織所部及諸峒少數民族兵丁據守靜江,自率3000兵守嚴關。阿里海牙見嚴關兩山壁立,中為通道,難以驟克,乃以偏師迂迴至平樂,溯灕江而上,過臨桂北進,與主力前後夾擊嚴關,馬墍兵敗,只得退保靜江孤城。
靜江城,三面臨江,只有北門有道路,所以宋軍能堅守三個月之久
元軍取嚴關後,又於小溶江(嚴關西南)擊敗都統馬應麒。阿里海牙遂率軍圍靜江,遣人勸降,馬墍再次斬使焚書,以示拒降。阿里海牙怒而攻之。靜江依水為固,馬墍守城三個月,衣不解甲,前後百餘戰,力挫元軍,城中死傷甚眾,仍無降意。
十一月,元軍久攻不克,乃築大堰,斷大陽、小溶二江上流,別引一渠決其東壩,將護城河水引走。隨後遣主力佯攻西門,以精兵攻其東門。部將史格以戰車攻城,因炮石蔽地無法靠近,乃伺隙率眾攀碟,蟻附而上,攻破外城,安撫李夢龍降元,馬墍率兵退守內城。元軍以優勢兵力又破內城。百姓縱火焚居室,多赴水死。馬墍率死士進行巷戰,後因手臂為刀所傷,戰不力,被俘。總制黃文政(一作賀文振)、總管張虎欲率殘兵突圍,兵敗被俘,邕守馬成旺及子馬應鱗降。
馬墍部將婁鈐轄(鈐轄為官名,其具體姓名已不詳)以250人堅守月城繼續抵抗。月城修在南門外四面環水的小島上,易守難攻,阿里海牙派兵圍十餘日,婁鈐轄佯稱飢餓不能出降,如送食物,即可聽命。元軍信以為真,送牛、米入內,月城將士飽食之後,聚圍火炮引燃,與月城同歸於盡,堪稱南宋抗元史上極為壯烈的一幕。
靜江破後,被俘的馬墍、黃文政、張虎因拒不投降,皆被殺害,阿里海牙下令屠城洩憤。
三、揚州
臨安投降後,江浙州縣紛紛投降,唯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副都統姜才扼守揚州,堅持抗元。軍持太皇太后謝道清手諭招降,被李庭芝嚴詞拒絕,姜才發弩射使者,將其擊退。
1276年閏三月,元軍押送宋帝及太后北行至瓜洲,李庭芝、姜才率兵4萬夜搗瓜洲,欲奪兩宮,激戰三時,元軍擁帝避去。
李庭芝、姜才石像
阿術進攻揚州久攻不下,於是築工事長期圍困揚州。冬天,城中食物吃盡,死的人滿街都是。第二年二月,饑荒更加厲害,赴濠水自殺的人每天幾百,路上有死人,眾人都爭相割他的肉吃,一會兒就完了。姜才曾多次攻灣頭堡及丁村堡,接應糧運,均被元軍擊退。淮安州許文德、知盱眙軍張思聰、知泗州劉興祖都因為糧食耗盡而降。李庭芝蒐括民間的糧粟以供應軍隊,粟吃完後,又令官人出粟,粟又被吃盡,又令將校出粟,雜以牛皮、麩蛐一起吃,士兵有煮自己的兒子的肉來吃的,還每天出來苦戰。
七月,在福州建立流亡政權的宋帝趙昰,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李庭芝,以龍神四廂都指揮使、保康軍承宣使召姜才入衛。李庭芝乃留朱煥守揚州,與姜才共率7000兵東至泰州(今屬江蘇),欲取道通州泛海南下。不料朱煥以揚州降元,阿術率軍追至泰州將其包圍,並押著李庭芝將士的妻子兒女到泰州城下招降。適姜才因病不能作戰,裨將孫貴、胡惟孝等開城門投降。李庭芝、姜才被俘,押回揚州,不降被殺。
史學界公認宋朝滅亡是德祐二年(1276年)2月4日,蒙元軍攻佔南宋行在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趙隰。此後,主戰派大臣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蒙元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宋廷不斷南逃,到了年底只能逃到船上建立海上行朝,直至1279年3月19日崖山之戰失敗,隨著幼主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從此再無抵抗勢力存在。
如果題主指的宋朝滅亡以臨安投降為準,那麼當時尚有蘇北、福建、江西、兩廣、四川的大片地區仍在抵抗。
如果題主指的是崖山之戰為準,那麼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了(有種說法是四川凌霄城1288年才被元軍攻破,但沒有找到資料)。即使前面幾位回答者所說的釣魚城,也是在崖山之戰前——1279年元月因為糧盡援絕就投降了。
既然題主提到釣魚城還在堅守,那麼應該是以臨安投降為準。當時大多數地區聞風而降,堅守較久的除了釣魚城之外,還有下列幾個:
元滅南宋圖,可見長江以南抵抗甚少,只有川東和江西比較集中
一、重慶地區臨安投降之時,元軍正以重兵圍攻重慶,在長江、嘉陵江中架起浮樑,阻絕外援,企圖將其困死。鎮守釣魚城的四川制置副使、重慶知府張珏為解圍,於1276年六月派部將趙安、王世昌等收復瀘州,威脅元軍側後。元軍被迫逐漸從重慶撤退,轉而圍攻瀘州。
張珏銅像
同年十二月,趙定應迎接張珏進入重慶任四川制置使,派部將張萬、程聰領兵收復涪州(今重慶涪陵),重慶元兵全部退走。張珏調史訓忠、趙安等援救瀘州。又派張萬到夔州,聯合忠、涪州的軍隊攻克石門及巴巫寨,獲取元軍將士一百多人。解大寧(今重慶巫溪)圍,攻破十八寨。控入川的門戶,川東形勢一度好轉。
(一)瀘州之戰
元軍很快捲土重來。1277年六月攻破涪州,守將程聰被俘,梁山軍袁世安投降。十一月,瀘州糧食盡淨,人們互相吃人,而張珏自重慶遣史忠訓、趙安所率援軍遭拜延軍的阻擊,未能抵瀘州,元軍乘機發起總攻。
瀘州神臂城遺址
步魯合答造雲梯,登城急攻,先破寶子寨;劉思敬破盤山寨,擒守將任慶;劉垓、拜延克珍珠堡。瀘州安撫王世昌親率軍援珍珠堡及盤山寨,均被擊敗,王世昌及部將劉雄被俘。元橋船水手軍總管石抹不老督軍攻神臂門,蟻附而登,一度衝上城樓,又被宋軍擊潰。
劉思敬率部趁宋軍激戰一天疲憊之際,進行夜襲,破東門而入,進行巷戰;管軍萬戶禿滿答兒及札剌不花率軍夜奪水城而進,黎明,先登城入瀘州。天亮後,諸軍加緊攻神臂門。萬戶也罕的斤及石抹不老率軍先登拔之。宋軍將士英勇拼殺,終因寡不敵眾,兵敗城破。
(二)天生城之戰
1275年秋,夔東路徵行元帥楊文安統率元軍進圍萬州天生城。天生城因山勢雄奇,平地隆起,四面懸巖,絕壁凌空,峭立如堵,自然成城而得名。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難開。四方懸崖峭壁,僅一線蜿蜒陡直,曲折窄小的石路可通寨門。 南宋守將上官夔憑藉天生城之險峻戰守甚力,萬州固守不下,楊文安乃解圍而去。
1276年秋七月,楊文安又統率元軍進攻萬州。戰前派遣官員徐政給萬州守將上官夔送去勸降書,上官夔至死不從。於是元軍將天生城層層包圍,八月,“一鼓而拔其外城”。夔州守將張起巖率舟師前來援救,又被元軍將領彭福壽部打敗,“盡殺其舟師,俘其將宋明”。
天生城遺址
外援斷絕,萬州將士士氣銳減,楊文安再次招降,上官夔始終不屈。楊文安命侄兒開州、達州安撫使監軍楊應之挑選精兵,深夜架雲梯自城南攻破城池,魚貫而上,上官夔率宋軍與元軍進行激烈巷戰,終因寡不敵眾英勇戰死。
(三)皇華城之戰
1276年十月,元軍金吾上將軍、開達萬忠梁山等處招討使楊文安和宋降將、原達州知州鮮汝忠合兵攻破萬州天生城後,以降兵為前鋒,逆長江而上,直取鹹淳府(重慶忠縣)。府城皇華城位於江心小島上,軍民固守城池,打退了元軍的多次進攻。兩個月後,長江水位下降,流速減緩,楊文安乘機猛攻,激戰數日後,宋軍退守內城,元軍佔領了城外的灘頭,皇華城被元軍四面圍困。
皇華城遺址
臘月下旬,元軍再次發起進攻,楊文安向東、北門佯攻,鮮汝忠趁夜偷襲,用雲梯登上城牆,殺死守門士兵,打開了城門,元軍蜂擁而入。知府馬堃在巷戰中傷重被俘,楊文安勸其投降,馬堃拒絕被害。
(四)重慶之戰
重慶周邊據點相繼失守後,元兵會軍重慶,駐紮佛圖關,以一軍駐紮南城,一軍駐紮朱村坪,一軍駐紮長江上。元軍派瀘州降將李從招降,張珏沒有順從。1278年春,張珏派總管李義率領軍隊進攻廣陽壩以解圍,戰敗而全軍覆滅。二月,元兵破紹慶府(今重慶彭水),守將鮮龍被俘,湖北提刑趙立與制司幕官趙酉泰自盡殉國。張珏率兵衝出薰風門,與元大將也速兒戰於扶桑壩(今重慶東水門附近),元軍諸將從張珏的後面聯合襲擊,張珏軍隊大敗,解圍再無可能。
重慶古城圖,此為清代重慶城,但與宋代重慶城大致範圍相似
此時重慶城中糧食已盡,張珏部將趙安勸說張珏投降,張珏不同意。趙安就與帳下韓忠顯夜間開啟鎮西門投降。張珏率兵巷戰,力量不支,於是用小船載著妻子兒女向東逃往涪州,中途用斧頭砍船打算自沉,船伕奪掉斧頭丟入長江中,張珏跳起來想投水被家人挽持住不得死。
第二天,萬戶鐵木兒追到涪州,張珏被俘。重慶城破後,張萬仍在固守夔州。元廷命達海由巫峽進兵取夔州,西川行院不花遣僉院劉恩,挾夔州守將親屬前往招降,元將楊文安又命王師能領東川舟師趕至,張萬與張起巖意志不堅,遂以夔州城降,整個重慶地區各城再也沒有抗敵之心,紛紛投降。
1280年二月,在押往元大都(今北京)途中經過安西(今陝西西安城東北)趙老庵,他的朋友對他說:“公盡忠一世,以報所事,今至此,縱得不死,亦何以哉?”於是張珏解下弓弦在廁所中自縊,自盡殉國。
二、靜江(廣西桂林)臨安投降後,忽必烈命大將阿里海牙增兵3萬,進軍廣西。靜江府守將馬墍,馬堃之弟,原知邕州,因撫御邊陲有功,以左武衛將軍徵入朝,時宋室投降,滯留靜江,總領屯戍諸軍,掌廣右經略司。阿里海牙初定湖南,曾派總管俞全前往靜江招降,為其所殺。宋室降元,又遣湘山僧宋勉持太皇太后謝道清手詔諭降,又為其所殺。
嚴關,可見道路狹窄,兩側都是山崖,易守難攻
九月,平章政事阿里海牙率軍南進,前鋒至嚴關(今廣西興安西南)。馬墍深知嚴關為湘桂走廊的咽喉,嚴關失守,靜江不保。遂立即組織所部及諸峒少數民族兵丁據守靜江,自率3000兵守嚴關。阿里海牙見嚴關兩山壁立,中為通道,難以驟克,乃以偏師迂迴至平樂,溯灕江而上,過臨桂北進,與主力前後夾擊嚴關,馬墍兵敗,只得退保靜江孤城。
靜江城,三面臨江,只有北門有道路,所以宋軍能堅守三個月之久
元軍取嚴關後,又於小溶江(嚴關西南)擊敗都統馬應麒。阿里海牙遂率軍圍靜江,遣人勸降,馬墍再次斬使焚書,以示拒降。阿里海牙怒而攻之。靜江依水為固,馬墍守城三個月,衣不解甲,前後百餘戰,力挫元軍,城中死傷甚眾,仍無降意。
十一月,元軍久攻不克,乃築大堰,斷大陽、小溶二江上流,別引一渠決其東壩,將護城河水引走。隨後遣主力佯攻西門,以精兵攻其東門。部將史格以戰車攻城,因炮石蔽地無法靠近,乃伺隙率眾攀碟,蟻附而上,攻破外城,安撫李夢龍降元,馬墍率兵退守內城。元軍以優勢兵力又破內城。百姓縱火焚居室,多赴水死。馬墍率死士進行巷戰,後因手臂為刀所傷,戰不力,被俘。總制黃文政(一作賀文振)、總管張虎欲率殘兵突圍,兵敗被俘,邕守馬成旺及子馬應鱗降。
馬墍部將婁鈐轄(鈐轄為官名,其具體姓名已不詳)以250人堅守月城繼續抵抗。月城修在南門外四面環水的小島上,易守難攻,阿里海牙派兵圍十餘日,婁鈐轄佯稱飢餓不能出降,如送食物,即可聽命。元軍信以為真,送牛、米入內,月城將士飽食之後,聚圍火炮引燃,與月城同歸於盡,堪稱南宋抗元史上極為壯烈的一幕。
靜江破後,被俘的馬墍、黃文政、張虎因拒不投降,皆被殺害,阿里海牙下令屠城洩憤。
三、揚州
臨安投降後,江浙州縣紛紛投降,唯淮東制置使李庭芝、副都統姜才扼守揚州,堅持抗元。軍持太皇太后謝道清手諭招降,被李庭芝嚴詞拒絕,姜才發弩射使者,將其擊退。
1276年閏三月,元軍押送宋帝及太后北行至瓜洲,李庭芝、姜才率兵4萬夜搗瓜洲,欲奪兩宮,激戰三時,元軍擁帝避去。
李庭芝、姜才石像
阿術進攻揚州久攻不下,於是築工事長期圍困揚州。冬天,城中食物吃盡,死的人滿街都是。第二年二月,饑荒更加厲害,赴濠水自殺的人每天幾百,路上有死人,眾人都爭相割他的肉吃,一會兒就完了。姜才曾多次攻灣頭堡及丁村堡,接應糧運,均被元軍擊退。淮安州許文德、知盱眙軍張思聰、知泗州劉興祖都因為糧食耗盡而降。李庭芝蒐括民間的糧粟以供應軍隊,粟吃完後,又令官人出粟,粟又被吃盡,又令將校出粟,雜以牛皮、麩蛐一起吃,士兵有煮自己的兒子的肉來吃的,還每天出來苦戰。
七月,在福州建立流亡政權的宋帝趙昰,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李庭芝,以龍神四廂都指揮使、保康軍承宣使召姜才入衛。李庭芝乃留朱煥守揚州,與姜才共率7000兵東至泰州(今屬江蘇),欲取道通州泛海南下。不料朱煥以揚州降元,阿術率軍追至泰州將其包圍,並押著李庭芝將士的妻子兒女到泰州城下招降。適姜才因病不能作戰,裨將孫貴、胡惟孝等開城門投降。李庭芝、姜才被俘,押回揚州,不降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