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學設計學院

    作為人,對於一切學習者,德育是個常講常新的永恆話題,也是比較難的話題。

    過去我們講又紅又專,現在講德才兼備,都是把德擺在專業和才能的前面,可見其重要性。但是其建設又具有明顯的持續性和長期性特點。基於此,德育儼然是個系統工程。

    既然是個系統工程,就要有系統的思想做指導,從而科學地開展德育實踐。大到我們國家,從制度、機制、措施各個方面著手開展,小到一所小學、一個家庭,從行為規範、活動實踐、糾偏反饋等微觀動作下手,上下互動,協同發力,才能形成德育文化,才能自覺養成。

    但歸根結底,德育的核心力量,還是集中在孩子生活的家庭,學生學習的學校,員工工作的企業,他們是我們整個社會的細胞,他們是德育的主導力量,鼓勵和引導家庭、學校、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享受德育成果,才是根本只所在。

  • 2 # 月夜思遠

    德育是如何實現並達到效果最最佳化?

    加強德育教育,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懂感恩、肯拼搏、樂助人的高尚品德,行之有效的途徑與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注重實踐體驗。

    古今中外之德育,歷來重視實踐體驗。育人者應廣泛開展有利於受育者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高尚品德。育人者可充分挖掘有關格言、楷模、國學經典等傳統道德教育資源,透過誦讀、演講、表演等形式,遇德育於活動之中。亦可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道德楷模,透過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給學生設定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行為訓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透過活動體驗提高德性修養。

    2.最佳化育人環境 。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充滿正氣的份圍中薰陶出來的人,傳遞的一定是正能量。因此教育者應為受教育者營造一種知榮辱、講正氣、懂感恩、肯拼搏、樂助人的充滿正能量的良好的求學環境,激發受教育者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熱情。

    3.師者以身作則。

    師者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就自然純真地表現自己的風範,不是靠說教和強制,而是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產生德育效應,而且那些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礪,統統都融入了“無言之教”中,這種人格魅力可以說是德育最珍貴的資源和最有效的手段。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與此同理。

    總之,德育是一項艱苦細緻的育人工作,需要育人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以身作則,不斷用生動的、貼切生活的實踐來充實和完善。此僅為個人體會,望能為提問者提供有益參考。

  • 3 # 靈懂數學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的德育思考

      在進行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中,應該保證具有良好的創新性的學校環境,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要條件。可以看出,創新型的學校環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包括影響到個體創新素質的各個方面,涉及到學校環境、校長管理理念、文化景觀、班級氛圍以及教學評估等各個環節。創新素質的學生的培養自然離不開創新型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一方面,在德育工作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創新方面的巨大潛力,不斷讓學生從可能性向現實性進行轉化;另一方面,教師的個性化特徵以及創新水平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種轉化。從當前的研究成果看,教師的創新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創新水平。比如,透過相關的研究工作,如果教師在德育教育方面不具備創新思路,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學習,特別是寫作方面難以進行突破。一般來說,具有高創作成果的教師則對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更加感興趣,更喜歡獨具一格的教學方法。所以,重點則是要教師進行教學觀念的創新活動。在德育教學創新中,首先應要求教師具備教學方面的創新,從而有效保證學生學習方面的創新。在積極性的教學環境下,教師應主動積極利用新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素質。還應該看出,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則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只有透過創新教育,才能向社會提供所需要開發利用的資源。

      根據實踐經驗,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應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樹立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價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主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保證學生啟用封存的記憶,更好鼓勵學生具有較強的主動性、積極性,這些對課堂學習小組的組織顯得非常重要。

      二、德育教育中支援並保護創新精神

      在德育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理,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師往往有著無上權威性,學生不敢違背教師的指令,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儘管當前的教師並不像從前那樣的“居高臨下”,但大部分教師依舊受著很深的“師道尊嚴”的陳舊思想的影響,經常用指令性的言語來命令學生,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但卻和現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不利於實現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學生沒有主見、獨立性差、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創造性差,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創造力很難得到提升,同樣難以發揮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3]。

      這裡透過“方蘋果的故事”進行說明,美國的老師面對著學生所畫的方蘋果,沒有像大多數中國教師一樣生氣,也沒有簡單地進行評價,而是讓學生主動說出創作的理由,結果還將本節課的最佳創意獎頒發給這名學生,及時有效地肯定了這位學生的創意,這樣能夠更好激發起創新的火花,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同樣,在班主任的德育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大膽鼓勵學生具有創新精神,能從情感上接受學生的創新,將方蘋果的夢種植在每個學生心中。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育,透過綜合培養作用,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內,學生則會“夢想成真”。

      三、德育教育中確立寬鬆的目標管理機制

      從管理方面分析,應基於目標管理來積極營造寬鬆的環境。當前的過程管理中,對於學生在各個方面限制過於死板,不適合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構建評價體系中,應該重視科學性、合理性的特點,透過有效目標管理確定,利用強有力的激勵機制,大膽創新,積極調動學生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在德育教育中,培養有效的創新能力。在進行學生的德育工作教學創新中,應該要求教育者具有創新的素質能力和豐富的教學內容,鼓勵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學習和思考,將科研和教學相互結合[4]。透過課堂教學,將問題的答案以及思考過程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改變傳統的學生無條件接受老師給予答案的被動局面,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給出與老師標準答案不一樣的內容,鼓勵學生具備敢於挑戰傳統答案的行為,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已經非常習慣背誦傳統的標準答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自然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班主任在進行教育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面對問題有著自己獨立的見解,應該鼓勵學生從自身的情況來尋找問題的答案,並選用合適的方式來追求答案的完善,體現出較強能力的綜合素質以及探索精神。正是透過上述獨立探索過程,才能有可能做好學生的潛能開發,才能進一步做好中學德育教育工作。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柔美時光

    品德教育不會是一門立竿見影的科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沒法用定量的指標來評價。

    人的品德“誠於中,形於外”,是人內心深處的表白。內心情緒波動僅僅透過理論課程,案例解讀難以完成。一個人心有感動,才會領會道理,內化於心,藝術、音樂或許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這些優秀的作品往往令人震撼,心有所往。

    學業功課之外,花一些時間接觸音樂、樂器、戲劇,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情緒的起伏變化,不知不覺中感化人心,從濃縮的故事瞭解人生,構築自身氣質內涵。看似簡單的音樂、戲劇卻能融入大道理、大觀念,內心深處的激盪,更容易內化成道德觀念、品行修為。

  • 5 # 幸福快樂教育

    從這個問題我想到了,習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十九大再次提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在教育大會上,習總書記的再次強調充分體現了對“立德樹人”的重視。

    立德樹人,要求必須堅持德育為先。這是因為萬事從做人開始,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多年以後可能會過時,也可能會遺忘。但教給學生的人為人處事的道理是學生一生的財富會讓他終生難忘。

    在德育的實現過程中,我們要做到:

    1 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好榜樣。 可以說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父母和教師,他們是學生做人的鏡子, 因此我們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學生敬仰,以模範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

    2 充分發掘德育機會。要深入發掘教材和教學情景中以及生活情景中蘊含的德育性因素。自然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德育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3 提供實踐鍛鍊機會。因為只有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他們體會到他們的社會價值,進而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 最佳化道德評價。評價對道德的形成具有導向激勵或抑制的作用。對於學生做出一些偏離良好道德規範的行為時,不要過激去評價,而是以平等的態度去和他交流,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充分利用環境陶冶,是學生在春風化雨中受到感化。

    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前進的過程。需要我們認真的去研究、發現、嘗試、實踐,需要我們用耐心,責任心,細心去感化。

  • 6 # 正音園

    一言難盡。

    德育主要靠環境,身教,潤物無聲。

    一個人像一粒種子,長的怎樣,主要靠土壤,水份,空氣,Sunny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美食是什麼?多久吃一次?喜歡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