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3D列印—小宇
-
2 # 軍武最前哨
首先,之所以會被取代,要麼是功能上的重疊或者是效能上的超越。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種戰機的功能!
攻擊機,也有人稱它為強擊機或近距空中支援戰機,這類戰機在空戰中主要被用於對敵方的戰術和縱深內目標從低空或者超低空發起攻擊。其在效能上具備良好的低空操作性、穩定性以及搜尋地面較小目標的能力。
由於攻擊力的作業一般都在低空,所以會受到敵方火力的格外照顧,為了防止被擊毀,攻擊機都會在敏感部位加裝防護裝甲,所以筆者更喜歡稱它們為"空中坦克"。
攻擊機的代表型號有美國的A-10、AC-130"空中炮艇"以及俄羅斯的蘇-25。
至於戰鬥轟炸機,有人習慣稱它們為殲擊轟炸機或者戰鬥攻擊機。該種機型的作戰任務主要是對敵人縱深內的地面、水面目標進行打擊,而且戰鬥轟炸機具備一定的空戰格鬥能力。
尤其是當今,隨著反艦導彈水平不斷提高,戰鬥轟炸機的對海作戰能力也是水漲船高。戰鬥轟炸機的代表型號有中國的殲轟-7、殲-16,美國的F-15E和俄羅斯的蘇-34等。
由此可看出,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在功能效能上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強調技術整合的發展趨勢下,單一功能的攻擊機勢必會逐漸衰落,而即具備對地對海,又可對空,功能更加多元的戰鬥轟炸機會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從如今的戰鬥機強調一機多能、一機多用的特點也能直觀的感受到這一趨勢。
無論是三代和三代半的F-15/16、颱風、陣風還是四代的F-22、F-35以及殲-20,無不都是多面攻擊手。
-
3 # 四代重機
我覺得現在雖然各主要軍事強國已經不再去研製攻擊機了,而轉入了戰鬥轟炸機多用途機的發展,但是攻擊機的地位在段時間內還是無法被取代的。最著名的是美國的A-10-疣豬和俄羅斯的蘇24-擊劍手,包括中國的強5。在前線攻擊作戰中,戰鬥轟炸機過於笨重,而且自身裝甲不足,防護力差.這也是美國為什麼會繼續為他們的A-10升級,中國為什麼繼續改進強5,俄羅斯保留蘇-24的原因.前線攻擊機具備的裝甲防護是很重要的。在智慧武器和精確武器發展的現在。戰鬥轟炸機和攻擊機已經不再被簡單的戰術打擊任務或戰略打擊任務限制了。只要戰場環境允許,攻擊機也能對戰略高價值目標精確打擊,戰鬥轟炸機也能在精確武器的條件下對移動的點目標打擊。
-
4 # 西北農家漢子
謝邀,我認為戰鬥轟炸機取代攻擊機這個是完全可以的。不過我認為題目修改成多用途戰鬥機取代攻擊機更準確,而且多用途戰鬥機取代攻擊機,戰鬥機多用途化也是戰鬥機發展改進的方向之一。以我軍為例,原來專職對地攻擊的強-5攻擊機已經停產,我軍也沒有繼續發展下一代攻擊機的打算,強-5攻擊機也已經開始陸續退役,退役後的任務空缺由殲-10C、殲-16補充。
我們再以殲-10為例,殲-10的發展改進思路也是不斷豐富戰機的多用途能力而展開的。殲-10A可以說是完全的空優戰鬥機,並未突出它的對地攻擊能力,掛載精確制導武器對地攻擊時需同時加掛鐳射電視瞄準吊艙。殲-10B/C改進了雷達的同時加裝了光電瞄準裝置,多用途能力進一步加強。
總之,第三代戰機改進的方向主要就是多用途能力,多用途戰鬥機是可以完全取代攻擊機的,從主要軍事強國都沒有發展下一代攻擊機的打算也可以看出這一趨勢。
-
5 # 趙永峰23
替代不了,轟炸機分兩種,一種是戰略轟炸機,和攻擊機不沾邊,一種是戰鬥轟炸機,因為這種轟炸機還要承擔一部分戰鬥機的任務,所以不僅價格比攻擊機貴許多,而且因為速度快低速效能差,所以只能進行精確轟炸,導致對彈藥的要求比較高,彈藥價格高,以上兩點確定了轟炸機替代不了攻擊機,攻擊機就是進行廉價的對地攻擊任務,保持戰場存在性,隨時保證戰場需要,所以攻擊機要求戰場生存性高,火力兇悍低廉,低空飛行效能好,出動率高,對機場要求比較低,這些要求和效能是現代轟炸機都不具備的,因此轟炸機和攻擊機人物有重合的地方,但不能相互替代,因為大多數任務是沒有共同性的,所以對載機的效能要求也不一樣。不能生搬硬套。再說用價格幾千萬美元的戰鬥轟炸機低空冒極大風險去攻擊價格幾百萬的坦克,甚至幾十萬的裝甲車,經濟上也不合算
-
6 # 尖鋒QAQ
首先要明白一點就是,戰略轟炸機和攻擊機是兩種不同戰略用途的軍事裝備。既然是戰略用途不一樣,就不能用代替的說法把兩者的用途混淆,兩者之間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戰略轟炸機的主要作戰用途是實行遠端戰略轟炸任務,對敵方的軍事基地,工業重地,重要港口等目標進行摧毀,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對敵方一些大型城市進行地毯式轟炸。而現代攻擊機的主要作戰用途是對敵方裝甲目標如坦克,裝甲車,大炮,自行火炮等進行打擊摧毀,為己方作戰部隊清掃障礙。戰略轟炸機執行任務的時候需要戰鬥機進行隨身護航,因為大多轟炸機本身沒有搭載防衛武器,在沒有戰鬥機保護的情況下就是活靶子。但是攻擊機可以單獨執行作戰任務,雖然搭載的武器大多是對地攻擊武器,但是攻擊機本身可以掛載少量空空導彈,以免遇到敵方戰鬥機時有一定的自衛能力!他們兩者只有互相搭配執行轟炸任務,沒有所謂的取代的概念,攻擊機可以隨轟炸機出行,為轟炸機進去轟炸區之前摧毀敵方地面地對空武器,為轟炸機清除障礙!
-
7 # 航空君
必然的,戰鬥機早就向多用途化發展,最出名的例子就是F-15,在研製時是種純粹的制空戰鬥機,提出“不為對地攻擊付出一磅重量”。但後期因為其優良的效能,還是被改成著名的F-15E“攻擊鷹”,成為美國空軍主力精確制導攻擊機。
美國海軍的大黃蜂戰鬥攻擊機也是這個思路的結果。從最早的F/A-18A/B型,到改進型號C/D型,到最新的大改型號E/F超級大黃蜂,在一個機體上裝載不同裝置和武器彈藥就既能執行制空任務也能執行攻擊任務。使航母作戰機群配置靈活性大大增加。
F-35的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不用多說。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航空大國也是大力發展戰鬥轟炸機,比如著名的SU-30和殲-16,都可以理解為俄羅斯和中國的“F-15E”,兼備了強大的制空和攻擊能力。法國陣風也是如此,在實戰中充分表現了它的多用途能力。
反觀攻擊機,已經沒有國家在繼續研製新的專用攻擊機。A-10和SU-25都面臨著逐步下崗的命運,只不過因為美國和俄羅斯都忙於世界上多處低烈度衝突,這些老舊的攻擊機使用成本低,受防空壓力小,還有其一定的用武之地,才沒有退出現役。
早期的戰鬥轟炸機,因為科技水平限制,難以兼顧制空任務和攻擊任務不同的效能要求。比如著名的F-111和狂風戰鬥轟炸機,機體尺寸大,都採用複雜的變後掠翼技術,效能上更偏重於攻擊,自身防衛效能僅僅是聊勝於無。這些飛機面對現代化的防空系統早已無能為力,F-111早已在2010年全部退役,狂風也僅在德國,英國、沙特等少數國家執行任務。
新一代戰鬥轟炸機如F-35,利用其隱身效能,可以輕易的穿透敵方防空系統,使用內建的精確制導武器摧毀目標,或是拔掉敵方的防空結點,為後續攻擊機開啟通路。老式攻擊機那種低空俯衝攻擊,利用自身裝甲抵抗打擊的思路已經過時。有多種作戰方式可以替代,比如武裝直升機,長航時察打一體UAV,都能很好的執行A-10能做的任務。所以,攻擊機被淘汰是必然的。
-
8 # 薺菜糰子
呃,似乎是戰鬥轟炸機(比如蘇24、F-111)和攻擊機(A-10、蘇25)都要逐步被多用途戰鬥機(比如F-15E和那個名字裡沒有多用途但實際路路通的F-16以及蘇30)和無人機取代。專用攻擊機已經幾十年沒有新成員,沒落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
-
9 # 一葉楓流
軍用飛機的發展道路是先有偵察機。從偵察機分化出戰鬥機和轟炸機。戰鬥機保持小型化,轟炸機為了提高載彈量逐步大型化。轟炸機都採取水平投彈方式。轟炸精度比較低,落地誤差大。
為了提高轟炸精度,二戰時出現了俯衝轟炸機,這就是攻擊機的前身。不僅投彈,還對地掃射。
二戰後期,出現了幾種速度快,載彈量大的戰鬥機,如P-47,P-51。可以發射火箭彈支援地面作戰。這種飛機叫做戰鬥轟炸機。這時的戰鬥轟炸機與攻擊機的區別就是防護性。戰鬥機裝甲是防禦飛機機槍子彈的,攻擊機是防禦地面高射機槍和高射炮火力的。
二戰後,美國喜歡用戰鬥轟炸機,歐洲和蘇聯喜歡用專用攻擊機。特別是美國著重發展遠端戰鬥機,也可以掛載炸彈對地轟炸。只有美國海軍,仍然採用專門攻擊機。
二代機的載彈量雖然比較高,但是炸彈武器的命中率不高。出現了制導武器後,打擊精度才提高。也促進了武器控制系統發展。
第三代戰鬥機的掛載能力進一步提高。已經超過專用的輕型攻擊機。戰鬥機不僅能執行轟炸任務,還可以執行偵查任務。成為多用途戰鬥機。
所以現在沒有戰鬥轟炸機了。中國的殲轟七實際上是專用攻擊機。不是能掛響尾蛇導彈的就是戰鬥轟炸機。
冷戰結束後,軍費大幅度縮減。對多用途戰鬥機的需求增加。專用的攻擊機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形勢了。被多用途戰鬥機取代是必然趨勢。
出於材料,動力的限制,目前戰鬥機的最大重量在30多噸。8,9噸的載彈量已經到了極限。專用攻擊機沒有任何優勢。重型攻擊機完全可以被重型戰鬥機取代了。
回覆列表
這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兩者的作戰目的不同,更別提替代了。
轟炸機具有突擊力強、航程遠、載彈量大、機動性高等特點,是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而殲擊機,即用於在空中消滅敵機和其他飛航式空襲兵器的軍用飛機。兩者的用途,有很大的不同,兩者間就不能相互替代。
就比如兩架飛機相遇,轟炸機不具備空戰能力,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被擊毀的肯定是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