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不是俺

    並不是的。

    這就是大眾對心理學專業的普遍誤解,認為學習心理學的就可以看穿人心,所以在為人處事過程就會遊刃有餘。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麼心理學還是一個冷門專業?專業學生的就業同樣困難呢?當今社會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就是與人交往的能力嗎?

    心理學有分為臨床和非臨床的。

    臨床

    臨床就是醫院那些可以開藥的心理醫生,他們大都面對的是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的患者,比如抑鬱,躁狂,精神分裂等等。

    更嚴重的,也就是人們意識中覺得精神病就是瘋子的那一群人,他們中只有少數有攻擊性,他們會被送到精神病院住院治療。

    非臨床

    非臨床的就業方向就很多了,包括HR,使用者體驗方向,老師還有普遍認知的心理諮詢師,當然還在拓展更多的就業方向。

    很多人認為學心理就肯定做諮詢,這就是一個誤解。

    心理學專業的善於看人嗎?

    我認為不一定。不是有句話說得好:道理我都懂,但就是過不好這一生。高校學習心理學更多是學習理論,當然有包括實踐,但還不夠。

    有的人天生擅長社交,這種人原本對於人際交往就是遊刃有餘的。學了心理學,對於他理解人際互動是有幫助的。

    有的人不擅社交,學習心理學可以幫他了解自己,接受自己,他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別人。接受和理解自己的人更不會強迫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比如去社交。他不會因為自己學了心理學就變得喜歡和擅長社交,那他就不是他了不是嗎?

    況且,哪個學科沒有學渣和學霸,學渣表面學了心理學,畢業了啥也不記得,你覺得他會變得擅長社交嗎?至於學霸,會考試的人真的不一定會社交。

    在我看來只有少數的很聰明的人,學了心理學就能把理論付諸實踐並且操作很好。

    那這樣的人不一定是心理學專業的,可能是各種專業並且有野心有能力的人,他們會自學心理學作為輔助工具。

    所以這一點都不能說明心理學專業的人擅長社交。

    理論和實踐派的爭議

    高校學習是理論派,社會實踐是實踐派,高校學習理論的一定比在社會摸爬滾打多年總結經驗的人更擅長社交嗎?這原本就是爭議話題。

    一般都說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才能走的更好,在實踐中才能檢驗理論,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遠。

    我認為心理學學多了但是沒有社會經歷,說白了也就是紙上談兵。一個在高校教心理學數年的老師對人和社交的認識程度肯定不及一位學習過心理學的資深HR來的深刻。

    普通高校學習心理學理論,在諮詢這種特定情景中是可以發揮作用的,因為這是一種特定的社交情景,在這個場景中,你可以相對完全瞭解一個人,他有求助目的,你幫他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可以。

    總結

    總之,聰明的人,學了心理學是有助於社交的。

    擅長社交的人學了心理學是有助於社交的。

    在社會摸爬滾打,見過各樣的人學了心理學是有助於社交的。

    但心理學專業不一定擅長社交,或者擅長讀心。

  • 2 # 點狐

    您好,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心理學也是科學的一部分,包括社會心理,人格心理,精神分析,臨床心理,犯罪心理等等多個分支,所以說,心理學專業的人並不都會像心理諮詢師一樣,能夠解決你的心理疾病,照顧你的情緒,甚至有些心理學家自己本身都有著很大的心理問題,例如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曾經也遭遇過精神疾病的困擾。

    再說說心理學專業以後都做什麼,如果對於心理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的話,可能會走學術研究的路線,他們的目的在於勘探心靈的本質,在於研究心靈的規則,而不是花時間在為人處世上,有時候即使他們知道怎樣能夠讓人愉悅,但他們也不屑或者懶得去做。還有一些教育行業,主要是關於發展心理的,如何引導青少年往健康的方向發展。也有關於犯罪心理的,主要是研究人的人格產生,犯罪動機,心理狀態等等,試想一下,一個整天研究你會不會犯罪的人會和你好好相處嗎。

    再者,所謂的情商高並不是指照顧別人的情緒,而是更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八面玲瓏,見人說人話並一定代表著情商高,很多時候你是不是也很鄙視那些虛偽逢迎的人,你以為他們深受喜愛,可是你也許不知道在場大多數人和你一樣的想法。

  • 3 # 潮控範

    什麼叫情商高?難道情商高僅僅是指很會和人相處嗎?

    根據哈佛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在其暢銷書《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中對於【情商】一詞的定義,情商是由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等結構組成的。

    個人以為,「很會跟人相處」是對【情商】非常淺薄的定義。

    下面我來談談自己對於這五個詞的理解:

    1. 自我意識

    在《自我意識及其研究概述》這篇文章裡,兩位作者依據其他學者專家對於【自我定義】的理解,將其概括為:

    自我意識是對自我及其與周圍關係的意識,它包括個體對自身的意識和對自身與周圍世界關係的意識兩大部分。

    從上述概括,我們可以把自我意識分為:

    人對於自身認知人對於周圍世界的認知

    首先說「人對於自身認知」這一點。

    關於這一點,肯定有人不屑一顧:誰還不瞭解自己呢?這是一個較為典型的【當局者迷】。就拿我來說好了。我一直也覺得我瞭解自己,到現在也沒怎麼改變。可我也發現周圍的人實際上比我更瞭解我自己。

    該怎麼說呢?你們知道【惱羞成怒】嗎?這個詞就是指你的有些事情被人發現,而導致你十分惱怒或者羞愧。為什麼會這樣?不就是因為我們本以為事情藏得很好,卻被人一語道破了嗎?你怎麼不憤怒?

    比如,我其實是一個挺懶惰的人,但是我卻覺得我聰明,努力。當我被家人指出我超級懶惰時,我第一反應就是大聲反駁。這不就是潛意識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卻在被人發現後惱羞成怒的表現嗎?不然我為何要生氣?

    其次是「人對周圍世界的認知」。

    這一點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理解為對於周圍人,事情的認知程度。

    舉一個例子來說,你搬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初來乍到,你對這裡的情況感到十分的陌生。這時候你該怎麼辦?當然是要想辦法儘快適應並融入新的環境啊!那你該怎麼辦呢?

    怎麼能夠儘快瞭解呢?有的人是透過觀察並很快找到這裡的『熱心腸』等人聊一聊;有的是先在網上檢視情況,做一個大概瞭解;有的則是透過【弱關係】加入新地方的群體聊天群或者社群網站或者某個團體...

    2、控制情緒

    情緒這東西,其實挺難控制的。你說控制體重,控制食量什麼的,你還是可以看到的,但是情緒嘛...看不到,摸不著,所以極容易往上衝。畢竟一個怒火中燒的人,怎麼可能完全聽得進去別人說什麼?

    能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控制自己不要大喜大悲,冷靜處事,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就算是唐太宗,每次被魏徵氣到跳腳,還不是在他面前:

    私底下再使勁罵他扎他小人。真是聞者流淚,聽者傷心。

    這年頭能當上位者的人真不容易啊。

    3、自我激勵

    這年頭,真的是錢越來越不好賺,信心越來越容易往低處走。每天開啟各種網站啊,APP啊,新聞啊等等,簡直是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今天是誰成了風口的豬賺了錢,明天是年紀輕輕的誰當了CEO,後天是誰寫作掙了你一輩子掙不到的錢。對此,你激動了,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主角;你焦慮了,因為你也現在還是沒啥大成就;你自我貶低了,因為自己努力了卻看不到前方。

    約到了這個時候,自我激勵越是重要。結合上面的控制情緒,我們可以這麼想:

    今天又看到了某某某的新聞/被家人罵到懷疑人生/別人嘲笑/被領導罵自己的工作差,我的確很是傷心和焦急。可是我不能因為別人以及自我懷疑就放棄自己。我現在的確沒錢沒車沒房,但是我有夢想,我有精力,我還有自信。我相信我不會一直這樣,我總會闖出來的。如果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自己,誰能相信我?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那麼和這樣的人多多交流吧!不僅能讓你提升自信,還會覺得讓你的心境大大的提升呦!

    4、識別他人情緒。

    「很會和人相處」和這一條的關係比較大。

    什麼叫識別他人情緒?用中國的老話來說,就是【會看人臉色行事】。有些人會控制情緒,你可能看不出來他們的想法。但是,他們的小動作,比如在和你說話的時候,他們會時不時看手錶,腳尖在動,瞄一下外面或者郵件等,明顯就透露著一個資訊:

    所以,識別別人的情緒,不做多餘的事情,是和人相處的重要法寶之一。

    5、處理相互關係。

    意識到他人的狀態,換位思考等等和【處理相互關係】有關。

    如果別人高興或者傷心,那麼選擇去陪伴他們,傾聽他們以及理解他們就是非常好的方式;不要因為對方沒幫助你而心懷怨恨,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立場。而且也不要只是自己付出,畢竟一段關係裡,只是自己做低姿態,這段關係不會長久。

    回到題主的問題:

    心理學專業的人一般都會情商高,很會跟人相處嗎?

    說句實話,他們的確可以做到,但不是全部。雖然心理學確實是教授人們瞭解心理方面的東西,但是可沒有教會...做人做事。他們可以去和人好好相處,但是未必代表情商高。個人以為,情商最為本質的定義,是以心換心。和人好好相處不算太難,但是能用心做事做人,才是維持一段關係長久的重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種植胡蘿蔔?我種的容易分叉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