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農村三奔子

    李嘉誠三歲時,家道中落,後來父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剛上了幾個月中學

    的李嘉誠就此失學。在兵荒馬亂的年月,李家孤兒寡母生活艱難。李嘉誠是家中長子,

    不能不幫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

    一位茶樓老闆看他們可憐,

    收留

    16

    歲的小嘉誠在

    茶館裡當燙茶的跑堂。茶樓天不亮就要開門,到午夜還不能休息,小嘉誠也抱怨過自

    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槍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發事件,才

    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為太疲倦,他當班時一不小心把開水灑在地上,濺溼了客人的衣褲。李嘉

    誠很緊張,他等待著客人的巴掌、老闆的訓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位客人並沒有

    責怪他的意思,反而為他開脫,一再為他說情,讓老闆不要開除他。

    沒關係的,我看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後要記住,做什麼事都必須謹慎,不集

    中精力怎麼行呢?

    李嘉誠把這些話記在了心間,之後,他把

    謹慎

    當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條。久而久之,

    竟使他練出了一種眼光,一個人是什麼職業,性格特徵、生活習慣、為人處事,一見

    面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這一切對他後來的事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隨後,李嘉誠辭掉跑堂的工作,從塑膠廠推銷員開始,一直幹到了業務經理。三年

    後,

    20

    歲的他做好了準備,要大幹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一條小

    溪旁,租了一間灰暗的小廠房,買了一臺老掉牙的壓塑機,辦起了

    長江塑膠廠

    。隨

    後,經過反覆考察,他認為塑膠花市場需求很大,於是大量生產,這為他帶來了可觀

    收入。

    30

    歲的李嘉誠,已成了千萬富翁。正在塑膠花暢銷全球時,李嘉誠卻敏銳意識

    到,越來越多的人擁入這個行業,

    好日子很快會過去

    ,如果再不調整,引起的後果

    不只是

    濺溼衣褲

    了。有人認為他太保守了,但他認為這是經商中必須具備的素質,

    那就是謹慎和預見性。

    隨後他找到的是房地產。

    60

    年中期,內地的局勢令香港社會人心惶惶,富翁們紛紛

    逃離,爭著廉價拋售產業。李嘉誠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當時的地產

    價格來算,他簡直可說是全軍覆沒了。但他沉著應變,仔細分析局勢。認為內地肯定

    會恢復安定,香港將進一步繁榮發展。在別人大量拋售房地產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行

    之,將所有資金都來收購房地產。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他說:

    我看準了不會

    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

    李嘉誠又一次成功了。

    70

    年代初,香港房地產價格開始回升,他從中獲得了雙倍的

    利潤。到

    1976

    年,李嘉誠公司的淨產值達到

    5

    個多億,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實

    業。此後,李嘉誠節節高升,成為全球華人中的首富。

    成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

    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臺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臺上搭起

    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

    走了出來,

    站在鐵架的一邊。

    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

    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

    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

    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

    身體強壯的人,到臺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臺上。

    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

    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

    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吁吁。

    另一個人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噹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臺下逐漸

    沒了吶喊聲,觀眾好象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

    會場恢復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著那個巨大的鐵

    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

    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

    敲了一下。人們

    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

    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乾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

    種聲音和動作發洩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他好象根本沒有聽見人

    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忿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象也

    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

    球動了!

    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

    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象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

    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

    哐、哐

    作響,它的巨

    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

    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裡。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

    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 2 # 一切都為你

    在大眾的心裡,所謂成功人事就是在某些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對社會貢獻大的人,他們的故事固然勵志也吸引人,可是我覺得小人物的奮鬥故事,更加接地氣,也更能感染人。

    小董的故事很普通,希望你看了有所感想。他曾是一個十分平凡的農村打工仔,如今在二線城市有車有房,工作也很體面,是高階營銷師。和他同時出道的十幾個老鄉,大部分還在一線車間任勞任怨,在如今這個社會,收入死工資,生活一點都不敢大手大腳,唯一的好處就是在國營單位,八小時工作正常有雙休日,相對比較穩定比農村強一點。那時候小董和他們一樣,是一個普通的機床工。他雖然沒考上大學,但是好學不安於現狀的勁頭並未減。在國營單位上班,相對空閒時間很多,他就報了業餘函式班,邊打工邊自學營銷理論。工友們下班後,不是去風景區玩,就是喝酒打牌,他就開始苦逼的東奔西跑,在南方的烈日和梅雨下,咬著牙從不姑息。他所要做的就推銷小產品,遭人白眼,遭人恥笑啥人都能碰見,他不氣妥,因為不這樣吃苦中苦,實戰經驗是摸索不來的。工友笑他放著舒服找不自在何苦呢,他一笑置之,仍然苦逼的跑苦逼的學。就這樣堅持了四年,終於他大膽的辭職了,工友罵他頭大了因為這工作也來之不易,工長覺得他走了有點惋惜,因為是個很優秀的員工。可是好男兒志在四方,你認為的好他不安心。

    由於他的好學和勤奮,很快得到某公司的賞識,他兢兢業業慢慢的越幹越好,待遇比在原工廠上班翻了好幾倍。在別人看來他已經生活很好了,工作體面收入高,可是他深知這個行業的殘酷性,稍有懈怠就會被別人和市場淘汰。於是他就進一步學習,如今取得了高階營銷師證,是某知名公司的高階顧問。

    一個普通人要逆襲自己的命,唯有吃得常人無法吃的苦,唯有溶入高速發展的社會,才有可能成為人上人,才能過上相對高質量的生活。

  • 3 # 小鶴卿

    推薦一本書《褚時健傳》

    褚時健的一生可謂傳奇

    少時為貼補家用摸魚、烤酒、賣酒,總能幹的比其他人更出色

    青年時經堂哥點撥,離家去省城繼續完成學業,並在亂世中參了軍

    在戰亂中倖免於難的他本應在政府機關順利的工作,卻因疏於考慮複雜的人際關係被打成了右派,在30歲的年紀遭遇人生的滑鐵盧

    在下放到農場期間他沒有氣餒,積極生活

    被派到瀕臨倒閉的糖廠做副廠長,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使廠裡職工在當地人人羨慕

    在玉溪捲菸廠做廠長,使原本虧損的廠子成長為全球第四大卷菸廠,使後來的紅塔集團成為企業界奇蹟

    在七十幾歲的年紀,女兒獄中自殺,自己也鋃鐺入獄,出獄後不畏年事已高,重新創業,再次獲得成功

    閒不住、幹一行鑽研一行、拋灑心血、充滿希望,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值得我們用心去感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敘利亞政府軍和庫爾德武裝結盟,俄羅斯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