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劉權林

    說實話,華人也有很深的南韓、越南情結,很多人都後悔當年為什麼不把北韓半島、越南納入領土直接統治,不然現在該多好啊,去芽莊旅遊再也不用辦簽證了。

    法國對非洲的情結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

    在英國的打擊下,法國丟失了北美的殖民地,連“小巴黎”的加拿大魁北克都被英華人奪去了。所以法國剩下的殖民地也就是在非洲了。

    二戰後,殖民地獨立浪潮開始,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大量獨立,但是像阿爾及利亞這樣的國家,法國是沒有把他們當做是殖民地,而是當做領土,阿爾及利亞人當時是有法國公民權的,大量法華人居住在非洲殖民地。

    我把你當做法國公民、當做自己人,你還要造反獨立,這嚴重傷了法華人的心。當時軍隊、阿爾及利亞的法華人都支援繼續鎮壓,但戴高樂頂住了軍隊的壓力,說已經根本留不住阿爾及利亞了,於是讓其獨立。

    所以法國是在非洲殖民地傾注了感情的。

    現實利益是什麼呢?英國有眾多前殖民地支援,比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還是個全球大國。法國為了他的大國地位,就必須保持其在非洲前殖民地的領導地位,不允許外人插手,不然法國就不再是一個全球大國。

  • 2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法國對非洲,尤其是北非(撒哈拉以北的非洲)有極深的情結,很多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城市建築,甚至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帶著濃郁的“法式風情”。比如,北非旅遊勝地摩洛哥,機場裡聽到的是法語,在大街上聳立著的法式建築(下圖),路牌上也是法語與阿語並行,一些餐廳的選單更是隻有法語.....

    甚至,2111年,席捲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也到處能看到法國忙著煽風點火的身影。

    2013年,中非共和國發生叛亂,也是法國出兵給擺平的。

    可以說,不但法國有非洲情結,非洲也有深深的法國情節。

    咱們先看個法國著名電影——《光榮歲月》。影片講的是1944年到1945年間,法國開始擺脫納粹統治的時,法軍中四個北非士兵為法國獨立,離別家鄉親人,去歐洲浴血奮戰的悲情歷史。

    二戰中,來自北非的阿拉伯裔、非洲黑人士兵和法國本土士兵一樣,為了法蘭西的自由和解放而戰,一樣付出了鮮血和生命,卻因為來自殖民地受到種種歧視:食物沒有法國士兵好;沒有法國士兵的休假;比如,男主角之一,來自阿爾及利亞的Abdelkader作戰英勇卻沒有獲得任何嘉獎,而他的法國籍下屬和法國籍上司卻很快升職.......

    從17世紀早期開始,法國就開啟了對非洲長達400多年的殖民統治。鼎盛時期的法國控制了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達上千萬平方公里,獲取了鉅額財富。

    同時,在政治和文化層面,法國一開始就將自己的行政和司法制度嫁接到法屬殖民地,並竭力向當地人灌輸法國的宗教、語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非洲大陸到處播撒“法國風情”。幾個世紀以來,培養了一大批忠於法國的土著精英。20世紀初的卡薩布蘭卡

    正如上文所述,這一切在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二戰期間得到了充分回報。1941年6月,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抵抗了一個月就淪陷,戴高樂流亡英國,寄人籬下成立抵抗政府,整個就是個空殼,無兵無錢靠施捨度日。

    幸好,法國廣闊的殖民地並沒有被納粹完全控制。於是,戴高樂將臨時政府先遷到剛果的布拉柴維爾,後又遷到阿爾及利亞,依靠豐富的非洲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重組法國的武裝力量,聚集實力,等待反攻,算是為“高盧雄雞”挽回了點臉面。二戰著名諜戰片,老電影《卡薩布蘭卡》就發生在北非。二戰中,每三名戰死的法軍官兵中就有1人是非洲裔,大量的非洲裔官兵與法國本土士兵並肩作戰,與美英共同開闢第二戰場,幫助法國在二戰後期取得了些拿得出手的戰績,最終讓法國以大國的身份,在戰後擔任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二戰後,非洲獨立運動不斷掀起高潮。與法國對越南的武力鎮壓不同,非洲的法屬殖民地並沒有出現戰爭獨立的局面。這是因為,法國採取了特殊的溫和幫扶政策,一方面扶植殖民地的親法代理人執掌國家政權和軍隊;另一方面給予這些新興國家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以保證法國的影響和利益的繼續存在。

    比如,經濟上,推行建立非洲金融的“西非法郎體系”,讓非洲前殖民地貨幣直接和法國法郎掛鉤兌換,法國財政部為其開設了專門賬戶,有利於對方經濟穩定,法國繼續著“老大”的感覺,也撈到了不少好處,一點都不虧;

    軍事上,法國為前法屬殖民地國家提供軍援和軍事合作。據統計,法國100%的鈾、鈷,72%的錳,80%的鋁礬土,52%的鉻,35%的鐵,20%的銅、大量的石油、天然氣都來自非洲。法國在非洲至今仍有著性命攸關的巨大經濟和政治利益。

    當然,還有法國的體育事業。。。。

    總的來看,法國的殖民剝削給非洲人民帶來了苦難,榨走了大量財富。同時也留下了豐富的遺產:物質層面上,法國為北非,尤其是摩洛哥等國帶來了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打下了工業化基礎,還有美麗的街道樓宇和更為合理的城市規劃;法語也為北非各國與法國乃至世界溝通交流打開了一扇更為廣闊的窗戶;精神層面上,法國文化影響了地中海沿岸北非地區的阿拉伯—柏柏爾—伊斯蘭文化,使其更為開化,北非各國,尤其是摩洛哥的社會風氣也因此更為開放,更為世俗化。當然,最近十年來,宗教回潮,有明顯“開倒車”的趨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對非洲較為寬鬆的移民政策,加上非洲移民生育率偏高,近年來給自己帶來了不少困擾。比如,巴黎東北部的一些衛星城,以及南部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集中了大量非法移民,他們與合法非洲移民混居,造成諸多社會問題。法國南部城市馬賽,黑人已經佔據一半以上的人口,法國白人紛紛遷走。作為歐盟中接納最多穆斯林移民的法國,本土出生率還特別低迷,搞得教堂都險些被改造成清真寺。當今巴黎街頭。

    對比之下,法國政府給新移民發福利的同時,真正為法國獨立拋頭顱灑熱血的前輩殖民地人民,卻遲遲沒有得到公平對待。比如,前面提到的電影《光榮歲月》主人公原型——受過教育,具有極強平等意識的Abdelkrader,在戰爭中一直為北非士兵爭取合法權益,但是在二戰結束近六十年後,他仍然沒能得到公平的待遇;法國政府終於在2002年決定支付二戰中非法國籍軍人的退休金,但是後續的法國政府又推遲了支付,一直拖著.......

  • 3 # 切割地球

    法國的非洲情結之所以深,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我們僅以法國與英國、西班牙兩個人“日不落帝國”進行對比就能明白。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法國在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時期達到全盛,領土(包括殖民地)面積近1300萬平方公里,但其領土主要構成部分依然源於法屬西非。也就是說,正是西非給了法國無上的榮光,讓其在殖民帝國中能與俄羅斯帝國、西班牙帝國等大帝國並駕齊驅。反觀英國,其殖民地遍佈世界五大洲,沒有了英屬東非,還有英屬北美、印度、澳洲、紐西蘭……而沒有了法屬西非,法國在人類帝國領土面積排名上是根本擠不進前十的。

    (不列顛帝國,重疊地圖)

    有人會問,那拉丁美洲之於西班牙,不也相當於法屬西非之於法國麼?的確如此,所以西班牙的西屬美洲情節、葡萄牙的巴西情結也相對較深呀。但是拉丁美洲早在19世紀上半葉就獨立了,而法屬西非20世紀才漸漸獨立,兩者在時間上的羈絆不可同日而語。另外,拉丁美洲距離歐洲遠,法屬西非距離歐洲僅一海之距,且自古以來有文明上的勾連,所以美洲對於歐洲人來說只是開闢新大陸時的“福利”,但非洲卻不僅僅是殖民地這麼簡單,它是有文明積澱的,兩者在歷史上的羈絆不可同日而語。因為有了前面兩個“不可同日而語”,歐洲人對待兩個地區的認可度、殖民政策、文化向心力自然也不一樣了。

    (西班牙帝國)

    其實二戰中德國也提出了一個抽乾地中海,向北非要耕地的計劃。如果這個計劃成功,歐非將合成為“亞特亞蒂斯大陸”,而美洲,怕是永遠不可能與歐洲連為一體。所以,法國的非洲情結很自然——換作別的國家,也會與法國一樣。

  • 4 # 西涼宣撫使

    源於法國對於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有著數百年的殖民統治歷史和法國維持世界大國地位的需要。法國在地理大發現之後也走上了海外擴張和開展殖民統治的道路,非洲這片熱土就成了歐洲殖民者心往之地。

    從1661年法國在聖路易港建立起在非洲的第一塊殖民地起,300多年時間裡,法國和英國逐漸佔據了非洲殖民統治中最大的兩塊,法國的主要勢力範圍在北非、西非、赤道非洲地區,構成了極其深厚的殖民歷史,在二戰中法國不戰而降之後,自由法國運動中就出現了很多非洲人的面孔,為法國的獨立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可以說,法國和這些殖民地國家形成了非常深的戰爭情誼。在二戰後,儘管法國極其不願放棄自己的殖民體系,但是在民族獨立浪潮之中,法國的殖民體系最終還是崩潰了,戴高樂出兵80萬也沒能守住阿爾及利亞,儘管如此,法國還是保持著對於這些原殖民地國家十分深遠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力,很多新獨立國家領導人都曾是法蘭西制憲議會的議員,甚至加彭已逝的的邦戈總統在當年上任時還去巴黎得到了戴高樂的認同之後才接任了加彭總統,如此不僅是法國對於非洲情節深,這些國家對於法國的情節也很深,這是數百年的殖民統治所形成的。

    時至今日,法國還有將非洲視為自己的“後花園”的強烈意識,並將之作為大國實力和地位存在的基礎。在加彭、象牙海岸等很多非洲國家駐紮了大量法國海外軍隊,2011年利比亞的ODYSSEY黎明行動、2013年干涉馬裡內戰、2011年干涉象牙海岸內戰等都是法國主導的軍事行動,法國對非洲的影響力還是較為深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辛巴再一次被推向了輿論高峰,這次他還能逢凶化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