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富貴說歷史

    我們都知道,清朝時,每三年就會進行一次選秀,可是天子要這麼多的妃子幹嘛呢?那麼多的女人,天子一個人也是忙不過來呀,他必定沒有辦法對每個妃子負責,那為何還要耽誤這麼多的女子?其實這背後有著我們都不知道的事情,她們侍寢是有年齡上的限制的。

      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比較勤政,一天中大概有十多個小時是在安排政事的。這樣大強度的工作,到了晚上,他們早就沒有太大的精力了,更不用說還有什麼閒心來談情愛。對於他們來說,他們一天的妃子的作用基本上也就是為他繁衍子嗣了。既然妃子都是這個作用,那就必須限制年齡,可不能讓皇帝白忙活一場。

      古代人的壽命遠遠沒有我們現在長,一般來說,五十來歲也就算是比較老的年齡了。因此,他們結婚的年齡都很早,女子基本上在十五六歲的時候也就嫁人了,當然,她們也沒有因為工作不想生孩子這一說,只要結婚,下一個目標便是生孩子。這樣一算,差不多在十六七歲的時候也就當媽了。

      對於清朝妃子來說,也是這樣,她們孕育孩子最合適的年齡也就在這個階段。因此,對於一些年齡大一點的,她們沒有能力生孩子了,當然也就失去了侍寢的資格。那麼這個年齡界限是多少歲呢?根據史料的記載,清妃子的侍寢年齡只能限制在25歲以下,因為這個年齡是孩子多生段。

      要是大於25了,一來她們的受孕能力下降,經常讓百忙之中的天子白忙活一場,還浪費了許多龍種。二來,即使她們運氣好,懷上了孩子,這也不一定可以安全地生下來。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醫療技術很差,雖然皇宮裡會比民間好一點。但是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還是沒有人可以保證。

      若不是我們現代有剖腹產,估計那些30歲以上的產婦也是很危險的,因此,在古代25歲這個年齡生孩子,真的很無法保證母子的安全。為了不讓皇帝空歡喜,也為了不要讓天子的孩子胎死腹中,這個年齡限制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這是原則上這樣規定,很多事情還是有例外的。

  • 2 # 知史點

    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清楚,但是當時從選秀女時,秀女的年齡一般在12歲到17歲之間,這樣的話,一旦被選中,就是貴人,機會好的有幸的話會封為嬪妃。還有一種就是被皇上看中的宮女,會從答應開始一步步上去,像這種被皇上"幸"過的宮女,到了25歲,可以退本回家,另行嫁娶。

  • 3 # 東白啟明

    看到這個題目首先想到是清朝後宮裡的“鋪蓋卷”和“翻牌子”,大量的清宮劇裡,對皇帝選妃侍寢都有所展示,可以說這也是清朝後宮裡獨有的現象。其實,清朝後宮裡還有一項規定,那就是如題目所說的:清朝後宮的嬪妃侍寢不得超過一定的歲數,有的說是25歲,有的說是30歲。不管是哪一個正確,其目的,就是需要年輕的,生命力旺盛的,受孕機率高的嬪妃能為皇帝多生幾個孩子,並且能保證孩子生下來後不會出現異常,順利的長大成人。

    為了保證侍寢嬪妃的年輕化,清朝每三年進行一次選秀,所以就有源源不斷的年輕秀女進入後宮,難道這樣真能保證皇子、公主們順利出生和成長嗎?然而事與願違,清朝的後宮裡還是經常會發生許多沒有長大的阿哥、公主夭折的事情。按理說,清朝後宮皇帝選妃侍寢制度透過不斷的演變,比起其他朝代已經成熟了很多,也可以說先進了許多,可為什麼還會有這種現象呢?其實,這與清朝皇宮的血統論有很大關係。清朝是由滿人建立的王朝,所以清朝皇室把繁衍下一代作為重要的事情,甚至上升到政治高度,故而清朝選擇后妃是非常慎重的,基本都是從八旗子弟中挑選,同時也有蒙古的貴族,根據《清皇室四譜》中的記載來看,清朝12個皇帝的后妃共有187名,其中12名是女真族,9名是漢族,21名維吾爾族,剩餘的都是滿族,這主要是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性。然而,清朝皇族都是近親,生下的孩子發生夭折或長不大的現象就可以理解了。這種沒有外來新基因、近親結婚的危害性到清朝末期更加嚴重,從咸豐皇帝開始,在他之後清朝的皇帝都喪失了生育能力。

    也許有人要問,難道後宮的妃子到了一定歲數就不能夠侍寢了,難道她們下半生就要獨守空床呢?當然不是,雖然皇帝臨幸妃子主要就是繁衍子嗣。 但是,有些皇妃深受皇帝喜愛,皇帝是不會搭理所謂的年齡限制的,仍然會去寵幸她的,但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以繁衍後代為目的了。比如雍正皇帝母親德妃到了五十多,照樣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經常得到皇上侍寢。想想後宮裡的女人也真是可憐,有的可能一生中都沒有被皇帝寵幸過,雖然表面看起來風光,其實背後全是淚啊。

  • 4 # 小鬼筆錄

    侍寢說白了,就是求皇上給個機會,能孕下龍鍾,就是一個能榮華富貴的機會,至於25歲不能侍寢也是看皇帝的個人喜好跟規矩無關,或者有可能是清宮認為25歲之後女子若沒有獲得龍鍾這輩子就不可能了,古代30歲男性就能稱老夫了,就當爺爺了,不足見怪

  • 5 # 拙言笑笑生

    按照現在人的思想,應該不是25,可能是四五十更正常。不過皇室有這個條件呢!

    滿族女子大概12歲出嫁,所以25大概也算老女人了。皇帝女人多工重,如果總是幸老女人,懷孕的機率就小,當然系不行的。

  • 6 # 勇戰王聊歷史

    不是真的,不可能讓妃子們25歲以後就開始守活寡!滿清沒有那麼殘忍。而且,那麼年輕就守活寡,皇帝也害怕頭頂綠油油啊!

    皇帝是否讓大於25歲的妃子侍寢,可以透過查皇室起居注來查證。皇帝每晚讓那位妃子侍寢,都是有記錄的。但是,這個方法對於我們來說比較麻煩,我們沒有條件查詢。(25歲就要守活寡,臣妾做不到啊!)

    不過,我們可以透過妃子生育孩子的年齡,來反駁這個論調。由於順治,康熙和雍正的很多妃子出生年齡不可考證,不好算出生育年齡。所以,下面,我們就以乾隆的后妃生孩子年齡為例,反駁這個觀點。

    第一,乾隆帝原配嫡後(富察氏)孝賢純皇后,出生於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1728年,為弘曆剩下長女,此時16歲;1730年,生次子永璉,此時18歲;1731年,生弘曆第三女,此時19歲。富察氏生以上這三個孩子的時候,年齡還很小,符合題主描述。但是,當弘曆繼位以後,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又生皇七子永琮,此時已經34歲!34歲還在生孩子,能不侍寢嗎?

    第二,乾隆的第二位皇后輝發那拉氏,出生於1718年。她在乾隆十七年(1752)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此時她34歲。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生下皇五女。乾隆二十年(1755),“又又又”生下了皇十三子永璟。她生下最後一位孩子時,已經37歲高齡!

    第三,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魏佳氏,出生於1727年,在1760年剩下嘉慶皇帝顒琰。此時,她的年齡是33歲!在32歲之前,她還在侍寢。

    第四,乾隆朝第三位貴妃,純惠皇貴妃,出生於1713年。1745年,生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此時她32歲。

    第五位,淑嘉皇貴妃金佳氏,出生於1713年。在1752年生永瑆,這一年她39歲!

    還有很多,我只舉出乾隆的這幾位妃嬪,大家就應該知道題主說的事,屬於謠言了。

    最後,簡單說下清朝的妃嬪制度。

    滿清規定八旗適齡女子必須都要參加選秀(13歲-16歲),否則不能出嫁。而且,女子在參加選秀前,不能向父母下跪。因為,她們可能會成為皇帝的女人。

    皇宮沒三年進行一次選秀,選中的秀女一是入宮,從答應做起;二是配給皇室的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孫。

    清朝12帝中,后妃最多的是康熙,有40人。最少的是宣統皇帝溥儀,只有兩位。雍正勤政,也有25名后妃。乾隆風流倜儻,后妃也只比雍正多4人。

    別忘了,乾隆可比雍正長壽,在位60年,雍正僅在位13年。按照每三年選一次秀女來算,乾隆的后妃人數不算多。所以,也不能說乾隆比雍正好色。

  • 7 # 澹奕

    自然是不可能的,首先清朝正史上就沒有妃嬪過了25歲不能夠侍寢這種規矩的記載;其次就是清朝真實記載的歷史中,超過25歲生育皇嗣的后妃許許多多,這些后妃不侍寢如何生育?

    以乾隆帝弘曆的後宮為例:乾隆十一年,弘曆的正妻富察皇后生育皇七子,而這個時候的富察氏34歲;乾隆十七年,純帝繼皇后那拉氏生育皇十二子,當時的那拉氏也是34歲,而乾隆二十年那拉氏生育皇十三子的時候都已經37歲了。

    要知道,即便是今天,30多歲的產婦都算得上是高齡產婦,更何況是醫療條件遠遠不如今天的古代。那個時候這麼多過了25歲的妃嬪還在生育,就足以證明,這並非偶然。

    清朝後妃規模在歷朝歷代中算不上大,甚至可以說相當小,大多數皇帝后妃只有一二十人,與所謂的“後宮佳麗三千人”相去甚遠。而清朝後妃選擇也比較特殊,施行的是選秀制度。從滿、蒙、漢八旗子弟的女兒中挑選。而秀女們一般都只有十幾歲。

    古代條件不如現代,當時人的體制與壽命都沒有現代長,秀女入宮以後生兒育女一般也就是二十歲前後。這個時候的女性青春貌美而且更加適合為皇室綿延子嗣開枝散葉。

    一旦超過了25歲,那麼就成為了“高齡產婦”,可能會浪費龍種,侍寢的機會就會減少。但機會減少不代表沒有機會,畢竟有些后妃到了年紀之後更加添韻味,更討皇帝開心。

    除了后妃,宮廷中還有為數眾多的宮女。清朝宮女也與曾經的其他朝代不同,也都是從“自家人”中挑選,都來自於內務府上三旗包衣。她們如果能夠得到皇帝青睞也是有機會擺脫包衣身份成為后妃的,比如雍正帝生母烏雅氏、嘉慶帝生母魏佳氏均是如此。清朝宮女如果沒有過錯,25歲就能離開宮廷。

    所以,清宮女性過了25歲不能侍寢是不存在的,如果說這種現象存在,也可能只不過是一種慣例。更何況,過了25歲就不準侍寢讓妃嬪們守活寡,清朝皇帝難道不怕自己頭頂綠成一片草原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些比較冷門的搞笑電影,名氣不大確實有趣的那種,夏洛之類的就不要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