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雍親王府

    胤禮(1697年—1738年),雍正登基後改名允禮,康熙第十七子,生母純裕勤妃陳氏。

    雍正元年(1723年),胤禮被封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認為他實心報國,操守清廉,於雍正六年(1728年)晉封為親王,雍正七年(1729年)管工部事,雍正八年(1730年)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十一年(1733年)管戶部,雍正十二年(1734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回西藏,順路問視各省駐防及綠營兵;雍正十三年(1735年)還京師,辦理苗疆事務。雍正帝臨終時,命胤禮為輔政大臣。

    乾隆即位後,胤禮被任命總理事務,主刑部事務。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賞識。乾隆三年(1738年)引力去世,乾隆萬分悲痛,親臨其喪,後乾隆令加祭一次,諡曰“毅”。因胤禮無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襲和碩果親王爵位。

    胤禮未參與“九子奪嫡”,遂得善終。

    雍正皇帝登基以後,處於對政局穩定的需要,沒有開始對當年與他競爭皇位的兄弟開刀。但是從雍正四年(1725年)開始,雍正開始了對這些參與了“九子奪嫡”的政敵們的清算。

    大阿哥胤禔、廢太子胤礽被康熙終身圈禁,雍正一朝也繼續在圈禁中,始終未被雍正放出來。對於“八爺黨”成員,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直接被雍正折磨至死,十阿哥胤䄉被判圈禁,十四阿哥胤禵、三阿哥胤祉被罰去看守皇陵然後軟禁。最終只有十阿哥和十四阿哥獲得了乾隆繼位,被赦免後放出,其餘幾人全死在了雍正在位期間。

    當然,雍正並不是對所有的兄弟都是這樣冷酷無情,雍正對於他的另外三位兄弟,還是給予了很高的封賞以及極大的信任。

    首先,就是十三爺胤祥。胤祥自“九子奪嫡”起,就堅定的站在了雍正一邊;雍正即位後,胤祥被奉為和碩怡親王,全力協助雍正處理政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兄弟君臣的典範,最終“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也成為了大清第九個“鐵帽子王”爵位,世襲罔替。

    其次,就是十六阿哥胤祿。胤祿很早的時候就被康熙過繼給了當時的莊親王博果鐸,也是康熙皇帝堂兄弟,因而胤祿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奪嫡的資格。雍正元年,莊親王博果鐸去世,胤祿襲和碩莊親王爵位,。

    再次,就是十七阿哥胤禮。胤禮當年並沒有參與“九子奪嫡”,而雍正也需要從重用自己的兄弟來平衡朝政,同時也需要樹立榜樣來反駁“殘害兄弟”的說法,所以胤禮得到了重用。

    《雍正王朝》中,雖然戲份不多,但卻證實了他是站在雍正這一邊。

    康熙駕崩前,把眾位阿哥叫到了自己的病榻前,告訴眾位阿哥自己要傳位於四阿哥後,隨即就去世了。這個時候的八爺黨三位阿哥為了混淆視聽,說“是十四阿哥,不是四阿哥”,而這個時候有位阿哥站了出來,不僅高喊“是四阿哥”,還同十阿哥大打出手,沒錯,這位阿哥就是十七阿哥胤禮。之後,胤禮還到雍正府上想見雍正,結果被鄔思道一句“天子無私事”拒之門外了。

    而在《雍正皇帝》的小說原著中,胤禮更是一開始就站在了雍正這一邊,不僅為變賣家財提供經費,就連十三爺控制豐臺大營也是胤禮陪同一起,因而胤禮無論在小說中,還是電視劇中,都是雍正登基的功臣,所以會得到雍正如此的重視。

  • 2 # 陽暘463

    一.在九子奪嫡時允禮還年幼,故此未捲入 二.雍正也不想落下不容兄弟的罵名 後來允禮對雍正交待差事兢兢業業,辦的有聲有色,雍正能信任的兄弟很少,也想培養一個,故對允禮格外器重

  • 3 # 日慕鄉關

    上大學那會曾聽某同學說了他們那一句俗語:會玩玩*子,不會玩玩*子。

    這位允禮同學,就是很會玩的主。《甄嬛傳》中的給皇帝四哥戴綠帽子的十七阿哥,甄嬛的最愛,就是他了!

    愛新覺羅.允禮,歷史上確有其人,康熙皇帝十七子(如果算上夭折的,排名二十七),生於1697年,比哥哥雍正整整年輕19歲(難怪嫂子喜歡)。

    與其他皇子不同,允禮在雍正時期不但沒有受到迫害,還頗受重用,雍正元年就加封為果郡王(多羅郡王)。郡王在清朝是僅次於親王的宗室第二等爵位(一等叫做和碩親王),管理理藩院(理藩院主要負責少數民族事務,類似於今天的外交部兼統戰部部長)。

    此後允禮步步高昇,雍正六年加封為親王,後分別掌管工部、戶部,雍正去世前,特命允禮為輔政大臣,乾隆繼位後,任刑部尚書。

    可以說,允禮是十分受重用的!

    老八老九老十死的死、亡的亡?雍正為什麼對這個弟弟如此厚愛呢?

    其實如果仔細瞭解康熙兒子們的生平就會發現,未參與奪嫡的皇子,在雍正乾隆時期過的都還行,並沒有受到刻意迫害。

    例如十六阿哥胤祿,二十四子胤秘都被加封為親王,十五阿哥胤禑,二十一阿哥胤禧也都加封為郡王。

    可見雍正之所以對幾個大弟弟下手,多半是在奪嫡期間結下太深仇怨,縱然坐穩大位,依舊不能釋懷,加之為了穩固皇位,為子孫後代著想,不得不痛下殺手。

    而幾個較小的弟弟則不然,他們一來沒有參與奪嫡,雙方沒有恩怨,二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自己的親兄弟不用,別人更加靠不住,三來雍正自己兒子較少,在剩餘的小弟弟中提拔幾個忠誠能幹的加以重用,也屬十分平常。

    《甄嬛傳》放大了雍正與十七阿哥之間的恩怨,讓十七阿哥和嫂子甄嬛走到了一起,從年齡上說,的確比較登對,郎才女貌,再說了,小叔子和嫂子本就是潛在的曖昧物件。

    而雍正對大弟弟的陰毒也被轉移到了允禮身上,最終允禮被毒死,甄嬛的一雙兒女也堂而皇之的隱藏了下來。

    歷史上允禮一直活到1738年,即乾隆三年,他沒有子嗣,乾隆把雍正的第六個兒子弘曕(電視劇中甄嬛的兒子)過繼給允禮繼承香火,這可能是《甄嬛傳》設定允禮與甄嬛偷情的起源吧。

  • 4 # 風雪夢不逝

    我們在電視劇《甄嬛傳》看到的果親王允禮風度翩翩,瀟灑俊朗,風姿綽約。而且還和熹貴妃留下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真實的允禮呢,雖然沒有電視劇裡那麼誇張,但也是一枚瀟灑的王爺,允禮一直逍遙快活至乾隆年間,壽終正寢。我們知道,雍正是位冷麵皇帝,允禮卻備受雍正皇帝器重,這是為何呢?愚以為原因有這幾點。

    (劇照)

    1、允禮沒有參與皇權之爭,瀟灑快活

    為什麼沒參與呢?因為胤禮還小,花季少年,青澀年華,又怎麼懂得哥哥們那些彎彎繞繞,勾心鬥角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胤禮出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九子奪嫡的鬥爭進入白惡化,此時胤禮只有11歲,又怎麼去爭呢。這時候的胤禮正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醉心學問的年紀。等到康熙五十一年二廢太子,此時朝局更加撲朔迷離。年少的胤禮,縱情山水,吟詩弄畫,好不愜意,他對皇權之爭不感興趣,筆墨丹青,詩詞歌賦卻日漸精進。所以,他更像藝術家,對皇權,對政治鬥爭是沒興趣的。

    (劇照)

    2、允禮受封理政,因德才兼備才能備受器重

    等到雍正繼位,雍正看這個弟弟才德兼備,又不喜結黨,對自己也是禮敬有加。既然學問有成,那就為國家做點事吧。從郡王到親王,允禮節節高升,從處理政務到掌兵,胤禮也是兢兢業業,卓有政績。雍正一朝,允禮的政績有目共睹。雍正之所以器重他,與他的賢德和才能是分不開的。

    3、允禮是雍正為數不多的手足兄弟,所以備受器重

    雍正四年,八爺黨被處置後,雍正可以依靠的兄弟已經很少了。老十三允祥,在雍正八年因病撒手而去後,雍正可以說頓失一臂。老十七,德才兼備,又是雍正為數不多的貼心兄弟,當然得重用了。雍正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這麼好的弟弟,既不結黨,又能替自己辦差,關鍵是差事辦的還漂亮,豈能不重用呢。

    (果親王狩獵圖)

    “實心為國,盡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這是雍正對老十七的評價。雍正去世前,特命允禮、鄂爾泰、張廷玉等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弘曆。乾隆三年,允禮病逝。一枚逍遙的王爺,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應該很不錯吧。

  • 5 # 鄧宗福

    康熙朝後期,太子二度被廢。幾個皇阿哥集團互相角逐,力爭染指皇權。“八爺黨”是以八爺胤禩為首的權力黨派,是所有朋黨之中勢力最為強大的一支。“八爺黨”成員包括:胤禟、胤䄉、胤禵、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蘇努、阿布蘭、阿爾松阿、阿靈阿、佟國維、鄂倫岱、揆敘、王鴻緒、馬齊、何焯、張明德……。勢力極大,實際上已遍佈朝野;

    十四阿哥胤禔,是“八爺黨”的黨中之黨,依附於八爺黨實際上為自己奪權作準備。

    三阿哥著書立說以取悅康熙,自成一黨;

    大阿哥勢力不小,因陷害太子被圈禁;

    太子黨中的四阿哥“鐵面王”胤禛,十三阿哥“拼命十三郎”胤祥,盡力輔佐太子。太子胤礽無道二次被廢,為自保也為江山不落入爭權奪利結黨營私的八爺黨手中,胤祥力勸胤禛爭位,同時太子老師王掞,見太子無望也勸說胤禛上位。

    胤禛盡心盡力辦事,極力改革的行動和堅不可摧的毅志,感動了康熙爺。同時康熙開始親自培養“皇孫”弘曆,為政權你交接作準備。康熙爺將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後。

    為了避免八爺黨暗中迫害,胤禛鄔思道性音等人暗中轉入十七阿哥府。鄔思道在這裡居中排程,足見胤禛對十七弟胤禮的信任。胤禮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康熙四處巡查,但是卻一直都沒有任何的封賞,包括王位的賞賜。事實上康熙爺就是看重他忠厚誠實的為人,不會像其他的皇子那樣工於心計,沒有什麼權力慾望和野心來爭奪帝位,也想把他留給下一代的雍正使用,讓雍正來封親王以示恩寵。

    胤禛登基後,為了避諱,所有阿哥的胤字,全部改為允字,十七阿哥就成了允禮。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初五日,允禮被晉封為和碩果親王。雍正帝臨終時,命允禮輔政。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主刑部事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以美貌自居的人?都發生了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