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匯108

    趙雲可以說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但是卻不受重用,個人以為可能是有幾個原因吧!

    1.趙雲得到劉備信任,而且他的武藝高做事謹慎所以劉備把他留在身邊保護自己,要不然劉備去東吳結婚,諸葛亮也不會要劉備只帶趙雲一個人去了。

    2.趙雲不愛爭功,只求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劉備瞭解他知道封官對他是沒什麼用的。

    3.趙雲名氣不大,出身不好,不是名門望族。(至於關羽,張飛他們是在劉備一開始就跟著劉備的而且還是結拜兄弟)

    4.趙雲不會拍劉備馬屁,很多官員都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做皇帝,但是趙雲不勸。

    5.趙雲經常直諫,像劉備得到成都想分田宅,關羽死後想討伐東吳,趙雲都是提出反對的而且是堅決反對那種,難免會使劉備不開心,

  • 2 # 探索世界遇見你

    熟讀三國曆史,我們都知道劉備帳下名將趙雲,很早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是蜀漢的元勳之一,其在《三國演義》堪稱,五虎上將之一,不過是拔高而已,正史之中的趙雲並沒有太出色的地方,身前官職才鎮軍將軍,後還被貶鎮軍將軍,相比之下比黃忠,魏延等都不如。那麼蜀漢元勳趙雲,為什麼不被重用呢?

    趙雲不被重用的六大原因,原來真相如此?

    其一,趙雲寒門的身份。三國時候,正是士族門閥制度的流行時期,門閥士族在政治、經濟上有著重要的身份地位。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雖然出身草根的人物不少,比如關羽,張飛,趙雲等,早期的劉備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是蜀漢建立之後,尤其是諸葛亮執政之後,門閥士族政治又開始了,而趙雲出身布衣,寒門百姓,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導致不被重用。

    趙雲不被重用的六大原因,原來真相如此?

    其二,趙雲善於得罪人。 其一,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只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只得大喜從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了。其二,當時關羽個張飛被害之後,劉備憤怒想要伐吳,趙雲勸諫劉備不要伐吳,得罪了劉備。

    其三,趙雲非嫡系。趙雲是從公孫瓚轉投劉備的,趙雲也不被公孫瓚器重,甚至有點不信任。《雲別傳》裡的記載。“(趙雲)將義從吏兵詣公,公孫瓚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看得出,公孫瓚對趙雲的不信任,那麼劉備信任趙雲嗎?《雲別傳》這樣記載:“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有人言云已北去”。說明劉備陣營裡對於趙雲忠誠度的評估值並不算很高,甚至認為趙雲叛變是合乎情理的事。劉備透過“以手戟擿之”、“子龍不棄我走也”這種透過摔東西、咆哮等方式,強迫自己相信趙雲的忠誠度。說白,劉備也不放心趙雲。說到底,趙雲雖然很早跟著劉備,也並非嫡系。

    趙雲不被重用的六大原因,原來真相如此?

    其四,同僚的打壓。劉備早期沒地盤沒有人脈,是如何拉攏關羽,張飛這等萬人敵武將呢?那就是感情牌,沒事就鬧鬧磕,陪睡。趙雲,畢竟是劉備看上的人才,於是乎也就陪睡了幾次,《雲別傳》:“先主與雲同床眠臥”。 這樣做,就讓人不高興了,比比如關羽和張飛,《三國志》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由此可見,和劉備睡覺是這倆哥們的專有福利啊,趙雲算哪個呢?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水乳交融,如膠似漆,關、張為此還鬧了一段時間情緒。《三國志》記載:“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以劉備的處世智慧,肯定要照顧兩位嫡系大將的情緒,自然對趙雲的對待就不一樣。

    其五,趙雲的能力短板。劉備一向以識人著稱,典型代表是魏延,馬良。趙雲跟著劉備這麼多年,究竟是怎樣一塊材料?趙雲應該存在能力短板,尤其是軍事能力,或許真是不適合獨擋一面。加上劉備早期,人少地盤更少,沒有出色的軍功戰績,一直被劉備用於貼身護衛或偏將。趙雲才能倒可引用《三國志》作者一句評價,還是比較恰當的:“強摯壯猛,作爪牙”。當然,這“爪牙”一詞,雖不是現代人所理解的貶義意味,意思大概是出色的副手,但也絕非獨擋一面之才。

    其六,諸葛亮的壓制。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徵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然而諸葛亮執政之後,卻一直有意的打壓忠於劉備的武將,提拔重用忠於自己的武將。諸葛亮大權獨攬,人才的戰略的失誤,導致趙雲一直被用,而不被重用。

    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教

    求關注

  • 3 # 公子皇羽

    趙雲沒有被重用,主要應該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出身不好。我們知道三國時候對於出身門第非常看中,這也是為什麼劉備一直頂著個皇叔的名頭行走江湖的原因,趙雲出身貧寒,不易被接納重用。第二、資歷較淺。趙雲不像關羽張飛二人,從創業開始就跟隨劉備,他是中途轉投而來,資歷上不足,因此在投奔劉備初期只能作為護衛使用,後來資歷上來了,年齡也大了。第三、沒有合適舞臺。劉備手中沒有那麼合適的可供發揮的職位給趙雲,本來趙雲最適合帶領騎兵,但是偏偏劉備勢力沒有能力組建騎兵軍團。

    第四、為人耿直得罪人。趙雲為人耿直,習慣說真話實話,因此得罪人多,勸劉備不要沉迷成都繁華分土地,勸劉備不要執情重義輕國急報仇。總之不僅得罪了劉備麾下成都歸降集團,也得罪了關張為首的元老集團。好容易熬到劉備去世,後主繼位,又碰上諸葛丞相事必躬親,提拔後輩,趙雲又沒有趕上機遇。

    因此趙雲在劉備集團裡,總是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總讓人感覺未受重用。

  • 4 # 讀古今

    我想這裡所謂的重用應該是從官職大小來說的,而不是信任度。的確,劉備在位期間,趙雲在五虎上將之中官職是最低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施展的舞臺。趙雲初投劉備之時,劉備已有關羽,張飛,兵卻沒有多少,而趙雲被任命為騎兵統領,彼時劉備根本沒有騎兵,幾百騎兵還是趙雲自己帶的。之後劉備一直顛沛流離,兵馬不多,都是先分配給關羽、張飛了,騎兵更少,趙雲幾乎無兵可帶。也就造成了早期趙雲戰功較少,而升官是要看戰績的。

    2、劉備對趙雲的定位。五虎上將之中,趙雲的性格是最完美的,其餘幾人都有一些缺陷,而劉備需要趙雲這種老成持重又武功高強的人來負責他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而後期也一直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造成趙雲大部分時間在做保鏢,沒有什麼戰功可撈。

    3、最重要的一點:趙雲心繫天下,過於正直無私。趙雲初投公孫瓚,公孫瓚對趙雲說:我聽說貴州人都願意跟隨袁紹,為何獨獨你會來投靠我?趙雲直接說:我從的是仁政,並不是因為袁紹才來投奔將軍你。加上勸諫劉備放棄伐吳、阻止劉備封賞群臣,要求分土地給百姓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趙雲是一個真正心繫天下的人,他的理想是解百姓於倒懸,還天下以太平,是一個正統的理想主義者。

    這種性格導致他得罪了滿朝文武,而他所追求的目標與劉備的目標也不能完全重合,最終不被授予更大的官職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劉備是信任趙雲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要不然劉備也不敢把全家老小包括自己的命交到趙雲手上。

  • 5 # 人者仁義也

    每次我看到問題裡出現武藝二字,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因為作為一個將領,武藝只是附加價值,而非主要價值,將領的重要職責是帶好軍隊,如何率領軍隊派兵列陣,在戰場上擊潰敵人,而不是像像戲文裡裡那樣,兩邊的小兵站在後面,兩個將領衝出來,打一下,然後勝利的一方將領再帶著小兵殺過去就贏了,這純粹是臆想。

    但是必須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確實需要一部分將領帶頭衝鋒去攻擊敵軍的步兵方陣,這一半需要勇將,但是這一般是騎兵的衝鋒,也就是騎兵的衝擊戰術。相反武藝這種東西甚至都不上騎射,在軍隊大規模以方陣為基礎的廝殺裡,武藝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當然扯遠了。

    關於趙雲,我覺得他在蜀漢位置是十分高的,陳壽《三國志》關張馬黃趙五分並列一傳可想而知在蜀漢人心中趙雲的位置。因為“重用”不知道是一個怎麼樣子的重用法。我們可以看看趙雲到底做了那些事情。

    劉備最初和趙雲相見的時候是在公孫瓚的手下,當時趙雲帶家鄉的義兵投奔公孫瓚,而劉備也在公孫瓚手下做事,這是兩個人的初次見面。後來趙雲因為兄長去世回家奔喪,劉備也去了徐州幫助陶謙抵禦曹操。

    兩個人再次見面的時候是在鄴城的袁紹麾下,但是這個時候趙雲投奔了劉備,並且為劉備招募了數百人。後來袁紹派劉備前往汝南和黃巾軍一起反抗曹操,這個時候趙雲也跟隨劉備,直到劉備被曹操大敗,逃亡荊州,趙雲也跟著去了荊州。在最開始趙雲已經是劉備

    赤壁之戰之後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江南的四郡,同時劉備入益州時,鎮守荊州的人是關羽,諸葛亮,張飛趙雲,趙雲是留營司馬。同時還兼管劉備的內事,也就是劉備的家事,反而不像武將,倒像是文臣。

    劉備入川后,攻打成都需要兵力,於是讓給諸葛亮帶領趙雲和張飛沿著長江西上,同時趙雲分兵帶著一支隊伍從江陽出發前往成都。後來兩者合兵共同進攻成都。最終力克成都。

    隨後趙雲參與了漢中之戰,與黃忠一起參與了對於曹操糧草的爭奪。夷陵之戰之戰力勸劉備不要征討吳國,被劉備留守江州,接應大軍。諸葛亮北伐時,趙雲和鄧芝在斜谷道力戰曹真大軍,雖然失敗,但是卻能安然撤退回來。由於退兵,早貶。後去世。

    觀看趙雲這一生,一直是劉備身邊的重要將領。赤壁之戰後,作為一方大將平定荊州南方四郡,劉備西征時,和關羽,諸葛亮一起鎮守劉備的大本營荊州。漢中之戰,和黃忠一起並肩作戰。只有在夷陵之戰,苦勸劉備不要發動對吳戰爭,被劉備安排防守江州。諸葛亮北伐,趙雲依舊是一方大將。可見蜀漢的歷次戰爭趙雲都有參與,如果是像關羽一樣鎮守一方,那當然不如,可是在蜀漢有這樣待遇的人很少呀。

  • 6 # IC工程師聊歷史

    “子龍一身是膽也”, 這是劉備親口說的話,劉備兒子劉禪在位也曾下詔書因趙雲有大功諡趙雲順平侯。因此趙雲的勇武及貢獻蜀漢兩代領導人是認可的。但是歷史上的趙雲竟然這麼勇武,為什麼沒有受到劉備的重視,給趙雲像關羽,張飛這樣委以重任呢?我以為原因有二:

    第一,趙雲雖然勇武,但勇武程度不及關,張,謀略能力上史書也沒記載早期趙雲統兵獨當一面的表現,因此可以推斷在早期追隨劉備的軍事決斷中沒有重大話語權。原因應該是關張二將是劉備最早嫡系,不僅勇冠三軍,且均有謀略(史書記載張飛實際上也是文武雙全之人,非演義裡所說的莽夫),劉備早期兵少,也沒有太多機會給太多將領單獨統兵作戰的機會,因此趙雲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也就很難成長為大將軍。

    第二,趙雲在失去了早期統兵打大仗的機會後,剩下的就是一些被人調遣,統領一小部分人馬作戰的機會。所以我們在後面劉備的入蜀作戰中也確實有看到趙雲的身影。但是這個時候劉備已經有較多的兵馬,手下戰將也多了起來,而且不乏有魏延,黃忠這種身經百戰,作戰經驗比趙雲豐富的名將。因此這個時候趙雲想出頭就更難了,雖然自己在入蜀戰鬥中也表現不錯,但大部分戰將表現得和更是不錯,因此在沒有顯示出更多的光芒的情況下,趙雲是很難得到進一步提拔和重用的。

    第三,劉備入蜀後,曾沒收蜀國百姓田地,趙雲此時上書反對此事,劉備在壓力下停止了這項舉措。此事可能也給劉備心裡種下一些不舒服的種子。在關羽失荊州劉備準備討伐吳國時,趙雲也上書勸阻,但這次沒有帶上趙雲,失敗後不久劉備就去世了。劉禪即位後基本上遵守劉備的一些大臣體系和舊的一班大臣,趙雲因為之前的原因都沒有受到重用,自然在劉禪的時代也得不到重用了。

    終趙雲一生,確實為猛將,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機會發揮他的謀略,因此也沒有得到重用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很是遺憾。但是趙雲品德極好,一生忠心耿耿,因此劉備父子也是把他當成自己人看待,拿現在的來類比的話,可能趙雲的角色更像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的角色,主要負責保衛,而對外作戰主要交給其他猛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在美是一種資本嗎?我實在想不通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