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永吉5
-
2 # 純鈞LHGR
照樣還是三分天下。
其實劉備不可能勝利,就算能勝利,也已是強弩之末。
蜀漢實在太缺乏將領,夷陵之戰,劉備派出的三位先鋒,基本上就是廢柴。馮習和張南,其實都不是純粹的武將,可以說是半文半武,非常半吊子的傢伙。他們有一定的指揮才能,卻沒有衝鋒陷陣的本事。
沙摩柯或許小有武力,但是軍策戰略絕對是這蠻子的短板。
你想,但凡有別的辦法,憑劉備的知人之明,也不會用這種廢物來當先鋒。可見,劉備也是實在沒轍了。
就算劉備打贏夷陵之戰,他也沒有能力徹底控制住江東六郡。與其留著東吳殘部這把無名火,冒著被時不時燒一下後院的風險,還不如好說好商量,訛點財物回到西蜀算了,就算劉備不肯,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一定不會放任劉備瘋狂胡來。
-
3 # 平棘墨者
夷陵之戰只是奪荊州的戰爭不能決定天下走向,東吳山河險固民富且歸心未必能接受劉備,赤壁之戰曹操帶甲數十萬戰船千艘並且已經佔領荊州尚且不能吞吳,相比較劉備師老兵疲實力弱了不少,能不能取勝誰也不知曉,這恐怕是諸葛亮不支援伐吳的原因之一吧。謝邀。
-
4 # 熊貓吃竹論史
夷陵之戰劉備即使勝利了,同樣也會是三分天下,以蜀漢實力尚不能吞併孫吳,而且這也不符合“隆中對”東和孫權的策略。
夷陵之戰劉備若是勝利了,會拿回關羽失去的荊州領土,這樣便可以兩路出兵伐魏,符合“隆中對”跨有荊、益的戰略方針,孫劉聯盟就可以繼續保持了。
三分天下,一強兩弱,只有孫劉兩股聯手才能對抗強大的曹魏政權。劉備即使想要消滅孫權,勢必擾亂天下大計,無論如何北方的曹魏實力遠勝於南方的蜀漢,不可取。
劉備深知蜀漢國力並不能完全消滅東吳,夷陵之戰舉全國之兵,也就幾萬人,東吳則也是四五萬人,要想徹底消滅是不可能的事。東吳已經在孫氏兩代三人的經營下穩固下來,當地士家大族支援孫吳政權在江東的統治,劉備若進軍江東,勢必遭到吳地士族的反抗,若這時北方曹魏出兵南下,兩面夾擊,劉備反而腹背受敵,不得不吐出嘴裡的肥肉。
劉備進入益州之時,便受到益州派系的反抗。賴劉備、諸葛亮之力重用荊州派系,鎮壓本土士族,益州派系才在表面上服從劉氏的統治。但益州人離心離德,一直不認同這個外來的寄生政權,並不甘願和外來政權合作,以致於後來鄧艾偷渡陰平,還未兵臨城下,蜀漢朝廷一片投降之聲,無幾人拼命抵抗,和當年劉璋手下誓死抵抗劉備的情形大為不同。
還是兩國實力問題,蜀漢並不比東吳實力強多少,劉備本來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就在於逼迫孫權交出荊州,維持失荊州之前的三國局面,不在於消滅東吳。
所以,劉備如果能夠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接下來孫權勢必求和,孫權就會真正拿好處出來,劉備也多半會接受的。這樣,只要北方曹魏的威脅對蜀漢、東吳兩國造成壓力,三分天下的局面依然會存在。不過,對於蜀漢來說,佔有了荊州、益州,贏面會更大一些。
-
5 # 海波看歷史
如果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獲勝的話。其結果是劉備重新拿回荊州,東吳則退回江東,估計經過這場大敗,幾年之內不敢妄動刀兵了。這樣曹操的主中心就偏移劉備一方,曹操的地盤人口相比劉備簡直不要太輕鬆了。不過打仗也不光是拼人口和錢糧,也要拼人才。而曹操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劉備就稍顯弱勢了些。在這些情況下,還是會維持三分天下的局面,不過要比夷陵之戰大敗,蜀漢人才消亡,諸葛亮無可用之兵的強。前後對比從原先的三成勝算可以克復中原,恢復漢家河山的程度,達到了六、七成,很有可能在劉備還活著的,就能夠看到這天。畢竟劉備比曹操活得長。
-
6 # 記憶就像棉花糖
謝謝悟空的邀請,悟空既然已經假設劉備勝利了,那麼就分析一下勝後!劉備戰勝陸遜是得付出代價的,首先軍事經濟實力將削弱,比如兵力,糧食裝備等,可別小看糧食和裝備,有足夠的糧食士兵們才願上戰場並勇往直前,裝備精良的部隊自然佔據明顯優勢,就像坦克對土槍總有區別,雖然也有坦克也有不敵土槍的時刻,不過那是得看在用的人,會不會用怎麼用的份上!劉備是在這樣的境況下拿下荊州的,而且也只能拿下荊州,他剩下的積蓄不足以繼續南下交州,此時孫權估計會求和或者降魏,不過不像之前的假意向曹丕稱藩!那麼國家還是三分的!要是魏國趁火打劫,滅掉敗北的東吳應該不難!之後即使一直和蜀漢僵持著,以守為攻都能把劉備給困死,可參考魏蜀人口,兵力,土地,經濟等!丞相諸葛孔明誓死北伐或許也跟這有關,小國只能靠拼死一戰或許還有機會,要是一直待在益州遲早被曹魏吞併!再次謝謝悟空的邀請,略表淺見,還望悟空喜歡!
-
7 # 明明的意思
首先,夷陵之戰時蜀漢基本上已經用了全力,吳蜀之間僵持在猇亭一線。那麼要假設蜀國獲勝,就必須考慮到蜀國獲勝的手段以及取得的戰果,才能夠往下推演。猇亭之戰吳國陸遜採取的戰略是避其鋒芒,據險不戰,而劉備當初曾用這一策略在爭奪漢中的時候成功逼退了曹操,應該說是很有經驗的。劉備要打破陸遜的守勢,就必須在戰場上獲得重大突破,而夷陵戰場分為兩部分即江南和江北。江北的總指揮黃權首要任務其實是防範曹魏突然加入進來,所以劉備選擇的突破口不太可能放在江北。而只能猛攻夷道城,成功開啟江南的通道,進佔宜都城,陸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只能退守南郡。如果暫時不考慮曹魏出手的情況,劉備進佔宜都甚至拿下武陵、零陵兩郡沒有問題。但從軍事上來說也僅僅如此了,因為蜀漢兵力不足,拿下荊南兩郡已經是蜀漢的極限。如果再在政治外交上取得突破,最好的結果也就是獲得整個荊南四郡的控制權。這樣的變化對於三國鼎立的態勢來說基本上沒有多大的改變。
所以現在有人曾經建議劉備在拿下西川后就突然揮師東進,突然襲擊打殘東吳。但經過討論後我們覺得此時的劉備實力太弱,很難笑到最後。最好的辦法是建安十九年時不和東吳爭荊南,對於東吳對荊州的訴求透過談判採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交還。用這樣的條件來爭取東吳在兵力和物資上的支援,從而搶在曹操前面拿下漢中。然後以主力東出東三郡,在荊州關羽的配合下拿下荊北的襄樊,將進攻重點調到中路來。
-
8 # 靖遠0204
短期來看,仍然是三分天下。
劉備伐吳,只帶了不足五萬人馬,試問,這點兒兵馬能夠吞下荊州和整個江東嗎?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目的是奪荊州,並不是要滅東吳。
考慮到後方補給和北部曹丕的威脅,我覺得劉備拿下南郡後會停止繼續東進,東吳也害怕曹魏會在合肥南下而不敢大規模舉兵爭奪南郡。這樣,荊州就又回到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以前的局面。
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長遠看,分裂割據只是暫時的,隨著經濟社會的恢復發展,國家終究會走向統一。
-
9 # 亭殿閣
陸遜在夷陵之戰擊敗劉備,使得蜀漢精銳損失殆盡,徹底毀滅了蜀漢收復荊州統一天下希望。假如蜀漢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蜀漢就一定能夠收復荊州統一天下麼?大家別忘了,在吳蜀大戰時,魏國一直虎視眈眈呢,所以魏國的態度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變數,現在筆者就假設一下,劉備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看看結果會怎樣。
情況一:孫劉談判破裂,魏國出兵江東假如孫劉談判破滅,魏國與蜀漢一起出兵江東,以江東那些殘兵敗將,肯定無力抵擋魏國與蜀漢聯軍,那時候魏國能夠和蜀漢瓜分江東,但是基於蜀漢與魏國巨大的國力差距,沒了東吳,蜀漢遲早得滅亡。
情況二:孫劉談判破裂,魏國坐觀成敗假如孫劉談判破裂,魏國按兵不動,孫權將會率軍與劉備決戰,決戰輸了,江東難保,劉備乘勝奪取揚州、交州,合併吳蜀版圖,與魏國形成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孫權決戰贏了,劉備只能帶著遺憾撤退了,但是依然能夠佔據江陵城附近部分郡縣。
情況三:孫劉談判破裂,魏國出兵蜀漢假如孫權在兵敗夷陵以後,依然表示與劉備勢不兩立,要與劉備決戰到底,或者劉備不依不饒,表示要消滅孫權,此時魏國卻突然發難,兵分兩路進攻蜀漢:一路由曹丕御駕親征率領10萬大軍進軍荊州拖住劉備,一路由曹真、郭淮率領10萬大軍進攻漢中。劉備此時就很尷尬了,如果撤軍夷陵之戰的戰果就被魏國竊取了,如果不撤退假如一方面他未必能夠同時擋住曹丕的進攻與孫權的反擊,一方面假如漢中失守,他即使奪取荊州也毫無意義,所以劉備應該會選擇撤退,東吳能夠乘機收復荊州部分地區,但是魏國也能夠奪取荊州部分地區,劉備徒費心機,孫權兵挫地削,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情況四:孫劉談判成功,魏國出兵江東即使孫權與劉備談判成功,魏國依然可能對江東發動攻擊,因為這時候是東吳最虛弱的時候,荊州被迫割讓給劉備,兵力也嚴重受損,不僅只剩下江東之地,還面臨守軍不足的窘境,但是重新得到荊州的劉備,既然已經與孫權講和,亦知道唇亡齒寒的劉備一定會救援東吳。如果勝利了,劉備集團成功“跨有荊、益”,等到天下有變則可以北伐魏國了,而孫權則淪為二流勢力,被劉備死死地控制住長江上游,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了,假以時日,不說“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最少蜀漢和東吳的實力會對調。假如失敗了,江東之地將落入魏國之手。此時僅僅佔據荊、益兩州的蜀漢對曹魏根本無法造成威脅,蜀漢根本不敢從荊州出兵北伐,因為蜀漢一旦從荊州出兵北伐,魏國就會從揚州進攻荊州,失去江東盟友,以蜀漢的國力遠遠不足以抗衡曹魏,這種情況下,蜀漢政權可能存活的時間還不如歷史上的三國鼎立。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回覆列表
不會,劉備應該吃點江東孫權地盤。
然後南北對立,曹操劉備南北對戰。輸贏難說吧,
東吳孫權勢力是徹底結束,
特別是劉備為關羽張飛報仇雪恨的藉口全面發揮的話,仁義道德會拋棄一部分,不一定能打贏曹操吧。
很可能是幾十年混戰,隔著長江有來有往有輸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