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子講歷史

    主要還是大勢所趨,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是打腫臉充胖子,“以攻為守”。如果蜀國有荊州還好辦,荊州一丟,僅僅憑著一個益州,如何能夠跟整個長江以北的魏國相抗衡?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連年北伐,蜀國早就窮的快砸鍋賣鐵了,要不是諸葛亮帶頭節儉,百姓窮苦,看到官員們也不富裕,所以咬著牙堅持。諸葛亮一死,百姓連堅持的理由都沒有,所以說,投降也是民心所向。

    兵臨城下,守是絕對守不住的。劉禪不投降的話,只能戰略轉移——逃跑。方向有兩個1 投奔孟獲2投奔東吳。投奔孟獲,劉禪吃不了蠻荒那苦,投奔東吳,東吳的末代君主比劉禪還無能。如果現在投降,劉禪可以作為魏國的臣子,如果投奔東吳,將來東吳投降了,他就只能是臣子的臣子。

    劉諶是一個有臉面有氣節的人

    三國時期蜀漢宗室,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後主劉禪第五子,封北地王。軍兵臨成都城下時,劉諶固請出戰,但被劉禪拒絕。當聽聞劉禪舉國投降鄧艾之時,劉諶盡殺家人,後赴昭烈廟自殺。

  • 2 # 路遙lgy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三路大軍伐蜀。魏軍勢如破竹,直逼近成都。

    蜀漢後主劉禪,聽魏軍逼近。急忙找來群臣開會,有人主張南逃,有人主張投吳,以光祿大夫為首的譙周主張投降魏國。

    譙周說難逃怕生變,不安全。降吳吧,吳國早晚也要被魏國滅亡,不如直接投降魏國。劉禪在譙周的極力勸說下,打算投降魏軍。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堪,積極主張行動起來,抗擊魏軍,決不投降。他看到自己擋不住父親投降。氣憤之下跑到祖廟,對著劉備的亡靈痛哭一場,然後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子,自己也跟著自盡身亡!

    古人這種行為叫做“死諫”,可是,劉禪依然還是投降了魏軍

  • 3 # 凌晨想著你

    鄧艾率軍兵臨成都城下之際,劉禪聽信譙周投降魏國,主要原因有:

    一、 國力相差太大。簡單來說吧,三華人口兵力比例大概是魏蜀吳4:1:2,魏國四倍於蜀國。

    二、魏國已經進入四川,已無地形之優勢,至於兵力就更不要說了。

    三、蜀國繼續死守很難,一旦鍾會大軍到來,只會增加傷亡。

    四、劉禪可以跑不,肯定可以的。但是三國的格局被打破,魏國遲早統一,又能跑哪裡。

    劉禪在對方絕對優勢下選擇投降,保護了一方百姓免受戰亂之苦,間接加速了國家之統一。歷史上的劉禪並沒有三國演義裡的那麼不堪。

    劉禪之子劉諶在鄧艾大軍到來之時,主張守城等待援軍。在阻止不了劉禪投降後,在祖廟自殺殉國。做為太子,在國家破亡之時,劉諶的行為是值得認可的。

  • 4 # 人者仁義也

    劉禪投降魏國的舉動真的是像譙周說的那樣是天命所歸嗎?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可以回到公元263年夏天的戰場,來看看蜀國到底會不會滅亡,是誰導致蜀漢的崩潰。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鄧艾使從狄道進攻在沓中的姜維率領的蜀漢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從祁山帶領軍隊來到武街,在姜維後退時封鎖他回去的路,鎮西將軍鍾會則率領滅蜀大軍的主力從駱谷進攻漢中。司馬昭的計劃很完美,將姜維率領的主力軍隊圍住,然後讓鍾會率領大軍只取漢中,順勢便可以拿下成都。但是蜀漢將領後退,而諸葛緒在圍堵姜維的時候,沒有趕上,導致姜維得以成功退守劍閣,就此司馬昭的徵南大軍的主力全部被擋在了劍閣。

    但是鄧艾想了一條險計,不從劍閣進入成都平原,而從陰平小道帥軍攻入成都平原,陰平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鄧艾為了能夠度過陰平道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在摩天嶺這裡,鄧艾和將士們甚至都是包個毛毯直接滾下山去。就這樣的軍隊來到四川盆地時候,實際上已經很疲憊了。諸葛瞻率領的成都城內臨時組建的軍隊都能擊敗鄧艾,若不是諸葛瞻沒有佔據險要地形,鄧艾很有可能早就失敗了。在諸葛瞻和鄧艾的決戰中,鄧艾都沒有完勝的把握,他的左,右兩翼的將領鄧忠,師纂曾經數次衝擊諸葛瞻的軍隊都失敗了,以至於鄧艾都想把他們斬首,最終魏軍拼力死戰,最終擊敗了蜀漢的大軍,兵臨成都城下。

    我們反過頭來再看一下這個時候的局勢,是不是蜀漢一定會滅亡。當時的蜀漢,北方的軍主力在姜維手中,正在劍閣阻擋鍾會率領的魏軍主力。東方是羅憲都督的巴東一代,羅憲和他的軍隊實力也不容小覷,曾經數次大敗前來入侵的吳國軍隊。南方是霍弋統領的南方六郡,當時的六郡並未受到戰火的洗禮,此前霍弋聽聞魏軍來伐,打算前往成都協助防守,劉禪不聽其建議,命他堅守在南方。這就是當時的局勢,蜀漢遠遠沒有到達全軍覆沒的地步。成都是當時的堅城,劉備入川的時候,足足打了一年,如果不是劉璋投降,還得繼續打下去。

    歷史如果有假設,劉禪堅守成都,最低南方的霍弋帶兵會趕過來,鄧艾只是孤軍深入而且又和諸葛瞻發生血戰,實力大減,其實不足為據,只要劉禪下定決心,堅持作戰,憑藉成都堅城防守,等待羅憲或者霍弋的援軍,蜀漢還是有的救。可惜的是劉禪還是劉禪,昏庸無能,貪生怕死,他只不過借譙周的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他要投降。蜀漢的命數也就註定了。

    劉禪帶領百官投降之後,無人不是憤怒。北方的姜維在劍閣得到訊息,劉禪下令全軍投降,左右將士都很是憤怒,拿起手中的刀劍往石頭上砍,誰能夠想到,千萬劍閣軍人在前方浴血奮戰,後方的劉禪就投降了。姜維最後為了復興蜀漢,勸說鍾會謀反,可惜功虧於潰。南方的霍弋得到成都失守,霍弋身穿喪服,痛哭告祭三日。被迫投降,東方的羅憲在此地多次打退前來想要在蜀漢滅亡時洗劫的吳軍,得到訊息後,只得下令三軍向魏軍投降。

    劉禪本人還是過於無能,很多人很喜歡說的他裝傻,但是他很有可能只是真的傻,樂不思蜀是真的故事,從來沒有什麼劉禪裝傻的話,他只是想享樂,從來不顧及那些千萬為了蜀漢而拼死血戰的軍人和父親劉備幾十年艱苦創業留下的基業。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人如其名。只是可惜那些無數奮戰的人。

  • 5 # 獨樹一幟190

    就當時的局勢,蜀華人口94萬,地域面積僅此益州而已,軍隊也就10萬。而北魏人口443萬,土地面積近十州之大,除防守治安的軍隊外,可機動調動的軍隊就有50萬之多。

    遼東已平,國家周邊安穩,國內發展也井然有序。滅蜀是北魏醞釀已久周密部署志在必得的國家戰略國策。三路大軍南下,鄧艾直抵成都城下,蜀漢已無起死回生之望,即使南邊的霍弋,東邊的羅憲回援,時間也來不及,更何況諸葛緒一路3萬人馬也會立馬風湧而至,司馬昭40萬軍隊正處於待命狀態,豈會錯失這次機會。

    關於你劉禪的投降,也許我們可以以從他成長的經歷中查尋出蛛絲馬跡的問題。

    在他還是幼嬰時,他父親為表自己義薄雲天的兄弟情義,無視自己親身骨肉,將幼嬰的他狠狠甩之於地,偶被趙雲接住撿回一條性命,無論劉備是真心珍惜兄弟情義還是做給別人看,他這一甩徹底甩出了他是個重外疏內無骨肉親情的人,同時暴露出他的假仁假義。

    從小就失去母親,又無真情父親溫暖的滋養,為光復漢室捕獲人心,刻意注重別人眼中自己形象的父親,用他扭曲親情的教子育人嚴厲方式,使兒子見父親如老鼠見貓,在這樣壓鬱的環境下,慎小謹微地接受父親冷漠的傳教。遵從儒家的三綱五常,接受中庸之道思想理念的灌輸。在外人面前更得處處慎小謹微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雖然衣食天憂,但受到牢籠般的精神約束,奴式教育,牢籠裡生活,牢籠中成長。

    父親到死時,還把他當長不大的孩子教訓 : “忽以惡小而為之,忽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人。”

    對於兒子沒有別的,見面除了教訓還是教訓,死後還找個外人乾爹教訓 : 諸葛亮當仁不讓 : “約己愛民,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 當然還不夠,諸葛亮又整出“出師表”加之責斥。

    封建儒家禮教的中庸之道思想到是接受了不少。經過這樣的揉捏,搓磨,豈還有孩童的的天然本性,不要說滋生反骨,連性格都被打磨得無稜無角。男人身,女人的性格,女人的心性,哪還有男人的豪氣?

    幼時的遭遇造就了他寬厚仁慈的心地 ; 牢籠壓鬱環境下的冷漠傳教打磨出他無稜無角的性格 ; 刻苦勤奮地學習成就了他聰明智慧的頭腦具備看穿時局的眼光。

    選擇投降有譙周的慫恿及眾大臣喪失抵抗信心的原因 ; 也有他能看穿時局未來走向的眼光 ; 同時還有他性格心性的使然。三者合而為一的決定。

    說到劉諶,劉諶的生長環境與劉禪小時的生長環境截然相反,劉禪作為父親是個寬厚仁慈的父親,劉堪的自然天性得到自然生長,個性稜角分明,男子漢剛毅的豪放之氣得到盡情釋放,在國家危險之時,面對父親的不理解自然是合情合理。

    朝內文武都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劉禪也接受了譙周的建議準備投降時,看到這種局面劉諶憤怒地站起來 : “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

    劉諶對譙周罵道 : “你這個迂腐膽小的書生,怎麼敢隨便議論國家大事!這天底下哪有做皇帝的投降的道理!”

    劉諶邊向劉禪叩頭邊哭著說 : “哪怕是真到了沒有辦法的程度我們也應該拚死一戰,這樣九泉之下也對得起爺爺啊,為什麼一定要投降?”

    劉諶回到家後妻子知道了原委,劉諶要自殺,他妻子說 : “讓我先死,你再死吧!” 劉諶問為什麼,他妻子說 : “你為你父親死,我為你死,一樣的道理,這還用問嗎?” 說完便碰柱而死。

    劉諶把兒子也殺了,提著妻子兒子的頭跪倒在昭烈廟 : “臣羞見基業棄於他人,故殺妻兒,以絕掛念,後將一命報祖!祖如有靈,知孫之心!” 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身亡。

    這樣忠貞愛國的情懷,豈止是慟天地,泣鬼神,令當場的人無不為之流淚,他死後,後來的人在成都劉備廟中給他塑了雕像,受到了人們永遠的燒香祭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期精裝修施工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