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憤怒的小廚

    純屬胡扯,按照這樣算算“丁”投資最多承擔風險最大,而且這是按照行情好的情況下滿盈利模式 沒有考慮到虧損情況 純屬扯淡 滿盈利模式下“丁”四年要讓出股權簡直搞笑 空手套白狼,前期風險承擔最大是“丁” 合理的分出股權“甲、乙、丁”應該都讓出合理分配給“丙”而不是四年計劃讓“丁”讓股

  • 2 # 魔投譚

    作為投資人,在對待這個三類股東上,經常會跟創業者溝通:

    出錢又出力。僅次於創始人的股份,這是未來公司的核心,也是聯合創始人。

    出錢不出力。這是你人生的貴人,要感恩,這類人就是你的天使投資人。他們在早期是純屬於財務投資人,不參與專案發展,支援你的創業。注意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股份按照企業估值的比例來計算。

    出力不出錢。這類人一般是從高管團隊中,從期權的方式來給予股權。因為所謂出力,就是他任職的崗位做的很好,沒有出資佔股,但未必不能被創始人團隊吸納為新的合夥人。這類人群的考核和實際價值觀認可,比股份更重要,這也為什麼說是“期權”。

  • 3 # 李合偉的國學思想

    股權方案困擾很多人,其實按照基本股權分配原則很好解決,出錢又出力,出力不出錢,出力又出錢,其實幾種身份類別:投資人,管理者,核心技術,員工。依據身份定好股權池就可以了。如100%股權做以下分類:

    1.全資資本:

    資本按照出資比例全部佔股百分之六十,這樣無論什麼身份,只要按照出資多少一共分配這60%就行。

    2.預留管理股:

    比如百分之十五,這百分之十五在一定時間內不接受融資稀釋,比如設定A輪前不稀釋。然後設定工作目標和資料目標,做績效考核贈送或期權方式,對管理層激勵。達不到目標換人,做到了就獎勵,無論什麼身份,出資活沒出資。

    3.預留技術股:

    比如預留百分之五,可以設定B輪前不稀釋,B輪之後融資了要稀釋。技術崗很容易衡量,一般初起就直接贈送,但是一定要簽訂保密協議和退出協議,確保技術崗的穩定。可以簽訂退出給補償,這樣技術崗更穩定。

    4.員工股:

    比如百分之十,員工股要換算成股價,更直接。比如公司估值一億,那員工股1000萬,1元一股,直接員工績效考核送或者期權,或者賣都可以。

    總結:按照股東分類身份規劃好股權結構,實際情況中按照身份進行股權配比和考核,很容易做到進退自如。多重身份按照多種股權分配機制疊加就可以。

  • 4 # 波波創業服務

    股東分為很多型別,儘量分開來看,問題會簡單很多。

    股東可以分為5類:

    1、資金型:履行出資義務;

    2、管理型:為公司發展輸出管理;

    3、技術型:為公司發展輸出核心技術;

    4、資源型:為公司發展對接資源;

    5、顧問型:輸出公司發展戰略。

    一個股東可以有其中一重身份,也可以有多重身份。

    針對這些股東,股權的分配方式,透過一個問題來思考:

    如果創業失敗,上述股東各損失了什麼?資金型損失了真金白銀,無任何回報;其他四類股東損失的是時間,再不濟也有很多寶貴的經驗。所以股權的分配一定要講方法,拿得出去,收得回來,保障公司發展。

    1是出錢的,2、3、4、5是出力的。出錢跟出力,分配方式不一樣。

    分配方式:(保證出錢的放心出錢,出力的認真賣力

    公司登記的股權100%全部按照原始股東出資比例分配。出力的均為公司員工,計發工資。要分配股權,一定要有對賭協議,達成約定的條件,給予相應的股份。未達成約定的目標,則不分配。如下圖:

    資料僅為計算方便取用,不做推薦。

    特別約定退出機制:

    1、出力的股東在職期間不滿足任職條件的,應當退回部分或全部股權;

    2、出力的股東要有任職期限要求,提前離職,公司以一定的價格收回,超過約定期限離職不做約束;

    3、其他約定。

    需要注意的問題

    1、稀釋過程中,要保證大股東對公司的決策權,否則容易致使股東意見分歧,無法統一;

    2、要充分考慮公司後期融資的需求,是否有表決權需求,必要的時候設立控股公司。

  • 5 # 民建許英豪

    出錢又出力,出力不出錢,出錢不出力。

    這個模式是基於現代投資人日趨成熟的要求開展的舶來的金融與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出來的概念。

    以前的晉商票號是以身股的形式開展的這類合作,東家和掌櫃按照一定的比例談好分配方式,但所有權和股權還是東家的,賺了掌櫃的(職業經理)分一定的賺頭,虧了,工資收入打幾折等。這裡掌櫃是沒有技術性(即使有那也是經驗)投入的,所以要股份不現實。

    今天談的這個話題也是一樣的,沒有一個資本或者一個技術人,或者一個資源人願意無償的奉獻自己的力量,為一個事業去奮鬥,只不過現在相對科學(國外案例很多),心態更加開放(都知道單打獨鬥幹不成事),更加需要資源集中(競爭原因分散資源啥也幹不成就沒活路了),所以我們就能夠坐下來談這個事情,不然你啥錢不出跟人家東家要分走半片當鋪,可能性肯定沒有。這符合人性和社會發展的本質(古代階級相對固定的)。

    現在的大多數專案為什麼出現題目提到的這種情景呢,因為現在幹一個事情需要這幾個要素:

    1、要有領先的技術,也就是創新的業務。

    2、要能滿足市場需求,適宜業務可持續發展。

    3、要有支撐市場發展時間的資金,不能金子運到半路給餓死了。

    4、構建一個合理的團隊,才能長治久安和諧發展。

    這四個要素假設是同時達成的就涉及到股權的設計問題:

    1、要設計不少於五年規劃的動態股權計劃,獎勵為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合理激勵,體現公平。

    2、以市場規模評估業務(技術)的股權比重。

    3、以維持時間寬度的人資架構成本和研發成本計算需要資金。

    4、以人員規模發展進度和市場發展進度相結合的動態股權激勵管理分配製度。

    5、建立以合夥企業為原型投資入股模式,便於後期調整和分配最佳化。

    通常,一般情況下業務方(技術)作為主要投入人,投身和投技術,是創起人,是主導人,有兩個選擇要麼51%,要麼不少於34%。

    那麼資源投入方(投身的,不投身的資源,那叫業務員。沒有資源的你找來幹嘛)根據市場可能性規模評估,通常可設計在33~49%。

    資金投入方,根據評估時間寬度和投入額度的評估,一般可以設計為10~49%。

    有人說超100%了,對的,這個是一個動態設計,更加詳細的需要一個合理的評估和函式設計,而且這個也不絕對。需要考慮的總地來講需要這些整合考慮:時間寬度,人員發展,資金週轉,專案成熟度,市場要素,法律法規,產業趨勢,壁壘與競爭。

  • 6 # 短線淘股喬東澤

    現在公司經營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人力和資源,暫時不考慮資源進入,先考慮人力和資金。

    企業創辦初期資金的作用更大一些,建議可以設定資金股:人力股=6:4,隨著企業發展,成熟穩定企業需要人才更多一些,這時候人力顯現作用,可以設定資金股:人力股=4:6或者3:7,也看公司性質,輕資產公司可以這樣設定。

    初期也不建議一次性把人力股全部給公司任職的人員,需要一定的考核機制,達到某一個目標後釋放多少股份給人力,建議分3-4年,沒有分出的股份分紅留存公司發展。

    對於經營管理人才(實際控制人),銷售,技術人才可以根據崗位價值評估該給多少股份,一般性企業可以考慮實際領導人:銷售:技術=6:2:2,只是建議,特殊行業會有很大差異,根據崗位價值評估測算結果。人力股分3-4年釋放。

    成熟穩定後的公司可能投資人資金資金大部分收回或有利潤,這時候資金股向人力股的轉化可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公司主要崗位人才的股權激勵,建議這時候更多是崗位價值評估,鎖定有能力的優秀人才,讓公司做的更大。

    人力股份設定是為了吸引優秀人才,讓有能力的人拿到股份資源股的設定是為了更容易做大做強,所以一定要嚴格約束人才,而不僅僅是對員工年限一項的考核,也是為投資人的資金負責。

    一切資金股,人力股,資源股的設定都要遵循實際控制人手裡有公司絕對控制權或者相對控制權,分紅權可以適當給出,讓公司掌握在創辦人手中,否則股份劃分的再公平公司做不大股東矛盾出現只能束手待斃。

  • 7 # 木易論

    我是簡繁,一家公司的股權架構問題,說難不難,但也不簡單,但必須談好,否則後續會出問題,五五開並非最正確的選擇。

    怎樣合理的分配股權?

    一般來說,股份的構成主要由資金與人力所構成,而不同的比例會有不同的股份分配方案。

    舉例:

    1、出錢又出力:如果人力資源對於公司的佔比僅為20%,那麼該企業明顯需要資金,那麼為了公平起見,二者資金相同,人力一高一低,80%*50%+20%*100%=60%;80%*50%=40%,換句話講,二者的股份佔比就是60%:40%這個數字。

    2、出錢不出力:第一點中,佔比40%的就屬於出錢不出力,根據不同的出錢比例進行調整就好。

    3、出力不出錢:這種情況其實跟打工差不了多少,你佔的股份自然多不到那裡去,能有個20%恐怕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是後面新進的管理層,那麼期權性配股是很多人都願意採用的策略。

  • 8 # 易教獸

    最近看了一很多公司如何分股制,很多一些所為的專家給出的答案太籠統。人力佔40%資金佔60%。這樣看處有點道理,結果就是教人別合夥,因為這個“人”還是有很大分別的,比如我需要一個看工地的搬磚大伯,拉他入看門口來也給40%嗎,為什麼不直接出工資呢。

    還有,比如和一個在這個行業經營過管理,有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能幫公司正常運轉,但能力也止於正常運作,這又應給多少呢?也有一個高階的經營管理者,能幫公司運轉,還能幫公司運作盈利,又比如,和一個合夥開餐飲店,和一個廚師合夥又該給多少呢?又或者和一個在本行業一直有客戶資源在手的,只要開廠按他手上的資源已經能為廠帶來平衡開支了,只要有新訂單就能賺錢了。還有一種帶技術的,包括帶有專利以專利入股後面還擔任專利產品開發的,也有一型別是技術開發的,比如開發一個app之類的,主個app開發維護都是這個技術一手包辦的,

    這樣,他們都分40%嗎?市場講解目前基本的意思就是,他們都拿40%。這不是在搞笑?我感覺,除了技術開發和專利入股者能拿40%以上,其他的都不能超30%。像能管理經營運作的,這種應該是佔10-15%分紅股,不能再多了,開餐飲店廚師的,應該有30%。高階管理能運營的15%-20%,帶資源的應該20-25%。

    所以這個怎麼佔股問題是多變複雜的。不是固定的,看你這個“人”是否容易替代,像你手上有些技術,但這技術是爛大街的,只要在那個行業混一兩年就全熟悉的技術,你要價30%乾股,誰叼你!合夥或合作,是雙方互相的,你手上有些技能或者熟悉一些經營模式,但你手上資金不夠,開不了想開的公司,這時候,找到朋友讓他投資(出錢不出力那種)其實他給你投資第一是想你幫他賺到錢這個是肯定的,第二他可能也是想幫你一把,因為他對這個行業不懂,不能準確判斷風險。你卻是行業混得熟悉了,能預估風險,所以類似這種投資我建議有技能方拿乾股不要超25%。因為25%不少了再拿多的話,就很少人敢往你身上投錢了,自己再拿一部分資金股合適,

    還有一個技能指導這類人入股,他有自己的生意,你和他合作,他不駐店,只是做些運營指導,這類人我認為拿10%-15%左右的投+工資就合理,非要拿20%的話,也不是不行,公司回本後,按訂下的目標分紅,設定a.b.c等級,目標<a的不分紅,目標=a的分10%。目標=b的分15%。目標=c的分2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讓你覺得喪心病狂的上司,你都是怎麼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