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蛻變卍
-
2 # 杏花島
孩子發生炎症時到底要不要用抗生素?首先家長們要明白什麼是炎症,炎症並不一定都是細菌引起的,病毒、支原體等都可以引起炎症,所以答案顯而易見,並不是所有的炎症都需要應用抗生素。
怎樣才算是合理使用抗生素?1.明確的用藥指徵。考慮應用抗菌素前應當進行抽血化驗或其他實驗室檢查,若檢驗結果出現明確的用藥指徵,如白細胞、C-反應蛋白升高等,此時方可應用抗菌素。2.選用敏感抗生素。明確診斷後,應當針對孩子的臨床症狀、個人體質等,選擇效果最佳或最適合的抗生素種類。3.嚴格控制用量和療程。寶寶應用抗生素多根據體重計算用量,且用藥後不能剛剛見效就立即停藥,要吃夠醫生規定的療程,不然不僅達不到完全消滅致病菌的作用,還可能會增加細菌的耐藥性。4.充分考慮副作用。用藥時要考慮到各類抗菌素的副作用,儘量選擇副作用小的抗生素。
抗生素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都有哪些呢?1.菌群失調。抗生素不但能殺死致病菌,還能引起寶寶體內的正常菌群混亂,從而出現肚子疼、拉肚子等現象。2.降低免疫力。門診上好多寶寶長期應用抗生素後都會出現病情反覆的現象,這是由於寶寶在感染後,沒有第一時間調動體內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而是先用了大量的抗菌素,長此以往導致寶寶的免疫功能得不到歷練,因而變得越來越“嬌弱”,失去了抵抗外來疾病侵襲的能力。3.耐藥性增加。經常濫用抗菌素使寶寶體內的細菌憑著進化論中“優勝劣汰”的原則變得越來越強大,從而增加了耐藥性,疾病也越來越“難治”。
本期答主:胡秋爽,醫學碩士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抗生素使用的誤區
國內抗生素用量最大,所佔比例也最大,佔門診處方量的50%以上,住院患者80%應用了1種或1種以上抗菌藥,而根據藥敏實驗而選擇者只佔10%。兒科抗生素濫用更為嚴重。抗生素的使用存在多種誤區:
①患兒家長普遍認為抗菌藥就是消炎退熱藥,錯誤地認為抗菌藥能預防感染;
②口服抗菌藥物可達到效果的卻用靜脈注射;一種抗菌藥物即可達到藥效的卻用2-3種;
④藥敏結果提示全部耐藥,但認為有感染就要用抗菌藥;
⑤將定植菌當致病菌治療。各種認識誤區造成了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後果就是產生耐藥及不良反應。為了減少抗生素濫用,需要嚴格掌握使用的適應證。
抗生素使用的適應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醫院抗生素使用率為30%,中國《醫院感染管理規範》中明確規定抗生素在50%以內,但調查顯示,兒科住院患兒抗生素藥物使用的中位數79%,遠遠高於規定的水平。 WHO要求50%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在用藥前須進行合格標本的細菌檢測,國內比例低於30%。所以,為了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必需嚴格掌握適應證:
①病毒性疾病或估計是病毒性的不用。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國內小兒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抗生素用量最多、使用最不合理的疾病。小兒上呼吸道感染80%為病毒感染,抗生素使用需慎重;
②發熱原因不明者應積極尋找病因,儘早確診後再對因治療;
④由於細菌性感染難以有一個明確的指標,所以臨床初次抗生素治療要真正做到正確、準確、合理極為困難,絕大部分依靠經驗性治療;
⑤危重患者先給予抗菌藥物經驗治療。如:重症肺炎,即使沒有確切的細菌學診斷,也
需給予抗生素治療。應對患者的自身因素、當地病原的流行特點及各種危險因素進行評估,針對最可能的病原菌,在獲知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後及時調整給藥方案,根據不同細菌種類和藥敏試驗選擇相應的抗生素。
抗生索的使用原則
①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徵,需綜合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定給藥途徑:輕症感染選擇口服給藥,重症、全身性感染可以先靜脈給藥,根據臨床情況酌情改為口服給藥。儘量避免區域性應用;
②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特點及其體內代謝過程特點選擇用藥。根據病原菌種類、藥敏結果選用適合的藥物品種;按各種抗菌藥物治療劑量範圍決定給藥劑量;根據藥代動力
學和藥效學相結合的原則決定給藥次數。如阿奇黴素是濃度依賴性,1日1次給藥,若靜脈使用,需靜脈滴注3小時以上;而頭袍類是時間依賴性,需要間隔6-8小時,每日給藥2 -3次,快速輸注;
④抗菌藥物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72 -- 96小時,但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傷寒、深部真菌病、結核病等需較長的療程方能徹底治癒,並防止復發。若一旦見效就馬上停藥,易造成致病菌死灰復燃,病情遷
延不愈治療起來更加困難;
⑤聯合用藥:單一藥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聯合用藥。聯合用藥時要遵循抗菌藥物的聯合用藥指徵: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嚴重感染;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或敗血症;
⑥由於藥物協同作用,聯合用藥時應將毒性大的抗生素劑量減少,聯合用藥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不良反應也會成倍增加。多種藥物聯用時不良反應的增加對兒童會更加敏感一些,應更加慎重,權衡利弊後謹慎選擇聯合用藥。
兒童不宜使用的抗生素:氨基糖普類、四環素類、氯黴素、磺胺類,兒童慎用。吟諾酮類:12歲以下禁用,18歲以前慎用。
綜合分析,兒科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門急診,常用的為頭抱類及大環內醋類。但是耐藥有:①肺炎鏈球菌青黴素;②肺炎鏈球菌、腸球菌;③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產p內酞胺酶、氨節青黴素。因此,應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正確掌握各類微生物的作用機制和細菌的耐藥機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最經濟、最有效的抗菌藥物,以降低多藥耐藥菌株的產生。
與國外比較,國內兒科抗菌藥物使用頻度高,處方率高,級別高,廣譜抗菌藥物的使用及不合理用藥情況普遍存在。抗生素使用既要依靠自己的臨床經驗及檢驗檢查,合理選擇、調整使用抗生素,同時還必須把抗生素使用依據、目的、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與患兒家長充分溝通,達成共識。惟有如此,才能在抗生素合理使用與儘可能避免不良作用之間找到平衡點,掌握合理使用策略,做到正確使用。
-
4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1、首先如果孩子只是普通感冒不需要抗生素治療,因為大部分感冒屬於病毒感染,除非有臨床表現或者實驗室化驗證據。
2、抗生素使用會造成孩子胃腸道菌群失調,破壞了腸道正常的有益菌,使得有害菌佔了上方,所以抗生素對孩子胃腸道的副作用很明顯。
3、長期使用非但對腸道菌群破壞作用,也會造成口腔,面板黏膜的條件致病菌變得致病菌,比如鵝口瘡,面板黴菌感染,所以有些小兒反覆鵝口瘡,除了免疫低下外還需要排除是否經常使用抗生素情況。
4、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容易造成孩子耐藥,當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療是因為平時使用過多而失效,這才是最可怕的。
5、抗生素不會直接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但透過破壞腸道菌群和黴菌生長和耐藥,使得孩子容易生病,等於間接促成孩子容易生病,間接反映免疫力低下。
6、有炎症不一定需要抗生素治療,所謂的炎症包括細菌感染,也可以是病毒感染,比如咽部充血是炎症反應,但不一定是細菌感染,所以炎症不一定要用抗生素。細菌感染才是使用抗生素指徵。
7、如果輕度的白細胞高,或者CRP稍高,未必一定是細菌感染,所以需要臨床結合化驗,這樣更好治療抗生素合理使用,這就是為什麼到了醫院,醫生常規叫化驗個血常規CRP的原因。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線上找柯友建主任。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回覆列表
我是臨床藥學專業,專注合理用藥。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不好會危害健康。
1、通常,我們所說的炎症,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因素引起的炎症,叫非特異性炎症。另一種是特異性炎症,是由致病因子誘發機體產生特意免疫,從而產生炎症反應。
2、特異性炎症,多見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潰瘍性結腸炎、過敏性紫癜等。
3、特異性炎症,使用抗生素無效,需使用免疫抑制劑,如激素,可以發揮強效抗炎作用。
4、我們通常說的炎症,常把這二者混淆在一起。
5、所以大家的直觀反應就是,有炎症就要使用抗生素,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因此,炎症要區分是哪種型別的炎症,切不可“囫圇吞棗”,一言以蔽之來應付。這是對孩子極不負責的態度。當然,瞭解到這裡你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由感染引起的。
所以,並不是有炎症就一定需要用抗生素。
過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有哪些呢?
1、由於抗生素的參與,導致體內正常菌群紊亂,容易引起腹瀉、二重感染等。
2、導致免疫能力低下,這也是引起二重感染的主要原因。
3、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導致超級細菌的產生,這是對人類極大的威脅。
4、抗生素的耐藥基因,有可能遺傳。所以,對周圍人群及下一代的安危,有一定的威脅。
“縮影”以上所言,絕不是危言聳聽。
目前中國正在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大力整頓抗生素普遍亂用的現象,我也在這裡呼籲大家,平時遇到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情況,請及時諮詢醫生和專業藥師,合理用藥,關係到我們切身的利益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