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逗逗科趣

    從複雜度來說,CPU是最複雜的,因為CPU是負責通用計算的,牽扯到指令集方面的問題,而基帶晶片是專用的,說簡單一點就是把空氣中的無線電磁波訊號解析成我們所能看到的資訊,比如影片,圖片,聲音等等,和家裡的寬頻貓作用一樣。

    這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需要用到的技術卻異常複雜,而且這裡面牽扯到各種通訊協議還有多不勝數的專利,這些專利有可能來自別的企業和公司,其中有些專利是無法繞過的,這些專利被稱為必要專利。

    所以想要做基帶晶片,那麼一定是需要技術底蘊積累的,如果沒有技術積累,基帶晶片也許能做出來,但體驗肯定會有問題,而高通和華為都是老牌的通訊企業,在通訊技術方面自然積累非常多的技術,這是別的半導體企業不具備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半導體之王英特爾進入基帶晶片行業,但卻很失敗的原因,隔行如隔山,而任何行業都是需要技術積累的,基帶也屬於晶片裡的尖端技術。

    此外就是相容性,做一款5G基帶,肯定要保證5G以下也可以使用,因為現在5G網路覆蓋範圍很小,這樣就會使得每一代基帶晶片相對於上代更為負責,比如4G,相容2,3G,5G又相容4G,3G,甚至2G,所以誰要是說基帶晶片很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想想三星這麼厲害的企業,僅僅是一個全網通就折騰慘了。

    基帶晶片雖說是負責解析網路,但是如何和手機的軟體系統以及CPU相協調這是非常考研技術的,除此之外還有穩定性,效能,功耗,等等,其技術指標和CPU其實不相上下,在CPU上有指令集授權就可以做了,但是基帶晶片卻非常麻煩,需要授權廠商很多,像華為和高通本身就擁有很多專利可以互相交叉授權,但如果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晶片商就非常難了,因為裡面專利有幾千件之多,有許多都是躲不過的,你自己就算有能力另闢蹊徑,但是和3GPP組織標準不同,根本就不會透過,自然也很難開展,所以說其實基帶晶片也是要生態,這個生態就是3GPP的標準。

  • 2 # 算了太懶了

    主要是CPU可以吹啊,引數啊跑分啊,好多覺得自己懂實際上只會看CPU引數跑分的都可以吹上一通。基帶?這有啥可以吹的?算了。。

  • 3 # 哼唧哼唧狗

    2 3 4 5g的專利繞不過去,利用其他方案再定點突破(如cpu後發著可以站在巨人肩膀某方面突出賣點)專利費嚇死人,畢竟基帶靠量。通訊研發隨便都好幾年,而且沒有任何過度產品,行就行,不行研發白扔了,不一定所有相關企業有興致投入這行

  • 4 # PM宋先生

    如果一項工作是無法在短期甚至是長期獲得收益的,那麼任何一家手機廠商都不會輕易做投入。當年小米轟轟烈烈打算進入手機晶片市場,準備自己購買ARM授權研發松果晶片,結果呢?釋出第一代之後就沒有聲音,投入的錢太多導致不得不放棄。

    手機晶片和基帶,是兩道不一樣的考題

    手機處理器,瞭解數碼產品的應該都比較熟悉了。總結一句話就是:手機處理器是人類能夠製造的整合度最高的晶片。包括了CPU、GPU、NPU、ISP、DSP、WIFI、記憶體管理等結構,華為這種還要把基帶整合到手機晶片裡面。

    如果要把製造手機處理器比做考試的話,那就是開卷考試。因為移動端處理器指令集和架構都是使用ARM授權的,有錢就可以直接買圖紙,或者組建團隊做定製化的修改,比如魔改大戶蘋果,CPU和GPU都進行了強化。同時其它結構都有自己的特定設計邏輯。

    手機晶片,就是給了大家一本參考手冊,讓大家去翻找素材隨意做組合,看誰組合出來的產品效能達到最高效。蘋果的A系列晶片,就是把CPU和GPU推到了最頂級;華為的麒麟晶片,就是把NPU和ISP推到了最頂級;高通驍龍晶片,就是儘量做到各個引數之間的平衡。

    基帶,是負責手機移動通訊的主要晶片。沒有基帶晶片,手機就無法識別SIM卡、打電話、上網等一系列操作。購買手機還不如購買一臺平板電腦來得實在。因此誰控制了手機基帶,誰就控制了手機廠商的命脈......

    如果要把手機基帶比做一場考試的話,那就是體育考試。跑步、跳遠、舉重等專案,靠的不是給你一本《如何跑步》《如何跳高》這種參考書就可以得到好成績的,而是需要依靠各個廠商積累的經驗來決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手機基帶發展到現在,華為和高通成為了行業領軍者。

    高通本身在2G到3G過度時期就崛起了,CDMA基礎通訊專利都在高通手中,包括後續的4G LTE網路專利和現在的5G通訊專利,高通十幾年的時間一直都是移動通訊行業的巨頭;華為本身是給運營商做通訊裝置起家的,從90年代開始,一直做到現在全球第一的位置,通訊領域的技術積累可想而知......

    要做基帶,必須面臨的幾個核心挑戰

    對於手機處理器這種開卷考試來說,收購足夠強的公司,合併相關專業的團隊是可以解決的。蘋果在2008年收購了一家本土的微型處理器公司,2010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處理器A4晶片用在iPhone 4上面,解決了相容問題之後,效能要比之前使用的三星處理器好上不少。

    不過基帶這種考試,就並非收購團隊就可以完美解決的......看看英特爾的移動通訊業務,當年花重金收購英飛凌,發展基帶晶片。要不是蘋果為了獨家供貨的問題跟高通打官司,壓根就沒有人用英特爾的基帶晶片,順帶把蘋果拉下水,iPhone訊號越來越差。2019年蘋果跟高通和解,英特爾只能夠將整個移動業務部門賣給蘋果......

    為什麼做基帶就不能夠像做手機處理器那樣,設計出來就可以快速投產使用?主要有三個問題:

    首先是專利技術過於集中。坦率的講,如果說蘋果只做5G通訊的基帶,其實最簡單,因為所有人都是新手,技術較新,門檻較低。但是,即便是5G基帶,那也不可能只支援5G,還需要考慮向下相容4G、3G,甚至在某些國家還有2G網路。這些通訊協議的專利,大多都被掌握在高通、華為這樣的通訊運營商手中,蘋果想要做,使用費和專利授權都是問題。

    其次是裝置過於分散。這一點來說跟專利是反過來的。基帶和天線結構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要負責於基站進行資料之間的交換。一部全網通手機,至少要在主流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常使用吧?那麼背後就是幾十家網路運營商,涉及到愛立信、諾西、阿郎、華為、中興、大唐等等供應商提供的不同基站裝置。如何跟每一種裝置實現相容,又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最後是複雜的真實環境。手機不是連著一根網線到處牽著走,蜂窩網路的存在就是需要手機在移動的過程中與不同的基站實現連結和傳輸。移動速度不一樣,室內和室外不一樣,面對不同載入需求使用功率不一樣。這些東西是需要實際商用之後慢慢得出資料進行除錯的。

    因此手機基帶,包括移動基帶晶片,也是零和遊戲。誰可以搶佔市場前列,更大的出貨量,更精準的資料調教,產品自然就更好。高通和華為從來不只做手機基帶,任何移動產品的通訊基帶都在生產。

    蘋果願不願意做,核心在於庫克

    我們經常在問:一個公司天花板到底是什麼?如果你讀過一些商業史的話,就不難發現,一家公司的天花板其實就是CEO自己。太多公司,因為CEO的侷限,因為錯誤的決策,導致最後走向覆滅。比如說圖形介面是施樂發明的,但是最後給到蘋果抄去了;比如說數碼相機最早是柯達發明的,自己最後被數碼相機打敗......

    實際上蘋果之所以可以在早期引領個人電腦市場,在後來透過iPod、iPhone、iPad三款產品站穩數碼巨頭的位置,主要在於喬布斯本身對於技術方面的鑽研程度。早期在Apple II上面,喬布斯就採用了成本極高的印刷電路板,並且專門找人做了非常小的變壓器;在Macintosh電腦上找了上百種白色最終敲定了其中一種;在iPhone上堅持使用玻璃面板,拯救了瀕臨破產的康寧公司等等。

    實際上蘋果在喬布斯時代,在技術研發上一直都是極為苛刻的。當年希望Adobe相容Mac電腦被拒絕,蘋果就自己搞,做了非常優秀的Final Cut Pro、Motion、Logic Pro X、Aperture等專業軟體;收購了智慧語音企業,做出了Siri;收購以色列科技企業,做出了Touch ID;全球收購了8家地圖企業,做出了自己的Apple Map服務;收購了雲服務公司,做出了自己的iCloud。

    蘋果在過去一直都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願意,不能做收購也要做。

    庫克時代的蘋果,實際上變了。庫克並不是一個對技術富有激情的人。從他接手蘋果之後一系列動作就可以看出來:作為一個全球頂級的職業經理人,一個優秀的商業公司CEO,庫克要把蘋果的產品和品牌效應充分榨乾。

    iPhone從過去的一年1款,拆分成大小螢幕,到現在的一年3款,到2020年很可能是一年4款。iPad從過去的一年1款,拆分成大小螢幕,到現在4個產品線同時進行。開始注重與政府的關係,開始塑造更加正面的社會形象,開始開拓更多的線下門店,開始進軍東南亞和非洲市場。

    喬布斯過去從來就不重視環保,不重視公益,甚至都沒來過中國,這個蘋果裝置的主要產地。在喬布斯看來:蘋果做出優質的產品,就等於是在給社會做公益,謀福利。

    不得不說,在庫克領導下的蘋果,會更加註重企業利潤,而並不是企業的技術。如果說一項技術透過購買比自研更划算,那麼蘋果一定會選擇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新收購的通訊基帶部門,無非是為了再一次與高通翻臉做準備。

  • 5 # 桂林郡太守

    華為高通壟斷著5G專利,英特爾三星想造,就得繞過這個專利另行設計,問題是繞過去之後,做出來的基帶晶片效能和屎一樣,根本沒法商用,結果只能放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康姨母為什麼要和明蘭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