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旅行嘉

    一定要的!!!

    首先要認識自己的身體,同時學會保護好隱私部位。再者,就要了解性行為並正視它。最後,要明白存在一些圖謀不軌的人,他們何種表現需要我們提高警惕。

    本人並非專家,而是回憶自己成長中的一系列盲點,給出建議。

    要強調的是,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稍不留意就會受到或多或少的侵犯,並且發生得非常多。即使構不成性侵,但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有些甚至成為一生陰影。他可能是你的表哥,可能是你同學的家長,可能是你的老師,甚至可能是你家的什麼親戚。在此不想舉什麼例子,只想提醒各位家長,性教育一定是必要的!

    如果每個孩子能夠及時辨別出壞人動機,並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敢欺負孩子。

  • 2 # 九鬥學生心理

    如果家長在青春期時才想著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顯然已經遲了。

    雖然遲了,但是總是已經意識到了,還不算太晚。

    孩子的性教育很多家長都覺得難以啟齒,覺得害羞,覺得沒辦法講清楚,正是這樣的心態讓很多女孩在來月經時、在乳房發育時緊張和不安,也正是家長的不作為讓很多男孩面對遺精惶恐不安。

    孩子的性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從孩子開始意識到男女性別的差異開始,從他們對自己到底從哪裡來的疑惑開始,而不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害怕孩子有提前的性行為傷害身體時才想著要進行性教育。

    從孩子小時候教會他們男孩和女孩的區別,身體的隱私部位任何人不得觸碰和拍攝,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當別人要侵犯時要怎麼辦?

    當孩子長大時,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要教會孩子合理的避孕,如何正確的對待月經和遺精,如何正確的對待所謂的愛情,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和對異性身體的好奇,這些都是要家長教會孩子的。

    難道我們沒看到新聞中,如今很多大學生的同性性行為,女大學生的早孕在小醫院流產手術,這些難道還不足以讓家長警醒嗎?

    我不欺負別人,別人也不要欺負我,這種態度要教會孩子。

    不要主動的去欺負別人,和異性朋友之間的交往要有一定的尺度,這也是要教會孩子的原則。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父母都會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保護他們,是他們的後盾,這一點,從青春期開始告訴孩子吧,哪天孩子真的懷孕到小醫院流產,真的是後患無窮啊!哪天孩子真的開始一段同性的愛情遭遇艾滋,你受得了嗎?

  • 3 # 心夥伴

    青春期是孩子繼嬰兒期之後第二個飛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孩子,面臨著身體與心理的快速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和荷爾蒙的作用使他們對異性與性產生好奇。而在這一階段,家長與成人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培養起他們健康合理的性觀念也是極為重要的。

    首先,要正確看待這些問題。特別在中國比較保守含蓄的文化背景下,家長或者老師往往覺得難以開口,因此,要不避諱的去談性知識,首先要正確的認識和看待性有關的問題,並做出積極正確的引導。比如,在青春期階段,孩子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家長可以藉此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愛情是承諾、親密和激情的結合,而不是缺乏責任的玩玩而已,不是為了一時的迷戀而放棄兩個人的前途。家長和老師不要去一味的打擊孩子早戀,因為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高的逆反心理,你越是反對他,他就越要對著你幹,反而影響了他的正常學習與生活。因此,合理的引導比盲目的反對更為重要。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會對性產生好奇,對於男女之間的差異,應該向孩子普及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比如說可以對女孩講述在戀愛中要學會保護自己、以及懷孕流產帶來的身心傷害,以及月經期間要注意的事項,如何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健康。對於男孩告訴他們如何與異性發展良好健康的關係,如何合理的處理自己青春期的煩惱和衝動等。

  • 4 # 不勞而獲勞小姐

    一、為什麼我們要談性?說實話,談性實在是太有必要,尤其是對孩子。家長親自告訴孩子,比孩子自己私下摸索要好多了。

    為什麼我們要去跟孩子探討性呢?

    因為性話題可以避免,但性行為卻無法避免。

    我出生在一個談性色變的年代。

    小時候總是很好奇,自己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然後我媽就會跟我說,你是我撿回來的。

    因為我媽是個特別善忘的人,所以每次回答的時候,撿我回來的地點都會不一樣。

    一會兒在河邊,一會兒在井口,一會兒又在家門前……

    後來我拿了電視劇裡的對白去回我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嫁入我們家這麼多年,蛋都沒一個,你自己好意思麼?”

    然後我媽就無言以對了。

    但每當氣憤的時候,又改口說:“生件叉燒都好過生你。”

    這就讓我更加困惑了,難道我跟“叉燒”是同一種屬性的東西麼?“生孩子”和“煮東西”的過程是一樣的麼?

    年紀小小的我當真不明白我媽的類比。

    其實,在我父母那個年代,不光父母在孩子面前難以啟齒,就算是成年人之間,對“性”這類的話題也避而不談。

    而等我長大了,我發現其實談論性的人挺多的,可是卻不是“正確”的談,而是根據各自私下摸索的經驗(觀看各種“動作片”和小黃書的情節)在結合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加鹽添醋地描繪一番。

    沒辦法,從小到大,學校不教這個,父母也不講這個。

    大家都騙我們,小時候說長大就會懂了,長大後又被預設理所當然都懂了。

    我們從來都沒有系統地瞭解過、學習過,這一種將伴隨我們一生的需求。

    二、為什麼我們羞於談性?

    其實在美國,早就把性教育當做是國民教育來普及了。

    比如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一本書,就是斯坦福大學的性學教材——《性學觀止》。

    作者賀蘭特·凱查杜裡安是斯坦福大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的榮譽教授,作為一位傑出的性教育工作者、學者和作家,賀蘭特不僅著作豐碩,著有《人類性學:理智與荒謬》和《五十:合理看待中年》等暢銷作品,還是所有醫學界榮譽團體的成員之一,並於1998年-2003年擔任弗洛拉家族基金會的首任主席。

    三、為什麼談論性學的時候,要把臨床與文化相結合來講?

    為什麼一本性學的教材,要把臨床與文化相結合來講呢?因為作者認為,性學中的許多問題,同時也屬於倫理和文化問題。比如說現在的開放性婚姻、同性愛和雙性愛等話題,都與性的歷史和文化發展脈絡有關係的。

    再比如說,我們一直都以為西方的性觀念非常開放,其實在西方的歷史上,也有漫長的性壓抑時期。性曾經被視為一種宗教職責,也曾被視為一種原罪。如果要去理解這些觀念,我們就要從西方的文化根源講起。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西方文化的根源來自於猶太教、希臘和羅馬的傳統文化。

    就拿猶太教來說吧,猶太教把性當做是上帝的禮物,它是不提倡悲觀厭世,也不奉行禁慾的。因此,他們是不主張把肉體和生理的享受當做罪惡來拋棄的。性行為是被允許的,只有在其觸碰到法律的時候,它才是不道德的。

    正如《創世紀》中的故事所言,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並使得他們相互補充。上帝對亞當和夏娃的要求,就是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因此,基於這種傳統,猶太教把婚姻看作是一種宗教職責。而丈夫和妻子則體現了人類結合的模式,一個人如果不結婚,就不能成為一個完全的成人。因此,猶太教中,不存在教士的禁慾。

    性和生殖是傳統猶太婚姻的主要內容,妻子和丈夫都必須互相承擔義務。妻子需要去滿足丈夫的性需要,而丈夫則必須要去履行婚姻的職責。

    在猶太教看來,性行為不只是一種生殖的職責,同時,它也以為著男女雙方的享樂,是值得稱讚的。人不應該試圖給性享樂加以任何的抑制,或者僅僅只是出於生殖的目的而接受它。

    但在婚姻上,猶太教對男女的束縛會明顯的不一樣,這就意味著婚後的男性一樣可以擁有多個性伴侶,衹要對方仍未被另一段婚姻所約束。這觀點是非常搞笑的,它意味著女人對自己的婚姻要忠誠,但是男人只需要對別人的婚姻忠誠就可以了。

    而在中世紀時代,性又被視為一種原罪,除了繁衍目的的性行為,其它情慾的感受和表達都遭到禁止。對性行為的打壓,導致了當時整個社會的性壓抑。

    直到文藝復興以後,路德在《婚姻生活論》中摒棄了天主教的觀點,肯定了性的意義,並認為婚姻是上帝給人確定該的權利和義務。生而為人,應該好好利用它。他把婚姻比作是醫院,把結婚看做是治療性飢渴的途徑。與此同時,他還提出夫妻應該分擔日常生活中的家務瑣事和撫育子女的重擔,婚姻對人是有益處的,因為它教會了人學會了謙讓和耐心。

    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是新增的性歷史和性文化這兩個部分。在這兩個部分裡,不僅能夠看到西方性學的發展史,還能看到西方學者對東方性文化的性文化研究和剖析。說實話,讀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一種“歎為觀止”的感覺,原來性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學科,竟然有這麼多我不知道的地方。不僅幫我們掃了盲,還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性知識,瞭解性壓抑,最大限度地避免不正常以及不健康地宣洩,解決對性的困惑。

    四、小結

    古人曾說,色、食,性也。

    談性雖然害羞,可性慾和食慾一樣,只是一種人類的本能和需求。

    既是需求,我們就應該去探索、去了解。

    性話題可以避免,但性行為卻難以避免。

    性知識和其它知識一樣,都屬於常識,有普及的必要。

    小時候說長大就會懂了,長大後又被預設理所當然都懂了。

    這是一個悖論。

    愛自己,要從瞭解自己開始。

    不僅瞭解自己的身體構造,還要了解自己的需求。

    包括性需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才能在油畫作品中表現出“豐滿”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