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光視野

    農業生產條件現代化,就是用現代的物質技術裝備農業,改變傳統、落後的生產手段,在農業中廣泛使用機械和電力,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園林化、水利化。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裝置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中大面積採用機械化作業,從而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所謂全過程的機械化,應包括選種、育秧、耕地、播種、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脫粒、烘乾、倉儲、加工、包裝、運輸等從種植到餐桌所有環節的機械操作。儘管機械化並不等於現代化,但它在現代化的構成中確實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是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沒有機械化的支援,也就不可能有農業化。農業電氣化是指農業中廣泛使用電力從事生產的過程。農業電氣化實質上是以電力為能源的機械化,是農業機械化的高階階段,要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沒有電氣化是不行的。農業機械化、農業自動化不能離開農業的電氣化。農業水利化是指在農業生產中,興修水利工程和設施,調節和控制農業用水,達到興水利、除水害,建立高產穩產農田,增強旱澇保收能力。園林化就是對土地的利用進行全面規劃,使山、水、田、林、路得到綜合治理,為實現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採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及提高農業生產社會化程度創造條件,並使中國農村的自然面貌、農民生活環境變得日益美好。

  • 2 # 中醫基因學—白智興

    要最佳化現代農業生產佈局,首先要做科學的農業區劃!

    農業區劃是研究農業地理佈局科學分類方法,具體來說就是按農業地域分異規律,科學地劃分農業區。是研究農業地理佈局的一種重要科學分類方法。是在農業資源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與社會經濟條件、農業資源和農業生產特點,按照區內相似性與區間差異性和保持一定行政區界完整性的原則,把全國或一定地域範圍劃分為若干不同型別和等級的農業區域;並分析研究各農業區的農業生產條件、特點、佈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指明各農業區的生產發展方向及其建設途徑。農業區劃既是對農業空間分佈的一種科學分類方法,又是實現農業合理佈局和制定農業發展規劃的科學手段和依據,是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工作。

    農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地區差異十分明顯,按區內相似性和區際差異性來劃分農業區,目的是為充分、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揚長避短,發揮地區優勢,因地制宜地規劃和指導農業生產,實現合理的農業地域分工提供科學依據。

    農業區劃的內容體系,一般包括四個方面:①農業資源條件區劃。包括農業氣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生態等區劃。對發展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按照它們的地區分佈規律劃分區域或型別區,評價其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研究提出因地制宜、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改善或改造農業生產條件的方向和途徑。

    ②農業部門區劃。包括農、林、牧、漁各生產部門和各主要作物的區劃。分析農、林、牧、漁業各個部門和主要農作物、林種、畜種、魚種對自然條件的適應性及對社會經濟技術條件的要求,並從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和經濟效果考慮,按照綜合農業區劃分割槽體系,分割槽提出合理調整生產結構和佈局,以及有關增產關鍵措施等方面的科學依據和建議。

    ③農業技術改造區劃。包括農業機械化區劃、農業水利化區劃和化肥、土壤改良、農作物品種、植物保護、農村能源等區劃。就發展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化學化、農村能源、土壤改良、植物保護等,分別分析其特定的有關條件,按生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對不同農業區實行技術改造的重點、步驟和方法提出科學建議。

    ④綜合農業區劃。是整個農業區劃的主體和核心。四類區劃稱為農業區劃的橫向體系。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叫全國農業區劃,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縣範圍內進行的叫省級或地(市)級、縣區劃。這種分級開展的農業區劃被稱為農業區劃的縱向體系。下級區劃是上級區劃的基礎,上級區劃對下級區劃起指導作用,上下協調,相輔相成。

  • 3 # 數薯

    農業基地是所有農產品生產的第一車間,現代農業發展必須重視農業基地建設。  

    基地必須按照“龍頭+基地+農戶”的產業組織形式,實現農業產業化與農業標準化的有效結合,達到產銷對接、優質優價的目的。“龍頭”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批發市場、超市、配送中心、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

    基地應具備一定規模,原則上露地面積應達到1000畝以上,設施栽培面積達到300畝以上,食用菌基地標準大棚建築面積應達到3萬平方米以上。基地應有明顯的標誌,有明確的界限,相對集中。

    基地必須選擇在農業生態環境良好,沒有受工業“三廢”及農業廢棄物、醫療汙水和廢棄物以及生活垃圾汙染的區域。基地環境條件最低應符合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相關產地環境標準。

    基地必須有相關農產品標準或種植技術規範,並嚴格按照技術規範組織生產。

    基地應按一定比例配備技術人員,定期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指導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

    基地應積極推行物理、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種植的農作物應優先使用優良品種。

    基地應建立農資專供點,實施農業投入品(種子、農藥、化肥)的購進、使用、保管登記制度,嚴禁購進和使用國家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農藥。

    基地要建立生產記錄,要有規範的田間管理檔案;要健全管理制度,包括統一服務制度、質量檢測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

    基地必須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並透過其中一種認證。

    基地應配備農藥殘留檢測裝置,並能堅持自檢。檢測結果要建立檔案並妥善儲存一年以上。

    基地產品應有自己的品牌,出售的產品要按有關規定實行包裝銷售。包裝銷售的產品要如實填寫銷售記錄,基地銷售記錄要完整儲存二年。

    基地應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出售的產品應在包裝上印註標識,或在包裝袋、包裝筐等無法印註標識的包裝物內放置標識卡、標識牌、標識條等,能夠做到按標識追溯到具體生產者。

    以農戶為基本生產單元的基地,“龍頭”應與農戶簽訂質量安全責任書,並透過各種方式建全質量追溯機制。

    基地應與時俱進,與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相結合,實行產品的網上宣傳與推介等。

     基地必須明確管理責任人,對基地的建設管理及產品質量負總責;必須明確生產技術負責人,對基地生產和管理技術負總責。

    總之,好的原料才能生產出好的安全的食品,民以食為天,標準化農業基地的建設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 4 # 高歌Gg

    農業一直是兵團的優勢產業、基礎產業。最佳化農業區域佈局、發展現代農業不僅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還是壯大兵團力量、更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和當好先進生產力示範區的現實需要。大力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做大做強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和優勢農產品,有利於提升兵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在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兵團創造了領先全國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和種植模式。但農產品產業化經營水平低、供求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品牌建設滯後、市場控制能力弱等問題仍很突出。如何利用資源分佈的區域性特徵,確定合理的農業區域佈局,取得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兵團發展現代農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深刻把握農業轉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切實最佳化農業區域佈局,努力開創兵團農業現代化新局面。

    強化優勢,突出特色。現代農業的基礎在規模,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兵團農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高,具備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獨特優勢,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優勢,以“三大基地”建設為重點,以團場增效、職工增收為目標,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兵團墾區遍佈南北疆,資源稟賦各異,都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資源,最佳化產業佈局、做強做大兵團現代農業,需要在強化產業規劃、最佳化區域佈局、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上下功夫。各團場、連隊可選擇一批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的優勢特色農產品,精心做成特色產業,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優勢區和產業發展聚集區。

    提升品質,增強競爭力。過去兵團農業發展更多關注的是生產環節,如產量的高低、品種的選育等。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也需要多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如消費者的口味變化、健康需求、興趣愛好、飲食習慣等。這就要求農產品生產不僅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標準產業化經營,力爭做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還要從理念、制度、管理等方面多舉措推動,不斷增強自我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推廣能力,逐步提升兵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

    加強品牌建設,實現融合發展。立足地方特色,最佳化配置生產要素,把特色、優勢打造成品牌,以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可以有效提高兵團農業經濟效益。走好兵團農產品品牌化道路,要進一步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生產規模,制定名牌農產品發展規劃,按產業化要求,對現有農產品品牌進行整合,統一標識,充分利用“特色品牌”“生態品牌”推進品牌培育示範企業和區域品牌試點示範。同時,以品牌建設為依託,把資源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透過產業聯動、產業集聚等方式,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等其他行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和職工群眾增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兵團現代農業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兵團各級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最佳化農業區域佈局,以更大格局、更高水平向農業現代化邁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蔚來終身質保保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