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鵬說籃球

    01年以後隨著分衛和控衛時代的到來,得分比重由內線轉到外線,而外線並不是容易打出統治力的位置,所以,01年以後只有科比和艾弗森最接近同年得分王和總冠軍。

    在那個年代,同年能拿到得分王和總冠軍有一個硬性條件,隊內一定會有第二核心,或組織或得分。參考艾弗森,他自己的進攻佔據了全隊的4-7成,得分王是有,可沒有第二核心支撐,他的發揮被限制了,就只能在總決賽敗北。而反觀喬丹,6次得分王6次總冠軍,哪怕他被限制,皮蓬也能續火力。同樣,科比奧尼爾也是如此。

    10年以後,各種三巨頭,四巨頭,甚至五巨頭的球隊陸續出現,在奪冠機率大增的情況下,出手會被分去一部分,所以得分王一般不會出現在這種多巨頭球隊中。

    基於這種情況,聯盟倡導提速也是情理之中,如果還是落陣地打20秒,全場拿上80分,三個巨頭一人15分的場均也不好看不是。所以快節奏快出手,減弱防守,資料好看的根本原因也在這裡。

  • 2 # 籃球DB

    還確實有這現象,先來看看得分王。

    NBA得分王毫無疑問個人得分能力超強,但是從2000年大鯊魚奧尼爾以得分王身份贏得當年總冠軍之後19個賽季就再也沒有當賽季得分王奪冠的現象。個人覺得主要有兩個因素。

    1 超級巨星所在球隊實力太弱明顯無力爭冠軍,得分王榮譽成為他們那個賽季可以追求的目標。最後他們雖然獲得得分王,但是球隊當賽季要麼止步季後賽第一輪要麼連季後賽都打不進更別談奪冠。

    2 有些賽季的得分王所在球隊實力也很強,但無奈當賽季還有更好的球隊團隊實力更強,比如二十一世紀早期湖人王朝和奇數年奪冠的馬刺,後期聯盟流行巨頭抱團如凱爾特人三巨頭,熱火三巨頭和勇士五巨頭等。得分王雖然憑藉個人能力帶領球隊打進西部決賽或總決賽,但最終離奪冠還差一步。

    以下圖片來自fadeawayworld:

  • 3 # 糖糖籃球地帶

    NBA作為最頂級的籃球聯盟,從來不缺乏天賦異稟的球員。而縱觀NBA幾十年的發展里程,冥冥中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得分王和助攻王很難拿到當賽季的總冠軍。迄今為止,得分王已經20年沒有拿到當季總冠軍,助攻王已經33年沒有拿到當季總冠軍。

    聯盟歷史上得分王拿到當季總冠軍的一共4位,分別是喬丹、喬治麥肯、賈巴爾、奧尼爾,最後一次得分王獲得當季總冠軍是2000年的“大鯊魚”奧尼爾。而歷史上助攻王拿到當季總冠軍的只有3人,分別是:鮑勃庫西、韋斯特、約翰遜,最後一次助攻王獲得當季總冠軍是1987年的“魔術師”約翰遜。可見能破歷史規律的都是歷史天王巨星級別球員,難度可見一斑。

    為什麼得分王和助攻王這些能力如此出眾的球員還是很難獲得當季總冠軍呢,其原因大致是以下兩種原因:1球隊配置畸形,核心球員孤立無援,缺乏有力支援。獲得得分王和助攻王的隊員,其球隊陣容配置一般都比較差,整個球隊的成績都需要仰仗得分王或助攻王的發揮。球權必定長時間集中在某一人的身上,其他球員很難給對手造成殺傷和威脅。在針對性更強的季後賽,單打獨鬥的球隊很容易被針對限制,而其他角色球員又無法給予有力的支援,自然很難拿到更高的成就。

    2打法固定,戰術單調容易被針對,沒有潛力和爆發力。擁有得分王或助攻王的球隊,開火權和控球權必然相對集中,戰術打法基本圍繞他進行。缺乏突然性和豐富性,球隊難以突破自身限制達到更高層次,進攻端缺乏爆炸性和變化性,難以打亂對手防守戰略,成績自然很能更進一步。

  • 4 # 撩球帝

    得分王很難拿總冠軍,助攻王也同樣如此。放眼整個NBA歷史,單賽季同時包攬得分王和總冠軍的球員鳳毛麟角,只有1971年的賈巴爾、2000年的奧尼爾,以及兩次三連冠期間的喬丹完成過這樣的成就。在2001年之後,聯盟出現了不少頂尖球星,鄧肯、科比、詹姆斯和艾弗森等等,他們有著十分出色的個人能力,但他們沒有辦法做到喬丹那樣的統治力,因此沒人可以繼續完成這一偉大的成就。

    相較於得分王,助攻王也沒好過到哪裡去,在2001年之前,只有魔術師約翰遜、韋斯特和庫西,同時包攬過助攻王和總冠軍。但在2001年以後,這樣的壯舉再也無法被複制,球權過於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中,即便你組織天賦有多出色,也會極大的阻礙隊友的發揮。

    除非聯盟再出現一個喬丹,否則大包大攬的打法已成過去式

    球星在進攻端大包大攬,在2001年之前,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這是不抱團造成的必然結果。隨著各球隊技戰術的不斷髮展,這種大包大攬的做法不再被認可,尤其是在一支爭冠級別的球隊。

    在以前的時代,一位球員砍下高分,會被媒體大肆宣傳。但如今高得分隨著時代的變化稀鬆平常,如果球星的高得分無法幫助球隊贏得勝利,那麼球迷會毫不客氣給其扣上空砍群主的標籤。一些資料華麗的球員,並沒有因為資料而被球迷喜愛,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效率問題。

    1.進攻端大包大攬並非不可行,前提是你要擁有喬丹的效率

    喬丹可以同時包攬得分王和總冠軍,首先得益於公牛圍繞其配置的出色陣容,同時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喬丹在進攻端的無解。在兩個三連冠時期,喬丹不僅在常規賽表現出色,在季後賽更是展現出驚人的效率,在此六年期間,喬丹季後賽場均得分均高於30分。

    以1992-93賽季為例,常規賽喬丹場均:32.6分6.7籃板5.5助攻2.8搶斷,投籃命中率49.5%,場均出手25.7次,佔據公牛總出手比例的29.2%。到了季後賽,喬丹場均35.1分6.7籃板6.0助攻2.0搶斷,投籃命中率47.5%,場均出手27.8次,佔據公牛總出手比例的33.8%。

    在這一年的季後賽,喬丹進攻WS為3.3,PER效率值高達30.1,反觀現役得分能力極強的哈登,在上賽季場均貢獻31.6分6.8籃板6.6助攻,投籃命中率僅為41.3%,進攻WS1.0,PER效率值25.2。要知道如今的時代,進攻空間得到了充足的保障,並且由於聯盟過度推崇進攻,導致各種體毛犯規層出不窮。即便如此,哈登在季後賽依然沒有展現出喬丹那樣的統治力,作為當今聯盟最強的得分手都無法帶領球隊闖進季後賽,更不要說其他得分能力相對較差的球星了。

    過度佔據球權和出手權,就意味著球隊的進攻戰術相對單一,這種單一的戰術會更加容易遭到對手的針對。如果隊內球星無法維持高效的發揮,又佔據了過高的球權,導致隊友也很難發揮出色,球隊達不到理想戰績也理所當然。

    2.看上去很美好的助攻,實則是佔據了較高的控球權

    得分王佔據會佔據較高的出手權,而助攻王則佔據較高的控球權,雖然看上去後者很無私,實則是霸佔了較長的控球時間,身邊的隊友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戰術去跑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壓制了擁有自主進攻能力的球員。

    最典型的案例是爵士的猶他雙煞,傳奇控衛斯托克頓在1987至1996年,一共奪得了9次助攻王,但爵士卻未能如願的闖進總決賽。直到1996-97賽季開始,斯托克頓開始降低控球的比重,增加了UCLA擋切,這一空切由內線出來擋拆,斯托克頓將球傳給45度側翼的球員,然後切入內線。

    斯托克頓放棄了一些球權,讓團隊的整體進攻更加高效,受此影響,爵士在1996-97賽季和1997-98賽季,連續兩次闖進總決賽。遺憾的是他們碰到了喬丹率領的公牛,如果他們遇上了其他的球隊,兩次總決賽之旅必然可以贏得一次總冠軍。

    助攻高是好事嗎?世間萬物有利就有弊,高助攻意味著會佔據較高的控球權,球權過於集中在一到兩個人手中,會讓球隊的進攻出現不穩定現象。除非你擁有魔術師約翰遜那樣的能力,否則助攻王很難跟總冠軍聯絡到一起。

    時代不斷的發展,但球員統治力卻日漸下滑

    說道統治力,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喬丹、魔術師約翰遜和奧尼爾。自打這些球員相繼退役後,聯盟再也沒有出現具有統治力的球員,沒有絕對碾壓眾生的個人能力,就意味著需要隊友更多的站出來給予足夠大的幫助,抱團取暖的現象開始樂此不疲。

    自2001年以後,聯盟沒有再出現過包攬得分王/助攻王+總冠軍的情況,首先聯盟球員的整體競技水平在不斷的提升,整體競爭壓力相較於以往更大了。以中鋒為例,以前的中鋒要麼低位怪獸,要麼籃下護框,他們不需要外線三分投射,不需要過多的高位策應,不需要從油漆區裡防出來。但如今的內線球員,需要具備的技術更加全面,同時他們又要控制體重,以免被對手小個球員頻繁的擋拆軍訓。

    除了內線球員在改變,控球后衛也開始越來越多的承擔進攻重任,進攻空間最大程度的釋放,讓NBA的位置感越來越模糊。功能重疊嚴重的今天,想要依靠得分或助攻碾壓眾生,就需要獨一檔的天賦為支撐。就目前的現役球員而言,球星之間的差距相較於以往越來越小。這會讓得分王和助攻王,無法奪冠這一魔咒繼續延續。

    唯一值得期待的是本賽季的詹姆斯,由於湖人板凳得分能力較差,因此詹姆斯在本賽季承擔起了組織重任。截至目前,詹姆斯場均助攻10.6次(聯盟第1),恰好湖人本賽季也具備爭冠實力。詹姆斯和戴維斯能夠合理擊敗這一塵封了19年的魔咒嗎?除了詹姆斯以外,或許現役球員很難再去挑戰這一魔咒。

    複賽即將到來,讓我們等待這一答案的揭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馬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