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里一了
-
2 # 以史為鑑不能忘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是戰國策士趙良對秦相商鞅的諫言。意思是,一千個人說恭維話,不如一個人說真話有價值,這就好比一千張羊皮抵不上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珍貴一樣。這話聽起來忠言逆耳,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趙良勸商鞅的原因卻比較複雜。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商鞅採取暴力手段,損害了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因而遭到舊勢力的反對。在商鞅相秦十年之後,有一個名叫趙良的人看出了商鞅與秦國貴族的矛盾,他代表舊勢力去見商鞅。趙良勸說商鞅讓位,明哲保身。還說他不遵守舊制,早晚要失敗的。
自古以來變法都是伴隨著巨大風險,輕則推動變法者失去政治前途和生命,重則造成大的社會動盪。因為變法會讓既得利益集團損害很大,所以必然千法百計阻止變法,這是必然的歷史規律。
-
3 # 談史說魯
感謝邀請。商鞅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他用鐵腕手段推進改革,不僅得罪了秦國舊貴族利益,尤其是他敢於刑上大夫,對太子傅公子虔等人施以肉刑,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刑罰平等的精神,這是一項根本性的變革。固然,商鞅的變法透顯出強烈的功利特徵,爵位官位一出於農戰,這種措施儘管有著嚴重的缺陷,但起到了富國強兵的快速效果。
趙良作為舊貴族的代言人,所說的“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為中國歷史上並不缺乏這樣的諫諍之士。這種對君主的勸諫,其本源於上古的保傅制度,其職責就是負責對太子的教育和規諫,著也是儒者所要扮演的角色。“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語出《史記·商君列傳》,趙良當時說了這麼一番話:一千張羊皮比不上一領狐腋貴重,一千個隨聲附合的人比不上一個人正義直言。武王允許大臣們直言諫諍,國家就昌盛,紂王的大臣不敢講話,因而滅亡。您如果不反對武王的做法,那麼,請允許鄙人整天直言而不受責備,可以嗎?正是由於直言勸諫可以糾正過失,所以趙良才強調諤諤重要性。
趙良看到了商鞅變法所潛伏的危機,這種危機其實關係的是個人的安危,商鞅個人的悲劇命運主要是因為他對太子的老師等進行處罰,結果秦孝公一死,他們立即反攻倒算,商鞅本人又因為背信棄義,魏國不肯收留他,只好鋌而走險,最後兵敗被殺。商鞅之所以付出血的代價,是因為他所憑藉的靠山只是秦孝公一人,而他得罪的則是龐大的舊貴族群體,其個人悲劇是註定的。商鞅雖死,其法不敗,這也說明商鞅變法適應了秦國的社會現實,為秦國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
4 # 官人睡不著
當時的商鞅功成名就,志得意滿,但也跟秦國貴族勢同水火,雙方都有意改善關係,趙良起到了類似中間人的角色。
彼時的商君可謂一人之下,不是那麼好見的,又以嚴酷而聞名,所以人們跟他說話都比較小心,趙良雖是直言敢見,但言語中也儘量表示自己出於真心才來勸諫,那此時"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就等同於"我實話實說您別生氣"。
商鞅說:"你看我把秦國治理這麼好,是不是比前面兩個牛X。"
趙良:"我實話實說您別生氣,你就是個渣渣,趕快回家種地吧大兄弟,不然你會死的很慘。"
這番話明顯就是恨商鞅不死,想讓商鞅早點死,商鞅不是傻瓜怎麼會中了他的計?此時商鞅大權在手才能保得性命,若是辭官下野,剛出城門就得死於非命,任何正常智商的人都清楚其中道理,況且秦君比商鞅小14歲,若不短命,商鞅必得善終。
趙良陰毒小人,用心險惡,此等雕蟲小技,以商鞅之能,怎會沒有察覺,沒有殺他我想應該是礙於他和事佬的身份吧。
-
5 # 明離子
趙良勸說商鞅“千人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的故事,是在《史記》中記載的,意思就是說:
大部分人都在對您唯唯諾諾,欲言又止,不如少數人對你大聲呵斥,指出你的錯誤。
但是當時春風得意的商鞅來說,自然是聽不下去,他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十年改造秦國,使得秦國國力大增,擊敗強敵魏國,被秦孝公封為商君,食邑十五城。
商鞅自認為對秦國貢獻極大,超過了在秦國富有盛名的百里奚。
但儒生趙良的到來,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一句話道明瞭商鞅此時已經不如從前那個廣開言路,變法圖強的人了,此時的他自己被捧的高高在上,周圍盡是阿諛奉承之人。
所以商鞅看出趙良是人才,便有心結交,卻被趙良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推賢而戴者進,聚不肖而王者退,僕不肖,故不敢受命。”,再一次指出,此時的商君身邊賢才已不在,阿諛奉承的小人卻是遍地都是。
秦孝公死後,商君再無靠山,被惠文王五馬分屍,舉族被滅。
-
6 # 野史官人
在戰國時衛華人商鞅,曾在魏國國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去世前,向魏王隆重推薦他,未被採用。後公孫鞅投秦,透過寵臣景監的門路,見到秦孝公,受賞識並委以重任。
商鞅制定法令,將國民編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監督,犯法連坐。告密舉報者與立軍功的人同樣賞賜,隱匿不報者與臨陣投敵的人一樣處罰,立軍功者,可以獲得上等爵位,明確官階等級,分別配給田地房宅、奴僕侍女等。
新法實施後,秦國一片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景象,百姓也勇於為國作戰。
其實百姓的困苦並未改變,被奴役之狀也越來越重,他帶領秦國軍隊,用詐術擊敗魏軍。秦國封賞給商鞅商於地方十五個縣,於是他號稱商君,後人又稱他為商鞅。
秦國變法後,商鞅的權力憑藉著這些法令也達到了巔峰,此刻,他突發奇想想要尋找一個敢對自己說真話的人,這個人叫做趙良。因為趙良的話裡透露出對商鞅治秦的不滿。
於是商鞅就問他說:當初秦國的教育,無異於野蠻人,父母子女都住在一個屋子,根本就不作區別。現在我改變了他們的教化,幫助他們認識到男女有別,並且大興土木,把秦國弄得跟魯國和魏國一樣,(禮儀方面)那麼,你覺得我跟五羖大夫誰更賢明?
所以趙良這才說了這麼一句話,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趙良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趙良的意思是說,有許多人說奉承的話,不如有一人講真話,直言不諱。 那麼趙良為何要對商鞅說這句話呢?因為此時處於權利巔峰的商鞅,每日聽到的不過是奉承言語。
所以趙良說這話,就是希望商鞅聽自己一句勸告!
畢竟在趙良看來,雖然現在秦國,表面上像魯魏,但商鞅,沒有從百姓入手,反而勞民傷財。
趙良也曾勸說,商君歸還封地十五邑,養老存孤,商君沒有聽從。五月後,秦孝公卒,秦惠王車裂商君。
-
7 # 少禾君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意思是:一千個隨聲附合的人比不上一個人正義直言。意在驚醒商君。
01、趙良直言不諱的目的:為了點醒夢中人商鞅
人在得意之時,身邊自然會聚集大量唱讚美歌的人,可是很少有人會提出中總結語意見。
趙良看到商鞅在秦國如魚得水,前呼後擁,洋洋得意,飄飄然之神情,但看在他還尊重決定給他潑潑冷水,讓他清醒一下,所以開宗明義說: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潛臺詞就是:別人附和恭維的話說得再多也是分文不值,現在我要說的話才是錚錚良言,字字珠璣,希望你能聽進去。
02、趙良直言: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趙良是儒家學派,他極力推崇孔子的“推賢而戴者進,聚不肖而王者退”,他指出要治理國家應以德行教化民眾,而商鞅卻是法家思想,以律法治理天下,兩人的內心無法擦出火花。
所以商鞅一笑而過,絲毫沒有將趙良的話放在心上。 其實不論哪種思想學派,使用權都在君主手上,只是君王大好江山棋盤上的棋子。
故商鞅只懂得揣摩君主想振興國家的雄心偉略,卻忘記了“飛鳥盡良弓藏”這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總結語:
商鞅的死並不是因為他施行法家之道,而是因為他忘記了高處不勝寒的道理,也許是男人都禁不起權利的誘惑,故最後落得慘淡下場。即被趙良不幸言中:“亡可翹足而待”。
果然是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呀。
回覆列表
謝邀,趙良與商鞅的這段對話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原文較長,這裡就不引用了。這句話字面意思很好懂,千人,代表多數人,諾諾,說話吞吞吐吐的樣子,唯唯諾諾。一人,代表少數人,諤諤,大聲呵斥,仗義直言。整句話的意思是,大多數人在你面前唯唯諾諾的恭維,不如少數人仗義直言的忠告,對你更有用。趙良看來是個儒生,從姓氏看也該是秦宗室之後。在商鞅用欺騙的手段打敗自己的祖國(魏國),被秦孝公封為商君的得意之時,前呼後擁,牛逼得很。趙良此時來晉見並勸告他,商鞅想與他結交,被他引用一句孔子的話回絕了。孔丘有言曰:‘推賢而戴者進,聚不肖而王者退。’僕不肖,故不敢受命。這句話是個反話,自稱不肖,實際上是指商鞅身邊的人都是勢利之徒,不是什麼好鳥。《史記,商君列傳》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好文,是對當下所謂成功學的反諷,商鞅認為自己很成功,十年改造了秦國,被封為商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享有十五邑的財務自由(當時秦國一共只有三十一邑),自認為功績超過了在秦國享有盛譽的五羧大夫百里奚。但是趙良以諤諤之言剖析了商鞅與百里奚的天壤之別,百里奚是贏得百姓擁戴而完成的功業,商鞅是靠嚴刑酷法高壓政策建立的功業,兩者有本質的區別。但商鞅聽不進趙良的諤諤之言,秦孝公死後,商鞅成了過街老鼠,最後被五馬分屍,家人被族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