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孟的生活錄
-
2 # 雙妍寶
孩子上學家長寫作業?家長都得必須會呀?直接家長都考個教師證唄,建議教育部出臺相關規定,孩子作業在學校完成,由老師監督輔導
-
3 # 金庭小農
簡直無語
我們老百姓出錢讓孩子上學,不是讓我們自己來教學生做作業,而是應該學校對這塊負責!
現在的學校真是越來越不負責,我們小時候哪有這樣的!作業還要家長來教!
這樣的學校老師誰不會當,課上講下。在跟家長講下,讓家長回家教孩子,那還要老師幹嘛!這老師我都能幹!排排課,照著準備好的內容講下,算是完成任務,再讓家長教孩子做!
教育應該好好檢討檢討!
-
4 # 亓小魚
這個現象,估計現在只要有孩子在上學的家長都深有體會吧。
我孩子還只是在上幼兒園,學校倒是一般沒有什麼作業,因為他們現在老師也沒有教什麼文化知識。但是,孩子參加的課外培訓課作業讓我覺得我也跟個學生一樣了。
每次上完培訓課回來,老師都會佈置一些作業。比如孩子上英語課,下課後老師會佈置一些作業。那些作業如果家長不和孩子一起練習,孩子基本沒辦法完成。基本上在孩子掌握之前,家長都要先自己練習,然後覺得可以了再來要求孩子,孩子才能好好學習。
我家孩子還參加了口才課培訓,每次的作業基本都是以表演的形式背誦一段話,孩子又不認識字,這就得家長提醒,所以實際上家長也要先背下來這段才能要求孩子。
現在做家長真的不容易,孩子所有學習的東西家長都得在課後自己加緊練習,自己會了才能輔導孩子監督孩子完成作業。
-
5 # 數學李老師
我是數學李老師,來說說我的看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從老師和家長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那老師為什麼還要佈置這樣的作業?
可能考慮的是有些作業學生在幼兒班不能完成,需要家長的協助,或是某些作業需要家長的陪同,比如外出類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老師沒有責任意識的。
家長對於這類作業的態度部分家長因為種種原因可能根本無法完成,有些家長雖然完成了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情緒。
這些作業的難度可能也差距比較大。
那這樣的作業到底需要還是不需要我的觀點是要分類來看。
比如讓家長透過學習來教孩子的這類作業,是不應該佈置的。這樣的作業更多的應該是靠老師進行講解。
陪伴類的作業,比如和家長一同去拍某個場景,去某個地方。
這樣的作業,一方面教師要思考是否合理,由於什麼不妥。一方面家長也行明白成功的教育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缺少了家庭教育,缺少了父母的陪伴,也是存在問題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6 # 玲瓏的碎碎念
我是兩寶的媽媽,縱觀老大的學習歷程後,對老二的整個受教育過程才能做到全面和多角度的理解。
對於幼兒園老師給家長手機里布置作業,讓家長做完後教孩子,家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考慮的!
從大多數家長的角度來說,我把孩子送幼兒園教啥學啥老師說了算,幹嗎還得回家整一大堆的作業麻煩家長;如果是些家長不擅長的就更加的怨聲載道,比如說手工呀,小報呀(我也曾經一度被手抄報折磨了很久)!
從老師的出發點來看,現在教育環境已經開始嚴禁幼兒園提前教小學的內容,而且不能留作業,但是如果什麼都不教家長該找幼兒園啦,什麼都不教這不是逼著家長去外面上幼小銜接班麼,甚至於出現班上一半的孩子直接轉去全日制的幼小銜接機構去(這就發生在我兒子的幼兒園),幼兒園也很難辦!
雙方都挺難的是吧!
那我們先來看看,幼兒園佈置得作業我們家長如果做了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1、手工作業
目前我兒子最喜歡做的就是幼兒園佈置的小手工作業,孩子很享受整個的過程,我個人認為,這個作業最關鍵的在於孩子享受作業的過程而不是這個手工做的是否完美,孩子享受的不僅僅是作業本身,而是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完成一件“大事件”的成就感,這對於孩子上小學甚至與中學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這整個製作的過程中,主導是孩子,家長輔助,孩子做出來的不完美,甚至有缺陷,但在孩子眼裡都是最美的。這樣的親子一起完成的“大專案”對孩子的滋養是非常優質的。
讓我感觸最大的一次是,我不在家,兒子和爸爸一起做的一隻紙模小蝸牛,整個過程由於兒子手指的力量不足,撕下來的外形曲裡拐彎,還撕掉了一塊,傷心的不行,後來在爸爸的幫助下,粘住了,整體形狀也出來了,但是撕破的那塊就缺了,爸爸就讓兒子自己想想怎麼能彌補,後來兒子貼了一大塊貼紙,變成了一隻花蝸牛。到現在,兒子還記著這隻花蝸牛,有缺陷的作品或者殘缺的玩具,他都會想辦法“變”一下。
如果我們家長把作業看成和孩子的親子活動,一種享受,那不僅孩子的滿足感、幸福感滿滿,家長也會很享受的。大家可以嘗試嘗試(著重提醒:手工作業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
2、打卡作業
說實話,我不是太喜歡打卡作業,特別是以宣傳為目的的打卡作業(習慣培養作業除外)。對於習慣培養作業比如英語每日練,繪本每日看、品格21天養成記等等,我比較注重實操也就是每天我們做,讓孩子知道這些需要去做,的確像讀繪本、讀英語這些習慣在21天后基本都養成了,兒子會每天自己去做,不過如果出現兒子自己天天要拍照曬圖我基本不會去做拍照發圖(雖然這樣我兒子得不到最後發的禮物),習慣養成是好事情,為了拍照去做到的,我基本不支援!
3、學習相關的作業(數學、英語、識字或者背詩)
此類的作業,我在最開始的時候(小班)隨意性很強,看見了就問下,沒看見訊息就過去了,因為小班遊戲的比重還是大一些;
中班,凡是需要手寫的我們基本不做,我兒子手部發育沒有達到能握筆握的很好的情況下基本不做(畫畫除外),過早的書寫對寫字姿勢、手部發育都會有影響。
其他作業,只要會基本就過了,如果不會我都會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引導並且掌握,所以在小班中班,我們自己把很多作業的要求降低啦。
到大班(我們目前還在中班),我準備培養作作業的態度、作業習慣、書寫習慣,與幼兒園的作業相結合,不足的我也會多加入一些。
4、社會實踐作業
學校這類的作業很少很少,這方面我也很注重,經常會帶著兒子買菜買書(非網購)、地鐵、公交、賣報紙、幫助環衛撿垃圾等等,男孩子小的時候不夠主動,慢慢的就能獨立的做這些事情,去那裡做什麼車,地鐵出口怎麼出,也具備了一些基本社會能力。
除了以上的作業外,我比較注重閱讀習慣的養成,中英文的閱讀習慣同樣重要,和幼兒園的作業不衝突。每天一本繪本、每天15-30分鐘,養好閱讀習慣孩子終身受益,這點強烈推薦。
最後總結一下吧!
我在帶老大的過程中(老大初三今年備考中考)個人最大的感受是,孩子的教育是家+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完成的,家是主戰場,家校一致、相互配合、互相借力的狀況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家長是引領孩子的Navigator,家長的態度、家長的理念、家長的認識對孩子來講大於學校的作用,社會是實踐的場所,不能脫離社會。孩子的人生路很長很長,幼兒園階段時塑造品格,性格形成、習慣培養的重要階段,家長也好好享受這段美好的親子時光,等孩子大了就沒這個機會啦!同時作業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所學知識的一種檢測,作業在學校還是在家裡做,家長多多體諒學校的出發點,學校多多呈現作業的目的,相互配合,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我相信幼兒園不會為了給家長留作業而留作業的(不喜勿噴)。當然階段性作業參與度家長需要自己把控,明確作業的目的,孩子接受程度,每個孩子發展階段不同,狀況也會不同,多多站在孩子接受的角度去考慮,很多時候咱們看到的很簡單很小的問題,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大很大的問題。
-
7 # 小賀的百寶箱
幼兒園老師給家長佈置作業,然後叫家長做完了跟老師教給孩子,這個字面上的意思應該是家長跟孩子一同去完成的,應該不存在說爸爸媽媽做完再去教孩子的。剛好我的小孩正在上幼兒園,我來分享一下我們學校老師是怎麼佈置作業的:
第一、剛入幼兒園時期:那個時候因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也不會轉達老師的意思,所以老師一般都會在家長群裡面通知到家長說那今天小孩在學校學了些什麼啊?這個星期有一些什麼家庭作業需要孩子跟家長一起去完成的因為那個時候小孩不認識字肯定是需要家長的協助。
第二、幼兒園中班時期已經經過一年的磨合了,孩子也開始慢慢懂得一些老師的指令呢,他會回來跟家長去溝通,唉,今天學校老師佈置了一些什麼作業?有一些作業是需要家長去輔助了,比如手工類的,然後用剪刀還不是很會時候,需要我們從旁邊去協助他去做好這個手工。
第三、大班時期這個時候,其實老師也有意識開始孩子一些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包括認字的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了,老師就不會在班級群裡面去強調說,這個星期要完成什麼樣的作業了,一般都會教孩子這個星期學你學校佈置什麼作業,你們自己回家要去完成。有意識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跟適應能力,我自己也會刻意不去管孩子的作業,即便孩子忘記了,也沒有關係,不要急著去幫她補救,給她一些時間去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回覆列表
我對這種教學方法有點質疑,
第一,這是教家長呢,還是教孩子呢?
第二,很多家長根本都不會做,怎麼教孩子?
第三,就是家長會做啦,
他能給孩子講明白嗎?
第四,有很多家長都是在工廠裡打工的,根本沒有時間教孩子。
請問這種教學方法會會影響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