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貝愛跳舞
-
2 # 小貝愛跳舞
生態系統的負載定額規律 任何生態環境的生產力通常都有一個大致的上限,這種上限是由生物物種的自身特徵及其可以利用的能量和其他資源決定的,每一生態系統對任何生物物種的壓力也有一定的極限,超過這一極限就會引起系統的損傷和破壞。認識這一規律,要求人們在排放汙染物時要考慮環境的自淨能力,砍伐樹木、採集藥材、捕魚狩獵要注意動植物的再生能力。 生態平衡 人與自然平衡圖 生態平衡指的是生態系統中,透過生物鏈和其它自然因素來維繫的一種平衡狀態,它包括兩方面的穩定: 1)生物種類的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 2)非生物環境條件(如:空氣、Sunny、水、土壤等)相對穩定。 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比如,一個生物種群中的個體會不斷死亡和新生,但從總體上看,整個種群數量沒有劇烈變化,因此係統保持相對穩定。 生態系統一旦失去平衡,會發生非常嚴重的連鎖性後果。例如,五十年代,中國曾發起把麻雀作為四害來消滅的運動。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殺之後的幾年裡,卻出現了嚴重的蟲災,使農業生產受到巨大的損失。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蟲子。麻雀被消滅了,天敵沒有了,蟲子就大量繁殖起來。結果出現蟲災暴發,引起農田絕收的慘痛後果。 生態平衡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無法彌補的。因此人類要尊重生態平衡,幫助維護這個平衡,絕不要輕易去幹預大自然,引起這個平衡被打破。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迴圈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受到外力的劇烈幹 擾)總是平穩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 這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 相對平穩。當然,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即它的各項指標,如生產量、 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個範圍內來回變化。 這同時也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當生態系統的 某個要素出現功能異常時,其產生的影響就會被系統作出的調節所抵消。生 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迴圈以多種渠道進行著,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 道就會發揮補償作用。對汙染物的入侵,生態系統表現出一定的自淨能力, 也是系統調節的結果。生態系統的結構越複雜,能量流和物質迴圈的途徑越 多,其調節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響的能力,就越強。反之,結構越簡單, 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農田和果園生態系統是脆弱生態系統的例 子。 一個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響超出這個限度,生態 平衡就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就會在短時間內發生結構上的變化,比如一些 物種的種群規模發生劇烈變化,另一些物種則可能消失,也可能產生新的物 種。但變化總的結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這種超 限度的影響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是長遠性的,生態系統重新回到和原來相 當的狀態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改變,這就是生態平衡 的破壞。作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目前已經超過自然 力量,而且主要是負面影響,成為破壞生態平衡的主要因素。人類對生物圈 的破壞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規模地把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人 工生態系統,嚴重干擾和損害了生物圈的正常運轉,農業開發和城市化是這 種影響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 物的,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森林砍伐、水資源過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 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輸入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產品和廢物,嚴重汙染和毒害了生 物圈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組分,包括人類自己,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工業 三廢和城市三廢是其代表。 構建和諧社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從一個號令自然的主人,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這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換。我們必須從現在起,拜自然為師,循自然之道,從自然界中學習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回覆列表
生態系統的負載定額規律 任何生態環境的生產力通常都有一個大致的上限,這種上限是由生物物種的自身特徵及其可以利用的能量和其他資源決定的,每一生態系統對任何生物物種的壓力也有一定的極限,超過這一極限就會引起系統的損傷和破壞。認識這一規律,要求人們在排放汙染物時要考慮環境的自淨能力,砍伐樹木、採集藥材、捕魚狩獵要注意動植物的再生能力。 生態平衡 人與自然平衡圖 生態平衡指的是生態系統中,透過生物鏈和其它自然因素來維繫的一種平衡狀態,它包括兩方面的穩定: 1)生物種類的組成和數量比例相對穩定; 2)非生物環境條件(如:空氣、Sunny、水、土壤等)相對穩定。 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比如,一個生物種群中的個體會不斷死亡和新生,但從總體上看,整個種群數量沒有劇烈變化,因此係統保持相對穩定。 生態系統一旦失去平衡,會發生非常嚴重的連鎖性後果。例如,五十年代,中國曾發起把麻雀作為四害來消滅的運動。然而,在麻雀被大量捕殺之後的幾年裡,卻出現了嚴重的蟲災,使農業生產受到巨大的損失。後來科學家們發現:麻雀在大自然中要吃大量的蟲子。麻雀被消滅了,天敵沒有了,蟲子就大量繁殖起來。結果出現蟲災暴發,引起農田絕收的慘痛後果。 生態平衡是大自然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一旦受到破壞,有些平衡就無法重建了,帶來的惡果可能是靠人的努力而無法彌補的。因此人類要尊重生態平衡,幫助維護這個平衡,絕不要輕易去幹預大自然,引起這個平衡被打破。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迴圈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受到外力的劇烈幹 擾)總是平穩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 這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 相對平穩。當然,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即它的各項指標,如生產量、 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個範圍內來回變化。 這同時也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當生態系統的 某個要素出現功能異常時,其產生的影響就會被系統作出的調節所抵消。生 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迴圈以多種渠道進行著,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 道就會發揮補償作用。對汙染物的入侵,生態系統表現出一定的自淨能力, 也是系統調節的結果。生態系統的結構越複雜,能量流和物質迴圈的途徑越 多,其調節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響的能力,就越強。反之,結構越簡單, 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農田和果園生態系統是脆弱生態系統的例 子。 一個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響超出這個限度,生態 平衡就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就會在短時間內發生結構上的變化,比如一些 物種的種群規模發生劇烈變化,另一些物種則可能消失,也可能產生新的物 種。但變化總的結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這種超 限度的影響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是長遠性的,生態系統重新回到和原來相 當的狀態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改變,這就是生態平衡 的破壞。作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目前已經超過自然 力量,而且主要是負面影響,成為破壞生態平衡的主要因素。人類對生物圈 的破壞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規模地把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人 工生態系統,嚴重干擾和損害了生物圈的正常運轉,農業開發和城市化是這 種影響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 物的,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森林砍伐、水資源過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 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輸入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產品和廢物,嚴重汙染和毒害了生 物圈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組分,包括人類自己,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工業 三廢和城市三廢是其代表。 構建和諧社會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從一個號令自然的主人,到一個善待自然的朋友,這是一次人類意識的深刻覺醒,也是一次人類角色的深刻轉換。我們必須從現在起,拜自然為師,循自然之道,從自然界中學習我們的生存和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