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意138460572
-
2 # 風雲煙4
從普遍性來講,爺爺奶奶隔代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確實不如父母的親子教育。首先,作為爺爺奶奶,為孫兒好,那是肯定的,他們會給孫兒吃最好的,玩好的,更多的是寵溺。因為孫兒畢竟不是自己生的,輕不得重不得,輕了孩子不理會,重了害怕媳婦有意見。是的,媳婦,中間多了一個媳婦兒,他們更希望寵溺孩子,這樣媳婦才會高興。
還有一部分爺爺奶奶,他們認為我自己的孩子已經養大了,孫子是你們的孩子,教育不歸我管,你們忙了,我們幫你們帶帶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也存在個例,與人的文化修養性格品行都有關係。
-
3 # 弓長張mother1
婆婆爺爺的教育不如父母的教育,這個答案肯定不對,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更何況教育這個漫長的過程。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對孩子有無可厚非的責任,父母教育孩子的優勢: 第一,可以促進親子關係,讓孩子在足夠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第二,結合科學現代的方法教育,能主動接受新知識和事物,與孩子共同成長。 第三,注重孩子的自我成長,讓孩子更多的去嘗試生活中的不同點滴,孩子會變得更自立。第四,不盲目、不迷信、有主見,可以更好的和孩子相處……
隔代教育也有非常好的典型,爺爺奶奶有知識文化的,對於教育孩子同樣優秀,現在很多年紀小點的新手爸媽對帶孩子一竅不通,那麼這時候爺爺奶奶就起到很關鍵的作用,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優點: 第一,態度較於父母更溫和,心態較好,會讓孩子更樂觀。 第二,陪孩子的時間更多,孩子可以充分感受來自爺爺奶奶的愛。 第三,更有耐心,與孩子的互動中更願意跟隨孩子的思想,有耐心的為孩子解答困惑。 第四,生活經驗豐富,部分應急措施比年輕人做的好。
最後無論是爺爺奶奶帶孩子還是父母帶孩子,目的都是讓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家庭和睦,所以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溝通,避免矛盾。
-
4 # 妙音心燈
孩子的心,就像是一張白紙,家長在他們的心上畫了什麼樣的畫,他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帶小孩子,其實就是教會孩子怎樣分辨善惡,慢慢教會他做人的道理。
隔代教育,有時候也是非常好的。比如,孩子爺爺奶奶都是知識分子,教養素質都非常棒,並且,原意替兒子分擔教育孩子的責任,願意帶孫子,這樣的公婆求之不得呢!但是,做為孩子的父母,必須要做到和孩子親密接觸,就算在外地工作,也要每天打電話或者是影片和孩子說話聊天,安慰孩子想爸爸媽媽的心,讓孩子的心得以平衡,有安全感。
如果,公婆是那種溫厚善良的普通人,願意帶孫子,也是非常好的,最起碼,不會教孩子學(壞),這個壞,指的是孩子的心性問題,任性撒潑,打滾打砸,自私自利之類的。
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本身就是那種自私自利,或者是損人利己的人,個人建議,最好遠離這樣的公婆,自己帶孩子。
-
5 #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的確如此。隔代親,是人類血脈相傳的情感。在這種非常珍貴的情感裡,原則就會失色,苛刻就會無光,甚至尊嚴被消褪。為了孫子,老人們往往會捨得一切,毫不後悔,並以此快樂,以此陶醉。所以,在此感情基礎之上,表達的人類基因的傳承和血脈的延續,往往推毀了人類成長的準則。表現出的行為就是過渡驕慣,過分寵愛。給孫子當馬騎,給孫學驢叫,學犬吠,不但不生氣,還心花怒放,笑比蜜甜。這樣,就使孫子難以養成尊重長輩的良好教養;其次,過度消費,毫無原則。有的爺爺奶奶為博孫子高興,賣衣服,買玩具,買飲品,只要孫子高興,就是啃其肉,飲其血,寢其皮也心甘情願,再所不惜。恨不得給孫子上天攬星摘月,下海五洋捉鰲,極力滿足,百般呵護,萬般付出,只怕傷害了寶寶的小心心。這種做法,必然導致孩子驕縱跋扈的心態,難以養成感恩和節儉的美德,對孩子以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埋下隱患。第三,毫無原則護短,難以使其迷途知返。做為爺爺奶奶,總認為孫子孫女尚小,對其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不良習慣不以為然或視而不見。總認為,娃娃尚小,教育過早。豈不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一個人成長的歷程中,早年的家庭教育其實最為基礎,最為珍貴,最為重要。因為,它會影響和貫穿生命的整個過程。人老之時,其實最真切,最難忘的記憶,就是少兒時代。那時的教養,價值取向,烙印至心,終生不泯。因此,我們一定要非常重視對接班人的教育,抓小抓早抓巧抓好,千萬不能忽視。更不該兒子兒媳批評管教孫子孫女,我們就心疼,就難受,就袒護。有的爺爺視孫子為親人,視兒子為仇人;有的奶奶視孫女為心肝,視兒媳為冤家。往往為教育孫子孫女跟兒子,兒媳吵架,自以為是愛孫子孫女,其實是禍害,是摧毀其美好的將來。
在行文至此,我已苦笑三分。儘管和朋友們一起探討隔代教育,其實,有幾人能逃其咒?我亦如此,對自己的孫子,對別人的孫子都是極至珍愛,毫無原則袒護,這也許是衰老的緣由吧。年輕時,只要外出參觀,開會,旅遊,我都會給兩條街道,兩個半條巷子20歲以下的娃娃買紀念品,給10歲以下的娃娃送玩具,骨子裡的童心,血液裡的愛心,驅使我強烈地愛周邊的每個孩子。更不要今日已至老年,童心甚濃,摯愛更切,驕慣寵愛,其實難免。
總之,我認為,爺爺奶奶愛孫子,帶孫子,無可厚非,但必須剛柔並濟,堅持原則,愛護有度,嚴守底線,切勿溺愛嬌慣,埋下隱患。歲月如夢,醒時已至桑榆。願我們每位老人在替子女分擔時,多些理智,少些昏庸;在教育孫子孫女時,使之敬畏,堅守規矩,切勿無限護短,摧毀底線。
-
6 # 幼教咖
1、俗話說“銀子金孫”,爺爺奶奶因為後代延續的人性需求,而會更加疼愛孫子,而他們所認知的教育多停留在以前的年代,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他們會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會讓孩子更加任性。
2、現在的家長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懂得先進的教育理念,知道孩子的優缺點,明白孩子的問題所在,懂得怎麼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另外,孩子跟自己的父母親也更加親近,所以父母的親子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3、其實孩子的教育並非只有父母的角色,爺爺、奶奶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大家都能明確自己的角色,制定共同的規則,只可以形成合力,把孩子教育好的。
因此,孩子的教育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只要教育方法好就是好教育。
-
7 # 斯笛
個人覺得那是一定的!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無論多忙,都還是要自己陪孩子,教育孩子!不能因忙於工作,就把教育孩子的問題丟給老人。“隔代教育”其實就是父母教育的缺失,當你發現“隔代教育”可怕的時候,是否反思過自己!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所以要想真正的避免“隔代教育”,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自己帶,自己教育!一味的把教育權丟給老人,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加重了老人的負擔,更是自己做父母的失職。無可否認,父母們普遍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更具有科學性
-
8 # 羽媽育兒經
多數情況下,爺爺奶奶的教育,在孩子性格養成方面,不如有效的親子陪伴。
教育不只是餵養
老一代的人,在生活方面,尤其是吃穿習慣方面,有很多老思想。比如,有些老人嚼碎飯給孩子吃,覺得沒什麼,而不知這樣會有多少細菌?
有些老人帶孩子一起睡覺,呼吸沉重,孩子的睡眠也會受影響。據說,老人的氧氣需求量更多。
教育需要有聲陪伴
父母陪孩子時,會跟孩子說話,聊天,傳遞最新能量。會講生動的故事,會陪伴孩子讀有趣的繪本。有些父親會把孩子帶去爬山,做些簡單又有些驚險的遊戲,母親會教孩子烘焙,做蛋糕,認識花花草草等,這些有聲陪伴,都是老人家無法替代的。
輔導作業是大難題
隨著孩子步入小學,孩子的教育中一大課題是輔導作業,知識更新換代,老一代的知識資訊,很多都過時了,指導輔導起來有很大的難度。
親子關係影響性格
缺少父母陪伴和關愛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他的溝通方式,腦力開發的過程,心態的平和,說話表達能力,等等,都深受親子關係的影響。
所以,有時間有條件的父母們,還是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自己的親子教育,是誰都替代不了的。
-
9 # Share喵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哪怕爺爺奶奶的教育再怎樣成功,也無法代替父母給予孩子的那種天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這兩種感覺不是成功的教育能夠獲得的,最簡單的例子,爺爺奶奶再好,教育孩子再得體,孩子會不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感到失落嗎?尤其是爺爺奶奶年齡大了,孩子又是活潑好動的年齡,讀再多的書,識再多的禮,能替代父母陪著孩子放一次風箏爬一次山嗎?
所謂父母的親子教育,並不僅僅是教會孩子懂多少道理,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有多少有效的陪伴和愛的交流,這是爺爺奶奶力不從心的。也是所有孩子都不會願意交換的。
說句最那啥的,如果孩子對爺爺奶奶非常依賴,那也是因為父母的愛的缺失,導致孩子把爺爺奶奶當成父母的角色了,而不是爺爺奶奶就可以替代父母。
有時間還是多陪陪孩子吧!其實他們很快就長大了,快的甚至我們都抓不住時間的腳步……
回覆列表
現在有的人結婚比較早的,做了爺爺奶奶都還很年輕,而且通情達理。我的堂妹就是嫁到了這樣的家庭,年輕人生了小孩反而沒有耐心帶,一味的想著玩,堂妹也比較好命,她婆婆拿她當親女兒
看,所以小孩的吃喝拉撒都是婆婆一手經辦,這個婆婆是那種十分柔和,慈善的人,為人光明磊落,是我見過最通情達理的婆婆,帶的小孩懂事,耐心,有禮貌,相反只要我堂妹一帶就喜歡吼沒有耐心。
當然這只是生活中少數的,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比較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