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之

    每個孩子的溝通方式都不一樣,有的孩子,你需要給她講道理就可以,有的孩子,從來不和你講道理,她們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感性的,從來都是按照自己的喜樂出牌。這是因為孩子的左右腦分配不一樣。左腦發達,理性,右腦發達,感性。相差大於5,思維容易跳躍。

    所以,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左右腦的分配,那麼自然和孩子溝通就不會出現障礙。

    建議給孩子做一次大腦天賦測評。不要一味的去批評,有些孩子對語言的情緒表達很敏感,一味批評,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

  • 2 # 娛樂時鐘

    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以這樣培養很多家長透過嚴厲的方法、製造挫折的手段去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受慣了挫折的孩子如果沒有被折磨得變態,相信有些承受力的確會變強一些.但是提高承受力也可以用更人道的途徑:形成合理的習慣性思維!1、面對批評我女兒小時候是經不住批評的,說她幾句就要掉淚。我沒有透過多批評的方法來提高承受能力,而是運用認知療法。其實很多孩子之所以受不了批評,是因為覺得“被批評”是個大事情,好像天塌下來了,會誇大為:“老師不喜歡我了”,“是不是說明我不行啊”,這樣想,自然承受不了,落淚、痛苦是自然的。——認知決定了情緒。(1)建立合理的認知所以,我透過平常和孩子聊天,逐步改變女兒對於批評的認知,那時平常我經常和她說:“被批評沒什麼啊。誰能保證自己不被批評呢?你看爸爸媽媽、伯伯伯母在單位都會受批評,有時你媽還會批評我呢。說就說唄,又怎麼樣呢?這隻說明這件事可能我們做的不太好,改進就是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這樣想,有一個合理的認知應對批評,就不會那麼難過,就容易承受了。(2)情景模擬我也設計了一個遊戲:一家三口互相批評。有段時間我們經常玩,女兒掐著小腰,找些理由來批評我們,我們也不客氣地批評她,常常樂得哈哈大笑.逐漸地孩子就體會到,被批評確實不算什麼。這其實是心理諮詢中的行為療法的一種:情境模擬——就是模擬實際的情境,讓孩子去體驗、學習。(3)形成習慣在實際生活中,我不會故意找茬批評女兒,只是利用自然出現的需要批評指正的事情。即使批評她,一般也是態度平和、就事論事,不上綱上線,只是指出這個事應該注意,以商量的口氣讓她知道如何做。雖然態度比較嚴肅,但更像探討。這樣,自然孩子容易接受。所以她也進一步從這樣被批評的實踐中,體驗到了,原來“被批評”不代表什麼,只是這個事情需要改進而已。————在實際中體驗批評,建立合理的習慣性反應。許多父母出於嚴格要求的理念,喜歡挖掘事情深層次的意義。孩子出了點所謂的錯兒,就上綱上線,提升到影響一生的高度。此時家長批評孩子的表情、態度,自然會讓孩子覺得被批評是個很嚴重的事情,時間久了,就會對批評過度反應了,這還會“傳染”,其他人批評他時也會習慣性地反應過度。至於父母那些聲色俱厲、甚至打罵的批評,對孩子影響更大了。雖然這種批評可能會使孩子習慣於批評,但是結果要麼是壓抑孩子,要麼是表面服從,內心牴觸,怎麼能做到輕鬆地承受呢?2、面對不順利我不有意製造挫折,只是利用生活中自然出現的小挫折、不順利,和女兒一起探討,讓她去體驗,逐漸地,孩子會形成一個合理的習慣性思維去應對,就會坦然面對,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我在生活中逐漸促使女兒形成這三種合理積極的習慣性思維。(1)壞事變好事壞事本身可能會變成好事,經過努力,這種可能性也會增加。比如孩子測驗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好好分析一下試卷,找到學習習慣、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進了,就會促進孩子的學習。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敗,其實都是鍛鍊孩子的好機會,善於引導,她體驗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還管用。在女兒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我也和她一起探討,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比如一個小朋友常常騙女兒,她不高興,我告訴她:這也是件好事兒,讓你這麼小就會識別謊言了。東西壞了,她有些傷心,我告訴她:壞事變好事啊,我們再買個新的。學習暫時落後了,我說,沒關係啊,從後面追比被別人追壓力要小,成績越來越好的感覺其實不錯啊!逐漸地,女兒對“壞事可能變好事”慢慢有了體驗。這樣,遇到不順利的時候,想到好的方面,自然會少些愁眉苦臉,多些高興了。(2)這些是正常的,沒什麼為什麼遇到不順利時,容易著急、上火、煩躁.....?認知療法告訴我們:其實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嚴重,而是人們的認知有問題,把事情看得嚴重,這樣自然難以承受了。其實孩子很多事情是很正常、沒什麼的,只是一件事情而已,不代表更多的含義,我們只需要幫助孩子看到事情本身!女兒有時題目不會做,會著急。我告訴她,這些題目沒有練習過,或者練習得不夠,不會做是正常的,不代表我們不行。誰都是下功夫才能掌握的,爸爸也是這樣。逐漸地,她面對難題時心情平靜多了,而心靜往往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聽寫、測驗、考試、比賽總會有成績不如意的時候,此時我們的反應總是淡定的,從來不為此而批評她,只是和她一起分析、總結可以改進的地方。父母淡定的反應,即使什麼話也不說,孩子也能體會這些“小挫折”很正常,不需要過度反應。比如英語輔導班單詞聽寫成績開始不好,我和她說:這是正常的,因為爸爸以前不重視單詞,我們沒有下功夫,又不是天才,自然學不好。(不說明我們不行!)。而很多家長遇到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著急、誇大,甚至會罵孩子笨、不爭氣,時間久了,這會讓孩子感到這類事情很嚴重,這怎麼能淡定地承受這樣的“失敗”呢?同學之間難免有些矛盾,有時有的孩子會笑話、捉弄女兒。一方面我們會安慰她,並告訴她一些應對的方法。但是也告訴她,這是很正常的,爸爸媽媽也遇到過,同學不可能都是像好朋友夢雨那樣好的孩子。有的老師她不喜歡。如果老師太過分,我們會去和學校溝通。但是如果還不算過分,我們會告訴她,這很正常的:老師不可能都是那麼讓人滿意的,爸爸媽媽的老師也是這樣.餃子女兒包得不好,她有些不高興。我們告訴她,包不好是正常的,爸爸三十多歲才還包得不怎麼樣呢,多練練就好了。遇到一個事情,女兒如果很著急,我不會催她,同時會跟她說:這很正常,有什麼啊?不用著急,慢慢來。逐漸地她學得不太著急了,一般都比較從容。因為她知道有什麼可著急的啊,急什麼呢?......“這些事情很正常,沒什麼”,這些我經常和女兒討論的觀點,逐漸在她心裡紮下了根,成了習慣性思維。她有了這樣的口頭禪:很正常啊,沒什麼啊,這又怎麼樣?所以,很多事情她表現得還比較淡定。(3)學會理直氣壯以前我發表過一篇博文如何做到說話辦事有底氣——用認知療…,談到:理直,才能氣壯。她也逐漸地學會了理直氣壯。一個小朋友不讓她和別的小朋友玩兒,她心裡想:你有什麼權利這樣做啊(這是我以前多次和她討論過的),所以就沒理睬那個小朋友看起來很溫柔的她,因為有了合理的認知,也會理直氣壯、有主見地做自己的事情。(4)學會順其自然我有一個核心思維,既努力,又順其自然。意思是既要努力,好好去做,但是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控的,所以應該對結果順其自然。這與“盡人事,由天命”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非常好的思維、行為模式。期末考試,我很重視,抓緊時間輔助女兒複習,但是對考試結果順其自然,甚至不會問她考得怎麼樣。參考期末考試來了,努力+順其自然。比賽,我們認真去參與,但運氣不好或者能力不濟,輸了,順其自然就是了。參考贏了很高興,輸了沒什麼——參加親子…。其實這也是我自己參加體育比賽的一個態度,因為有了這個態度,我一般能發揮好的水平。東西,我們好好愛護,如果損壞了,我會對孩子說,壞就壞了吧——順其自然。原計劃去玩兒,但下雨去不了。我會和女兒說,不去就不去唄——順其自然。有的父母擔心這樣孩子是否會變成無所謂、不在乎,不求上進了。其實孩子們的上進心大都是很強的,而且這個理念“度”把握得比較好,既強調了努力,也重視順其自然。從自身的體會來看,我一直培養孩子順其自然的態度,但她的上進心還是那麼健旺。

  • 3 # 實用學術研究站

    你好!關於你的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接受不了批評的具體情況是哪一種,然後對症下藥。關於接受不了批評,其實有以下幾種情況,你要具體看看是哪一條。第一,是因為家長過於嚴厲和苛求,孩子已經長大有自己的價值觀,致使孩子接受不了你的批評。第二,家長對孩子過於寵溺,以至於孩子已經被寵壞,接受不了正確的批評。第三種,是你批評教育的方式不對,在孩子已經知錯的情況下,你重複批評教育是孩子心生反感甚至厭惡。

    綜上所述,關於你的問題有三種情況,所以也有三種相對應的解決方式。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接受不了批評是屬於第一種情況,那麼你不必過分的苛責孩子,因為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有自己的思想,在批評孩子之前想一下如果這些言語落在自己身上,自己以前的時候是否能接受,這種情況需要和孩子進行平靜的溝通,講一下自己的道理再綜合一下孩子的想法,然後透過商量解決。如果你是屬於第二種情況,那麼你需要多費心思對他錯誤的思想進行糾正。例如,者講講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社會的現實,在家的寵溺只會讓他在社會中為人處事更加的被動。畢竟社會的競爭畢竟激烈,如果樹立了錯誤的人生觀,在社會中將會備受打擊。如果是第三種情況,在孩子已經知錯的情況下建議對過去的事情不要舊事重提,也許還是他還是會犯錯,但是有的錯誤無法避免一次就能改正完成,需要對孩子有一定的耐心,良好的溝通是關係和諧的基礎。

    以上就是我所總結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4 # 六六主播

    自己孩子心裡承受能力差主要看錶現在哪些方面。您的問題可以詳細一些,說一下您孩子在收到批評以後具體反應,才好分辨。

    其實每個人都有在某方面承受不了的情況,收到批評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作為家長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優點,批評只是一種教育方式或者是引導方式,注意語氣,孩子的成長伴隨家長和學校環境改變,要小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中的尤老孃為何不看重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