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v愛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情緒失控,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我們總會有這樣的心情:對經常吼孩子感到羞愧,又對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感到絕望。

    為什麼吼叫這麼難改掉?除了爸爸媽媽們有時候無法控制情緒之外,還因為吼叫很多時候的確好用啊!

    父母一聲怒吼,孩子一秒變“乖”。簡單易學,還有效!這應該是最容易也最簡單的讓孩子聽話的方法了吧。但是吼叫看似能讓孩子立馬乖乖聽話,卻只是暫時有效。

    孩子被吼時,會變得很緊張、恐懼,一緊張,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父母的吼罵,根本沒有心思去想為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到底錯在哪裡。所以孩子在你發火時,雖然會乖乖聽話,但只是暫時的,並沒有從根本上真正地改變不良行為。長期下去,孩子反而會失去對事物的獨立判斷,養成看爸爸媽媽的“臉色”行事的習慣。他們判定“某件事能不能做”的依據僅僅是“父母是否生氣”,而不是這個行為本身的對錯。這樣就模糊了孩子的是非觀,無法分清是非對錯。

    經常聽到有媽媽抱怨說,孩子小的時候,吼一下,立馬乖乖的,現在怎麼吼都跟沒聽見似的,他似乎對吼已經“免疫”了。這其實跟人腦特性有關,即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吼的次數多了,他就習慣了,每次被吼時注意力都是遊離的,根本沒有聽進去,自然也就對吼“免疫”了。

    長此以往,你越是吼叫,孩子越是聽不到,最終孩子的毛病沒改,親子關係也十分不融洽。所以絕不能讓吼叫成為日常管教方法,因為孩子不會因你的吼叫變得更好,只能變得更糟!

    生氣是一種常見的情緒,人人都會有,感到生氣沒什麼錯,總說接納孩子的情緒,但其實接納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明白自己為什麼需要減少吼叫,瞭解我們的情緒會在孩子身上發生什麼作用,這些將會成為我們減少吼叫的動力。我們不是完美的父母,做不到永遠風平浪靜,偶爾情緒失控不是大問題,不必太為此愧疚。我們要做的是成為一個“足夠好”的父母,也能學會承受“不知道如何是好的”的感受。但是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要把吼孩子變成一種習慣。因為一旦成為一種習慣,就會變成了一種不假思索的行為。生氣本身不是錯,錯的是我們被自己的情緒左右而做出錯誤的迴應。生氣的時候,理解自己的這種情緒,可以給自己來一個積極的暫停。

    避免父母落入長期怒吼族的“急剎車”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首先你得明白孩子只是一個普通兒童,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成長過程中犯錯,不講道理,鬧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成人都有做不好的時候,為什麼無法接受寶寶的嘗試探索,一言不合就用吼。

    2、 分散注意力

    講大道理寶寶未必能懂,在無法溝通發脾氣之前,可以放下正在糾纏的事物選擇別的東西分散注意力。

    比如寶寶鬧著要玩手機,與其一直說不行激起孩子鬧情緒,不如帶他出去逛逛或者一起吃點心。

    3、 允許孩子犯錯

    有時候說上一萬遍,不如寶寶自己經歷一次。

    安全範圍內寶如果堅持,可以讓他體驗下做錯的結果,往往比打罵都來得有效。

    4、 學會立規矩

    每次不聽話就吼對孩子作用不大,反而容易起反作用。不如開始立規矩,讓寶寶的日常有統一的準則,比如吃飯固定位置、時間,也能減少很多讓家長暴走的機會。吼孩子是放肆,但愛需要剋制。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每一對父母都需要學習,願我們在育兒路上不斷髮現瞭解自己,不斷學習,做更好的父母。

  • 2 # 傻傻生活

    大罵孩子的時侯,人的負面情緒就會達到極致,這是很可怕的。如果孩子不頂嘴,你就會碟碟不休的罵下去,直到自己解氣;如果孩子頂嘴,你就會更加生氣,這時候你就會動手打孩子,認為自己是家長,供你吃供你穿,你還敢頂嘴,大有今把你不制服誓不罷休的架勢。這時候你想過孩子的感受嗎?

    罵孩子,無疑是關閉孩子心門的鑰匙,是一種變相的精神虐殺!

    所以,當你想罵孩子的時侯,先儘量壓制自己,可以不停的做深呼吸,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想想我為什麼要罵孩子?罵完了能起作用嗎?孩子真的能聽進去嗎?這樣做一次再一次傷害孩子值嗎?真的就不能好好溝通嗎?…如果你能剋制住一次,就能有第二次,等三次…等到你會和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時,你就會發現,原來孩子也這麼懂事、這麼善解人意、這麼優秀!

  • 3 # 殤若斷腸

    嘛,可不一定只是孩子。

    正常人就是這樣,生氣了自然會叫。你放棄吧,不是誰都能控制自己脾氣——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 4 # 小萌兔媽咪

    理解。“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的困惑大部分家長都會有,我也會有這樣的控制不住情緒的行為。那麼,我們如何去化解呢?

    01.首先是冷靜三分鐘法則

    就是在自己想要發火時,或者要怒吼時,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三分鐘!走開到一邊去避開與小孩的正面衝突。像有些父親抽菸的,你不妨到陽臺抽完一支菸再回來面對。

    在這三分鐘時間裡,儘可能地轉移我們的注意力,保持沉默,冷靜地想一想:我要怎麼做?要怎麼教育小孩?他真的錯到要讓我大動干戈的地步了嗎?把思路理清了再回去面對小孩。我往往在這三分鐘裡,把想要發火的怒氣降低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低,減少了對小孩的傷害。

    02、把申訴的機會留給小孩,別急著責罵

    我們成年人錯就錯在衝動,把小孩當做一個“弱勢群體”來看,認為我們是做父母的,怎麼管教,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你是小孩要聽我的話。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我們要把小孩平等看待。當事情發生時,給點時間,給點耐心自己,認真地聽小孩敘述經過,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衝動是魔鬼”,有時候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我們常常會在打出手,罵出口了,才發覺是自己錯了!所以,瞭解真相很重要,別急著下結論。

    03、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作為父母,每天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繁瑣,面對工作上的忙碌與壓力,面對生活中遇到的不愉快,需要給這樣的情緒找到發洩的出口,但是,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犯錯時,一些行為讓我們不爽想要怒吼時,我們要儘量控制住,用“以牙還牙”的方式,可能只會把孩子嚇得哇哇大哭,未必能起到太好的教育作用。記住,“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方式並不是人人都適用的,小孩心靈脆弱,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教育方法有千萬種,你打他,吼他,結果也只會有一個,你明知“情緒教育”不對,何不如心平氣和地去解決呢?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漫長的,需要我們去陪伴,去溝通,去理解,去引導!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小孩當做我們的小朋友一樣,用知心換真心,用心給小孩營造一個和諧的,平靜的,溫馨的生長環境,讓他們快樂地成長吧!

  • 5 # 一轉之念

    謝謝邀請,這在我們做的心理諮詢中或者我講授的親子關係的課程中,常會遇到的問題。無論是爸爸一方還是做媽媽一方,常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大罵或者動手打孩子的常有,事情結束後,往往又很後悔,覺得應該冷靜,可是遇事卻無法自控。

    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人簡單的歸結為自我情緒不懂得管理所致,當然沒錯,然而知道並沒有什麼用,因為事到臨頭仍然會無法抑制的暴怒。在我們做諮詢的經驗裡來看,這裡主要的核心原因,看起來是針對孩子的某些言行,實際上更多的是內在自我攻擊的外在顯化,對自我越壓抑,越不能夠自我接納,對外的攻擊越強烈。

    舉個列子,一個平時給人印象極其和藹的母親,每當發現孩子(小學生)對學業不是很在意,儘管能按時完成作業,可是一旦作業完成了之後,就開始玩,對於她不斷教育的儘管作業完成了,也要多做複習和預習,多看點書的建議置若罔聞,內心就會有無名的憤怒。然而孩子作業已經做完,似乎沒有必要發火,於是把這樣的火壓了下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現自己不斷去挑剔孩子,當看到孩子把一杯水全灑在了床上,頓時怒火如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拾,過程中,她還能聽見自己用的詞語及其惡毒,女兒哭的很委屈,自己漸漸平靜後感覺完全沒必要很後悔。

    所以可以看到的點是,看起來媽媽的怒火似乎是因為孩子灑水在床上,但真正的原因卻是完全不能接受孩子對學業不在意:怎麼可以整天想著玩!幫她探究下去,發現自己在小的時候就被父母要求要努力,要把精力都放在學業上,她也內化了這樣的要求,甚至自己偶然玩一下都會有罪惡感,可是孩子內在想玩的動力是那麼的強,她會忍不住違背父母的意願去玩,隨後又後悔和厭惡這樣的自己。長大後,她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工作不能馬虎,妻子和媽媽的角色也要做到最好。可是和小時候一樣,內在不斷會有:我好像隨心所欲的想幹嘛就幹嘛!這樣的聲音出現,可是一出現,就會有另一個嚴厲的聲音說:你怎麼可以不努力。於是輕鬆的想玩或者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慾望被壓了下去,可是這樣的壓抑會形成一股能量,時不時的想衝出來。因此只要外界的孩子,出現了可以不符合:努力求上進這個條件的情況,自然這個蘊藏已久的熊熊火山就不可抑制的爆發了。

    以上只是很多種情況下的一種,但核心都是內在無法和自己和解,從自我攻擊轉而對他人的攻擊,這樣的攻擊主要會針對親人,比如配偶和孩子,因為作為親人來說,這樣的攻擊對自己相對是安全的,尤其是對孩子,對方完全沒辦法反抗。而且是內在越壓抑,攻擊就越強,言語就越加惡毒,下手也越狠。

    解決之道是與自己的和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做自己。這幾句話,聽起來簡單,卻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也非一兩句話就能幫助你做到的,這需要對自我覺知探索,療愈成長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未發揮作用就被逮捕,成為俘虜的李涯事後為何還能受到軍統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