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昔不知所云

    吃母乳的寶寶大便的顏色就是黃色的,金黃色的最好,偏稀不要緊,寶寶每天大便1~2次,或者一兩天大便一次,就是正常的。

  • 2 # 碌碌無為倆寶媽

    寶媽不用擔心,如果吃母乳金黃色稀便很正常。

    只要寶寶拉的不是水樣便,就不用擔心。但是如果寶寶拉水樣便或者直接就是拉黃水,就需要懷疑是不是急性腸胃炎,需要馬上去醫院檢查。

    因為長時間拉肚子的話,就有脫水的可能,寶寶還太小,必要時需要補水,拉的太多,屁股眼還可能會痛,讓寶寶十分難受。

    如果寶寶拉的臭臭裡頭有那種顆粒狀的伴隨稀便,懷疑就是消化不良,建議寶媽給寶寶稍微少喂點奶,讓寶寶腸胃有個休息的時間。

    寶媽注意不要吃生冷辛辣食物,有的時候寶媽沒什麼感覺,寶寶腸胃嬌弱,會比寶媽首先感覺並且感染到。

    現在我們對嬰兒一般採取按需哺乳,但是有的時候寶寶哭鬧不一定代表是想吃奶了,有可能是熱了冷了哪裡不舒服了,需要寶媽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寶寶的需求。不要孩子一哭鬧就吃奶,一哭就吃奶,很容易就吃多了導致消化不良。

    又因為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進食無節制,所以導致了消化不良,寶媽要注意避免寶寶受涼,合理餵養,減輕寶貝胃腸道的負擔,保持室溫的平衡,避免各種不良刺激,讓孩子加速恢復,維持正常的狀態。

  • 3 # 農民小哥種草

    新生兒期,這個時候大便有點黃色稀的,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因為他現在的胃腸功能還比較薄弱,建議你繼續保守觀察,如果小孩的精神很好,吃得很好,沒有必要過於關注。

  • 4 # 周宇Star福爾摩斯周

    一般來說,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呈軟膏狀,以金黃色為主,偶爾稍稀帶綠色,不臭略有酸味。

    如果老是出現稀的情況,可以考慮:1.前奶吃得過多,2.如果便便次數多,比如可以達到10次甚至以上,並且肚子有腹鳴聲,就要留意孩子是不是乳糖不耐受。

  • 5 # 坤小坤兒23

    金黃色的糊狀便便是最好的狀態,等新增輔食就會變幹一點,如果便便是綠色的就說明媽媽吃得太油了,媽媽要改善一下飲食,不要吃太油了

  • 6 # 夕月媽媽育兒記

    正常。

    母乳寶寶的大便就是這個樣子。只要寶寶沒有哭鬧,身高體重正常增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的寶寶夕月出生後住了10天院剛回來時的大便裡有奶瓣,我著急的不得了,以為孩子又生病了,非要帶她去醫院。夕月爸爸覺得孩子剛從醫院回來,再送去實在於心不忍,就給夕月住院時的主治醫生打電話請教,醫生又問了一些其他的症狀有沒有,夕月爸爸說沒有,然後醫生告訴夕月爸爸:沒事,正常的。

    虛驚一場就這麼過去了。

    後來我仔細學習了一下寶寶的大便性狀與身體健康的關係,做到心中有數,再也沒有像那次一樣驚惶無措。

    不同餵養方式的寶寶大便是不同的。下面我們說說純母乳,純奶粉、母乳與奶粉混合餵養這三種形式的不同之處,以及寶寶添加了輔食後便便的變化。

    (以下插圖有寶寶的便便,如果引起不適,儘快關閉,非常抱歉,切記切記!)

    純母乳餵養:

    顏色:母乳寶寶大便的顏色是金色或者金黃色。

    性狀:是比較均勻的糊狀或者膏狀,中間夾雜著一些細小的顆粒。

    味道:沒有味道或者略帶酸味,都是正常的。

    次數:母乳餵養嬰兒大便偏稀,次數多,每天的大便次數可以是2-3次,或者4-6次,只要大便中不含太多水分,這都是正常的。

    因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纖維素——低聚糖,具有“輕洩”得作用。母乳的寶寶腸道中的“雙歧桿菌”佔優勢,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偏稀,次數偏多。這也是為什麼母乳餵養的寶寶很少出現便秘的原因。

    純奶粉餵養

    純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顏色為淺黃色或者淡黃色。有輕微的臭味,性狀比較均勻的膏狀,奶瓣比較多。排便每天1-2次,排便量大。

    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

    母乳和奶粉混合餵養的寶寶的大便顏色介於黃色與金黃色之間,氣味酸臭,性狀為均勻的糊狀或者膏狀,有時候會有奶瓣。大便次數每天1-2次。

    添加了輔食後寶寶的大便

    添加了輔食後寶寶的大便是褐色,氣味臭,性狀比較接近成年人,是較軟的條狀。也會形成每天1次的規律大便。

    綠色便便

    偶爾寶寶會出現綠色的大便,綠色偏稀的大便可能與著涼有關,如果嬰兒某天吃了過多的食物,消化過程會減慢,糞便可能出現偏綠色。奶量不足,飢餓原因也會出現偏綠的大便。如果嬰兒服用了補鐵的藥物,糞便可能變成深褐色。

    奶瓣:寶寶的大便中有奶瓣是常見的現象,由於嬰兒的胃腸道還沒有發育完全,蛋白質、脂肪沒有被完全消化吸收,或者當胃腸道無法消化所有的奶量時,都會出現奶瓣。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生長正常,就不用擔心。

    泡沫:便便帶泡沫是糖代謝不完全的產物。若純母乳餵養,常見於前奶吃的多,後奶吃的少;也可能媽媽吃的甜食較多。若奶粉餵養,考慮奶粉中的糖分是否過多。

    以上這些都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需要媽媽們注意的是下面這些便便,為了能讓媽媽們有個直觀的瞭解,我把每種便便的圖片放上來,方便媽媽對照。

    前方高能,可能會引起不適。

    需要就醫的便便

    1、蛋花湯樣:黃色,水分多、糞質少,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也不佳,就表示寶寶可能患有病毒性腸炎。

    2、豆腐渣樣:便便為黃綠色帶粘液的稀便,有時呈“豆腐渣”樣,這表示寶寶可能患有黴菌性腸炎。

    3、鮮紅色:表示出血的地方距離肛門不遠,可能與肛門裂傷有關。

    4、暗紅色:如果腸道里面有不正常的組織或息肉,會造成不正常的出血。而且大便在經過腸道時,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因為血色素會和腸內細菌發生作用,所以顏色不會是鮮紅,而是暗紅色。

    5、黑色:如果是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胃或十二指腸出血,顏色就會是黑色的。越高位的消化道出血,大便的顏色會越黑,越接近肛門的出血,大便顏色越鮮紅,而中間段消化道出血,大便則會呈現暗紅色或是咖啡色。

    6、灰白色:正常的大便因為有膽汁,所以會呈現黃色或綠色,但如果大便呈灰白色,看上去像白陶土,這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要立即就醫。

    7、大便外面包著血:通常是因為大便很硬,造成肛門裂傷,這時會看到一坨硬硬的大便,外面包著血,但是大便裡面沒有,這種情況與便秘有關。

    8、大便和血混合:如果是腸道內部的問題,會看到血和大便混在一起。例如,在高位的小腸出血,看到的就會是磚紅色的大便,並且便和血是混合在一起的。

    9、水樣,褐色,鬆散的大便,又名腹瀉型嬰兒大便:通常呈水樣,夾雜塊狀物。

    寶寶腹瀉,除了排便變稀,次數突然增多,水分多,還會出現異常的哭鬧,精神差,飲食少,睡眠不安等其他症狀,體重增長緩慢甚至停滯。這些需要與母乳大便次數多,大便偏稀進行區別。

    寶寶偶爾拉肚子不需要引起警覺,但如果持續兩天或更長時間,就可能是腹瀉。

    腹瀉會造成脫水,也可能是感染的徵兆。通常這種感染並不危險,但由於拉稀而流失大量體液從而導致脫水,這應該引起注意。

    腹瀉的寶寶,如果出現尿量明顯減少,煩躁打蔫,嗜睡等症狀,可能寶寶已經是中度脫水了。這時不能只給寶寶多喝水,而是應該儘快給寶寶喝“口服補液鹽”水

    不同月齡的寶寶怎麼喝,喝多少,喝多久,遵醫囑,並請媽媽嚴格執行。

  • 7 # 從這一刻開始lei

    沒關係,母乳性腹瀉,等到填輔食的時候就好了。我家寶寶大便都是黃水,外加奶瓣,有時候還是綠色的,就是小屁屁得保護好。現在大了,每天就是擔心有沒有大便。所以母乳的時候正常餵養就行了。

  • 8 # 逗媽育兒路

    兩個月的寶寶吃母乳,大便是黃色稀的正常嗎?

    吃母乳的嬰兒,拉的黃色稀的便便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哦寶媽不用緊張。母乳餵養的寶寶排出的便便都是金黃色的。由於新生兒的腸胃機制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寶寶的排出來的便便也是未成形的。

    偶爾由於進食過多,未消化好,寶寶的便便會呈綠色的或者是奶瓣樣的顆粒便便,這個只要媽媽調整下自己的飲食,基本就會好轉。但是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寶媽還是要多注意;

    嬰兒腹瀉

    如果新生兒的大便次數變多,便便呈黃色,蛋花樣,並且伴有血絲和粘液,有腥臭味,排便時哭鬧,煩躁不安,就要考慮是否腹瀉;

    大便水含量比較多,便水分離,有異味,排便超過十次。這種的情況下要及時到醫院化驗大便,藉此排查是消化不良,還是細菌感染造成的腹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有鼻炎老是反覆咳嗽,有什麼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