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情月

    皮影戲早在2011年就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能獲得這一殊榮可以說是當之無愧。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皮影戲就已見雛形,吸收歷朝歷代的文化精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

     

    皮影戲(Shadow Puppets),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在中國古代,皮影戲就相當於“電視機”和“動畫片”,擁有大批的忠實粉絲,但是在現代科技的衝擊下,原有的優勢已經成為劣勢。但我依然對皮影戲的前景感到樂觀,除去國家的大力扶持之外,華人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也正在覺醒,雖然它不可能像流行文化那樣風靡大街小巷,但也絕對不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它是中國傳統文化段位較高,達到一定的年齡自然能體會到她的魅力。中國的戲曲、繪畫等藝術就像陳釀的美酒,慢慢品味才能體驗到他的芬芳。小時候總感覺西方的油畫比國畫要好,總以為畫的逼真就是好,長大後才領會到國畫寫意的魅力。小時候爸媽愛聽豫劇,每當他們聽戲時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堵上,長大後流行歌曲聽膩了,偶爾聽一齣戲絕對是與眾不同的高階享受。相信皮影也同國畫和戲曲一樣,年齡到了自然會去欣賞。

     

    第二,它是傳統民間藝術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第三,它是不斷創新保證了皮影戲的生命力。

    客觀地講,皮影戲已經有些落後於時代了,想要進一步發展,就要不斷自我革新。2006年,一群唐山老太太表演的皮影戲舞蹈《俏夕陽》榮登央視春晚,一夜走紅,對皮影戲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其實皮影戲的創新可以不必拘泥於傳統的表演形式,應該考慮和歌唱、舞蹈等藝術相結合,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只有活下去才有出彩的一天。

     

  • 2 # 馬號街柏青哥

    1996年,山東省文化廳組織赴德文化交流,希望棗莊市選派皮影戲專案。而那時棗莊地區的皮影戲藝人均已棄影多年。為了完成出訪任務,只能組織藝人重新整理道具,重新組織節目創作,相關人員還專門赴唐山皮影戲劇團學習。

    皮影戲是人類發展歷史過程中一個特定時期的文化文明產物,它是那個時期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它集光學、繪畫、雕刻以及創作、表演等諸多人類文明智慧成果於一體,可以說是在那一個時代裡對前人文明成果綜合利用的成果,在極大地豐富了當時人們的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對推動相關各門類文化藝術向現代發展發揮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但是,皮影戲畢竟是歷史的產物,它的產生是歷史進步的成果,而歷史的持續發展,必然會有新的文化發展成果來擠壓它的生存空間,比如電影,比如電視。

    中國皮影戲經歷了文革衝擊,改革開放以後,雖然有短暫復興的機會,但是電影電視的發展其勢洶湧,再加上皮影戲藝人多為基層個體,在皮影戲演出市場極度快速萎縮的情況下,藝人們為謀生基本上都陸續轉行,在很長時間裡,曾經風行於城鄉的皮影戲演出,幾近滅跡。

    2006年,國家文化部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名單,皮影戲入圍,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皮影戲的生存境況。自此,國家以及各相關省、市、縣文化部門都對包括皮影戲在內的‘非遺’專案加強挖掘保護傳承。

    棗莊市2006年公佈了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山亭皮影入圍,山亭皮影戲藝人陳守科也成為該專案的保護傳承人。隨後,山亭皮影以及陳守科又成為山東省級‘非遺’保護專案和傳承人,享受相應補助和扶持政策。

    受政府一系列扶持鼓勵,陳守科的皮影戲創作表演熱情空前高漲。2010年,陳守科響應政府號召,攜妻子二人入住臺莊古城,成為第一批住城表演的‘非遺’專案。時至今日,陳守科和他的皮影戲也成為了古城持續表演時間最長的專案。 古城演出的平臺解決了藝人的基本生活問題,特別是如織遊人的觀賞和讚譽,更激發了藝人的創作激情。

    在十年來的表演過程中,陳守科一方面注意傳承經典,另一方面又注意貼合時代發展,不斷創新。他先後革新了燈光、舞臺等,以適應不同季節不同環境的需要,特別是為適應白天進入中小學巡迴普及演出的需要,他在堅持以驢皮製作皮影的同時,也選用透光更好彩色塑膠片製作了一批適應白天演出的皮影。

    在表演模式上,為了適應流動演出,他使用了行動式鋼管支架、厚絨幕障、大功率燈具,甚至使用頭盔式的擴音裝置。

    同時,陳守科尤其重視表演節目的創新。現在,陳守科不僅能表演《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東遊記》、《八仙過海》等一系列傳統劇目,而且也創新編寫了不少頗具現代氣息的皮影戲。

    陳守科在積極投入創作演出的同時,不忘自己傳承人的責任,主動承擔省、市交辦的各類社會宣傳、培訓工作,尤其難得的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傳承人作用,他投資建成了一幢兩層樓,作為今後他的皮影戲演出和培訓基地。

    山亭皮影戲及其傳承人陳守科的經歷說明,皮影戲這一民間藝術,在新的歷史時期,依然有生存的空間,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傳承。

  • 3 # 不讓善良受傷害

    2006年,孝義皮影木偶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故的老藝術家梁全民老師,武海棠老師等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在侯建川老師的帶領下,孝義皮影蓬勃向上發展了一批年輕的皮影傳承人郭二寶,張俊,侯曉強等。他們南下廣東遠赴美國跨海臺灣。可謂年輕可畏。至今不衰。皮影市場可謂廣大,但繼承皮影的重擔扛在了他們的身上他們在不懈努力開創未來!

  • 4 # 葉夕小先生

    我個人認為:皮影戲傳承多年,在將來會慢慢的淡出大眾視線,然後作為觀賞性娛樂存在於某一角落裡。

    這種給人多方位多視角感受的古老藝術形式,曾經深受人們喜愛,流傳地域之廣闊,超乎想象。而且每到一個地方都與當地的特色相結合,很快本土化,更加速了它的傳播。

    我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沒有經歷過追看皮影戲的日子,我們所瞭解的皮影戲基本都是從書本,影視作品裡看到的!或許偶爾在某個景區會看到一兩場表演,但是還是少之又少。

    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陝西,這裡也是皮影戲的發源地,我們在各個景區都可以看到賣皮影的商店,但是表演皮影戲的地方卻屈指可數。

    聽老一輩兒人說,曾經只要一陣緊鑼密鼓的節奏響起之後,大家都知道皮影戲要開始了,就搬起小板凳坐在白色幕布前,聽著戲曲,看著各色皮影人物隨著戲曲的劇情走向各種搖頭晃腦,活靈活現。那種發自內心樂趣時刻記憶猶新。可是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聽說,一個完整的皮影戲班至少需要6個人∶3個操作手(帶演唱),3個伴奏(順帶幫腔,其中一個兼遞道具),可以想象的出來,現在除了戲劇院,民間是否還能湊齊這樣一個班底都值得懷疑。

    可以說皮影戲的衰落比其他傳統戲劇的衰落,速度更快,也更加必然.

    因為皮影戲是一種綜合了音樂、美工、文學以及影人操作技巧等,工序和流程之複雜,需要操作人有很深厚的功底。

    除了唱唸做打之外,皮影還比一般的戲劇多了些麻煩,那就是道具的製作和儲存。

    再者,肯下功夫學皮影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快節奏的生活模式,物質至上的生存理念,年輕人也沒有那個耐心和精力去學習這古老而廉價的手藝了,因為大家真的看不到前途。

    這種情況下,皮影戲不會失傳嗎?皮影戲難道不會逐漸的消失在大眾的視野麼?

    這麼多年下來,皮影戲的衰落速度難道不能證明麼?

    慶幸的是,皮影戲加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作為曾經的主流文化很遺憾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至少沒有徹底消失,只是依靠政府的力量被保護起來,小眾存活。

    其實,皮影戲的現在,從某些方面也折射了中國傳統文化所遭受到的尷尬困境。

    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拯救那些被現代社會沒落到邊緣的傳統文化,才是大家值得去思考和探討的事情。

    以前,總覺得皮影戲離自己生活很遙遠,但是近距離的聽過一兩場的表演之後,看法總是有些改變的。如果你醉心於中國的古老藝術,醉心於中國曾經流逝的歷史和歲月,那麼,你便會被那些失落於民間的,被官方正史以及眾人的眼光所遺忘的東西,深深感動。

    就醬~個人愚見,歡迎批評指正……

  • 5 # 老楊同學

    皮影戲無論在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上,它在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方面都是很大的,都具有較高的水準,其獨特的造型語言,得到了海內外專家的普遍認可。然而,進入21世紀後,皮影戲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卻受到了現代傳媒影視網路動漫等的巨大沖擊,語境逐漸喪失,漸漸瀕臨消失的邊緣。據統計,近二十年來,光寶雞各地的皮影戲班有百分之九十已解散或改行,剩下的只當工藝品來賣。皮影雕刻藝人的生存狀態受到了時代的挑戰,許多人面臨難以維持生計的尷尬境遇。如何搶救,挖掘和整理這一寶貴的民間藝術,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只有積極探索,尋求新的出路,才能真正儲存皮影民俗文化,不至於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的就消失了,至少可以從政府角度,外部市場角度和皮影自身發展角度來探尋皮影戲傳承新的出路。看完這些讓人驚歎古人的智慧,還有那些豐富的想象力。不僅演的是幕中的故事,更是幕布外的中國民間文化。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一種一睹為快的感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note8Pro雙十一會降價嗎?現在交定金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