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Papi醬最近參加了一個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而她在節目當中的一番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在談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的時候,Papi醬將自己放在了第一位,第二位是伴侶,第三位是孩子,父母被放在了第四位。這個排名一出,網友們也是意見不一,連在觀察室中的父母都連連搖頭表示不贊同,在他們看來,孩子永遠是最重要的。
6
回覆列表
  • 1 # 混混要養家

    我的人生排序中 孩子們也是第一位的

    但是 但是!!!我不止一次的對媳婦講:

    等孩子上幼兒園了 你我都要去鍛鍊身體

    等孩子上小學了 你我養花釣魚

    等孩子上大學了 你我出去旅遊

    孩子們的到來 不可否認 給家庭增添了歡聲笑語 無限活力

    但也擠佔了我和媳婦的個人時間 媳婦喜歡插花 我喜歡看電影

    有了孩子的近3年裡 我們一場電影沒看

    只逛了兩次街 還是趁著孩子午睡時間 匆匆購買了一些換季衣服

    可以說 將絕大多數精力都放到了孩子們身上 我們見證了他們的成長

    分享著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歡樂 這一點 我們很知足 也感謝孩子們

    如果非要在伴侶和孩子們中選一個的話

    還是選伴侶吧 孩子們總有長大一天 也只有他們大了

    我才能和我媳婦拿出屬於我們的時間與精力~~~

  • 2 # 80故鄉情

    伴侶和孩子的排序二選一,

    首先我不認為這兩者之間要做一個選擇的排序,因為不管是你的愛人或者是孩子都是自己無法割捨的,那個排第一那個排第二在心裡的排序會顯得微不足道,因為他們對於任何一個家庭都很重要。

    有人會說孩子重要,伴侶會在這當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或是離開自己,而孩子才是自己的生命。

    又或者說伴侶排第一,因為孩子會慢慢的長大離開自己有屬於他自己的時間,而伴侶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其實兩者都沒有錯,也沒有對,因為首先我們是一個家庭,是幸福美滿的家庭,在這個家庭當中是由每個人物組成的部分,缺一不可,在這個大家庭當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地位,都在朝著目標去奮鬥去努力,而這當中要把自己和伴侶或孩子來排序就沒有那麼的重要了,因為不管少了任何一個人,我們的婚姻家庭都不是那樣的幸福美滿!

  • 3 # 墨點詩韻

    伴侶和孩子只能二選一?

    關於這個問題,我確實有一點自己看法:

    當下這個社會普遍的現象就是"過下一代",這句話怎麼理解呢?就是夫妻,甚至包括上一代,也就是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似乎都在為了這個孩子奔忙,一家人的生活都圍繞孩子展開。

    可是這本就是一個偏離了生活本質的方式,卻被我們延續了這麼多年。

    孩子是整個家庭血脈的延誤,收到更多的關注和愛護本來無可厚非,可是孩子總會長大,長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當孩子成年以後,父母如果還不適當退出孩子的生活,而對孩子的行為、選擇等等,橫加干涉,那麼只能養出更多的媽寶男,甚至媽寶女!

    所以我認為伴侶和孩子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是共存的,且是不發生衝突的!

    在孩子沒出生的時候,伴侶是與你最親近的人。

    孩子出生以後,你們兩個共同是孩子成年之前最親近的人。你們要一起承擔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直到他順利長大,並有自己的生活。

    但是這期間你們也是此次不能缺少的親人,相互扶持,相互愛惜,而愛會在生活變的融入骨髓,分割不開

    而孩子成年以後,結婚生子以後,除了必要的建議,父母已經應該慢慢的退出孩子的生活,有自己幸福而又舒適的晚年了!

    所以我覺得,伴侶與孩子是同等的,一個你成年直到離開的陪伴,另一個則是生命的延續,並陪你一段路程,總要有放開的時候。

    甚至伴侶比孩子要更重要一些,因為他/她可能是這一生中,陪你時間最長的一位

  • 4 # 騎機車的維尼醬

    papi醬在《我家那閨女》這檔綜藝裡,探討的人生排序,主要是想表達我們應該把自己看重,而不是為了孩子,為了伴侶,為了父母,委曲求全的活著。

    而在長輩心中,在有孩子的父親眼裡,孩子永遠是第一,父母第二,而是把自己排在最後。

    這確實是兩輩人觀念不一樣。但這主要是由於兩輩人的成長環境各不相同。

    我們的父母輩,家裡大多都有三四個孩子,他們共同成長,可六十年代出生的他們,家庭條件並不富裕。有了好東西,大家要互相謙讓,這就是美德。是他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理念。

    而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成長的家庭環境中,只有一個人,自然是有好的,都先緊著“我”。久而久之,個人的喜怒順理成章成了最重要的。

    這是造成兩輩人觀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生活環境就不一樣。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伴侶,成了家庭主婦。為了孩子,成了全職媽媽。完全放棄了自我世界。甚至為了父母,艱難的維繫著一段痛苦婚姻。這是不對的,就像《我的前半生》裡的主角—羅子君

    如果沒有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攀附在別人身上。其最後結果,也是會被別人甩開。

    愛自己的關鍵不是自私,而是要找尋自我存在的價值。這是當今社會的執行法則。我們活在當下,更多的還是要考慮現如今的生活方式。

    婚姻只是其中的一種。除了婚姻,還有很多讓日子可以過得很好的方式。

    閱讀,繪畫,運動,攝影等,生活實在很多樣。

    推薦亦舒的原著《我的前半生》,美麗的女人永無困境。

  • 5 # CandS設計工作室

    看到這個問題時,腦子裡閃過一堆社會現象,如果要一一描述探討,不會比一篇論文來的簡單......

    80後的社會教育大背景

    8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已取得顯著的成績,城市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尤其是象北上廣這樣的大都市。

    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中國小皇帝"這樣的名詞,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的執行,作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得到了兩家人的溺愛(當然也不是普遍現象)。這種溺愛式的教育讓孩子變得非常自我(or自私),這種現象在當時也成為了社會的討論話題,在1988年的春晚上由趙麗蓉與遊本昌的小品『急診』就是對這個現象的諷刺。

    同時期,國家對普及教育更加重視,社會上私立的教育機構也多如牛毛,整體上說當時國內的基礎教育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些情況可以瞭解到所謂的80後性格的養成、基礎教育的大環境是如何的。

    地域的教育理念

    這個點要認真聊的話那是個非常大的話題,這裡就單以papi醬來探討。

    papi醬出生於上海,具有典型的上海家庭教育的特點。(什麼是上海家庭教育,這是本人編出來的一個詞)

    關於上海人的特點(主要是黑化的):上海小男人、上海丈母孃、瞧不起外地人、公主病、作......這些觀點並不是本人杜撰的,這裡寫出來也不是要黑上海(本人也是出生於上海...);而是想透過這些詞彙來分析大眾對上海女孩的傳統認識,可能也的確是真實的上海家庭教育的一個現象。

    Ps.

    對於『我家那閨女』中的嘉賓,其實本人最反感的是傅園慧,作為一個運動員,其取得的成績自然是值得認可的,但從奧運成績來看最好成績也就是100米仰泳季軍,下面來看看度娘上對她的描述:

    呵呵,說白了就是個網紅,還真把自己當成了優秀的運動員了,把訓練時間都用來參加綜藝了......

    高等教育帶來的自信與自立

    從papi醬的個人教育成長曆程上可以看出,其是有成功的資本的。

    事業上的成功、經濟上的強大,自然而然的自信和自立了。但是也可能會變得更加的自我.....

    其實在『奇葩說』第五季中,papi醬被問及其收與其老公相比時,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她當時的表情,一切盡在不言中。

    所以看到問題時,對於papi醬的回答一點也不意外,也沒有想反駁的慾望。因為這畢竟是其個人或其大家庭的生活理念,作為觀眾只是一個看客,不論是持同意或反對觀點都是你自己的事,保持自己的生活態度就可以了。

  • 6 # 幽默的小輝

    子女是愛情的昇華,血脈的延續。伴侶是陪你走過後半生的枕邊人。子女再好,也不能天天陪伴左右;老伴再差,卻能天天服侍自己!

  • 7 # 時刻提醒自己2

    個人觀點。伴侶孩子都是不可割捨的,如果非要選,還是選孩子。因為父母給孩子的愛,永遠是最無私的,也是最自私的。

  • 8 # 雯靜聊情感

    伴侶第一因為親子關係不能凌駕於夫妻關係,只有夫妻關係和睦,孩子才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第二。有了伴侶,孩子。才有足夠的動力去打拼事業。事業沒了可以重來,事業第三。

  • 9 # 優優媽媽愛優優

    上一輩的人更強調付出精神,而我們更在意自我,想著自己能過得更好,以自己為第一位並沒有什麼錯,沒有什麼理由非要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甚至工作事業為了孩子為了老公怎樣,自己的人生也只有一次。但又有幾個人能為了自己一直堅持下去,總在很多時候會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而作出讓步和犧牲。

  • 10 # 青雅鐘錶

    關於配偶和孩子的排序,是Papi醬在《我家那閨女》裡面的觀點。

    這兩天在綜藝《拜託了,冰箱》中Papi醬又有更驚人的言論:與老公結婚5年了,雙方親家才見上面,平時過年也是各回各家,各陪各媽。

    自己排第一位,需要學會愛自己,只有愛自己的人才會愛他人。

    伴侶排第二位,在所有的親密關係中,伴侶才是和與自己同頻的人。同步的思想、相互的感情,一個小家庭中兩口子的感情好了,他都不是事兒。

    子女排第三位,小朋友第二和第四則是因為,父母關係融洽了就能營造一個和諧平和的家庭氛圍,小朋友在這樣一個環境裡就能充滿安全感的成長。

    父母排第四位,近則不遜遠則怨。成年後的子女要保持適當地距離愛父母(與成年後的子女相處也是如此),當局者迷,距離太近就容易相互插手對方的生活。即使親如血緣也要保持相對的獨立。

    其實親家互不見面,逢年過節各回各家,也只是對這個觀點的延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龍珠超》,貝吉特與吉連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