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沙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是蘇聯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說,誕生於60年代。

    小說的主題很簡單,就是殘酷的蘇德戰爭,女人也投身作戰。

    大概是1942年,准尉華斯科夫負責帶領2個班的防空兵,駐守後方一個廢棄的火車站。

    然而,因為是後方,2個班的男兵們很快都胡來。他們不但酗酒,還和女人私下來往,經常酒後因爭風吃醋而打架。

    在華斯科夫的要求下,上級派來了他需要計程車兵“第一不喝酒;第二不會亂搞女人”。

    這是2個班的女兵,除了2個班長是已婚少婦外,其餘都是十七八歲的姑娘。

    一天,班長麗達夜晚溜出去到城裡看兒子時,發現了2個德國傘兵。

    麗達急忙跑回去報告華斯科夫准尉。

    華斯科夫判斷這2個人是來破壞大壩的,必須立即追捕,不然就會在大森林裡面失去他們的蹤跡。

    目前沒有其他人可以用,華斯科夫只得挑選了5名女兵一同行動,同時向上級求援。

    這5個女兵分別是:麗達、熱妮亞、索妮亞、麗莎和嘉莉婭。

    華斯科夫身經百戰,有5名女兵配合,對付區區2個德國傘兵還是沒問題的。

    誰知道,6個人艱難追蹤上德軍以後,發現他們竟然是整整16個人,是受過特殊訓練的精銳部隊。

    他們的目標是大壩。一旦大壩被炸燬,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這種情況下,華斯科夫只得帶著5個姑娘和德軍拼命。

    最終,他們殺死了12個德軍,活捉了3個人。

    但5個女兵全部戰死,華斯科夫手腕中彈成為終身殘廢。

    這5個人各有各的故事。

    麗達

    麗達是班長。

    她本來是一個普通的蘇聯女人,一個好的妻子和媽媽。

    戰前她和英俊的邊防軍少尉奧夏寧結婚,1年後生了兒子,生活非常甜蜜。

    突然之間,戰爭爆發了。丈夫奧夏寧為了掩護妻兒撤退,爬上機槍炮塔阻擋德軍,被德軍坦克轟成了碎片。

    得知丈夫犧牲後,麗達發誓要為丈夫報仇。

    參軍以後的麗達,是個優秀的高射炮手,曾經擊落過德軍戰機。她還很心疼自己的2歲的兒子。她寧可夜晚不睡覺,也要溜出營房步行數小時去城裡看一看兒子。

    麗達是個沉默、堅毅、勇敢的俄國女人,有很多優秀的品質。

    在最後的激戰中,麗達被德軍手榴彈炸成重傷。

    瓦斯科夫悲痛萬分,認為她沒有保護好麗達這個孩子的媽媽。

    麗達卻勸解他:這是戰爭,有什麼辦法呢?這不是你的錯。

    為了不拖累瓦斯科夫,麗達親吻了他以後開槍自殺。

    戰後,瓦斯科夫收養了麗達的兒子。

    熱妮亞

    熱妮亞是個驚人的美女,具有魔鬼的臉蛋和身材。

    她的父親是少將,是個蘇聯將軍。

    熱妮亞是個熱情的姑娘,在戰爭爆發前愛上了父親的部下上校。

    戰爭爆發後,熱妮亞的父親戰死,母親和弟弟都被槍殺。

    熱妮亞被鄰居藏起來,僥倖逃走,回到蘇軍中。

    上校收留了逃亡的熱妮亞,成為她唯一的親人,戀人。

    但上校是結過婚的,就犯了作風上的錯誤。當時是戰爭時期,這樣影響不好,上面決定將熱妮亞轉移到後方的防空部隊。

    熱妮亞雖然是個絕色美女,但勇敢機智,意志堅定,同德寇有血海深仇。

    第一次熱妮亞不惜裸體下河洗澡,讓德寇誤以為這裡有很多老百姓,改變了行軍路線,延遲了對大壩的破壞。

    在最後的決戰時,當麗達和瓦斯科夫先後負重傷時,熱妮亞勇敢的持衝鋒槍和10個德軍槍戰,將他們引開。

    結果熱妮亞射光了子彈,被多名德軍包圍。德軍見她是女人,讓她舉手投降。

    熱妮亞卻不屈服,舉起空槍做射擊狀態,被德軍亂槍擊斃。

    這也是個女英雄。

    麗莎

    麗莎是個19歲的農村少女,身體粗壯,能夠幹各種體力活,長相普通。

    麗莎本來是烏克蘭人,因為是富農家庭,被斯大林流放到可怕的西伯利亞。

    在這裡,麗莎的弟弟、妹妹和母親先後病死,只剩下父親相依為命。

    西伯利亞的鄉下,除了漫天的白雪以外,什麼都沒有,麗莎的童年和少年就在寂寞中過去。

    18歲時,她的父親接待了一個來這裡打獵的獵人。

    麗莎愛上了這個城裡人,一天她脫了衣服闖入獵人的房間,想和他發生關係。

    但這個獵人是個已婚男人,很有自制力:怎麼?你是太寂寞了?就算寂寞,也不應該胡來!我和你爸爸說好了,明年就讓你來大城市上學,不能這樣留在鄉下。你出去吧

    於是,麗莎就去了大城市上學,但1年後戰爭就爆發了,她參了軍。

    因童年和少年的經歷,麗莎是個孤僻、內向的女孩,內心卻非常火熱。

    她因一句話就愛上了准尉瓦斯科夫,願意為他做一切。

    她的結局卻很慘。

    瓦斯科夫發現德軍有16個人以後,急忙讓麗莎回去報告。

    麗莎獨自穿越沼澤時,不慎落入淤泥。

    在驚恐的呼救中,麗莎活活淹死,結束了她19歲的生命。

    索尼婭

    索尼婭是個高材生,是莫斯科大學的優秀學生,通曉多國語言。

    她是猶太人,身為大學教授的父母都在明斯克教書。

    在戰爭爆發前一天,索尼婭和大學同學確立了戀愛關係。

    第二天,男友就趕赴前線,戰死在明斯克。

    而索尼婭的父母因是猶太人,都被關於集中營處決。

    索尼婭是個溫和、機智的女孩,對很有男子氣的瓦斯科夫也有好感。

    她是最早犧牲的人。

    在森林中,索尼婭突然被一個大個子德軍偷襲(身高有1米9),用刀活活刺死。因為乳房擋了一下匕首,索尼婭死前還能夠發出一聲尖叫。

    瓦斯科夫後來用芬蘭刀刺死了這個大個子德寇,為索尼婭報了仇。

    索尼婭的遺物,只有一本帶血的詩集。

    嘉莉婭

    嘉莉婭是5個姑娘中最不起眼,最可憐的角色。

    嘉莉婭當時只有17歲,嚴格意義上說還是個孩子。她的相貌平平,胸部扁平,毫無女性的吸引力。

    嘉莉婭出生在所謂反動家庭,身為沙俄貴族的父母都被蘇聯處決。

    嘉莉婭成為孤兒,被送到孤兒院,在這裡長大。

    在冰冷沒有感情的孤兒院中,嘉莉婭從小就會幻象一些事情,甚至會當做現實。

    她幻想自己父母上了前線,又幻想自己的母親是醫生。

    在被麗達惱怒的戳破了謊話以後,嘉莉婭躲在善良的熱妮亞懷中痛哭。

    幻想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動力,因為現實太殘酷了。

    在第一次和德軍的槍戰中,毫無作戰經驗的嘉莉婭被嚇得渾身發抖,一直趴在地上,一槍沒放。

    第二次和德軍交手時,面對距離自己不到半米,相貌凶神惡煞的德軍,嘉莉婭再次因為極度恐懼而站起來逃走。在被德軍擊中時,嘉莉婭只喊了一聲“媽媽!”,結束了她17年痛苦的生活。

    作者沒有把她當做膽小鬼,認為她也是為國獻身的英雄。

    瓦斯科夫

    准尉瓦斯科夫是個只有小學低年齡文化的農夫,多次死裡逃生才獲得了准尉的軍銜。

    他本來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只想退伍以後做一個好的木匠,同妻兒好好生活。

    誰知道,妻子背叛他私奔了,心愛的兒子死於肺炎。

    瓦斯科夫外面粗獷嚴厲,其實內心忠厚善良,對女兵們非常關心。

    女兵們也知道這點,沒有人真正怕他。

    他是個勇敢的軍人,也頗有作戰的技巧,從不畏懼敵人。

    帶著5個女兵深入森林後,准尉瓦斯科夫卻驚訝的發現德軍不是2個而是16個。

    這群毫無作戰經驗的女兵和他們對抗,是九死一生的。

    這就要瓦斯科夫做一個選擇:要麼保護這5個女兵放棄追擊德寇,德寇炸燬大壩導致成千上萬人死亡;要麼不惜代價同德寇決戰,同時拖延時間等後續大部隊趕來。

    准尉瓦斯科夫痛苦的選擇了第一,畢竟這是戰爭,要講究戰爭的邏輯。為了成千上萬的人,無論是5個女兵還是准尉瓦斯科夫自己,都是可以犧牲的。

    最終,瓦斯科夫殲滅了全部的德軍,自己的一隻手被打斷終身殘廢,但他更心疼那5個姑娘。

    是他做了決定,才讓這5個年輕女孩死去的。

    這成為他一生的夢魔,直到晚年。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題材電影,說明戰爭會摧毀所有美好的事物。

  • 2 # 渤海椰風

    這部作品是蘇聯二戰文學和電影的經典作品,經典之處在於從前期的史詩作品,如《解放》,轉入對小人物、小群體的刻畫。

    刻畫決不後退、自主作戰的戰鬥作風。主動請戰出擊。當接敵後,發現對方十分強大,但決不逃回,而是派人送信後與敵周旋。這一點和中國八路、北韓戰場志願軍很像。

    72年版本黑白電影遠超過改編版,僅舉一例: 出征時列隊、出村時佇列變換。有記得的嗎?那是條例訓練的結果。

    華人看蘇軍條例死板,是因為蘇軍後期補充兵太多,無法兵帶兵了,只有用條例強制、強記。這點上原作品和72版電影就非常突出,刻畫了歷史。

    家中老人1955年受蘇軍一對一援建空軍,對來援建的蘇軍士兵執行條例深有感觸。對背誦條例也深有感觸。以後批劉伯承教條主義也是有根源的。因為八路開始,我們是師帶徒的作風,邊打邊學,而不是學校培訓或集訓作風,畢竟我們是遊擊出身。反對條例式培訓的另一原因,是我們文化程度太低了,1955年我們的識字率遠低於二戰前蘇聯,小時候沒背過課本的掃盲軍官真記不住。

    師帶徒而不是學院制的作風,影響中國至今,至今我們沒有成熟的職業教育和合格的職業學院與教師隊伍。師帶徒有利於作風速成,卻不利於技術傳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資料說話,詹姆斯缺陣對湖人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