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色牛奶糖

    古人避暑,很講究穿著。《歲時廣記》引《樂府雜錄》的話,提到古代有一種冰絲裀,由冰蠶絲織成,有消暑奇效,且價值不菲:“唐老子本長安富家子,生計蕩盡,遇老嫗持舊裀,以半千獲之。有波斯人見之,乃曰:此是冰蠶絲所織,暑月置於座,滿室清涼,即酬千萬。”冰蠶是一種非常神秘的東西,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以冰涼製冷為人所知,蘇軾詩中就有“冰蠶不知寒,火鼠不知暑”之句。古人也喜歡使用涼榻和涼蓆。陸游詩曰:“堂中無長物,獨置湘竹床”,“湘竹床”應該就是一種涼榻。鋪設涼蓆是比較通行的避暑方法。古代有一種用豬毛做成的壬癸席,避暑效果上佳。《河東備錄》雲:“取豬毛刷淨,命工織以為席,滑而且涼,號曰壬癸席。”還有一種神奇的帛,叫澄水帛,酷暑之時,蘸水懸掛室內,立刻滿屋清涼。“同昌公主一日大會,暑熱將來甚,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掛於高軒,滿坐皆思挾纊(kuàng)。澄水帛長八九尺,似布,細明薄可鑑,雲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暑。”(《歲時廣記》)扇子也是避暑利器。古人流行使用芭蕉扇,或曰葵扇,據說自東晉開始流行。《晉書·謝安傳》中提到某人罷官歸裡,攜帶五萬蒲葵扇,謝安開始使用,士庶爭相模仿,一時間價格大漲。有些富貴人家,還用起了機械風扇。宋代詩人劉子翬(huī)的《夏日吟》寫道:“君不見長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車起長風,冰檻瀝寒雨。”“扇車”似乎就是一種機械風扇。

    瓜果與飲品,消暑應該多食用瓜果,多喝飲品。周密《武林舊事》中提到古代的消暑食物十分豐富,包括:新荔枝、軍庭李、楊梅、秀蓮新藕、蜜筒甜瓜、椒核枇杷、紫菱、碧芡、林檎、金桃、蜜漬昌元梅、木瓜、豆兒水、荔枝膏、金橘水團、麻飲芥辣、白醪、涼水、冰雪爽口之物等。光是“涼水”類目,就包括以下諸多細類:甘豆湯、椰子酒、豆兒水、鹿梨漿、滷梅水、姜蜜水、木瓜汁、茶水、沉香水、荔枝膏水、苦水、金橘團、雪泡縮皮飲(宋刻作“縮脾”)、梅花酒、香薷(rú)飲、五苓大順散、紫蘇飲。古人避暑時還可以食用冰鎮水果,飲用冰鎮酒水。古代無法制作冰塊,冰鎮製冷主要依靠自然冰。人們一般在冬天採冰,放在凌陰(漢代稱為冰室,明清稱為冰窖)或冰井中,待夏天使用。有能力儲存冰塊的人家,非富即貴,一般家庭承擔不起高昂的儲存費用。在古代,政府中有專人負責採冰、藏冰、分配和使用冰塊。儲存食物:首先,高溫蒸煮可以殺死食物中的絕大部分細菌等有機物,使食物失去變質(腐敗)的源頭。進而密封,使外界細菌無法進入,以達到使食物長久儲存而不變質的目的。 類似的方法還有,醃製、烘乾等。也是創造一個細菌無法繁殖的環境,使食物不會變質。 醃製是使食物含鹽量達到很高的濃度,使細胞無法攝取營養水分而無法生存,(這個可以參考細胞膜的滲透原理)。比如,鹹魚、鹹菜。 烘乾多用於麵食,使食物缺乏細菌繁殖所需要的水分。當然這個方法僅適用於空氣乾燥地區,例如:新疆的饢餅,北方的乾糧、炒麵等等。

  • 2 # 經過粉飾的歷史

    首先說消夏,古人雖然沒有空調,但當時的人會的玩法也很多。 有錢有閒的人會去深山避暑,像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是他去廬山避暑時寫的。 沒錢的人也有屬於自己的方式,比如睡覺時枕著的瓷枕

    抱著的竹夫人

    手裡搖的蒲扇

    再來說儲存食物,古時儲存食物大致方式有幾種:

    大戶人家有冰窖,儲存冬天的冰,夏天再取用。將冰放到冰鑑裡冰鎮保鮮食物

    一般人家就只能用井水來給食物保鮮了。

    但長時間儲存食物辦法並不多。一是醃製,比如泡菜

    臭鱖魚等

    二是風乾,比如臘肉

  • 3 # 汗青28

    古代雖然沒有冰箱,但老祖宗的智慧也不可小覷。下面我來介紹幾種古人夏天用來儲存食物的方法。

    1. 冰鑑。《周禮·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鑑。”根據考古發現,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冰箱-“冰鑑”。古人將食物和冰塊一同放入冰鑑,利用冰塊的涼氣既能儲存食物的新鮮,又能使室內涼爽。至於冰塊的來源大多是冬天採集儲存在冰窖裡的,直至唐朝末期出現了硝石製冰法,古人才能在夏天製冰。

    2. 井藏、窖藏。冰鑑需要使用冰塊進行降溫,對於大多數古人還是比較奢侈的,所以老祖宗們還有其他法子。利用土壤導熱性差的原理(雖然不一定知道原理,但古人會用),開挖地窖,地底溫度相對地表要低很多,在地窖中食物可以存放更長時間。井藏也是一樣,井底溫度較地表低十幾度,井水也能協助降溫。

    3. 醃製、風乾。將食物醃製或者風乾,其實間接破壞了細菌的生存環境,使食物的儲存時間大大延長。例如臘肉、香腸、梅乾菜、幹筍等,將肉製品和蔬菜醃製風乾之後,口味還要更加好。

  • 4 # 好奇公子

    冰箱是現在人類偉大的發明,冰箱的出現使得食物能夠儲存的時間更長,尤其在炎熱的夏天。那麼在沒有冰箱的古代,他們是如何儲存食物的呢?

    在古時人們大致有以下幾個途徑儲存食物。

    1、風乾法。這就是把食物自然或者人工烘乾,去掉食物裡面的水分。食物變質,水分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古人在很早就知道了這個原理。風乾後的食物能儲藏很長時間。像各式的乾菜、乾果類都是透過風乾法來製成的。

    2、醃製法。利用鹽和其他的配料,對新鮮的食品進行醃製加工。像各類醃菜、醃肉等都是透過這種方法達到延長食物的儲存期。

    3、糖製法。像一些水果類的,在夏季產量比較高,吃不完可以把果肉透過用糖漬的方法,把果肉醃製起來。像各類蜜餞,果脯一類的食物,都是透過這種方法來延長食物的儲存期。

    4、窖存法。用地窖儲存食物是古人比較常見的一種儲存食物的方法。地窖不光在夏天可以用,在冬天也可以用。在夏季,地窖下面的溫度要比室外要低很多。有些建在深山中的地窖,溫度更低了。

    當然了,以上所說的都是日常百姓所用的一些夏季儲存食物的辦法。在夏季,上流階層他們還有自己的土冰箱,他們還會用到冰塊。這個冰塊是在冬季採集來的,然後放在地窖裡面儲存,等到來年夏天拿出來用。那個土冰箱在古時叫冰鑑,冰鑑就是一個特定的容器,裡面有放冰塊的區域和放食物的區域,上面還有蓋子。食物放在裡面可以起到冰鎮和保鮮的效果,在一些古裝戲中我們時常也能看到。

  • 5 # 七七談歷史

    現在我們吃不完的飯菜放在冰箱裡,可以儲存很長時間,但是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怎麼在炎熱的夏天儲存食物讓其不腐敗呢?

    藉助自然的力量

    最多的就是利用風力將食物的水分烘乾,以達到長期儲存的作用,比如臘腸、臘魚等食物,還有小時候經常吃的醃菜,儲存了食物的同時得到了不同的味道。

    古代“冰箱”

    其實古代也是有冰箱的,只不過要換個名字,叫冰鑑,是一個很大的青銅容器,裡面放入冰塊依靠冰塊的涼氣儲存食物,工作原理和冰箱類似。

    但是由於鑄造費時費力,古時候只有王公貴族家才用得上。

    地窖

    小時候一到冬天沒有蔬菜的時候,家裡人就會去地窖取上幾個紅薯或者土豆,為冬日的餐桌上增添一點味道。地窖裡面冬暖夏涼,十分適合儲存食物。

  • 6 # 歷史新界

    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無法想象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文明的發展,現在人類懂得了利用資源,從而達到更舒適的目的。電的發明,讓人類徹底進入到了另一個文明的時代,現在沒有電的生活,是大家沒辦法想象的。尤其在夏天的時候,如果沒有了電,冰箱就無法運轉,食物將很難儲存!

    而在古代的時候,既沒有電也沒有冰箱,他們夏天食物究竟怎麼儲存呢?其中一點,古代社會相比現代,生活是非常落後的,能吃飽穿暖就已經不錯了,經常過著飢不擇食的生活。因此基本上就是柴米油鹽的生活,那還用的著儲存食物。在古代普通家庭比較珍貴的,也就是肉類了。

    對於肉類的儲存,古人要比現代人聰明的多,想到了風乾的方法,臘肉臘腸等肉製品都是古代人的智慧。除此之外,醃製食物也是古代人儲存食物的一種重要手段,鹹雞蛋鹹鴨蛋鹹鵝蛋就是這樣來的。像這種風乾以及醃製的食物,能儲存一整個夏天。甚至有些風乾肉,儲存一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除此之外,古人為了應對過冬以及度夏,還會在自家挖一處地窖,地窖數米深處會有放食物的凹處。地窖的好處就是冬暖夏涼,冬天和夏天都可以放置食物。不同於百姓的那些達官貴人,他們會造一處冰窖,而食物拿出來後又有冰鑑這種容器。因此不會擔心食物的存放問題。由此可見,古代雖然在科技上比現代落後,但卻對生活有同樣的追求!

  • 7 # 今古大觀

    現代也有很多儲存食物的土方法,這些方法應該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

    古代人在夏天儲存食物的方法應該有以下幾種:

    1、脫水、曬乾。像現在依然在使用的曬地瓜幹、曬豆角幹、茄幹……食物吃不了,讓太陽來幫忙儲存,沒有冰箱,這個是夏天最長用的儲存食物的方法。曬魚乾,晾曬葡萄乾,這個在今天仍是不可缺的方法。菜乾去其水份,剩其精華,成了人間美味!

    2是鹽醃法。春節煮熟的肉類,用鹽醃製,可以順利儲藏到夏天不壞,就是人們常說的臘肉。

    看著就讓人流口水了吧。

    3用煙燻制的肉,這個比臘肉更費事,因為用柏木熏製,夏天不招蚊蠅,伏天可放幾天不壞。

    4、窖藏。由於地下溫度冬暖夏涼,是冬夏儲存食物比較經濟實惠的方法。

    5、深埋密封法,古代儲存美酒長用的方法,大批儲藏應該是窖藏。

    古人為了生存,在長期的摸索實踐中應該積累了很多夏天儲存食物的好方法,個人只是說一下沿用至今的常用方法。實在是淺薄,但願能拋磚引玉,看到朋友們分享的更專業更全面的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多班級在上課前由將手機集體收上去,但是有時需要用手機將老師的PPT拍照,對於這種事情,大家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