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緣聚而生不變隨緣
-
2 # 樂一李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講的是長年在外打仗,兩名戰友在艱苦條件下互相勉勵的話,講的是戰友情。
而當今解釋就成了:今生拉著您的手永結美好,與您永不分離白頭到老,成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
但是不一定非得歌頌愛情,可以是兄弟情,可以是任何和自己有感情的。
持子之手,與子皆老!子的意思是你,所以在一些其他場合所說,也無不妥,比如,對自己寵物說,對自己心愛物品說。
-
3 # 冰峰icepeak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話很多時候是用於愛情的山盟海誓。但也可用於讚美兄弟之情,姐妹之情,戰友之情。只要願意牽手相伴到老的感情都值得讚美。
原本這句話,是兩個士兵在戰場上對對方的勉勵之詞。主要的意思是:我們是征戰沙場共患難的好兄弟,我們一同發誓,在戰場上同生共死,我願握緊你的手,一同死在戰場上。
-
4 # 我生君已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天的人們講到愛情,總會不經意就吟誦出這兩句詩。然而此詩出於何處,卻似乎並不大為人所知道。 此詩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其本意,是將一同上戰場的兄弟,應該相互攙扶,同生死,共進退。所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意指:我們不是說好了的嗎?一定要生死同命,一同攜手,做一輩子的好兄弟! 可是呢,後人只知道後八個字,而忘記了前面的內容,才以訛傳訛,誤以為這首詩講的是愛情。更加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現在人,不少還將這幾個字奉為愛情聖經。而能夠說出這幾個字的人,常常還以文化人自居,這豈不是有些貽笑大方了嗎? 不過,說起愛情聖經,中國的愛情聖經可不少。有時候一首好的詩歌,一部傳奇,一部小說,都能夠讓人醍醐灌頂,頓悟愛的真諦。
而事實上,第一部愛情聖經,其實確實非《詩經》莫屬。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詩經》中,一首言說戰爭的詩歌,都會被後人奉為愛情的格言。因為很多情感,其實都是相通的,有著近乎相同的內在本質。所以才會讓我們有所誤解,或牽強附會。 詩經》中的風、雅、頌中,風關乎的是民俗風情,有很多關於愛情的記載。而雅又分大雅和小雅,其實就是民歌和詩文。 小雅主要是民歌,更是有許多關於愛情的歌頌。甚至在頌中,還有一些關於愛情的記載呢。 《詩經》的國風和小雅中,那些情感是如此真摯。好像那些沐浴愛河的人,能夠穿越時光的距離,走近我們的身邊——就像那伊人,在水一方!
-
5 # 桃源天馬行空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文內容是歌頌戰友之情,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征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
可是後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錯誤的理解為愛情詩,約定俗成。當下成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現常被情人間用於海誓山盟,或各種狗血武俠、言情、架空小說用於充作男歡女愛的助興道具,甚至有三流小說作家狗尾續貂地給補上了肉麻的幾段序文。
-
6 # 雙魚遊墨62832882769
詩詞來自於《詩經》,《邶風》裡《擊鼓》,意思是今生牽手永不分離白頭偕老而生死不渝的愛情,當今已成了代名詞來引用,廣泛應用於男女愛情上引用。
-
7 # 清心145054766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以翻譯成拉著你的手一起變老,在現代也是象徵的最完美的愛情,而它的前一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不論生死離別都和你立下誓言並且約定好)也是更有意境,和你立下誓言、和你約定好。
而這句詩裡也被不少青年男女拿出來當做一起走下去的告白,是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當我們老去,互相還在身旁,這是無疑是最美好的事情。
但是作者寫出來的並不是指男女之間的愛情,真正的含義是形容戰士之間的友情,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擊鼓》—先秦:佚名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戰鼓打擊出震耳的聲響,士兵們也是踴躍練武跟修築著漕都城牆,而我卻要跟隨統領孫子仲到南方去,去平定陳國與宋國,他們不讓我回家鄉這讓我非常擔心。
一路走走停停哪裡才是住所,我的戰馬也丟了,哪裡去尋?一路追蹤去哪找?結果它進了樹林裡,我們早已立誓言,一起上戰場,在戰場之上上同生共死,只怕你我這次分離,就沒有緣分相遇。只怕我們的分離已經無法堅定守信約。
這是一名遠征異國、長期不能回家計程車兵留下的詩歌,這位士兵透過詩歌來宣洩對戰爭的牴觸,他怨徵役看不到歸期,怨戰爭中自己息息相關的點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個生命的丟失,怨恨的同時更多的還是思念。感恩我們活在這個太平盛世。
-
8 # 細雨夢迴62
人人有大愛
該珍惜且珍惜
人生來一遭
誰也不容易
別枉此一生
與之偕老
不枉來一世
-
9 # 杜象應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革命故,二者皆可拋!記得這首詩麼?所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光是讚美愛情的。
熟讀全詩我們發現,這是描寫戰爭前戰友們之間的誓約,跟愛情一點兒不沾邊,並非愛情詩。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於《詩經?邶風?擊鼓》篇,原文今譯應該是這樣的意思:我執著你的手,無論生死,都要同甘苦,共進退,永遠在一起到老。
發生了戰爭,誰都不願意看到,但是為了保家衛國,壯男又不得不上戰場,有親兄弟,有父子兵,也有同鄉或友鄰,當了兵,就有弟兄般的情誼。你我雖情深,但戰爭是殘酷無比的,說不定一時你命嗚呼,他確還在。正是在這種狀況下,人們都未戰先知,所以有啼血盟誓,交代後事的契約。
現代成語將‘’執手偕老‘’比喻人的愛情,也不是不可以。和平年代,什麼樣的追求都似乎比不上愛情這般美好的,一旦結婚後,夫妻倆人相扶相成,從而‘’執手偕老‘’就是最好的祝福,寓意白頭到老。
總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如今雖代表了愛情,但也不能忘了戰爭年代。那是戰友們之間的一種怎麼樣的情懷啊?他們用鮮血換來了和平,今天的我們才有機會享受在愛情般的甜蜜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記歷史,為國家富強而奮鬥!
-
10 # louanhuamingyouyicun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般用在對婚姻的承諾,表示希望與對方相知相守一輩子。語出《詩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忡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於蹉闊兮,不我活兮。於蹉洵兮,不我信兮。】
譯文:【戰鼓聲音響鏜鏜,鼓舞士兵上戰場。人留國內築漕城,唯獨我卻奔南方。跟從將軍孫子仲,要去調停陳和宋。長期不許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安營紮寨有了家,繫馬不牢走失馬。叫我何處去尋找?原來馬在樹林下。無論聚散與死活,我曾發誓對你說。拉著你手緊緊握,白頭到老與你過。嘆息與你久離別,再難與你來會面。嘆息相隔太遙遠,不能實現那誓約。】
我們從詩中可以看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意原本就是對婚姻的承諾,表示希望與對方一輩子相知相守。並無“讚美”之意。
現代人多在情書中引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詩言以表達要與對方相守一輩子的誓言和承諾。美好地承諾雖發自肺腑,故然美麗動聽.感人至深,但真正要白頭到老,就需要在幾十年風風雨雨中去踐行!
回覆列表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詩經?邶風?擊鼓》 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演變:
執子之手,與子共著.
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 “共著”,“同眠”,都是擬“偕老”變化而來的,在網路文章中廣為流傳。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原文註釋
擊鼓聲鏜鏜(震於耳旁), (將士們)奮勇演練著刀槍。 土牆和漕城修築正忙, 惟有我隨軍遠征到南方。 跟隨孫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亂的)陳、宋二國, 回家的心願得不到允可, 心中鬱郁憂愁不樂, (我卻)身在何方,身處何地, 我的馬兒丟失在哪裡, 到哪裡(才能)將它尋覓, 到那(山間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離離合合, (無論如何)我與你說過。 與你的雙手交相執握, 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嘆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難回家鄉。 可嘆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約竟成了空話。 詩文賞析:
這並非是一首愛情詩,而是描寫了戰士們在上戰場之前立下的誓約,“今日我與你一同奔赴沙場,無論生死都要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