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張張張
-
2 # 妞妞媽愛做菜
耐心很重要,我寶寶快一歲半了,這個年紀她已經完全能聽懂我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只是她還不會說話,不會表達,相同一件事情,如果我大聲吼她,她會跟我對著幹,如果我輕聲細語給她說話,她特別配合我,耐心很重要的,還要教孩子有話好好說。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
3 # 好記心錢雷
首先,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家長能解決的,我曾見過無數父母是博士學霸,孩子卻差的一塌糊塗的人,我也見過很多父母是文盲,目不識丁,但孩子卻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學霸,所以孩子學習不好到底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我們應該很清楚了吧。
然後,我們去探討,為什麼孩子的學習不好?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大家可以回憶一下,我們從小學一直讀書,到現在為止,你的成績好壞都有什麼決定的?第一,老師教的好不好?第二,學生有沒有認真聽?第三,學生願不願學?
其實我們把這些問題通通做個總結,我們會發現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其實就三點,第一能力不行,第二動力不夠,第三阻力太大。
能力不行,其實指的是學習方法不對,再怎麼努力,成績都上不去,就是他已經非常非常賣力了,但還是學不懂,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孩子多去請教老師,多去總結一些好的學習方法。
動力不夠,就是在他內心深處,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讀書,我讀書的動力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要幫孩子去找到,為什麼讀書這件事兒?
阻力太大,就是孩子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不好,親子關係就每天回家,爸爸媽媽可能什麼都不會問,只會問作業做完了嗎?成績怎麼樣等等這些負能量的給孩子洩氣的話,您試想一下,如果你每天回到家裡面,孩子都問你老爸,今天工作怎麼樣啊?什麼時候升職加薪啊?什麼時候我們再換個大房子啊?什麼時候我們開個好車呀?等等這些,請問你的心情怎麼樣?
師生關係是指老師和孩子的關係處得不好,有些時候孩子喜歡的老師他就會成績比較好,孩子不喜歡的老師成績比較差,所以我們需要培養孩子,怎麼去處理老師和他的關係,
同伴關係使孩子和同伴的關係,這個也是影響很大的,你想想如果一個孩子跟同伴關係不好,他每天去到學校裡面面對的都是疾惡如仇的人,想想如果你去上班,每天看你的同事都是這種嫉惡如仇,看你不順眼的,你是什麼心情?
重點是你有什麼不會的東西,如果師生關係不好,你不會去問老師,同伴關係不好,你也不去問同伴,到最後發現反而你被孤立了,
-
4 # 李媽媽的育兒觀
視覺能力訓練,提高孩子學習能力
孩子的眼睛,是從整體認知世界的 有一次,我去鄰居家做客,看到了有趣的一幕。 3歲多的樂樂正趴在地上玩拼圖,只見他用小手抓著每一個碎片,認真觀察,試圖將它插到正確的地方。當樂樂拼好了大半時,被一片綠色的碎片難住了。他拿起這個碎片,按顏色區分,找到了正確的位置,想把它放進去。但是,因為沒找對角度,放了幾次都沒成功。這時,他做出了令人驚訝的舉動,只見他從地板上爬起來,站到一米之外的地方,從遠處看了拼圖十幾秒,然後,快速上前撿起地上的碎片,一下子插了進去!
我被小傢伙的機智驚呆了!這一行為,不是用簡單的“聰明”二字就可以解釋的。直覺告訴我,樂樂之前也做過類似的事,他嘗過甜頭,所以這次做得更加順利。
多數人,恐怕不能完全解讀出樂樂這一行為背後的含義。怎麼努力都插不進去的拼圖,為什麼站在遠處看一會兒就茅塞頓開了呢?其實,這和孩子視覺發育的特點有關。
從3歲開始,孩子的視覺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他們在透過自己的方式重新認知世界。在拼拼圖時,雖然孩子還不能理解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但是,他已經能夠透過自己的方法來協調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我所說的“機智”!
孩子認識世界的角度,最初是從整體開始的。也就是說,他會把看到的世界當作一個整體的畫面。他們看到的,是一堆移動的形狀和顏色,在這幅圖畫中,他看不到一個個獨立的元素。 成人看到一個椅子時,很容易想象出它在另一個房間或者另外一個角落裡的情形,椅子擺在哪裡我們都認識,但是,孩子不一樣。一歲以內的嬰兒,會因為爸爸摘掉了眼鏡而感到陌生,他可能會盯著不戴眼鏡的爸爸看很久,才能確認。
但是,這種視覺上的分化能力從3歲開始逐步發展。一歲半的時候,我們把玩具從孩子眼前拿走,他會覺得這個東西從世界上消失了。但3歲時,即便我們把小兔子的臉和身體蓋起來,只露出長長的耳朵,孩子也能識別出這是什麼。這種根據部分視覺資訊推斷整體的能力,叫作視覺填充能力。
視覺填充能力,是學習力的基礎
絕多數父母都關心孩子的學習,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學習的結果是各種認知能力的綜合體現。父母必須建立在理解孩子發育的基礎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
小聰是一個小“神童”,從3歲開始識字,入學時已經能獨立閱讀大部分讀物。在班級裡,他以閱讀速度快著稱,說他“一目十行”一點兒都不過分。可是,到了三年級,語文開始有了閱讀題目,小聰開始在細節上犯錯。他劃分不好自然段,把握不住關鍵詞,回答段落大意的題目時,錯得很離譜。
小聰的媽媽很著急,我向她解釋:“孩子一目十行,很可能只是盯住某些關鍵詞,透過視覺填充和視覺想象猜測出大概的內容。但是,這些猜測可能不準,孩子如果沒有核實的習慣,就會在考試中吃虧!”
當然,也有很多和小聰完全相反的孩子。他們讀起書來非常慢,經常跟不上其他人的節奏。他們過於拘泥細節,經常回看之前的內容,但需要概括段落大意時,往往無法提升。這種時候,父母覺得孩子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其實不然。他們的視覺認知模式偏區域性、偏細節化,所以對整體意義無法凝練、昇華。換句話說,不是孩子腦子中沒有東西,而是被他的視覺模式影響了。 小聰的視覺模式,像掃描器一樣,喜歡從整體上觀察事物。另外一些孩子,他們的視覺模式像特寫一樣,喜歡從細節入手,逐漸、逐點地掃描。這兩種模式,都不是最好的認知模式。理想的視覺認知,應該既能從宏觀上整體地觀察,又能捕捉和分辨細節。並且,透過一些細節推測和補充出剩下的部分,讓視覺填充能力更好地為自己服務。
那麼,你的孩子到底屬於偏整體性認知還是偏區域性性認知呢?我們可以用一個小測試來驗證一下。先給孩子看一個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圖片,比如電話的圖片,問孩子:“這是什麼?”孩子很快地回答:“這是電話!”
接下來,你再給孩子同時看一些圖片。這些圖片都是電話缺少一部分的樣子,比如少了聽筒,或者少了連線聽筒的線。看到這些圖片後,再問孩子:“注意觀察它們,你看到了什麼?”如果孩子說:“還是電話!”那麼,他是偏向整體認知的。如果孩子說:“這個缺聽筒,這個缺線……”那麼,他是偏部分認知的。只有把第一個答案和第二個答案結合起來,才是整體加部分認知型的。 區分型別,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對孩子視覺填充能力的訓練,一定要從學齡前開始。上學後,孩子接觸到具體的知識,因為視覺能力不好而影響成績時,他們會對結果感到壓力。如果在幼兒時期,父母能早早地分辨孩子的視覺特點,透過遊戲增強孩子的整體視覺認知,他們就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獲益良多。 當然,對待整體認知型和部分認知型的孩子,有著不同的遊戲。
整體認知型的孩子,需要的是對於細節的掌控。如果孩子比較小,你可以透過辨認顏色教會孩子仔細觀察。外出時,隨意找一個空閒時間,讓孩子閉起眼睛,回憶媽媽今天穿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鞋是高跟鞋還是平底鞋等等。這些回憶,能夠提示孩子去關注細節。
這些偏整體認知的孩子大一些時,父母可以帶他去欣賞圖畫。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圖片,讓孩子觀察和描述。我們會發現,孩子很容易抓住實質,但懶得說或者說不出來細節。
這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裡面有幾個小朋友?他們都在做什麼?他們的表情如何……在父母的提示下,孩子會懂得觀察細節。當然,這些問題要與孩子的年齡相符合,既不要為難孩子,也不要讓孩子覺得問題太過於簡單。只要父母把握好尺度、耐心地引導孩子,孩子終究能學會觀察細節,遺漏的資訊也會越來越少。
相反,對於偏部分認知的孩子,父母要著重引導孩子形成整體認知。年齡小的孩子,我們可以透過拼圖遊戲,讓孩子構建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讓孩子知道,每一個整體都是由很多部分組成的。他們想要快速地拼好圖片,就要知道整體是什麼樣子的。當一塊碎片找不到歸屬時,爸爸媽媽要示範給孩子,大人會怎樣處理這個問題。當孩子能從整體的角度考慮這個碎片更有可能在哪裡時,往往能找到新的線索。當然,為了讓拼圖遊戲更有趣,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賽,或者故意讓孩子只拼一部分。透過改變遊戲的設定,增強遊戲的吸引力。
總之,孩子的視覺發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把握住機會,就會讓孩子的視覺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在處理各種知識資訊和圖片資訊時,就能夠更加遊刃有餘了。
回覆列表
首先父母要去剋制一下自己的脾氣,不能因為孩子成績差就去吼孩子
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下問題,本來孩子就成績差,可能孩子心裡也很難受,這個時候再吼孩子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
其次,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自己錯了也要跟孩子道歉,讓孩子知道你跟他是平等的!要多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平時要多跟孩子聊天,問清楚孩子為什麼成績差,知道成績差的原因才能好好解決掉這個問題。
最後,作為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平時跟孩子相處的方式,要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來對待,那樣孩子才不會感到有壓力,父母也不會總覺得孩子很差!
以上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