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趣驛站

    公元223年,劉備於白帝城含恨去世,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李嚴。按劉備生前之安排,諸葛亮主政、李嚴主軍,互相制衡。但為何到後來,諸葛亮卻可以輕鬆碾壓李嚴,軍政獨攬了呢?李嚴是劉備安排的一顆棋子,目的是為了制衡諸葛亮。同樣是託孤重臣,在職位和分量上,兩人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這也是導致諸葛亮能夠輕鬆除掉李嚴的最大原因。

    出身,資歷和官職。李嚴的出身就是南陽人士和諸葛亮差不多,可偏偏他先在劉表治下為官,後入蜀為劉璋所用,最後投降劉備。然而諸葛亮正兒八經的荊襄派系,所以要說出身李嚴比不過諸葛亮。然後再看資歷和官職,平定李成都後李嚴為興業將軍,諸葛亮為軍事將軍,屬左將軍府事,而且受到封賞和關羽,張飛,法正屬於最高。

    等到劉備稱帝的時候,李嚴只是輔漢將軍,諸葛亮已經是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死後,諸葛亮還領了司隸校尉一職。在劉備敗退永安的時候,李嚴為尚書令,負責輔佐劉備在永安的日常政務,這個是李嚴最大的仰仗,然而在錄尚書事的諸葛亮之下。到了託孤時,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這個是明確記載的。諸葛亮其實官職沒升,但讓劉禪視之為父,實權恐怖。而李嚴則給了中都護,中都護不常設,統內外軍事。這個也很厲害,相當於軍事大權由李嚴說了算。

    而李嚴鬥不過諸葛亮,主要是蜀漢兩個人才集團磨合中,出現了一些狀況,東州集團人心散亂,不如荊州集團的“向心力”,這是有蜀國政治上的歷史原因。其次,我曾經不止一次表明過,蜀漢有兩套官職體系,況且李嚴的“中都護”,極有可能是統率蜀漢的方面之軍,並非全部軍隊,更不是禁軍。

  • 2 # 莫言無悔

    劉備病逝於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個“亮正嚴副”的輔臣結構,即託孤於諸葛亮,並以尚書令李嚴為副。但是,劉備去世後,李嚴並沒有能夠起到輔臣的作用。相反,他還在八年後被廢黜和流放。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在這種斷然的決定背後,又有什麼深刻的政治原因呢? 上一集我們講了諸葛亮和劉禪的君臣關係,這一集我們講諸葛亮要處理的第二種關係:同僚關係。在蜀國,諸葛亮的同僚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李嚴。為什麼呢?同為顧命,並受遺詔。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臨終前曾“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李嚴傳》也說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而且劉備還“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這個安排,和孫策死後的情況十分相似。據《三國志》之《張昭傳》和《周瑜傳》,孫策臨終前曾託孤於張昭,周瑜也“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諸葛亮擔任的丞相和張昭擔任的長史都是文職,或行政長官;李嚴擔任的中都護和周瑜擔任的中護軍都是武職,或軍事長官。周瑜與張昭“共掌眾事”,李嚴與孔明“並受遺詔”。一武一文,一副一正,真是何其相似乃爾!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在劉備的心目中,李嚴就是周瑜,或者希望他是周瑜。 那麼,李嚴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嗎? 沒有。李嚴不但沒有能夠和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禪,反倒還在劉備託孤八年以後被廢,身敗名裂。這就和周瑜的情況完全不同,也為歷史留下了一個疑案。本集要講的,就是這個疑案。為此,我們必須把李嚴被廢的經過說一下。 據《三國志·李嚴傳》,事情大體上是這樣的: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安排李嚴督運軍糧。這時,李嚴已改名李平(為方便讀者,以下仍稱李嚴),正以中都護的身份代理丞相府的政務,催辦督運糧草自然是份內的工作。可惜李嚴的運氣實在太差。這年夏秋之際,連降大雨,軍糧無法如期運到前方。於是,李嚴就派人到軍中說明情況和想法,請諸葛亮回師(呼亮來還),諸葛亮也答應了(亮承以退軍)。但是,當諸葛亮退兵的訊息傳來時,李嚴卻故作奇異大驚小怪地說,唉呀,軍糧很充足嘛,為什麼要撤退(軍糧饒足,何以便歸)?又上表劉禪,說諸葛亮的撤軍是“偽退”,目的是誘敵深入(欲以誘賊與戰)。這當然不是事實,也會引起猜疑。諸葛亮只好把李嚴前前後後親筆所寫的書信都原原本本地拿出來給大家看(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這下子李嚴沒有話說(辭窮情竭),只能坦白交代,低頭認罪(首謝罪負)。 這就是李嚴被廢的經過,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情節可疑。第一,犯罪動機不明。《三國志》的說法,是李嚴要推卸責任(解己不辦之責),嫁禍於人(顯亮不進之愆)。前一條說得過去,後一條就有問題。李嚴的表文說得很清楚,諸葛亮的撤軍是“欲以誘賊與戰”。這明明是說他誘敵深入以退為進嘛,怎麼會是“顯亮不進之愆”呢?第二,作案手法拙劣。李嚴如果要陷害諸葛亮,他就不該這樣前言不搭後語,也不該留下證據和把柄。以李嚴之聰明,豈能想不到將來諸葛亮會“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第三,只有一面之詞。我們知道,蜀漢是沒有史官的,也沒有人為李嚴編文集。所以,李嚴的真實想法和說法,我們是永遠都不得而知了。不過,正如北京大學田餘慶教授《李嚴興廢與諸葛用人》一文所言,前述故事“過於乖謬,不符常情”,實在不像李嚴的所作所為。因此,田先生“頗疑其間另有文章”。 當然是另有文章的。中國古代的政治,是一種暗箱操作的秘密政治。公佈出來的材料,往往未必能夠代表事情的真相,甚至是掩蓋真相的。比如伏皇后的那封信,我就懷疑是曹操捏造的。諸葛亮當然不會偽造李嚴的信,卻不等於李嚴的“罪行”和“罪證”只有這幾封信。也就是說,李嚴肯定出了問題,但問題不會這麼簡單。 不過這並不重要,第一,李嚴認了(辭窮情竭,首謝罪負)。這就說明,諸葛亮至少是抓住了李嚴的把柄。第二,眾臣支援。據《三國志·李嚴傳》裴松之注,諸葛亮上書時,聯署者多達二十餘人,包括魏延、楊儀、鄧芝、劉巴、費禕、姜維。於是,李嚴被廢黜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梓潼縣)。三年後,也就是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嚴聽說諸葛亮去世,也發病而死。 李嚴被廢,對於蜀漢政權來說無疑是一件大事;而冰凍三尺,也絕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說,諸葛亮恐怕早就想解決李嚴問題了。這次事件,只不過提供了一個機會而已。於是我們就有了一個問題:諸葛亮為什麼要廢掉李嚴? 也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李嚴被廢,是他爭權奪利自取滅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是諸葛亮玩弄權術排斥異己。這就針鋒相對,我們也必須先把情況弄清楚了再說。

  • 3 # 密探零零發

    夷陵之戰後,劉備一敗塗地,退守白帝城,不久之後,就一病不起。在劉備臨終之時,他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然而,好久不長,李嚴就與諸葛亮鬧掰了。最後的結果是李嚴成為這場權力鬥爭的失敗者。那麼,同為託孤重臣,為什麼李嚴就鬥不過諸葛亮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穿越歷史一探究竟!

    李嚴是南陽人,與諸葛亮是老鄉。在早年,這個李嚴先先是跟著荊州的劉表混。後來,在曹操入主荊州後,他被任命為秭歸縣令。他乘機投靠了益州的劉璋,劉璋對他很是器重!隨後,劉備入川,劉璋派李嚴去阻擊劉備,李嚴則直接就率領部向劉備投降!劉備很開心直接任命李嚴為裨將軍。平定成都後,李嚴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李嚴歸附劉備後,文武雙全,勵精圖治。他先是與蜀國的重臣一起制定了《蜀科》,後又在地方上勵精圖治,平定叛亂,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大興土木,造福一方,可謂是文武雙全的能吏!也正是李嚴突出的表現,使他脫穎而出。在劉備臨終之時,選擇託孤於他與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當時,李嚴被任命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白帝城),以防吳國的進攻,而諸葛亮則回成都輔佐劉禪!

    然而,成為託孤大臣後,李嚴迅速蛻變,從精明強幹變得拖泥帶水,並且慾望也迅速地膨脹。他先是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以便自己也趁機加官進爵,但被諸葛亮加以駁斥,兩人就此鬧掰。隨後,諸葛亮調他去漢中增援,他卻乘機要挾,要劃分五個郡成立巴州,諸葛亮沒有同意,但為了平衡李嚴,上表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李嚴這才願意北上漢中。但其內心一直憤憤不平,改名為李平。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嚴負責督運糧草,上邽之戰大破司馬懿,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在此關鍵時刻,李嚴掉鏈子了,不僅糧草運不上來,而且還假傳旨意讓諸葛亮退兵。諸葛亮被迫撤軍,前功盡棄,功虧一簣。而李嚴在劉禪面前,還卻裝作一臉懵逼地問糧草充足,為何諸葛亮要撤軍呢?最後,諸葛亮和李嚴鬧到劉禪面前,諸葛亮將李嚴前後文書拿出來對證,李嚴自相矛盾,被劉禪一擼到底,廢李嚴為民,流放梓潼郡。

    同為託孤重臣,李嚴之所以鬥不過諸葛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李嚴自己作死,在北伐大事面前,翫忽職守,假傳聖旨,不僅欺君,而且導致北伐大業失敗,罪有應得,惹了眾怒,成為大反派,只能被諸葛亮吊打。二是諸葛亮勢力大,同為託孤重臣的李嚴是無法與其比擬的。在劉備去世後,劉禪年幼,諸葛亮成為相父,一手組建了蜀漢了領導班子,基本都是自己的人。而李嚴雖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但他並非是掌管蜀漢的全部軍事力量,也就相當於蜀漢的東部前軍總司令,並且隨著諸葛亮掌權後,他的軍權進一步被削弱,自身力量並不強大,比諸葛亮差遠了。

    三是劉禪對諸葛亮的支援,劉禪在北伐等大事上,與諸葛亮站在統一戰線上,並沒有因為趁機與李嚴一起扳倒諸葛亮。因此,李嚴在這場與諸葛亮的政治博弈中,孤立無援,處於完全的劣勢地位。如果他能夠再隱忍幾年,等諸葛亮去世後,他在露頭,尚有翻盤機會。只是這個李嚴在託孤後,私慾膨脹,被慾望矇蔽了雙眼,最後只能以失敗告終!

    李嚴被貶為平民後,哈一直期望諸葛亮可以重新起用他,他認為只有諸葛亮可以再次用他。然而,他還沒有等到這一天,諸葛亮就在公元234年去世了。當李嚴聽到諸葛亮去世的訊息後,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激憤而死!李嚴最終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完全就是其自作自受。各位,你們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會下令打擊敘境內的俄軍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