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照邊關
-
2 # 姑且說
自己有真本領,還能堅持找機會,看準機會跳槽,更關鍵是遇到了伯樂蕭何。
首先,落魄人韓信是有真才實學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韓信都能用最敏銳的目光與智慧,判定下一步形勢的發展,自己該往哪裡走,都保持有獨特的軍事才能,這是韓信可以發家的基本。
其次,無論在楚營還是漢營,韓信都極力推薦自己,為自己爭取機會。而在楚營出頭無望後,即便楚營處在非常強大的地位,他毅然決然離開,投奔了弱小的漢營。在漢營,他積極的向上級推薦自己,展現自己,最終得到蕭何認可。但是在蕭何無法真正發揮她全部才能的時候,又毅然決然離開,直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承諾了大將軍的位置。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遇到了伯樂蕭何。如果沒有蕭何的賞識與極力推薦,如果不是蕭何苦苦挽留與慧眼識珠,韓信不會進入劉邦法眼。而韓信離開漢營,也不會有人挽留,這顆明智,可能就湮沒在灰塵中了。
所以,韓信可以成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完成命運逆轉,可以說是有自身之努力,更有伯樂之賞識,缺一不可。
-
3 # O亮劍O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 施捨,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秦二世二年(前208)韓信投奔項梁,參加反秦鬥爭。項梁陣亡後歸屬項羽,任郎中,曾多次獻策,都未被採納。
劉邦受封為漢王后,韓信即由楚歸漢,初任連敖,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仍未得到重用;一度亡去,丞相蕭何親自追還,並極力向劉邦保舉說:要想爭奪天下,非有韓信不可。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他認為,項羽雖然霸天下而臣諸侯,但百姓不擁護他,所以其強易弱;相反,漢王入關後紀律嚴明,與民約法三章,得到秦民擁護。因此,假若利用吏卒企望東歸的心情,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漢二年(前205),劉邦兵敗彭城(今江蘇徐州)後,他迅Superb兵與劉邦殘部會合滎陽,阻擋了項羽的攻勢。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時,韓信則率兵在項羽的側翼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他在擊魏時,先以疑兵佯渡臨晉,主力卻出其不意地奔襲安邑,於是俘虜魏王豹,平定河東郡。
隨即又進擊代、趙。漢三年十月,韓信在破代後,率兵東下井陘擊趙。當時趙王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在數量上居於絕對優勢。韓信一面以輕騎兩千人伺機偷襲趙營,同時以主力萬人背水為陣,誘使趙兵傾巢出擊。隨後漢軍兩面夾攻,獲得全勝,趙王歇被虜獲。
漢四年,韓信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被解除兵權,徙為楚王。韓信就國後,經常陳兵出入,被人告發謀反。高帝六年(前201),劉邦採納陳平的建議,偽遊雲夢,伺機逮捕韓信,帶至洛陽,赦為淮陰侯。十年,代相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
韓信原與豨暗通聲氣,次年又部署家臣詐詔赦諸官徒奴,企圖襲擊呂后和太子,結果為人告發。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偽稱高帝班師回朝,將韓信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
4 # 洋蔥頭008
韓信是如何成功的?主要有三個原因:
1.忍辱負重—“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為天下之不能為之事。”
2.遇伯樂,千里馬展露頭
3.韓信雖出生平民但是從小就於總不同。(先天優勢)
一.先說韓信的性格特點與優勢,韓信放縱不拘禮節,然而卻精於兵法慘殺死的原因。太史公曰: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
可見,韓信雖出生平民但是從小就於總不同。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等。韓信的才敢是超於常人的。對此無需懷疑,很多名家都對齊有積極評價。比如:1、劉邦: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2、蕭何: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3、劉邵:膽力絕眾,才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出自《人物誌》)
4、姜維: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出自《三國志》)
5、司馬遷: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馮衍:昔者韓信將兵,無敵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見,威執項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時,就烹於漢。
6.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如上,我們可以概括為項羽富有才幹,具備為將的基本素質。
二,韓信的成功離不開蕭何這個伯樂。(人和)
韓信先後投奔了項梁,項羽。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韓信帶著懷才不遇的悲憤心情離開項羽投到劉邦旗下。(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當遇到蕭何後,他的命運發生了轉變。蕭何多次與韓信談話,發現韓信是一個大將之才,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
劉邦因為蕭何離開,以為蕭何也跑掉,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拜韓信為大將。可見如果沒有“伯樂”蕭何識出韓信這匹千里馬,他一生只可能做到一個小吏。蕭何對韓信的一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韓信能進能退,忍辱負重,不同凡響的性格特徵。
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欲成大事者,需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胯下之辱對於 一個大丈夫而言是極致的侮辱,但是韓信忍下了,體現了韓信的大將風度,從這件小事我們可以初窺韓信日後叱吒戰場的英姿。
綜上,憑藉自身的先天優勢,後天的人生機遇,也就是遇到蕭何的鼎力幫助,加上自身靈活忍耐的性格特徵,韓信從一個衣食難以保證的平頭百姓逆襲成功,成為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見:《淮陰侯列傳》《史記·高祖本紀》《三國志》《人物誌》《資治通鑑》等。
回覆列表
這裡談不上如何成功,也沒有特別需要大書特書的地方,英雄不問出處!
韓信首先是對軍事痴迷,只想帶兵打仗,因為有這個愛好,韓信就瘋狂的迷戀研究行軍打仗的一切知識,而且韓信有一點是很難能可貴的,他會靈活讀書,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善於自己總結分析,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
其次,韓信這個人目標明確,就是當帶兵的大將軍,不當小兵,為了這一目標,韓信不斷地變換陣營,尋求機會,這一點很像後世的好萊塢明星史泰龍,為了目標堅持不懈,最終韓信遇到了伯樂蕭何,從而得到了劉邦的賞識。
其三,韓信用兵,常常是在考慮嚴謹的基礎之上,一戰成功,不會出現敗仗的可能,用兵又狠又準,無愧謀勝派兵仙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