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澀貓文字控

    需要去幼兒園。畢竟孩子今後不是孤立的個體,不可能在父母身邊一輩子,父母也不可能為孩子一直創造一種特殊的環境,還是要在集體中生活。

    去幼兒園,讓孩子接觸其他的個體,看到生命的多樣性,從而更開啟自己,學會分擔分享,協同合作,開啟同齡孩子之間的世界。

  • 2 # 明月入懷618

    我是一名從教34年的人民教師,在這期間自己辦了一所幼兒園,擔任了五年幼兒園園長。至於小孩在父母身邊好,還是在幼兒園度過童年好這個問題,我這樣認為:

    孩子三歲之前,必須父母在身邊進行身心的陪伴,這樣孩子就有安全感。因為孩子三歲之前,對父母的依賴感很強,當孩子需要父母陪在身邊時,如果父母缺失了,可能等父母再次回到孩子身邊時,孩子已經不再需要你了。孩子三歲之前,父母的缺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首先,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三歲之前,是安全感的建立的關鍵期。而且孩子三歲之前的幸福感一旦建立,一般終生都會受益,對他們以後Sunny性格的形成很有幫助。在別的孩子嘴裡每天唸叨的都是今天爸爸媽媽陪我做了什麼時,他的生活因父母的缺席,卻是一片空白,容易導致孩子對生活嚴重缺乏安全感,膽小,不自信,甚至自卑。

    其次,孩子和爸爸媽媽疏遠。沒有和父母的朝夕相處,彼此缺乏瞭解溝通,在孩子心理留下更多的往往是,父母的“拋棄”,對父母的不信任。有的父母關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吃飽、穿暖,對孩子細膩的心理變化容易忽略,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心理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往往容易導致孩子對父母的失望,從而親子間情感越來越淡。

    然後,對孩子養成不良習慣是不利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誤,不斷修正的過程。三歲之前,是寶寶好習慣的初步形成期,壞的習慣一旦形成再改掉就很不容易。

    最後,不利於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安全感強,表達的慾望也強,若跟在老人身邊,老人一般比較喜歡安靜,若過早的把孩子送入集體環境,畢竟集體環境孩子多,沒有人能像父母一樣及時察覺到孩子心思細微的變化。寶寶三歲之前,處於高度模仿期,父母多陪他們,多交流,益於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如果父母的缺席,可能導致孩子說話晚,不愛表達,易羞澀等。

    可是,孩子到了3---4歲,必須去幼兒園了,去幼兒園對孩子生活規範,生活習慣,性格養成,品格培養等非常有幫助。

    孩子到了幼兒園,可以培養這些能力。

    第一,孩子自我意識的培養:告訴孩子什麼東西是他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他的東西歸他個人保管和支配,被人的東西也是一樣。如果想借用別人的東西一定要有禮貌。

    第二,教給孩子基本的禮儀嘗試,與小朋友們和睦相處。第三,告訴孩子幼兒園的誘惑,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第四,培養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五,教給孩子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措施。

    第三、教他先學會怎麼玩,在玩中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自制能力及各種社會禮儀等等,只要是對孩子將來有幫助的各項能力及習慣,不妨在遊戲、玩樂中灌輸給孩子,切忌交給孩子學校的知識,諸如拼音,數學等,否則只是揠苗助長!我也是一個教育者,同時也是孩子的母親,我覺得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第四、教給孩子吃苦耐勞的品格。

    日本孩子一般都要經過吃苦夏令營的鍛鍊。美國父母則有句話說:讓孩子的膝蓋傷痕累累。啥意思,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摔打,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再跌到,再爬起來。百鍊成鋼,以此來磨練孩子的意志。

    總之,孩子三歲之前,必須在父母身邊,孩子三到四歲,就該上幼兒園了,更有利於孩子習慣,品格的養成。

  • 3 # 蔣新國

    看到這幅畫,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的確,幼小的生命不能也不應該脫離母愛和父愛。動物尚知拋開一切繁忙和追逐,用心用情去憐惜、呵護自己的孩子。而在名利角逐的當今社會,許多為人父母者確做不到。

    把孩子一股腦的送進寄宿幼兒園,寄宿學校,然後騰出時間忙自己的工作事業。而且振振有詞,一切辛苦忙碌都是為了孩子。殊不知,孤單一身的孩子在離開父愛母愛的時候有多麼悲傷,幼小脆弱的心靈又會蒙上怎樣的陰影?

    說到這,要有人義憤填膺了:在家看孩子不去掙錢喝西北風養活他們啊?孩子早晚要獨立,能依賴父母一輩子嗎?不上幼兒園不學習長大能有出息嗎?

    可我也要反問兩句:假如失去孩子,你掙再多錢還有意義嗎?孩子是不能依賴父母一輩子,可當你滿鬢滄桑時怎麼還是放不下牽掛?不上學肯定沒出息,但大學裡走出的全是有出息的人嗎?

    我決沒有“上學無用論”,誤人子弟的意圖!我要說的是如果在父母與幼兒園之間做選擇,孩子跟著父母肯定要比跟著幼兒園的老師幸福;但上幼兒園,又是人生之旅不可或缺的奠基石,也是通往生命巔峰的里程碑!

    我們應該做的是,盡最大可能停一下繁忙的腳步,停一下疲憊的身軀,去多呵護一下孩子,多關心一下孩子,留一點空閒給孩子,留一點空閒給自己!

  • 4 # 彩虹島聽音樂

    每個家長都特別喜歡自己的小孩子,都喜歡把自己的小孩子帶在身邊,但是我建議,小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就要讓他去到幼兒園去學習,受到幼兒老師的專業教育和學習。小朋友們呆在一起,有他們的語言和樂趣,會學到好多跟大人們在一起學不到的東西

    有小朋友的家長都深有體會,所以小孩子的童年也很重要,小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要讓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快樂的成長,將來都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共建我們美好的家園

  • 5 # 育兒有故事

    童年像一幅畫、一首歌、一場夢、一本書,天真爛漫、五彩繽紛。童年的成長經歷對孩子遠期的成長、發展具有影響,如何給孩子構建一個金色童年成為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關於您的問題,我認為肯定是幼兒園度過好,我跟您說下有哪些好處?

    1、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認知人生的第一堂社會課,透過在幼兒園與老師、同學的互動,能夠上孩子接觸相比家庭更多的人與事物,有助於增強孩子對社會的認知。

    社會交際能力是人在社會中生存、發展的必備技能,孩子進入幼兒園必然會與同學交朋友,會與同學、老師進行語言與情感交流,會與同伴一同遊戲,在幼兒園學習過程中孩子會懂得團隊協作,懂得分享、懂得欣賞。這些均會鍛鍊孩子的交際能力。

    如果不上幼兒園,孩子只能夠與父母、祖輩進行溝通,交際的範圍有限,並且父母、祖輩均溺愛孩子,極不利於孩子對社會形成正確的認知,也不利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

    2、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您將孩子留在身邊我想孩子的生活很多均需要您來料理,但是進入幼兒園,老師會培養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等生活能力,會慢慢地擺脫在家裡過度依賴父母的情況,有助於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3、鍛鍊孩子意志力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父母讓孩子堅持天天上學,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傳達“做事必須持之以恆”的資訊,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意志力。當然那些上幼兒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就另說。

    4、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

    現在的幼兒園基本上是“玩”,“玩”的專案豐富、有趣,讓孩子樂此不疲,而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則能夠鍛鍊身體,提升孩子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

    5、提升孩子快速適應小學環境

    孩子如果待在家長身邊,孩子進入小學時必須慢慢地適應小學這個新環境,而上過幼兒園的小朋友通常能夠快速切換,並且能夠遵守小學的各項規章制度與學習規則,能夠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可見,上幼兒園能夠為小學入學夯實基礎。

    雛鳥總要展翅高飛,當孩子到達3歲的入園年齡時,無論您多麼地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適應,也應當放手,孩子總要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當然,孩子的童年也缺少不了父母的陪伴,當孩子放學、休假在家的時候便可以多多的陪伴孩子。

  • 6 # 夢田的稻草人

    我是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從學科上來說,童年期是指的兒童6-12歲這個階段。事實上,0-6歲這是一個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其中我們把幼兒園3-6歲這個階段稱為幼兒期,這也是一個孩子出生後第一個腦發育的加速期。您提到幼兒園的事,所以我推測您的孩子還處於幼兒期。

    每個階段的兒童都要面對各個階段的成長任務,幼兒期的孩子要完成從父母身邊走向社會的過渡,完成心理上的自我長成和第一次母子分離,要發展思維、語言、自我意識、道德認知、社會化等等,還有遊戲。

    我想重點講一下游戲,因為兒童是在遊戲中成長的。幼兒期的孩子還有不可缺少的遊戲,包括以物代物,角色扮演,包括社會會角色扮演,那是兒童象徵性遊戲發展的最高水平。孩子的成長特別需要這樣的社會性環境。

    基於上述兒童發展的內在需求本身,想問您父母的陪伴能在多少程度上給到孩子?兒童腦發育和認知發展的關鍵期,需要專業的科學的指導,一般來說,家中的父母都是老人,且不說教育理念,從兒童身心發展的角度,都不可能比幼兒園老師引導得更好的。

    另外,幼兒園裡所獲得的社交技能也是在家中老人身邊所不同的,那是將來孩子升入小學提前學習和適應社會的非常重要的一環。

  • 7 # 育鄰人

    孩子的童年需要和同齡同伴一起玩,同時有父母的關愛。現今“庭院”已不多見,幼兒園擔負起了同齡孩子一起遊戲的“中介”

    每個人都需要被呵護、平等、保護他人,這三種角色的體驗。孩子在與小夥伴一起遊戲中可以體驗到平等【同齡】與保護他人【比自己小】,有父母相處可獲得來自父母呵護的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車起步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