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雞毛蒜皮的事

    朱載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即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

    朱載坖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後繼位。少年時因其母親杜康妃失寵,又非長子,所以很少得到父愛。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他信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採納閣臣高拱、張居正等的建議,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朱載坖用人不疑,使得隆慶一朝及萬曆初年的明朝國運中興,社會較為穩定,經濟發展,海內大治,史稱此為隆慶新政[1][2]。 但因為沉迷媚藥,導致荒於政事,最終一病不起。

    隆慶六年(1572年),朱載坖病逝於乾清宮,在位六年,終年三十六歲。廟號穆宗,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於十三陵之昭陵。

    愛新覺羅·載淳[1](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同治帝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軍之亂到同治七年(1868年)為止。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 2 # 靈魂有趣

    明穆宗朱載坖(jì)和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兩人廟號相同,又都是“載”字輩,是巧合嗎?

    當然是巧合!

    先看兩人的廟號——穆宗

    穆宗,“佈德執義”曰“穆”,乃褒義。穆宗幾乎都是短命皇帝,如漢穆宗(27歲)、唐穆宗(30歲)、明穆宗(36歲)、清穆宗(19歲)等無一不是英年早逝。

    (漢穆宗劉肇)

    而其中的明穆宗在位6年去世;清穆宗在位13年,但僅僅親政2年便去世。明穆宗在位期間有“隆慶新政”,清穆宗在位期間有“同治中興”,但是兩人本身並無大功,而且在位時間或親政時間又那麼短,也沒有多大作為,廟號同為“穆宗”,僅是“有跡可循”的巧合。

    再看兩人名字的輩分——“載”字輩

    1.先說明朝皇室起名的輩分排序。

    (明穆宗朱載坖)

    明朝皇室起名的輩分排序早由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好了,排序如下:

    太子朱標家: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秦王朱樉家: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

    晉王朱棡家: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

    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

    而明穆宗朱載坖是朱棣的子孫,其父為明世宗朱厚熜,都嚴格按照明太祖朱元璋規定的輩分排序起名。

    所以,明穆宗朱載坖的“載”字輩其實早在朱元璋時期便定下的。

    2.再說清朝皇室起名的輩分排序。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清朝皇室前期的起名規則不同於漢人,而是遵從滿人的傳統。除了都是姓愛新覺羅外,名字都比較隨意。如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他的次子叫做愛新覺羅·福全,若是按照漢人傳統,父親和兒子的輩分肯定不能相同,所以清朝皇室前期的起名規則就不同於漢人。

    直到了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康熙皇帝時期,清朝皇室起名的輩分才開始有規則。康熙皇帝選擇了“胤、弘”二字作輩分;乾隆皇帝選擇“永、綿、奕、載”四字;道光帝續了“溥、毓、恆、啟”四字;咸豐帝又續“燾、闓、增、祺”四字;

    最後清朝皇室的輩分排序為:“胤、弘、顒、旻、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從康熙的兒子起,清朝皇室都按照此輩分排序命名。

    所以,明穆宗朱載坖和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兩人都是“載”字輩僅是巧合。

    綜上所述,明穆宗朱載坖和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兩人廟號相同,又都是“載”字輩,純屬巧合!

  • 3 # 採菊東蘺下

    應該是巧合。

    古人取名講究排字輩。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他的子孫取名,第一個字一定要用輩分,第二個字用“木火水金土”的順序為偏旁。他還規定了每個兒子家的輩分取名順序。比如燕王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他家裡的輩分就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所以朱棣的兒子叫“朱高X”,明穆宗朱載垕是“載”字輩。

    清朝康熙給兒子取名用“胤”字,孫輩用“弘”字,曾孫用“永”字。乾隆給後人規定了“綿、奕、載”,道光又定了“博、闓、恆、啟。”清穆宗載淳,也就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她的母親就是慈禧太后。

    取名,一般都體現祖宗文父輩對後世子孫的鼓勵期望和祝福。即使在近代,很多聚族而居的大族,甚至在平民百姓家族中,都有很多都制定了世系字輩。

    比如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他家的字輩是“立顯榮朝士,文方運際祥,祖恩貽澤運,世代永承昌”,可以知道毛澤東是韶山毛氏“澤”字輩。

    甚至像我家,據我所知,往上五代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可是我爺爺幾兄弟,都是“雙”字輩,我爸三兄弟是“其”字輩。

    所以說明穆宗和清穆宗都是“載”字輩純屬巧合。

  • 4 # 小姚的記錄

    明穆宗與清穆宗都是“載”字輩,純屬是巧合。只要你查過資料結合史實,不難得出這個結論。

    一、朝代背景不同,名字當然無關聯

    很多不熟悉歷史的小夥伴就問了,明穆宗是和清穆宗是誰呀,他們的名字是什麼呢?

    明穆宗朱載坖(ji),明朝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隆慶六年(1572年),朱載坖病逝於乾清宮,在位六年,終年三十六歲。廟號穆宗,諡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於十三陵之昭陵。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北京紫禁城養心殿,終年19歲。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從兩位的簡介中不難看出,兩位同處於明清王朝後期的皇帝確實有巧合之處,兩人同為載字輩,又在死後廟號均為穆宗。但兩人確實只是巧合,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可以說是死敵啊,怎麼可能有關聯。

    清王朝是在推翻明王朝的統治下建立的,清朝期間也有人不斷反清復明,明清肯定是死敵啊,再說兩位出生相差快300年,肯定是沒有聯絡的。如果有人說,你這說的不能說服我,彆著急,咱是又史實資料為證的。

    二、明清皇子取名都有依據的,兩人名字同為載字輩純屬巧合

    1、明穆宗名字是朱載坖(ji),他的名字是誰取的,又是依據什麼來取的呢?其實明朝所有皇子的從建文帝朱允炆開始都是三個字,中間一個字都是在出生時定好的,最後一個字的偏旁也是定好的,這到底時怎麼回事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實行皇子封王制度。除了長子也是太子的朱標和第二十六子朱楠早逝,他為剩下的24個兒子的後代們制定了取名字的原則和方法。朱元璋首先為24個兒子每個人賜20個字,每個字為一世,即中間的那個字,從孫子朱允炆輩開始實行。

    例如:東宮太子: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當然由於朱允炆被自己的叔叔朱棣奪走了皇位,所以明朝都是以當時燕王的輩分走的: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當然明朝也沒能延續20世,只到“由”字輩就已經亡國。

    而明朝皇子最後一個字的偏旁都是以“火土金水木”五行來命名的。所以,明穆宗朱載坖(ji)的“載”是他的祖宗開國皇帝朱元璋給他定好的。

    2、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其實跟明朝相似,清朝所有皇子從康熙的兒子開始名字的第一個字都是定了的。約自康熙皇三子胤祉開始,皇子命名正式採用新規制,前一字均同,後一字從相同部首中選擇。凡康熙帝諸子都以“胤”為第一字,從“示”部中選第二字賜名。凡是康熙皇孫即“胤字輩諸皇子的兒子們—都以“弘”為第一字,從“日”部擇第二字賜名。康熙帝皇曾孫,前一字用“永”,後一字從“玉”部。

    而到了乾隆年間,又規定永字輩以下依次以綿、奕、載、奉為第一字;道光六年將“奉”字輩改用“溥”字,其下又增毓、恆、啟三輩;咸豐七年,又在啟字下續燾、闓、增、祺四字。而真實情況是其實皇帝嫡系一脈在清穆宗載淳就以斷絕。後來的光緒帝和宣統帝就是過繼承嗣。

    所以說清穆宗的“載”字是乾隆帝弘曆所賜。

    由此可見,明穆宗和清穆宗“載”字輩都是人家祖宗給賜下的,真真是沒有聯絡,純屬巧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做倉管excel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