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咫嵐陳賢忠
-
2 # 徐鐵人
很多人不懂咖啡,以為咖啡就是苦罷了,以至於我遇到幾個不懂咖啡的老闆竟然開起了咖啡館,一問他們用什麼豆子,結果無一例外都使用最便宜的垃圾豆!因為老闆以為反正都是苦的,苦還能有什麼分別嗎?所以,乾脆就買20塊錢一包(一磅)的垃圾豆,這種豆原本是咖啡館磨出來散發咖啡香味兒的,或者讓新人練手的。
咖啡你可以不懂,但是咖啡的味道還是很容易辨別出來好壞的。
咖啡大體上有兩種口感:一種咖啡偏酸,一種咖啡偏苦,但是偏苦的咖啡裡也有酸味兒,偏酸的咖啡裡也帶著苦味兒。
一杯不好的咖啡往往是因為豆子品質不好、沒有烘焙好、放的時間太久而口味不佳。所以不好喝的咖啡要麼有雜味兒、要麼有焦糊味兒、要麼就像過期的堅果那樣有油蛤喇味兒!而一杯好的咖啡則會有豐富的口感,有的有很純粹的味道、有的帶著花香、果香、蜜香,尤其是單品咖啡,好的咖啡豆製作出來的手衝咖啡味道不刺激、沒有焦糊味、苦也是淡淡的苦、酸也是愉悅的酸吧……一般來講,日曬的豆子味道比較厚、苦味強烈一些;水洗的豆子味道比較薄,酸味兒比較明顯一些……
-
3 # 驕陽愛營養愛健康
一杯咖啡的好壞,要從豆子說起!豆子的處理方式、烘培深淺,產地品種,都與咖啡的品質和風味兒息息相關。
深褐色的整粒咖啡豆,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然而咖啡鮮亮的紅色果實卻少為人熟知。
採摘後的紅色漿果還要進行一系列的精緻處理,
雖然這些只是農場級別的初級加工,但對咖啡的風味有著很大的影響。生豆的處理方式主要有日曬處理法和水洗處理法,還有很多混合式處理方法,包括去果皮日曬法,半水洗處理法,蜜處理法,這些方式都會不同程度的提升咖啡的甜味,酸味與濃郁度。生豆處理之後,另外一項影響咖啡風味和品質的關鍵工藝便是烘培了。
作為整個咖啡製作過程中最精細的環節之一,生豆烘培的時間與溫度都可以精確到以秒以度為己計。咖啡師必須把控得當,才能讓咖啡豆的風味完美綻放,達到酸、甜、苦的最佳平衡。
經常喝咖啡的人,一杯咖啡的好壞,輕輕品嚐一口就能衡量出標準。而對於不常嘗用咖啡的新手,確實不知道該如何品鑑。
咖啡如果明顯的有煙味、焦糊味,則可以說明咖啡烘培失敗或者萃取過度,只有過度烘培的才會產生焦糊味,同時入口的味道會有酸澀難入口的感覺,真正好的咖啡酸度應該是非常柔順的過程,而不應該是強烈刺激的醋酸。
當咖啡入口很後鹹,證明這個也是烘培缺陷所致,雖然有些日曬咖啡豆淡淡的鹹味兒,有子時會讓咖啡風味更加有層次,但更多的時候大家能感知出來的鹹咖啡往往給人感覺就是一杯生抽。
如果苦的和中藥一般,這個大多是因為烘培失敗導致的,好的咖啡應該是能讓人接受的微苦,不加糖也能讓人接受。
從飲用還是香氣而言都應該是略帶焦苦味道,適度的苦味能贏到提神解乏的作用。作為一杯咖啡,結合人的味覺帶一點苦味,同時能有效刺激味覺,而不是僅僅像杯果汁一樣反而乏力。
如果你在品鑑一杯咖啡時,沒有以上的觸覺感受,反而苦澀感之後略帶回甘,同時香氣撲鼻,那麼恭喜你喝到了一杯合格的好咖啡。
當然不同的咖啡豆子所產生的風味也不一樣,有的偏酸,有的偏苦,但是所產生的味道卻是會給人帶來舒適的口感,不能以一種味道泛泛而論,是所有的咖啡豆產生的風味。
各個產地的咖啡其實更多的是風格差異,並沒有完全的高下之分,自己喜歡的也是最好的。
-
4 # 咖小斐
怎樣的一杯咖啡才算是好喝的咖啡?
1.前幾年在門店工作的時候,店裡會經常有顧客來說:你們店的咖啡好喝!詢問具體原因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說:咖啡味道很濃!
所以:對於這些顧客來講,“味道濃”就是好喝的咖啡。
2.後來,給一家精品咖啡館做運營培訓時,會有朋友說:這家咖啡館的味道很好,因為咖啡的苦味很低,酸度較高,帶有一些柑橘的風味,但我很喜歡。
所以:對於這些顧客來講,“帶有酸味的咖啡”就是好喝的咖啡。
3.有次過年回家,自己帶了中度烘焙的哥倫比亞,酸味和苦味較為平衡。使用掛耳衝煮的方式給母親喝,母親卻說好苦。因為母親之前一直喝的是雀巢的三合一速溶咖啡,是沒有苦味的。
所以:對於母親而言,“有甜味的咖啡”就是好喝的咖啡。
4.5年前,自己剛入門,那個什麼認為什麼是好喝的咖啡呢?就是要符合“金盃準則”,擁有完美的萃取率和濃度,然後再去品嚐咖啡。
所以:對於剛入門的自己,“符合金盃準則”就是好喝的咖啡。
5.不知不覺,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5年有餘,從一名“咖啡師”過渡到“咖啡培訓師”以及“運營管理者”,每天基本都是2-3杯咖啡。
在除錯咖啡的時候,不會以追求“金盃準則”為標準,而是在經過不斷除錯之後,做出的咖啡能符合咖啡豆本身具有的風味特徵且能被絕大多數顧客接受。
所以:對於現在的自己,“顧客喜歡的咖啡”就是好喝的咖啡。
最後:製作咖啡的資料只是一個參考,符合自己口味需求的咖啡就是好咖啡。
-
5 # 發呆的犇犇
咖啡的好壞有標準嗎?
有的人喜歡偏酸,有的人喜歡偏苦,有的人對特殊風味情有獨鍾,如何判斷好壞?
我且從咖啡萃取度來解釋下“好咖啡”
SCA有“金盃理論”,也就是說用濃度1.15%-1.35%,萃取率在18%-22%的咖啡才是金盃咖啡。
我們發現,在實際上衝煮過程中,並不是所有咖啡豆適合這個標準值。
原因是,萃取每一種豆子所需要水的硬度都是不一樣的,我用一個影片來解釋下
-
6 # 重慶美味學院Matthew
什麼樣的咖啡才能算的上是一杯好咖啡,好咖啡要從源頭開始把控,在咖啡行業中有一個叫做COE-Cup of Excellence-超凡一杯的組織,專門檢測各個國家生產產的咖啡生豆質量,以提高咖啡品質,保證交易的公平公正性.
今天就來為喜歡咖啡的朋友們介紹一下COE-Cup of Excellence-超凡一杯.Cup of Excellence,簡稱COE,是一種精品咖啡評級制度.Cup of Excellence制度的起源:讓生產者有動力種植高品質咖啡的理由,不僅是“我要種出美味的咖啡!”的這種自覺,還要有高利潤.因此出現精品咖啡品評會,採用COE制度,根據分數評價排名.COE舉辦頻率及流程:此會每年舉行一次,精品咖啡的栽培者將自己最好的咖啡豆交由此會的國內或者國際審查員審查.經過至少五次品評,被認為最高階的咖啡豆將被贈與COE的稱號.
此評價制度於1999年巴西的咖啡生產團體開始採用,現在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及尼加拉瓜等地方廣泛採用,有普及化的傾向.COE的作用:冠上COE稱號的咖啡,可以在以精品咖啡為主的國際網路拍賣上高價交易.這個制度不僅提升咖啡莊園的生產慾望,亦能提升對咖啡莊園及其附近區域的評價與當地的知名度,進而增加咖啡交易量,具有多重效果.目前舉辦Cup of Excellence杯測賽事的國家有:
1、薩爾瓦多 El Salvador
2、尼加拉瓜 Nicaragua
3、哥斯大黎加 Costa Rica
4、巴西 Brazil
5、蒲隆地 Burundi
6、哥倫比亞 Columbia
7、瓜地馬拉 Guatemala
8、宏都拉斯 Honduras
9、墨西哥 Mexico
10、盧安達 Rwanda
杯測評比後的總分,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單項分數所代表的標準:
1)CoE評分表有八大評項,每個評項最高分是8分,最低分是0分,加權36分,因此總分是100分.
2)6分代表這個專案達到CoE競賽級的標準,屬於良好的品質(fine),如果完全無法接受,則給0分(unacceptable),如果是品質是普通則給4分(Poor),如果非常優秀,甚至完美,則給8分(great)
3)總分的判別:
若總分在70~79分間,這個樣品屬於一般較優的商業豆
若總分在80~83.5分割槽間,這個樣品屬於精品咖啡
若總分達84分以上,這個樣品屬於CoE競賽級,也就是有優勝豆的高水準
市場上的分級咖啡種類:
A、卓越咖啡(Cup of Excellence)
B、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
C、高階咖啡(Premium Coffee)
D、一般流通品(Commodity Coffee)
E、規格外的咖啡
F、生產國國內消費專用
回覆列表
適合自己口感的咖啡、就是好咖啡。我喝咖啡二十多年,從二元伍角到二百多一杯,從喝完吐到接受、習慣、上癮,未曾間斷,每天二至三杯。可以用”體驗深刻”去形容。
咖啡對我而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須品”。我嘗試喝過很多不同產地的品種,不論是煮或泡,第一口猶為重要的。溫度、水、糖份直接影響到咖啡的“香濃度”。
我與咖啡結下不解之緣,無可否認,咖啡有“提神作用”。只要呷上一口滑過舌尖,那股澀香、就能感覺,瞬間暖胃、回味綿長。
好的咖啡,能使人心曠怡,從“果香”滲透出“濃郁”就像一種魔水,富有神奇般的質感。因此,我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價格問題,而是隻有“適合自己口感”的問題。來來去去,還是擇選自己喜歡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