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s憂傷的心

    與關羽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蜀中人口稀少、人口總量、只有區區近百萬!能用徵集的兵馬不足十萬。加之人才奇缺,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君主劉禪昏庸無能!奸臣當道。以至蜀國、山河日下、一直吃劉備時期留下的老本。綜合以上……蜀華人才儲備不足、將星後繼無人。君主平庸無能!豈有不敗之理!!

  • 2 # 四川達州人

    怎麼可能?

    劉備之所以不能成功,是綜合因素。

    劉備起點低

    三國是世家社會。

    劉備出身低微,沒有家族力量。起點低。沒有名聲,無法獲得世家與士子的認可。

    譬如,劉備短暫掌握徐州,很快就丟失。因為劉備沒有名聲,徐州三大家族陳矽不認可,曹豹勾結呂布,趙家根本不理會。

    到了荊州,蒯蔡兩大家族寧願投降也不願意請有能力抵抗曹操的劉備,就是因為不認可劉備的能力,不認為劉備有資格領導自己。

    再看其他軍閥。二袁就不說了。曹操起家,曹家夏侯家衛家就是最初力量,何況曹操當年就敢棒殺大宦官蹇碩的叔叔,更是在中央政權混過很長,名聲大,有能力,才有荀彧等人的推薦和互相推薦。

    荊州丟失的影響

    赤壁大戰後,劉備搭船獲得名聲,又借得南郡養兵,才具備了出兵益州的可能。可花費五六年才最終拿下益州,可見艱難。

    荊州南郡地位重要嗎?

    對劉備來說很重要。可對整個三國鼎立的局勢來說,根本不足一提。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最初獲得勝利是因為曹軍新敗漢中,士氣低落。但從整體來說,劉備依舊是最弱小的。沒有馬匹,江東和劉備先天上就缺乏北伐的機會。

    至於人口經濟,那就更不行了。

    所以,即便江東不背盟,關羽撤退回南郡,又能夠怎樣?

    荊州三郡養五萬兵都是極限。根本不具備北伐的可能性。

    實力不足,何來什麼統一天下?

  • 3 # 青言論史

    什麼問題都會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蜀漢不能一統天下也是如此。直接原因,確實是關羽失荊州,但是根本原因,遠非如此簡單。

    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劉備集團爭奪天下的幾乎唯一可行條件,荊州相對於蜀漢而言不啻是生命線。而關羽,在悍然發動襄樊之戰並且丟掉荊州以後,就根本上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資格。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實是關羽丟掉了劉備統一天下的希望。

    但是實際上,劉備即使沒有丟掉荊州,一統天下也很難。因為這不僅僅是從蜀川攻取天下幾乎無人做到,更是因為劉備所代表的勢力根本就無法奪取天下。因為劉備甚至曹操、孫權所代表的都是軍閥勢力,而此時的歷史潮流是士族門閥登上歷史舞臺。

    劉備代表的立場,無法和士族們妥協,他自己也不打算妥協。他的接班者諸葛亮,更不可能向士族妥協,所以在三國中,儘管蜀漢吏治最好,卻是最先亡國的一個。

    同樣的道理,雖然是以曹魏攻滅蜀漢,伐吳也是魏國舊將,最後卻都三家歸晉。因為晉朝才是代表士族利益的政府。也就是說,即使劉備能統一天下,他的江山,也將無可避免的像曹操那樣,被人偷樑換柱。

  • 4 # 迴廊壹寸相思地

    按照題主的說法推算,那恐怕《三國》應該有這麼一句話:子初孝直雲長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兩國交戰,外表看是軍隊的交戰,最終卻是綜合國力的對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進攻蘇聯,前期戰果豐厚,德軍很快就到達了斯大林格勒城下,但是漫長的補給線難以支撐德軍前線作戰,被蘇聯拖入僵持期,後來被蘇聯‘翻盤’了。先笑不是笑,笑到最後才是笑。

    我們再來看一下三國實力對比,天下有三,魏得其二:

    人口上看蜀國(90萬)<吳國(200萬)<魏國(500萬);

    控制範圍:曹操控制中原地區,土地肥沃,劉備控制地區多為關中地區,地形複雜,而且南蠻之地直到諸葛亮擒孟獲前還屬於自治地區,劉備並沒有實際的控制權;

    再說當時天下有十三州,曹操擁有九州,劉備只有一個益州,荊州大部屬於孫權,關羽丟失的荊州原先也不屬於劉備,只是當初孫權借給劉備暫住的。

    另外荊州的丟失對魏蜀吳各大集團的影響:

    吳國重新擁有了荊州地區的使用權;

    劉備丟失了抵禦曹操孫權的屏障,相對魏吳來說蜀漢門戶大開;

    曹操只是攻打劉備的時候少了一點阻礙,並不能影響大局。

    綜上來說,關羽前期攻打樊城雖然戰果豐厚,但關羽丟失荊州只是讓在三國實力排名最靠後的蜀漢變得更弱,而劉備能一統天下這種話只能是劉備自我安慰而已。

  • 5 # 閏實

    劉備未能一統天下,非關羽之過。就是關羽不失荊州,劉備也未必能統一。

    這一點,在毛主席讀三國時已經指出,一切起因還是在隆中對,諸葛亮對劉備謀劃了奪取天下的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佔據荊襄,南和孫權,北抗曹操。

    第二步,進取巴蜀,割據半壁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勢。

    第三步,荊州和巴蜀兩路出兵,夾擊中原,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個戰略看起來非常完美,而且劉備也完成了前兩步,可是問題就出在第三步上,毛主席一針見血的指出:“蜀漢是弱勢,兵力卻一分為三,荊州一部,成都一部,漢中一部,這不是讓人家逐個擊破嘛”。由此看來,蜀漢在大戰略上就存在問題。

    還有一點,那就是諸葛亮在仿照劉邦的戰略,豈不知時勢早已不同,劉邦是在天下諸侯林立時,逐個擊破。而到劉備時面對的是統一的中原,豈能成功。

    由此可見,戰術上的勤奮是彌補不了戰略上的缺陷的,劉備未能統一非關羽之過也。

  • 6 # 六甲番人

    三國時期蜀漢勢力未能一統天下,有人認為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從後來局勢的變化看,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再深入思考,即便關羽沒丟掉荊州,劉備也不一定能逐鹿中原,關羽其實丟的只是一個機會而已。

    一、假如關羽沒丟荊州?

    很多人認為關羽丟了荊州,才導致蜀漢勢力從此成為三國最弱一方,諸葛亮在隆中與劉備商定的戰略願景從此泡湯了,且看《隆中對》原文: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在這裡,諸葛亮提出了劉備成就霸業的若干條件和實施步驟,其中最重要的憑據是跨有荊、益兩州,最後的總攻路線是劉備從益州向北取秦川,另一上將從荊州北伐宛和洛陽。

    從蜀漢勢力後來的表現看,兩面夾攻成功的機率當然明顯大於漢中一路出兵,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維九伐中原都以失利告終,絕對不只是戰術問題,不只是蜀中無大將問題,實際上,每次蜀漢從漢中出兵,魏國必南和或南抑孫吳,然後傾國之兵嚴陣以守,蜀漢既無法速戰速決,只能打消耗戰,魏國當然不懼。

    假如關羽沒丟荊州,即便只是五萬兵力從荊州北進,也應足以讓曹魏分心和分兵,諸葛亮北伐成功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二、關羽能守住荊州嗎?

    上文提到,關羽丟的是一個機會,那麼關羽一定能守住荊州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是帶有個人情緒和觀念傾向的書,認為關羽之所以丟荊州,是因為關羽不肯將虎女屈就犬子,破壞了蜀吳聯盟的大好形勢,而後又中了孫吳之計,為陸遜領兵所迷惑,最後被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這是片面之言,不可足信。

    在關羽攻打曹仁防守的襄樊時,荊州兵力空虛,孫吳既擔心蜀漢勢大,又有很大的把握輕易拿下荊州,為何不為之?

    或許也有人提出,既然關羽守不住荊州,那麼為何不換人去守?但是,又該換誰來守呢?劉備最信任的大將只有跟隨自己多年的關羽、張飛和趙雲,關羽不行,張飛更不行,趙雲又缺少獨立領軍作戰的經驗,他或許能和好東吳守住荊州,但讓他北伐中原肯定比不上關羽,魏延倒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出現太晚了,還沒得到劉備足夠的信任,從地理位置看,荊州幾乎就是一塊飛地,危急時益州出兵要很長時間才能到達,不放心的人是肯定不會委以重任的。

    所以關羽加馬良的組合,其實也算是當時可以拿出手的人事方案了。

    三、劉備怎樣才能一統天下?

    上文說得太悲觀,或許大家不喜歡看,還是換個角度吧,劉備怎樣做才能一統天下呢?

    孫劉聯盟的基礎其實是很脆弱的,當時迫於曹魏的壓力倉促而成,兩方勢力內部一直都有不可忽視的反對聲音,孫尚香只是飯後的甜品而已,甜蜜時刻只有那麼半個時辰。

    所以再講感情都是於事無補的,只能談利益分配。孫吳一直認為荊州是自己的,但劉備在荊州的問題上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斤斤計較言而無信,如果雙方在荊州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孫劉聯盟就始終只是口號。

    既然荊州是守不住的,那麼劉備何不大方一點,棄子取勢,讓給孫權又如何?孫權如果坐擁揚州、交州和荊州,就不會認為劉備是威脅了,雙方也就有了背靠背一起吃曹魏這塊肥肉的可能性。

    當然,荊州也不能白白拱手相送,一定要讓孫吳以利益來換,出兵合肥是必要的前提,而且要有實質性的攻城掠地,如果東吳出兵,曹魏必定要分兵讓張遼防守,此時關羽便可先取襄樊,劉備直攻長安。

    曹操當時剛丟了漢中,曹魏上下士氣低落,面臨蜀吳三路進攻,其中必有一路失守,最快失守的仍然會是襄樊,滿寵所說的“若棄襄樊,黃河以南魏王不可有”將極有可能發生,曹魏的大本營許昌恐怕唾手可得,曹操只能退守河北冀州,雍州長安和徐州也會很快失守,此時三國的勢力將演變如下:

    1、劉備:坐擁益州、梁州、雍州、涼州和豫州,勢力最大。

    2、孫權:擁有揚州、交州、荊州和徐州,勢力次之。

    3、曹操:僅有冀州、幽州、青州、兗州,勢力最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雷克薩斯rx300落地要多少錢?值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