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粒子214836194
-
2 # 舒達床墊
語言的學習,跟環境有關係。如果上學後,家裡、學校都是純英文環境,那麼他的英語一定會學的很好。同理,一歲的小孩學漢語,也是一個道理。
另外,1-3歲,是孩子語言最為敏感期,越長大,學習起來越沒有小時候敏感。所以,如果孩子上學後,英語學得不好,除了要多給孩子創造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之外,就是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學,平時多跟孩子用英語來交流。
-
3 # 由於有雨游魚憂鬱
這個是一個可大可小的問題,孩子學習漢語,是學習母語,不論是從小到大的認知環境,語言環境,知識環境都是在對母語的強化性練習,而英語則不同,作為第二語言。他的語言環境,聯絡環境,認知環境,知識環境都無法滿足強化英語的需求。所以對孩子來說,強化英語成績,要做的有以下幾點:
一、強化課堂上課效果,課堂認真聽講,課後積極練習,強化英語基本知識點,基本功。
二、培養學習興趣愛好。所有的知識都是從為什麼的好奇開始的。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學習英語興趣愛好。
三、注意口語環境的提供。不僅要學,更要練。多多參加學校各類英語口語,書面比賽,在比賽中總結,總結中提高。
四、學會總結英語規律。詞彙量是學習英語的重要基礎,在記憶英語的詞彙量過程中注意總結英語規律,從規律中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
4 # 起名很傷神
學東西都是學了經常運用才會學好。孩子從小會學說話是因為周圍人都得說,他想要什麼也得說,需要一直運用所以容易。如果孩子在外國生活每天需要用英語,英語也會學好的
-
5 # 大鵬小作
一歲的孩子就能說話,長大後為什麼學不會英語?我談談
我們學習國語,遵循語言類學習規律。首先是不斷的語音訊號的輸入,開始是無意識的。接著接受初步的工具--拼音和偏旁,開始可以知形,透過拼讀,對文字的不斷重複,開始慢慢由知形到知義。後面透過大量的閱讀,詞彙量越來越多,開始寫作,和廣泛的交流。(遵循聽說讀寫的過程)
為什麼我們學了幾十年的英語還是學不好?因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我們沒有實實在在遵循語言的學習規律。聽的少,且聽的英語不地道。就沒有語感,單詞一定是可以拼出來的,而不是背出來的。所謂的語感是能夠清楚單詞的字母構成的發音(一些法語詞,音譯詞除外),一上來就是問單詞什麼意思,一定是先音再形再音的順序。
二、我們大人問小孩這單詞你懂什麼意思嗎?這是大人的學習思維,其實小孩子的學習思維是場景對應。我之前接觸過類似的場景,這次碰上,我能脫口說出來了。所以更多讓孩子接觸原版的書籍電影雜誌,開始他們一定看不懂,我們要的是她們不斷的接觸,這就是次量原理。
三、英語一定要讀,曲不離口,跟什麼讀,跟地道的英語發音,如果有條件請外教,不要是個外華人就可以,真正地道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總共才5個。當然也不要純靠外教,什麼時機請合適?當有一定量詞彙累積累。
四、大量的閱讀,中國字你接觸過一定次數後再也忘不了,英語單詞也是。所謂的語法是我們為了方便學習構建出來,當一定熟練後,我們在文段中就可以自然梳理出來。
五、相信語言是相通的,是有規律的,我們中國字是象形文字,英文字也是象形文字,如A字母最開始源於動物的角,W最開始源於波浪,所以有了這個我們也可以更好的學習英語。
-
6 # 有生於無空即是道
這個問題值得好好想一想。有沒有專家給講一講。個人觀點,不足為據。一是量和頻次不夠,二是沒有以聽為學習手段,即使不明白,也先聽清楚。比如你給娃娃讀書,出現了一個難度大的詞,比如魑魅魍魎,或饕餮,他不明白,也不一定問,但他肯定能說出來。所以要聽,聽到能跟讀,然後再看看不懂的詞啥意思,這個詞你也就記住了。回頭在說量,小孩子二三年級可以很快看完類似於鄭淵潔童話這樣的書,四大名著的簡寫本,甚至原著。但是英語呢?家長也沒能力講英語繪本,慢慢培養自己看英文書的習慣。語法句法的差異有點影響,但一個人完全能夠相容兩種語言的語法,這不是主要方面。資訊不能反覆刺激,用的時候就提取不出來。像漏斗一樣,進的沒有漏的多。
-
7 # 英語每日談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直指應試英語教學的病根——學了10幾年英語,掌握了數千英語詞彙,甚至通過了4級6級英語考試,很多人不要說深入表達自己的思想,就連簡單的日常會話都做不到,基本上屬於紙上談兵,多數高中畢業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真的比不上英語國家的三歲小孩。
為什麼幾歲小孩就能把母語說得很好,英語學了好多年卻說不好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
一 語言環境
語言環境對學習語言至關重要。漢語是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但漢族人只要不是傻子,誰不會說漢語?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每天時時刻刻聽到的都是漢語,可以說,只要孩子醒著,都處在學習漢語的過程當中。而英語呢?雖然到高中畢業名義上學了10來年,但實際學習的時間,又有多少呢?除了每星期區區幾節課的學習時間之外,又有多少時間用於練習,有多少學生有機會聽到別人說英語,有機會開口和別人說英語呢?
語言環境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印度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個人曾經在印度呆過一段時間,在工作中和不少印度人打過交道。我接觸的印度人每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上至公司高管,下到車間技術員,個個如此。這並不是因為印度人比華人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有比華人優越的語言環境。印度被英國殖民過幾百年,英語是其官方語言之一,有許多英文媒體。印度本身有幾百種本土語言,但英語卻是各地普遍都懂的語言,如果沒有英語很多印度人就無法溝通。印度的學校普遍開展英語教育,而且他們的英語教育是為了實際生活、實際使用,而不是為了考試。對許多印度人而言,英語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離開英語,即使不影響生存,至少影響生活質量。印度人英語表達能力比華人強的主要原因就是語言環境比較好。
二 教學理念
不誇張地說,中國很多學校的英語教學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4、6級考試……而不是為了實際應用。考試題目的設計,聽說讀寫的考分權重都沒把英語聽說當回事,而是斤斤計較拼寫正確,語法正確。我不是說拼寫、語法不重要,我的意思是說,在學習英語的讀寫之前,應該先打好聽說的基礎。世界上任何語言都是先從聽說開始,然後再上學學習讀寫。這種重讀寫輕聽說的教學理念造成很多學生學了多年英語只會做題,只會考試,根本不能開口講話。
三 面子問題
前面兩個原因是客觀因素,面子問題是主觀因素。我們華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臉面的民族了。如果覺得自己的發音不夠純正,語法不夠完美,表達不夠流利,就沒有信心開口講話,唯恐丟面子出洋相。其實華人的英語發音多數很不錯了,比印度人的咖哩味英語好聽多了,但我們多數人就是沒有這份自信。中國孩子之所以會說中國話,是因為他們在學說話的年紀還不太有面子意識。如果在牙牙學語的年齡他們像成年人那樣重面子,我估計很多人連自己的母語也學不會。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粗淺見解,不對、不當之處請各位大咖指正。
************
-
8 # 散木17
其實就是沒有向口語方向發展。題主問的對。小孩一年就會說話,上學後,從初中開始,到大學,這是十年,十年時間,怎麼可能不如一歲小孩學的好。
就算我們學外語的時間沒有母語長,用十年頂一年怎麼也差不多吧。我就不信,老師不去花時間講題,而是隻要有課就跟學生說英語,領學生多做聽讀練習。十年下來,傻子都學會了。但我們把時間都花在做題上。結果,我們學了十年英語,可能真就沒有外國傻子說的好。
我很少讓學生做題。除非家長特別要求。我大部分時間都是領學生研究課文,然後進行大量的聽讀訓練。結果我的學生高考都拿高分。這隻能說明聽讀訓練與考試是不衝突的。再加上學生再學校做的題已經夠多了。而且聽讀訓練比訓練試卷要簡單的多。學生掌握的也更牢固。
十幾年沒學會,就是方法出問題了。
-
9 # Dannah
因為我們的英語教育更注重輸入而忽視了輸出。你的聽,讀能力就是輸入,你只要接收資訊就行了。而說、寫能力是輸出,你必須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組織成語言表達出來。
例如,你聽到人家用英語說“今天課很多,下午還要去參加籃球訓練。晚上回到家都要八點半了,還要趕一大堆作業。說不定今晚寫作業得寫通宵。”很多同學都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但是反過來,要你用英語表達以上的意思,好多人就不會了。又或者就算能表達出來,也是要組織很久才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對稱?就是缺乏練習。中文也是一樣的。例如我們學古文,大多數人叫你看一段古文理解意思容易,讓你用古文表達同樣的意思就非常難了。
我孩子從小生活在英語的環境裡。在他三四歲的時候說話是怎麼說的呢?有的時候他跑過來跟我說事的時候,會結巴。不是那種口吃的結巴,是反覆在腦中組織語言,一邊說還一邊更正而導致的結巴。尤其是他要表達複雜意思,或者用複雜句子的時候,就會有這種明顯的語言組織不過來的時候。但是隨著他話說得越來越多,複雜的句子組織的越來越好,他的結巴就少了。我們大人學英語其實也是一樣的。你覺得自己口語或者寫作不行,表達不出來,那是因為你極少練習,你沒有形成一種反射。你以為的英語國家小孩子說話比你還溜,那是因為人家小孩每天說好多話,而且說錯了大人會教。而且人家是一邊說,一邊聽大人的表達,一邊糾正自己,一邊學習。你要是能用英語作大量交流,你口語一樣能提升很多。
-
10 # 域北孤城
因為父母和周邊的人都不說英語。國外有許多種族大融合的家庭,比如爺爺奶奶只會說法語,爸爸說英文,媽媽說中文,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三國語都會。
回覆列表
學文字是阻礙語言學習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學會聽說之後再學文字。我們學習其它地方的方言是很快的,跟著說就行了,學外語也要這樣學的。反過來學就是反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