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利景軒逸
-
2 # 平靜100
謝邀請。首先,既然問題說“既生瑜何生亮”,那麼,就是從三國演義裡的角度來講的。我反感用三國志來貶低三國演義的做法。這沒什麼意思。讓陳壽的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互相掐架扯皮從中顯示自己有學問的做法本身就很無聊。好像幾千年的歷史都沒人整明白就他掌握真理和事實似的。這恐怕他本人也不會相信吧?須知,正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傳播使三國亂世成為最精彩的一段歷史。讓人們喜聞樂見津津樂道。不然老百姓知道陳壽是誰啊。羅貫中不愧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用出類拔萃的才華讓三國演義成為四大名著之首。把三國時代的英雄故事展現的淋漓盡致。我是讀三國演義長大的。三氣周瑜的故事真是太精彩了。既“生瑜何生亮”也是三國演義裡最經典的詞彙。至於到底周瑜怎麼死的,我回答不了,也不感興趣。謝謝!
-
3 # 關耳釘
這個真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周瑜是個才華橫溢,氣度非凡的人物,與《三國演義》中的小肚雞腸形象完全不符。年紀輕輕就輔佐孫策打下了孫吳大部分江山,後面又輔佐孫權,更是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周瑜有勇有謀,戰略戰術都非常出色,可稱東吳第一儒將,什麼既生瑜何生亮,最後被諸葛亮氣死,都是小說家為了突出諸葛亮的形象杜撰的。
-
4 # 中孚鑑
周瑜,字公瑾,是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其不僅長相俊美,而且善於音律,而主要的其才智、軍事能力非常突出,比較著名熟悉的典故就是火燒赤壁的故事,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敗,也奠定了而後三分天下的局面。
這段歷史被人熟悉的方式,除了是正史方面的記載,還有就是主要因為小說《三國演義》的緣故。《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是深受讀者熟知的。其中,因為小說《三國演義》文學藝術的需要,為了襯托出諸葛亮,所以周瑜就被寫成了和諸葛亮相爭的人。從而在書中有了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氣的從馬上摔了下來,沒多久周瑜就離開了人世,在其去世前,曾大嘆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那周瑜臨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周瑜被諸葛亮三氣之下氣死,這只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只是小說文學藝術的需要,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襯托出諸葛亮的才智,因為周瑜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周瑜小氣不能容人。
但是《三國演義》雖然是如此,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的形式,有很多地方是虛構的。所以歷史上的周瑜並非是真的那麼小氣、不能容人,那也就並非是被氣死的了。
歷史上的周瑜,不僅相貌俊美,而且精通音律,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所以正史上對周瑜的記載是“性度恢廓”“實奇才也”。
周瑜年少時和孫策關係不錯,後來周瑜隨孫策征戰平定江東。孫策去世後,周瑜和張昭一起輔佐孫策的弟弟孫權,後來曹操征伐江東,但在赤壁之戰中,曹操慘敗而歸,從而也奠定了後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
孫權稱譽有“王佐之才”。並且周瑜還被別人稱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後來周瑜在回駐地途徑巴丘時,卻突然因病去世。周瑜去世時,三十六歲。孫權聞周瑜去世,難過哭泣的說“公瑾有王佐之資,然卻壽命短促。”
當然周瑜雖然英年早逝,但是在他三十六歲的生涯裡,所體現、發揮的軍事才能是很高的,這一點是不用質疑的,故其也深受後世的推崇。比如在唐朝時期追封古代六十四名將、宋朝追封古代七十二位名將,以及宋朝成書的《百將傳》中,周瑜都是位列其中的。
-
5 # 雲煙有痕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三國演義》中為了塑造諸葛亮形象,不惜用三次鬥智失敗而被活活氣死來描繪周瑜,但周瑜真的是被氣死的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是!
一、 周瑜(175年-210年),東漢末年名將,系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出身名門,家教甚好,又受過良好的教育,是難得的帥才,孫策稱之為“外事不決用周瑜”。這說明周瑜必定是一個胸懷遠大的人。
周瑜
二、周瑜與東吳老將的合作即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東吳老將程普資格最老,功勞很高,年齡也最大,開始的時候程普對周瑜有些瞧不起,態度傲慢,甚至幾次侮辱周瑜。周瑜不僅容忍了他的無禮,而且還有意將就他,程普不得不欽佩,最終改變了對周瑜的態度,代之以敬重和服從。周瑜去世時還推薦和諸葛亮較有交情的魯肅,更可看出他的心胸寬廣,決非小肚雞腸之人,不會被諸葛亮幾句話就能氣死。
三、據史書記載,周瑜死前症狀,只是因為情緒激動大呼幾聲就轉不過氣來昏厥而亡,這是典型的心肌梗塞突發,不是氣死的。從中醫理論分析:周瑜少年得志,一心為吳國事操勞,文武雙用,日夜操勞,腎臟氣滯血淤,肝臟解毒功能受損,血氣受陰,還伴有吐血,最後心血動力不足,加上常年征戰臟腑有舊傷,又不注意調養,腎氣虛,肝火盛,心氣結,陰陽失調,全身機理失衡。最後心臟病突發而亡。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周瑜是一個心胸廣博之人,由於平日工作壓力過大,為國事軍事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而又不注意調理,心腦肝腎功能受損,最後一時情緒激動,心臟聚停致死,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
6 # 愛尚文史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大都督無奈感嘆“既生瑜何生亮”,氣絕而亡。除了氣死周瑜,諸葛亮還罵死了王朗,一封書信,羞死了大司馬曹真。他還能借箭,借東風,甚至借荊州。他可以擺出七星燈問天借命。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門八卦無所不通無所不曉。戰略、戰術、統軍、用兵、內政、外政、外交、談判、發明、創造,樣樣精通。
魯迅先生曾說過“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他類似於仙妖級別,已經超出了人界。
人哪有如此完美的。羅貫中把諸葛亮刻畫得太過完美了,甚至不惜犧牲東吳大都督周瑜、魏經學家王朗、魏名將曹真來襯托他的完美。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無完人”才是恆古不變的真理,完美無瑕,只適合小說世界。
據正史記載,諸葛亮也是有缺點的。西晉史官陳壽就指出過諸葛亮的缺點“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他的老對手司馬懿同樣指出過“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說明真實的諸葛亮,也並非羅老爺子刻畫的那麼神。他也是有缺點的。
周瑜見諸葛亮才華橫溢,非常的嫉妒,於公於私都想除掉諸葛亮。可惜,羅老爺子筆下的周瑜,永遠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事事料於諸葛之後。
諸葛亮一氣周瑜,不費吹灰之力,搶下了周瑜攻打南郡的戰果。
諸葛亮二氣周瑜,三個錦囊妙計,耍得周瑜等諸將團團轉,救走了深陷吳地的劉備,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
諸葛亮三氣周瑜,將計就計,趁周瑜圖謀南郡之際,將吳軍打得落花流水。
三氣之下,加上之前的舊創復發,周瑜傷重倒地,不久後怒氣攻心而亡。
那麼?現實中的周瑜是怎麼死的呢?起初!孫劉兩家的關係,並不是所謂的“孫劉聯盟”。而是劉備投靠在孫權麾下,雖然劉備有一定的獨立性,但也有一定的從屬性。換句話說,孫權有權調遣劉備集團的任何人,包括劉備在內。劉備的一切軍事行動,都必須得到孫權的認可。
周瑜深知劉備的野心,深知劉備必不甘心長期居於孫權之下。於是,在赤壁之戰後,周瑜建議,將劉備調往吳地,然後將關羽、張飛各自調開,將他們的力量分散。如此,他們就不能脫離東吳的。
這件事發生在劉備借荊州之前。
當時周瑜只分了南郡南岸的油江口給劉備。雖然當時劉備拿下了荊南四郡,但在沒得到孫權同意的情況下,他不敢貿然的把這四郡歸為己有。
於是,劉備上京面見孫權。
原文如下:
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借荊州數郡。劉備上京面見孫權,要求督領荊州諸郡,周瑜建議分割劉備方的實力。孫權考慮到曹魏過於強大,萬一劉備不服,只會損失內部力量,給曹操製造機會。於是拒絕了周瑜。同時,魯肅進言,讓孫權借荊州給劉備。
孫權雖然同意,但沒有馬上交割荊州,因為周瑜進獻了一條妙計。趁張魯、劉璋激戰正酣之際,沿長江直上,聯合張魯夾擊劉璋。然後順勢吞併張魯,留孫賁聯合馬超攻魏,周瑜自己返回南郡,對襄陽用兵,使曹魏方面首尾不能相顧。
孫權聽完周瑜的建議,立馬集結隊伍,讓周瑜領兵出征。周瑜收拾好行裝,往南郡出發,準備從江陵起兵。
結果還未行至南郡,在途經巴邱【巴陵】的時候,突染重病離世。
這時候,孫權還沒有將荊州交割給劉備,期間他還將長沙郡分置了一個漢昌郡,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
周瑜死後,孫權沒有進取之心了。東吳的基本國策,由進取天下轉為了坐保江東。在魯肅的建議下,將荊州借給了劉備。
後來荊州收不回來,幾十年之後,孫權與陸遜提起這件事,仍然是耿耿於懷,認為借荊州事件是魯肅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總之,周瑜之死,跟諸葛亮沒有關係。直到周瑜死後,劉備才得到督領荊州的資格,在此之前,他是絕對不敢跟周瑜作對的。
回覆列表
不是的,這都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這樣寫的。正史中沒有這樣的片段。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的大都督,文武兼備,富有謀略。並且還是大帥哥一枚,精通音律,書中贊曰,“曲有誤,周郎顧”。這樣一位文武兼備的全才,有娶了江東美女小喬,和主公孫策還是連襟。簡直就是事業愛情雙豐收。尤其在赤壁大戰中精彩絕倫的表現,以少勝多的有一戰爭教科書。簡直就是完人。蘇軾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何等的風采。但天妒英才,在36歲的時候英年早逝。至於三國演義純屬摸黑周瑜,抬高諸葛亮而已,不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