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嘹亮EMBA
-
2 # 飛龍1
在目前中國實體經濟普遍不是很好的前提下,銀行業確實應該讓利於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可分為央企、國企和中小型資產的民企。
銀行業主要支援的是央企和國企等大中型企業,一般中小型民企要想在銀行貸款難上加難。最近國家為了提振民企不斷面對的資金困難,提出了銀行資金要向民企傾斜。但執行過程中應該還有很大的難度。銀行考慮的是錢貸出去要能按期回收回來,民企考慮的是保障生產的進行。本質上是有差異的。
如果讓銀行貸款在相同的條件下,公平公正的面對所有需要資金的企業,這條路應該還很長。
-
3 # 桃子金融
這個問題本身就很有問題。
銀行有很多種,世界銀行實際上是慈善機構它一直在讓利,政策性銀行也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商業銀行既然是企業自然追求利潤最大化,利率就是貸款的價格,既然是價格就是由供需平衡決定的,我們去買電腦能不能要求電腦製造商讓利消費者,買麵包是不是讓店老闆讓利食客,因此如果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其實主要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解決之道是豐富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改變資金供給和需求狀態。要求銀行讓利是很難做到的,市場行為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結果。
-
4 # 浮雲財經觀
銀行到底該不該讓利於實體經濟?用資料說話最有說服力。
2017年上半年,25家上市銀行獲利佔A股所有公司總利潤的46%!也就是說25家銀行賺得的利潤達到了3000多家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這是多麼恐怖的數字。。。甚至有些朋友把銀行描述為實體企業的“寄生蟲”,這也是存在一定道理的。
(看了下圖各銀行收入水平後大家是否會感到震驚和詫異?)
我們就拿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為例,2017年全年的的淨利潤為2680.5億元,而作為新時代網際網路企業翹楚的阿里巴巴,2017年全年的淨利潤也不過才639.85億元人民幣。苦苦幹實業、深耕於社會的新經濟引擎獲利才只有工商銀行的1/4,這樣的資料不禁讓人為之噓唏。更別提廣大的製造業企業了,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是企業的景況甚至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看了這樣的結果,大家又是作何感想?捫心自問一下,銀行業是否賺的太多了?搶佔了太多實體經濟的“血脈”?
銀行業應該讓利於實體經濟、刻不容緩中小企業為什麼融資難、融資貴,經營成本居高不下?
問題的根結就在於銀行的貸款不好拿。大量的資金寧願投入房地產業,也不願意進入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企業的處境較為困頓,風險係數偏高”,這成為了大部分企業被拒絕的理由。為了活下去,求助無門的實體企業也只能鋌而走險走上“高利貸”的不歸路。
實體企業的困難和銀行絕對脫不了干係。
如何讓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企業?企業是逐利的,這點沒錯,但是大部分的國有銀行卻是揹負著建設國家、繁榮社會的使命而存在的,這也應該是他們存在的理由。國有銀行僅僅為了利益而行動也是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
(1)所以在政策方面應該向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傾斜,大力向企業提供貸款,降低企業經營、發展的負擔,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
(2)加速推進銀行業的開放。現在的銀行大都是國資背景,民營資本很難進入這個市場去展開充分的競爭。近兩年隨著網際網路銀行的興起,不少企業的融資渠道獲得了拓展,面對融資他們也擁有了更多的選擇。放開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趨勢,只有市場放開了,經濟發展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銀行業賺的已經夠多了,是時候回饋給實體經濟了!
-
5 # 蘭渚山人
上市銀行佔所有A股上市公司淨利佔比之高,確實令人羨慕。實體經濟越來越差,GDP增長越來越低,銀行業利潤增長還是比較高。從絕對利潤總額、利潤佔比、增長率等綜合分析,銀行業春常在。融資難融資貴,究竟銀行業的利潤是政府給予的壟斷性利潤,還是充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物,這點非常重要。從地方銀監會對銀行的視窗指導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降稅減費的總體要求,明年銀行業利差水平會顯著降低,上市銀行整體業績增長速度會降低。實體經濟的利率成本也會一定程度的下降。
-
6 # 海闊天空10961274
銀行巨大的收益來自於國家保護,現在存款難拉,但存款利率並沒有完全放開,還在接受視窗指導,競爭還不充分。如果存款利率完全放開,定價能力低的中小銀行會面臨破產,銀行業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巨大收益了。至於銀行是否應讓利於實體,這個責任不應該由銀行來承擔。實體企業發現首先應交給市場,面對市場競爭暫時有困難的企業,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進行扶持,和銀行何干?銀行是商業銀行,應給予自主經營權和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真正市場化競爭的環境下,銀行的日子並不輕鬆,為什麼還要給實體企業讓利?讓利就是人為壓低貸款利率,這難道不會出現腐敗現象?
-
7 # 本心易道
讓利?兄臺你在逗我嗎?不存在應不應該,不管是實體還是銀行或其他行情,誰願意?!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應該”如何如何如何,但實際呢?
這個問題的關鍵不是應不應該而是如何實現!
-
8 # 韓行長
銀行充當的應該是社會資本執行的媒介作用,其存在的目的應該是助力社會經濟更好地發展。資金應更多投放於中小企業,投向實體經濟,降低企業的經營、發展難度,給企業良好的融資環境。
同時,為新能源、環保、國家重點扶持的行業等給予稅率優惠,幫助其更好的發展。銀行應切實承擔其應有的社會責任。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太水了。
營業部主任回答的也太失水準,這也恰好證明了一點銀行獲利與實體徑濟關係,是反哺關係?或是給予?贈予?剝削?侵佔⋯⋯?還是公平?對等互相依存關係。我不就銀行的本質和屬性再展開討論。附列一份我在30年前,在協和銀行上海為事處見習學習中的感受以及30多年後給MBA學員講課的體會。先講30年前,中國銀行業歷經“三合三分”至1979年人農兩行分設,專業銀行的概念才逐漸成為今天的四大行。然而(88年前)銀行業的本質沒有變,仍是“政策性銀行”!其經營宗旨不是以利潤為中心,而是以國家的政策,黨的方針和人民銀行的規定。故瞭解這一狀況,提問者的問題就不會這樣水了。
當年為了瞭解資本主義銀行的特徵受總行委派去上海協和銀行(當時最早的允許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的外資銀行,當年也被稱為紅色資本家銀行,其是開放以後最早的投資國內港口、化工、中轉、醫藥、百貨、油品等外資企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辦事處主任給我們講解的第一課。協和銀行貸款,講了五個公平!
1、公平對待每位客戶,無論資產大小,國營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卻一視同仁;
2、既為一視同仁,貸款利率一致,抵押物價值等同,手續一樣;
3、如果你機制不同,規模不同,市場份額不同,行業壟斷就明顯,公平性就很難體現,因此這樣的企業來申請貸款,我們多為謹慎操作的。不能在公平環境中生存的企業,多為無競爭能力的,一旦失去機制優勢,其自己就無任何優勢,更多的是劣勢。我們協和要培養自己的有競爭力的客戶群。
4、協和客戶群都是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中發展的,故企業的生存環境是透明的,誰強誰弱,誰發展的好,誰有市場潛力,我們心中要一目瞭然。
5、企業發展是百年計劃,只有享有公平競爭環境的寵兒才具有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是為孕育百年老店服務的。
當然後來協和銀行自身發展也受到了影響,被更大的資本兼併,他當年的協和銀行貸款精神一直在我腦海裡浮現。
附MBA課堂筆記:
認識當下中國銀行業。(為MBA班金融學開課的導語. )
為什麼在當今學管理,學金融的人最多?高等院校都願意開設這兩門課或爭取開設這兩門課。一是當下這兩個領域來錢快,來錢多符合多數年青人的願望;二是商業經濟需要管理學,而管理學的靈魂是金融,符合社會大眾心裡。
但是在座的同學你們有研究過當今中國的經濟體制和社會責任嗎?你們其實沒有去真正讀懂經濟學,讀懂貨幣與資本的區別。貨幣的本質是流通,是結算工具;而資本的本質是掠奪。當靈魂為資本服務時,其社會責任就常被其用作了門面來忽悠大眾,而其經濟行為就決定了它的虛偽,貪婪,欺騙和掠奪。中國金融體制的三落四起的改革,88年始把以服務社會,服務生產的金融體制改革成了以利潤為中心的金融體制後,銀行就成為了資本的奴隸。雖說當今中國金融體制體現為國家資本意志。但其資本的掠奪性卻是實實在在的!銀行收費品種多達400多種,收費物件為社會大眾。窮人存款幫富人,富人貸款越多,越富有。窮人的資產積累抵不過物價的増長,抵不過房價的増速。如今各種利已主義,拜金主義的表現,均是由資本本質所孳生。銀行是資本經營體,正如敬連老先生所講,中國的銀行業己成為名符其實的大騙子。今天是MBA班金融學開課的第一天,在座的都是商業成功人士,我希望你們能真正讀懂管理學、讀懂金融學、讀懂社會責任。在沒有道德底線的族群裡,好人在與壞人較量中往往會失敗,因為他們沒有壞人擁有的最具殺傷力的武器——無恥。就好比踢球,如果沒有規則只有潛規則,如果裁判經常被收買,那麼能贏球的往往不是球技最好的球隊,而是最流氓的球隊。因此,當一個族群裡潛規則橫行、道德缺失時,那些呼風喚雨的往往是流氓!希望你們成為品德髙尚的人。(認識當下銀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