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廣衡
-
2 # 聽雨的時候
魏國已經有長安了,不也是沒有統一天下?統一天下這麼容易?別忘了大魏國也是一步一步打來的江山,不是靠嘴贏來的,
-
3 # 愛尚文史
諸葛亮採用魏延之計,能不能拿下江山不好說,至少可以讓街亭之戰壓力更小!!
當初魏延的建議是,自己領五千精兵,負糧五千,經過褒中、秦嶺以東,子午谷以北,只需十日,便可抵達長安城下;而負責駐守長安城的守將,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懋,夏侯懋生性怯懦無謀;所以魏延認為,夏侯懋聽說自己兵臨城下,肯定會棄城而逃,只要夏侯懋逃跑,攻打城池就容易多了!!而魏國想要在這裡聚集起援兵,至少要二十多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從斜谷接應,完全有足夠的時間抵達長安!!
魏延的計謀能不能成功,真的不好說!!就像他所有,夏侯懋膽小怯懦,如果聽說魏延兵臨城下,肯定會棄城逃跑;夏侯懋果真跑了的話,魏延就有可能攻下長安城;那麼!假如夏侯懋不跑,反而組織軍士奮死抵抗,又該怎麼辦呢?如果二十幾天後,還攻不下城池,敵人的援軍就有可能增援過來!!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襲,風險很大!!
然而有風險,並不代表不能用!!自古以來,要以弱勝強,就必須去面對可能失敗的風險!!有時候敢打、敢拼、敢賭,可能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韓信的背水一戰就是最好的例子,仗都打完了,己方兵將還表示沒看懂!!
而且魏延當時,只管諸葛亮要五千兵馬,這對於第一次北伐的蜀軍,只是一個小數目!!諸葛亮給了這五千兵馬的好處在於:
1.如果真如魏延所說,出其不意一舉拿下了長安城,則曹魏重兵聚集長安,街亭危機已無;諸葛亮順勢出斜谷,兵過渭水,直抵長安,與魏延會師長安;這也是諸葛亮原本的進軍路線!!
2.就算魏延攻不下長安城,勢必吸引曹魏大軍瘋狂增援,諸葛亮在街亭一戰,壓力會有所減少!!這樣的話!馬謖根本就不用躲上山坡了,直接與張郃正面來戰都可以!!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襲,其實是可行的!就算他拿不下長安,也可以幫助諸葛亮的正面戰爭分擔很大一部分壓力!!
至於是否可以拿下江山,我估計就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成功站住腳跟,拿下江山的可能性也不大!!
-
4 # 嚴肅5047
魏延子午谷奇謀,屬廟算,前提是夏候懋膏粱子弟為帥。此廟算連軍糧都包括了,試想諸葛亮,從未算到軍糧。
魏延謀略不被採納,諸葛亮嫌風險大,預測必敗。如果諸葛亮領導魏軍,鄧艾就會成為魏延。
諸葛亮北伐無功最重要原因,是諸葛亮戰役謀劃有問題,喜愛打十分把握的仗。而戰場上,十分把握的仗是不存在的,有六分把握就要實施,否則就會錯過機會。夏候懋這個難逢就會就錯過去了。
諸葛亮不想五千人受害,馬謖丟了何止五千人。連魏延也一道害了。
-
5 # 張博151221231
我個人覺得 這個謀略冒個險是值得的 其不便之處是有的 首先 選擇的道路崎嶇難行 不便於行軍不說 各種重型武器和資重不便攜帶只適合輕裝上陣 到達目的地之後 只有5000兵馬 能否順利攻下城池是個問題 如果援軍提前到達 那麼將是腹背受敵很難脫身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這個計策是可以的 且不說能否順利攻佔長安 只要這隻5000人的部隊只要到達長安城下 這本身就是一種威脅 不管能否攻佔長安 只要這支部隊在長安左右堅守月餘 就是勝利 因為這段時間已經為諸葛亮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即便司馬懿兵分兩路 也回天乏術了吧 這樣一來 即是不能全面的擊敗魏國 讓他元氣大傷也是可以的 再說 當時守衛長安的部隊戰力不強 夏候懋等人即便是死戰 我覺得也不是魏延的對手 再說這次是突襲 勝算頗大 如果攻下長安 諸葛亮拿下攏右等地豈不是唾手可得 然後鞏固長安一線防禦 伺機刺激司馬懿主力前來決戰而消滅 即便沒能消滅司馬懿主力 起碼當時的格局已經改變了 失去長安攏右等地的屏障 魏國已經無險可守 那麼奪取最後勝利 只是時間問題了吧
-
6 # 卿雨潤
孔明以強勝弱,以多打少,貓戲老鼠,將孟獲先生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先後折騰了七次,直到孟獲先生徹底心服口服,表示世世代代只做蜀國的朋友,不做蜀國的敵人,孔明這才決定收隊回成都。
打完這一仗,軍隊士氣大振,劉禪及諸葛亮的人氣指數大升,雖然國內還有人提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但人數一天比一天減少,國內政局日趨穩定,諸葛亮的日子,比劉備撒手西歸那會兒,明顯好過多了。
諸葛亮在成都過了幾天舒心的日子,又覺得很無聊,他非常懷念身處前線的那些日日夜夜。他很想再去前線打幾仗。
思前想後,他決定拿自己的鄰邦魏國開刀。在入侵前,諸葛亮先行使反間計,迫使青年小哥曹丕先生,罷免了司馬懿先生軍內外的所有職務,司馬懿先生恢復平民身份後,興不起風浪了。
緊跟著,孔明先生向劉禪先生提交了一份申請報告,要求出兵侵略魏國。
劉備先生剛出世那會,國內政局極不穩定,劉禪到現在還能坐在皇位上,諸葛亮是出了大力的。劉禪瞧在孔明勞苦功高的份上,沒有行使自己的一票否決權,提筆一揮,在申請報告上寫上“准奏”二字。
部隊很快集結完畢,在快入侵魏國的前夕,孔明召開了一次戰前高階軍事會議,將有關重大決策部署下去。
會上,漢中太守魏延發表了看法:
“軍師,據最新情報,魏國鎮守長安的,是曹操的女兒清河公主的老公,這小子的名字叫夏侯楙。夏候楙是個大草包,他整天不務正業,遊手好閒,只知道泡妞,打遊戲,正事一件不幹。
“軍師,我建議兵分兩路。我帶一支隊伍,人數不要多,有五千人就夠了,每人帶十天的乾糧,沿著子午谷一帶的小路,出其不意地繞到長安城下,然後對著城門吼幾嗓子。
夏侯楙這小子沒打過仗,聽到吼聲,立刻就會從女人的熱被窩裡鑽出來,然後慌慌張張集結隊伍,棄城而逃。
剩下的那些文官,手無縛雞之力,在我軍明晃晃的刀口下,只能乖乖地投降,我就能不費什麼力氣,將長安城拿下。
“丞相,勞煩你帶領大隊人馬,順著斜谷方向,到長安附近去接應我。兩軍會師後,咸陽以西的那大片領土,就會歸我蜀國所有。”
諸葛亮看怪物一般,盯著魏延看,然後使勁搖了搖頭,沒有采納魏延將軍的建議。
其實,魏延的提議,根本行不通。
一丶魏國能人極多,偵察兵滿地都是。魏延劍走偏鋒,兵出子午谷的絕密軍情,魏軍統帥部不可能不知道。萬一有人建議,在魏延的必經之地,伏下一支奇兵,魏延及所屬的五千兵馬,傾刻就會全軍覆滅。
二丶子午谷一帶山路崎嶇,非常難走,有些地方只能走路,不能騎馬。五千騎兵想在十天內趕到長安城下,困難很大。
即使能按時趕到或提前趕到,部隊肯定非常疲乏,急需休整,短時期內形成不了較強的戰鬥力。
而且,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吃飯問題。由於只帶了十天的糧食,糧食吃完後,勢必要打發一部分人去搞糧食,用於作戰的人馬相應要減少一部分,部隊的戰力會打一點折扣。
三丶長安城牆高大,外面又有護城河環饒,易守難關。魏延只有輕武器,沒有攻城器械,對長安城構成不了太多的威脅。
長安城是魏國西部的重鎮,一直都有重兵把守。長安城及附近的守軍,人數至少在十萬以上。
魏延想憑區區五千人馬,去打十萬人軍隊的主意,魏延天真得夠可以,簡直是無可救藥。
四丶守將夏侯楙雖然是個草包,但不是個棄城逃跑的主。蜀國第一次入侵魏國時,趙雲主動請戰,一併前去侵略魏人。趙雲首先遇到的對手,是夏侯楙手下的大將韓德父子四人。一頓砍菜切瓜之後,韓德父子統統喪命,夏侯楙輸了首陣。
程昱的兒子程武,在夏候楙手下作參謀。夏候楙採納程武的計策,將趙雲團團圍住,趙雲差點死在夏候楙的手下。
關興丶張苞二人殺入重圍,將趙雲救了出來。三人合兵一處,反敗為勝,夏候楙兵敗,退入南安郡,閉門不出。
趙雲等人圍攻十來日,毫無進展。諸葛亮到來後,費了三個月的工夫,才將南安郡拿下。五、諸葛亮很難實現與魏延的會師。諸葛亮帶的是步兵,除開戰鬥隊伍外,還有不少的非戰鬥人員。諸葛亮走的是大路,路途會遠上許多,魏延十天能趕到長安,諸葛亮花一個月的時間,也不一定能走到。
再者,孔明是在魏國境內行軍,在行軍的途中,肯定會碰到前來騷擾攔路的魏軍,孔明只能攻擊前進。一攻擊,肯定要拖住前進的步伐,與魏延會師的時間,多半要往後推。
魏延不能與孔明實現會師,只能滯留在長安那一帶。聞訊趕來的魏軍,將裡三層外三層地圍困魏延,魏延地五千人馬,將變成一粒粒花生米,被魏軍一一呑進肚子裡。
六、假設諸葛亮不顧一切,率領主力部隊,往長安方向推進,諸葛亮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魏軍的攻擊,而是後勤補給問題。
魏蜀邊界,大多是些崇山峻嶺,路很難走。蜀軍的後勤保障,全靠人拉,馬馱,效率極低。蜀軍每往前推進一步,後勤保障的難度就增加一分。後勤跟不上,蜀軍立刻就會譁變,即使諸葛亮出面,也無濟於事。
飯都沒得吃,還打個卵仗?老子不幹了。
七、魏延打打殺殺很在行,但沒有運籌帷幄,指揮全域性的能力和經驗。在一次北上侵略魏國的戰鬥中,魏延和手下的一個將軍,領兵走到斜谷一帶。魏延認為孔明指揮失誤,能力不行了,就沒有執行孔明的命令。他按照的想法來打仗,兵分兩路,結果兩路人馬損失慘重,魏延本人,也差一點去見劉玄德了。
回覆列表
蜀伐魏的實質是採用進攻戰術實現戰略防禦的目的,這是諸葛亮根據實際國力制定的國策。即使這樣北伐時後勤補給還經常供應不及,更談不上遠端作戰了。假設施行魏延出斜谷計策,深入魏地被魏軍四面攻擊,那時兵力不足,供給斷絕,後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正是預料到後果才不用所謂“子午谷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