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解囧說
-
2 # 史蒂夫1
卻說孔明班師回國,孟獲率引大小洞主酋長及諸部落,羅拜相送。前軍至瀘水,時值九月秋天,忽然陰雲布合,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回報孔明。孔明遂問孟獲,獲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禍,往來者必須祭之。”孔明曰:“用何物祭享?”獲曰:“舊時國中因猖神作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恬浪靜,更兼連年豐稔。”孔明曰:“吾今事已平定,安可妄殺一人?”遂自到瀘水岸邊觀看。果見陰風大起,波濤洶湧,人馬皆驚。
孔明甚疑,即尋土人問之。土人告說:“自丞相經過之後,夜夜只聞得水邊鬼哭神號。自黃昏直至天曉,哭聲不絕。瘴煙之內,陰鬼無數。因此作禍,無人敢渡。”孔明曰:“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馬岱引蜀兵千餘,皆死於水中;更兼殺死南人,盡棄此處。狂魂怨鬼,不能解釋,以致如此。吾今晚當親自往祭。”土人曰:“須依舊例,殺四十九顆人頭為祭,則怨鬼自散也。”孔明曰:“本為人死而成怨鬼,豈可又殺生人耶?吾自有主意。”喚行廚宰殺牛馬;和麵為劑,塑成人頭,內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饅頭。
-
3 # 菜豬7942
諸葛亮發明的東西多了去:諸葛烤魚,諸諸釀酒,諸葛連弩,孔明燈,諸諸臭嘴,三個錦囊,七星續命燈!!太多了!!
-
4 # 北七省書友同盟扛把子
饅頭具體是誰發明的 已不可考。諸葛亮只是做過用饅頭代替人頭搞祭祀的活動而已。
事實上關於吃饅頭的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戰國時期,《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可能有讀者要問了《事物紺珠》中的是“蒸餅”並非饅頭啊?大家有所不知,根據《名義考》中的說法:“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餅’又曰‘籠餅’,即今之饅頭”。 宋代的時候,為了避宋仁宗趙禎的名諱,便將“蒸餅”改稱“炊餅”。所以古典小說《水滸傳》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就是“蒸餅”,其實也就是饅頭。
-
5 # 歷史十字星座
個人覺得很可能是後人穿鑿附會,嫁接在諸葛亮的身上,像饅頭這樣食物的發明其實多半不可考,可能是古代某個行業的人意外所得。
-
6 # 古河洋橋
三國演義上說是諸葛亮發明的,所以流傳下來了;因為諸葛亮南征孟獲,因為渡河,中毒死了好多蜀兵蜀將,諸葛亮降服了孟獲,準備班師回蜀,大軍被冤死兵將糾纏,過不了河,當地人告訴諸葛亮,要用活人祭奠冤魂,才能過河;仁義的諸葛亮嚴詞拒絕了,本來南征就死了好多人,怎麼還能再殺人!於是痛哭流涕說了一番悼詞,又用麵粉做了饅頭,權當祭祀的人頭;果然,大軍順利的過了大河。人們為了紀念諸葛亮恩德,就讓饅頭流傳了下來!
-
7 # 追溯歷史傳奇
諸葛亮發明的饅頭可不是一般人敢吃的麵粉饅頭,它是妖魔鬼怪的祭品,這種饅頭足足拯救了49條人命,話說饅頭又是如何拯救人命的呢?諸葛亮所做的饅頭又有著一個什麼樣的傳奇故事呢?“饅頭”諸葛做,救人饅頭上,饅頭換人命,可歌又可泣。諸葛亮時期饅頭的寓意
饅頭二字又名“蠻頭”,寓意暗指蠻人的頭顱,而且是整整49個蠻人的頭顱。
為什麼饅頭所指是蠻人的頭顱呢?
話說諸葛亮兵經瀘水河,但此河煙霧瀰漫,深不可測,河水暗黑,長度望無天際。
據當地南蠻人所說此河有河神鬼怪掌管,要過此河需要進行一番人事,方可安全渡過此河。
南蠻將領說要用49顆南蠻人的頭顱來祭奠(打通關係)瀘水河裡的河神,迷霧才會消失,河水才會清澈見底,此時方可渡河而過,
諸葛亮於心不忍,大發慈悲,心生一計,妙手回春,用牛、羊、水、小麥磨成粉後,命巧匠捏成蠻人頭顱的樣子拋入河中,河水頃刻間清晰照影,迷霧散去,軍隊安全過河,心靈手巧的決計拯救了幾十條人命,蠻人口口相傳,蠻人和後人成諸葛亮真乃神人也。
這也是饅頭的第一次問世,也是饅頭獲名的起源。
現代饅頭南北說北方饅頭:
內外實心都是麵粉(玉米粉,小麥粉,大豆粉等),加水→酵母菌→和麵→發酵→切割(圓形居多)→籠屜蒸,即可。
南方饅頭:
內外實心(或內有餡與北方饅頭的區別),南方饅頭有無餡統稱饅頭,加水→少量糖→酵母菌→和麵→發酵→切割(圓形居多)→籠屜蒸,即可。
饅頭換人命,這筆生意做的真實划算,可以說是一本萬利,諸葛亮如果生在現代,堪稱“饅頭王子”,生意遍佈全國,既是發明家又是一個老道的生意人。
-
8 # 康武軍耕耘書畫藝術工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佈,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瞭解的孟獲。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裡,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必須用49顆人頭祭供。”諸葛亮想到這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1、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面包上面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做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
2、相傳,饅頭起源於三國時代。當時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襲蜀,於是諸葛亮親自帶兵征伐。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俘虜,用他們的頭顱祭奠河神。諸葛亮當然不答應,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麵粉加水捏成人頭模樣蒸熟,當作祭品來代
替“蠻”頭。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下來。因稱為“蠻頭”太嚇人,人們就用“饅頭”取代。久而久之,饅頭成了北方人的主食。
-
9 # 七妹下廚房
在中國,如果說有那一段歷史是家喻戶曉的,那麼一定是三國。上到八旬老人,下到三歲孩童,都能說兩個三國裡的傳奇故事。而三國裡傳奇故事最多的人物,諸葛亮當之無愧,從三顧茅廬到星落五丈原,這個人留下了太多的傳奇。就連到了現在,諸葛亮都還沒有下班,繼續成為了鬼畜素材和鬥圖專用表情包,在我們的微信和網路之間流傳。可這還不算諸葛亮最神奇的地方,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君子遠庖廚”的古代,連廚房裡都是他的傳說。
諸葛亮發明的第一個美食,據說是鍋盔。當時諸葛亮初出茅廬,一把大火燒了新野曹兵,和劉備一起從博望坡撤退。這個時候最大的問題首先是怎麼吃飯,兵貴神速,顯然不能在吃東西上浪費太多時間,可是大量扶老攜幼的百姓可不一樣了,民以食為天,劉備看不下去老百姓餓肚子,於是諸葛亮就發明了這麼一個吃食:鍋盔。用乾麵摻水,和麵之後,將麵攤在士兵的頭盔上,然後加熱頭盔,很快面就熟了。因為用頭盔做鍋,所以這種食物就被稱為鍋盔。一開始鍋盔就是純麵餅,到了後來,人們為了調味,有加入了牛羊肉等其他餡料,就衍生出了肉鍋盔。
諸葛亮發明的第二個美食叫做龍鳳配。這道菜是孫劉聯姻之後,劉備娶了孫尚香回荊州,諸葛亮給劉備接風時上的一道菜。這道菜將黃鱔和母雞同鍋調配,口感酸甜微辣,味道兼具魚肉的鮮美和雞肉的稚嫩。是荊州地區的名菜,因為菜名吉利,所以是結婚喜宴上必點的一道美味。
最後一個和諸葛亮有關的美食傳說,是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在餐桌上見到的饅頭。宋朝的時候,有一本書名叫《事物紀原》,上面記載:最早的時候西南地區的蠻夷少數民族會用人頭祭祀祖先,諸葛亮平定南蠻之後,結合當地習俗,發明了饅頭,用面做成圓團,裡面填充牛羊肉來祭祀神靈,後來隨著就慢慢演變成了饅頭。現在我們蒸饅頭已經在簡單的工序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很多不同的吃法,奶油饅頭,松露饅頭,點心饅頭,雜糧饅頭等等,雖然現在有了機器流水線生產的饅頭,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更偏愛手工發麵製作的手工饅頭。
回覆列表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佈,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瞭解的孟獲。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裡,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必須用49顆人頭祭供。”諸葛亮想到這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1、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面包上面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做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
2、相傳,饅頭起源於三國時代。當時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襲蜀,於是諸葛亮親自帶兵征伐。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俘虜,用他們的頭顱祭奠河神。諸葛亮當然不答應,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麵粉加水捏成人頭模樣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下來。因稱為“蠻頭”太嚇人,人們就用“饅頭”取代。久而久之,饅頭成了北方人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