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初夏染指憂傷151113280
-
2 # 讀書工
問題:《三國演義》第79回的內容概括是什麼?如何看待這一回的故事?
《三國演義》第79回主要講了魏、蜀兩國的事。魏國方面講的是曹丕專權,對兄弟的殘酷迫害;蜀國主要是寫的關公戰死後,劉備的痛心和對此事責任的追究。
我這裡重點說一下關於曹丕怎麼逼迫曹植的問題。因為這個事情很有趣,證明了曹丕的心狠手辣,以及曹植的才華。以致一直以來“七步成詩”成為了文壇上的美談。
曹操死後,曹丕稱帝,擔心兄弟們不服氣,想要一個個加以謀害。輪到對曹植動手的時候,曹丕就說,你昔日在父親曹操面前總是誇口才思敏捷,是不是有欺騙行為,我今天要檢驗一下,看到底是不是有欺君之罪。想以限時作詩為藉口殺害他。首先是命令他七步成詩。
曹丕看到牆上懸掛著的鬥牛圖,要求曹植以此為題,曹植走七步吟出:
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歘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洩畢。曹丕等人見如此速度,皆驚奇。於是曹丕又說,七步成章,時間太長了,能不能應聲就作出詩來。馬上以“我們兩是兄弟”為題做出詩來。曹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了,不覺也生了憐憫之心,潸然淚下。接著他的母親從殿後出來說,當哥哥的為什麼要這樣逼害弟弟呢?於是曹丕放了曹植一條生路,貶曹植做了安鄉侯。
後來南朝宋時有個大詩人叫做謝靈運的說,“天下有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可見人們對曹植文學才華的佩服。
現在這個故事已經形成了很有教育意義的成語典故,一來是講一個人要如何鍛鍊自己的才思,達到如此敏捷的程度。二是要那些兄弟相殘的人以此為鑑,加強團結。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
3 # 知命堂文化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
曹操頭風病發。明醫華佗欲為其開顱根治;操生性多疑,疑華佗害他;遂下佗入獄,致死。曹操病情惡化。不治身亡。操既亡,子曹丕於眾兄弟中脫穎而出,繼帝位。曹彰帥兵入都奔喪,屯兵於城外,孤身一人入城,兄弟相見,報頭痛哭。彰伏首稱臣,自卸兵權。丕心大寬,厚待之。父既喪唯不見曹植等兄弟前來奔喪。帝大怒,令人縛之來。卞夫人聞風大驚,拼命救之,丕網開一面,令植以親情為題,七步之內成詩。植淚流滿面,於七步之內吟出一首千古絕唱: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成!曹丕淚眼朦朧!免植一死。
關公之死,孟達劉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備欲處罰二位,孟達聞風,降了曹丕。劉封奉命追討,大敗而回,劉備斬之。
這是《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的故事梗概。本回曹操若能寬懷大度,用人不疑,或許還能保住一條老命;留下華佗一代神醫為己所用。漢帝無能,曹家代之已成定局;唯兄弟相殘,不擇手段,非帝王家不能有也。子建奇才,萬古流芳!英雄一世,關公難料走麥城!厚黑皆通,劉備揮淚斬劉封。
-
4 # 初曉兒
《三國演義》第79回:“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概括起來是兩個部分內容:
上半部分:魏王曹操頭風病發作薨逝,曹丕繼位。曹彰提十萬兵從長安來到鄴郡。曹丕令諫議大夫賈逵折服了曹彰。曹彰將本部軍馬盡交與曹丕。曹丕彰命曹彰回鄢陵自守。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沒有來奔喪,曹丕派兵到二處問罪,曹熊畏罪自殺。曹植被許褚率兵擒拿到鄴郡。曹丕聽從華歆計策,“以才試之,若不能即殺之;若果能則貶之”,曹丕令曹植以兄弟為題,應聲而作詩,詩中不得有“兄弟”二字。曹植毫不思索,脫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貶曹植為安鄉侯。
(曹植圖片)
下半部分:孟達說,關公父子遇害實際上是劉封、孟達之罪,要求誅殺此二賊。劉備聽從諸葛亮之計“升此二人為郡守,分調開去然後可擒”。之後孟達投了曹魏,諸葛亮建議派“遣劉封進兵令二虎相併”。孟達使人齎赴蜀寨招降劉封,劉封扯書斬使,帶兵迎戰孟達,中了魏兵之計,率部下只剩得百餘騎逃到成都來見劉備,被劉備斬首。
應該這樣看待這一回的故事:上半部分寫曹丕收服曹彰,寫曹丕逼曹熊自殺,寫曹丕逼曹植作詩。
曹植的七步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兄弟鬩牆、自相殘殺,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
曹丕逼迫曹植,是有直接原因的。曹植思路快捷,談鋒健銳,出口成章。加上他性情坦率自然,不講究華豔富麗的儀容,很得曹操寵愛。
曹植封侯的那年,曹操曾對他說:“當年我擔任頓邱令的時候二十三歲,回想起那時候的所作所為,至今都不曾後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歲,怎能不發奮圖強呢!” 曹操把曹植跟自己相比較,是明顯想要封曹植為世子的意思。
曹丕對曹植對自己地位的威脅瞭然於心,藉故欲殺之而後快,以作詩為名,陷害曹植不成,礙於母后卞氏的壓力,只好將曹植徙封降職。
(劉封圖片)
下半部分寫劉封被殺。
表面原因是劉封沒有去援救關羽,導致關羽父子遇害。骨子裡的原因,則與曹氏兄弟奪嫡並無二致,不同的只是劉備、諸葛亮為劉禪的上位清除障礙而已!
劉封雖為劉備之義子,並非齊備親生,但劉備曾直接提出要立劉封為太子。七十九回中孟達和劉封的對話中,孟達說:“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問於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問關張可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
滑稽的是,在涉及劉封生死的問題上,諸葛亮的態度明瞭:“可就遣劉封進兵令二虎相併;劉封或有功或敗績必歸成都,就而除之可絕兩害。”明言要殺了劉封,“以杜後患”。什麼後患?毫無疑問,杜絕劉禪的後患!
劉封的文韜武略,遠非庸常懦弱的劉封可比。留下來的確是劉禪的後患。
如何看待這一回的故事的結論:第79回上下兩部分,雖然一是寫蜀國,一是寫魏國,但內容緊密相關,都是圍繞最高層的奪位展開描寫。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 -
5 # 一點學堂
《三國演義》第79回講的是: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故事大概的梗概是:
劉備欲進兵東吳問罪,諸葛亮苦諫方止。曹操命華佗醫治自己的頭風病,華佗說必須砍開頭顱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將華佗囚於獄中。不久華佗身亡,曹操病勢轉重,對眾臣吩咐身後之事後,長嘆而死。
曹丕繼承王位,因為弟弟曹植不來奔喪,下令拿下問罪,曹植在極端悲憤的情況下作七步詩痛斥曹丕的不仁。廖化勸劉備處斬劉封、孟達,不料走漏了訊息,孟達降魏,劉封率部與戰不利,逃回成都,卻被劉備拿下問斬。
回覆列表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劉備欲進兵東吳問罪,諸葛亮苦諫方止。曹操命華佗醫治自己的頭風病,華佗說必須砍開頭顱才能去根,曹操大怒,將華佗囚於獄中。不久華佗身亡,曹操病勢轉重,對眾臣吩咐身後之事後,長嘆而死。
曹丕繼承王位,因為弟弟曹植不來奔喪,下令拿下問罪,曹植在極端悲憤的情況下作七步詩痛斥曹丕的不仁。廖化勸劉備處斬劉封、孟達,不料走漏了訊息,孟達降魏,劉封率部與戰不利,逃回成都,卻被劉備拿下問斬。
怎麼看待這一回的故事:
1.曹丕,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嫡長子,母為武宣皇后卞夫人 。
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學說,隨父征戰四方,拜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參與處理政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擊敗政敵曹植,成為魏國世子,平定魏諷之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後,繼任丞相,封為魏王。
逼迫漢獻帝禪位,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年號黃初,定都於洛陽。採納吏部尚書陳群意見,制定九品官人制,奠定魏晉南北朝時期選官制度基礎。平定青徐地區割據勢力,完成北方地區統一。對外防禦吳蜀,擊退鮮卑部落,修好匈奴、氐族和羌族,恢復西域的建置制度。
黃初七年(226年6月29日),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諡號皇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葬於首陽陵。
詩賦文學,皆有成就,擅長於五言詩,連同父親曹操和弟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著有《典論》,當中《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2、曹植,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 [2] 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亦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文學批評家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