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墓裡出土的飯菜,墓裡還寫有“墓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是真的嗎?
32
回覆列表
  • 1 # 影視經典MY

    首先這個宣化遼代張氏家族墓的出土最讓人驚訝的就是那一桌定格了千年的一桌美酒佳餚,就好像主人剛剛吃完一樣,酒菜,水果應有盡有。在桌子上盛放有秋梨、葡萄、棗子等水果,還有板栗等乾果,以及各式烹調好的菜餚令人眼花繚亂,更讓人讚歎不已!雖然歷經千年水果中的梨、桃、棗、豆蔻僅剩下籽、核、胡,板栗、核桃變成了空殼,糕點也黏在一起難以辨認,但種類之豐富,令人稱奇。

    然後在張文藻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隨葬品,銅器、瓷器陶器、鐵器、木器、漆器、絲織品等等,不但數量眾多而去造型也十分精美,墓內的壁畫也是十分鮮豔奪目。

    最後要說的是那句“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張文藻墓裡的,是山西省高平市的古墓裡面的,然後被網友們謠傳成張文藻墓,真相就是張文藻墓中根本沒有這句話。這座高平古墓是宋初時期的古墓,而且這座古墓是座空墓,裡面沒有墓主也沒有陪葬品,只有那一段文字,這座墓的發現是高平市湯王頭村的村民在自家庭院中準備挖一個菜窖,機緣巧合將其發現,這座墓同樣內部彩繪造型鮮豔精美,只是由於某種原因墓主未能安葬於此。

  • 2 # 文史小茶館

    上乾貨資料!帶大家穿越一次。

    網路上現在有不少謠言,這就是網路寫手把兩件事情糅雜在一起的結果。

    歷史其實本身已經很有意思了,沒有必要再移花接木牽強附會。看多了娛樂文章,也讓筆者來幫大家詳細解讀一下。以下內容都來自文物研究院和文物管理處記錄,大家一起學知識了~~~

    “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出自山西高平市五代十國古墓。意思是這墓有一天會再被人發掘,重見天日。而人一旦老去,就再也不能回到年少。其意境滄桑,不能不讓人嗟嘆。

    張文藻墓來自河北張家口宣化區八里村張氏墓葬群。以出土了一整桌遼代的食物出名,整個墓室讓人彷彿跨越千年之久。

    高平墓

    高平墓大約修建於五代十國時期,仿木質結構的墓室修築精美,白炭打底的彩繪豪華,是上黨地區典型的官吏大墓。但墓室內既沒有棺木,也沒有任何陪葬,可以說是空空如也。不過仍舊可以從墓室牆上的綵帶可以看出未完工的痕跡。

    東室門口的左牆上,有硃砂行書體留下的12個紅字,即“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言辭之中落寞之情呼之欲出,感嘆了人生的無常。結合五代十國時戰亂不斷的世情,這可能是墓主人,修墓人,甚至盜墓者的內心真實寫照。

    根據形制判斷,該墓主人應該是當地的豪門大族,在墓室進入最後裝修階段廢棄封閉。如果這些話真出自墓主人之手的話,也可以想象當年他年輕氣盛意氣風發的景象,在為自己修造好華麗的墓室之後,卻因為突發的變故無法在以後使用,以至於讓這個精美的墓室被封閉後落入歷史的塵埃,被人們遺忘。

    考慮到墓地處於當時北漢地界,可能墓主人跟後周與北漢之間的多次戰爭有關,特別是高平大戰更有可能。該次戰役後周柴榮軍先敗後勝,斬殺北漢軍8萬餘人。也許墓主人參與了大戰,並且戰死疆場,再也沒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墓葬。只留下兩行牆壁上的紅字空自見證千年歲月。

    張文藻墓

    說到張文藻墓,因為墓室中一張擺滿飯菜的餐桌而出名。彷彿主人剛剛宴請完賓客還來不及收拾,讓人頗有穿越近千年之感。

    這個墓穴在1993年被灌溉的村民因為地面滲水發現,是當地10座較集中的遼代地下古墓之一,出土了擁有極高藝術價值的壁畫和80多件隨葬品,當然還有那桌飯菜。整個墓室採用了仿木製建築結構,盡力用磚石給主人張文藻和他的妻子搭建了一所微縮的,近似於生前的舒適居住環境。

    (圖為墓室結構圖)

    墓道長6.8米,有11級階梯,墓室前後全場5.68米。從斜坡走下階梯後,迎面就是一座3.68米高的仿木質結構的門樓,呈拱門形狀,拱券上描繪有流雲和纏枝蓮花圖案。外側為門額,上裝飾有兩枚獸面門簪。門柱上有畫有各類摘枝花卉五組。

    (圖片來自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侵刪)

    往前幾步進入了前室。這裡只有近3個平米大,2.4米高。頂部正宗描繪有蓮花藻井,中間鑲嵌一枚銅鏡。四角有畫寶相花的斗拱。

    從前室繼續向前又是一道木門,透過短短的甬道可以進入後室。這裡稍大,有近8個平方。頂部被畫上了圓形天幕,代表星空,內有太陽和28星宿。中心處也有蓮花藻井和銅鏡。東面牆壁畫有窗戶,西面牆壁則是紅色假門。背面中央有一座磚雕的門樓,也是仿木結構,製作的小巧玲瓏。

    張文藻墓室內壁畫相當精緻,前室內拱門上有“五鬼圖”,其中一鬼頭戴烏紗帽,三鬼手拿刑拘,一鬼貌似被牽索,貌似冥府判官抓鬼的情景。寄託了主人驅邪避災的願望。

    (圖片來自豆瓣,侵刪)

    前室東面牆壁有“童嬉圖”,描繪了一個女子和七個不同打扮的孩童,其中最右側的孩童正在拿桃,左側的幾個孩童則在茶箱或者食盒後面躲藏窺探。畫中人物線條流暢,色彩鮮豔,看了讓人覺得妙趣橫生。畫中表現了選茶,碾茶,煮湯,點茶的全套道具和搭配的果品,可見當時茶藝再從宋國傳入之後,遼國社會生活中茶文化的重要地位。

    前室西面牆壁有“散樂圖”,畫中有頭戴幞頭身穿袍服的七人,其中五人吹奏,兩人舞蹈,儼然私人樂隊為飲宴助興的場面。

    甬道上還有“三老對弈圖”,畫中三位老人分別為儒釋道打扮,體現了三教合一的境界。

    後室頂部的星空原為淡藍色,紅點為點點星辰,再以紅線相連,成為28星宿。共211顆星,都有據可查,相當細緻。

    後室西面牆壁描繪了兩名侍女,一人正在鎖門,一人正在點燈,動作生動,猶如平日生活一般。其他牆壁也有許多較獨立的壁畫,畫風均流暢統一;各處的梵漢經文也筆觸細膩很有風範。

    在陪葬品方面,前室空曠,主要集中在後室。後室北面門樓之前放置著磚石棺床,長1.06米,寬0.76米,高0.45米,上面即是張文藻和妻子賈氏的小型木棺,裡面是火化後的屍骨和衣服殘留物,周圍是隨葬品,絕大部分儲存完好。

    棺木前放著一張大木桌,這就是照片裡那張滿滿當當的餐桌了。上面擺有黃釉白釉的碗,盤,瓶,漆筷,湯勺和雁足燈。碗盤裡裝著各種食物,有板栗,梨子,整串的葡萄,檳榔,豆子,和麵食品。其中,梨子,檳榔,葡萄已經乾枯,但35顆板栗被放在一件黃釉龍首碗中,雖然時過千年,表皮依然完好無損,猶如鮮貨,不禁讓人垂涎。

    因為張文藻信奉佛教,所以桌上都是各類素食。

    桌旁還有木製椅子一把,彷彿隨時準備給主人坐下用餐。牆邊放著的陶倉裡有粟(小米)和高粱。厲害的是另一個綠釉雞腿瓶,裡面裝滿了橘紅色的液體,開封時還溢位一些香味,後來化驗出這就是遼代的葡萄酒。可見中國民間早已普及種植和釀造葡萄酒。

    (圖為盛裝葡萄酒的雞腿瓶)

    (圖為遺物分佈圖)

    結合墓誌銘,我們可以知道,張文藻出身遼國的世家大族,他身材雄壯魁梧,性格剛毅獨立。力氣很大,可以敵得過兩三個大漢。三十歲以後戒了酒,遠離聲色,勤勞為家,為周圍鄉鄰做了很多善事。他與1074年46歲時去世,二十年後和妻子賈氏合葬於此。周圍10座墓地都是張家一族之人,可見當時張家的繁盛。而且也能看出當時山西一帶民眾篤信佛教,實行火葬的習俗。

    透過這座墓葬,我們幾乎窺見了近千年前人們生活的方式,彷彿可以和他們坐在了一起,談天說地,舉杯暢飲。

  • 3 # 李哥講史

    先前在網上有這樣的文章:河北宣化在挖地窖時發現了一座遼代古墓,在進入墓室後發現,墓中壁畫鮮豔,墓室木桌上擺放的碗、盤、壺等器皿,裡面還剩有食物殘渣,彷彿墓主人剛宴飲離桌,一切鮮亮如新。黃釉魁盛有30顆板栗,粒粒油亮完好無損。

    原來這個地方是張氏家族的墓葬地,張文藻墓中不僅發現了許多精美的壁畫,還發現了數件傢俱。而且最讓考古專家驚歎的是在墓東室門口的牆壁上竟然用硃砂寫有12個紅字“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

    其實上述的這些原型是山西省高平市湯王頭村的村民在自家庭院中準備挖一個菜窖不小心發現了一座古墓。墓穴中,沒有發現屍骨,也沒有任何陪葬品。至於在開啟墓室時,是否在擺放的桌子上有“一桌宴席”,記者沒有查閱到權威的相關報道。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墓有重開之日,人無再少之顏”同樣“出現”在遼代的張文藻墓中,完全是有人不負責任地將高平古墓中的圖片移花接木、以訛傳訛的故弄玄虛之舉。

  • 4 # 大國曆史記

    現如今有許多具有考古價值的文物,都是來自於古墓之中,古時候的人在死後大都會在墓中放置陪葬品,身份地位越高陪葬品就越好,陪葬品一般是金銀器皿或是生前珍愛之物。上個世紀末在河北省發現了一座遼代古墓,墓中的陪葬品中竟然有一桌酒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93年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考古專家發現了十座遼代古墓,這個古墓群屬於張氏家族,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在這片古墓群中的7號墓葬,墓主人名叫張文藻,專家開啟這座墓室時,被裡邊的景象驚呆了,墓中還有一桌未吃完的酒席,專家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盜墓賊來過了,可再一分析盜墓賊應該不會如此明目張膽,且古墓也沒有被破壞的痕跡。

    桌上擺放的有糕點、水果,但盤中的糕點已經發黴變質,水果也只剩下果核,其中儲存最完好的就是板栗,專家還在墓中發現了葡萄和一瓶酒,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葡萄發展的空白,而墓中的酒經過專家鑑定後確認是葡萄酒,直接證實河北省葡萄酒歷史悠久。

    墓中之所以會出現一桌酒席,專家推測這是一種祭祀方式,是後人在向墓主人進貢酒食,除此之外在墓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壁畫,色彩鮮豔栩栩如生,刻畫的大多是墓主人生前的事蹟,另外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遼代瓷器,這些出土的器具和酒菜都是千年前歷史的見證,對於如今的考古工作有著巨大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道初一解方程,有過程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