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折緣

    歷代開國帝王之中,李淵絕對是最被低估的一個存在。

    李淵的決策與領導作用

    作為隋朝末年起兵反隋,且最後在群雄之中勝出的李唐開國之主,李淵在征伐天下的過程中,作為軍事與政治的最高統治者,于軍事指揮、政治謀劃與執行方面,都起著重要的決策與領導作用。

    積極募兵、擴大兵源

    沒有兵,哪怕手下名將如雲,謀臣如雨,要做到爭霸天下最後勝出,絕對是一件沒有可能的事情,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也。

    在李淵起兵之前,隋煬帝下令“河東已來,兵馬仍令帝(李淵)徵發,討捕所部盜賊。”這些兵馬是李淵最初的軍事力量,而在赴太原安撫民眾期間,李淵“所經之處,示以寬仁,賢至歸心,有如影響”。寬仁的結果是提升了李淵的政治影響力,使其能夠憑藉家族的政治基礎和號召力招募了大量兵馬。

    同時為了吸引大量反隋力量的加入,出身關隴集團的李淵從鎮壓農民起義轉向利用農民起義,開始吸收各地的農民起義軍,比如瓦崗寨的李密集團。李淵在李密投降後的使用問題上極具政治智慧。

    李淵封李密以尊位而實權,使李密這個曾經最大實力的起義軍領導人,不能對李唐集團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同時還以重賞、授官、賜姓的方式,完成了對孫華、羅藝等一批武裝勢力的招安,進一步擴張了自身的實力。

    調整軍事部署、協調軍事力量

    在起兵之初,李淵便總攬了所有軍事要務,從後勤管理到軍民徵發,從戰守事機到招募勸賞,全都需要經過李淵來決策。取得西河之戰勝利後,李淵對兵權進行了分配,以李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李元吉為太原郡守,留守晉陽宮,處理文武大事。

    他將兵權分配給自己的兒子,其目的是從使總攬軍權的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政務,使其能夠做出適應戰事的變化鞏固初唐政權的決策。

    正是以上兩點,使得李唐集團迅速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力量和軍事實力,而李淵基於現有條件制定了此後一系列的軍事計劃。而事實證明,他的決策,即先打擊與自己接壤的地區,之後逐漸擴張南北地區,是李唐最終取得天下的關鍵。

    北連突厥、解除後顧之慮

    隋末大亂之前,北方突厥崛起,經常南下侵擾中原一代,而到了隋末大亂後,中原各個地區有出現了割據勢力,力量弱小而分散,並不能抵禦突厥的侵略。因此,各路諸侯中大多北附突厥。比如,薛舉、王世充、劉武周、梁師都、李軌都曾北面稱臣。

    而李唐建立後,突厥對新生的唐政權更加是最大的威脅。彼時的李唐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不足以對抗突厥,何況李唐當時只據有關中而已。

    在擔心突厥入侵,或北方勢力聯合突厥進攻自己的憂慮下,李淵能屈能伸,向突厥稱臣,並向突厥許諾:“征伐所得,女子玉帛,皆汗有之。”

    李淵許下的條件不可謂不大,雖然這種收買政策並未從根本上擋住突厥後來接二連三的進攻,但它卻是在王朝危急之時成功買到了一時的安全,為後來李唐定鼎天下爭取了時間。

    調整賦役政策、減輕百姓負擔

    隋時的對內對外戰爭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隋末大亂不斷的戰爭也出現了人口大量死亡和逃亡的情形。戶口的減少,勢必帶來生產力的下降與經濟的衰退,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李淵詔令民眾進城居住,減少因戰亂造成更多的居民損傷。

    李淵的決策體現出從實際乘除法以人為本的精神,透過制定與政治相關的經濟政策,發展了生產,增加了人口,在當時,是為了贏得人心的支援,而從長遠看也為日後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基礎。

    總而言之,李淵確實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在帝國之中也算優秀的存在,其最大的問題,即一開始就將兵權分給三個兒子,所謂上陣父子兵,最後醞釀成了“玄武門之變”悲劇,也讓自己成功登上了“太上皇”的位置......

  • 2 # 約定9521

    唐高祖李淵,是中國歷史上最被貶低的皇帝,也是最憋屈的皇帝之一。他倒黴就倒黴在被兩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夾擊,他前面的隋煬帝太能幹了,而他的兒子太宗李世民更是開創了貞觀盛世,你說唐高祖咋想。

    唐高祖可以說是一位審時度勢的人,他瞄準時機,趁天下大亂之時甘冒天下之大不畏,與突厥簽訂秘密協議,甘做兒皇帝,送給對方金銀綢緞,取得支援,沒有了後顧之憂的李淵進軍長安,趁火打劫創立了自己的江山,他承襲隋制開科舉頒佈均田制。開啟府兵制,李淵是位舔犢情深的好父親,為了避免手足相殘的悲劇產生,他情願將天下一分為二,允許李世民在洛陽舍天子錦旗,可惜他的兒子們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李世民更是不孝,對權力的貪婪,終於釀成玄武門慘案,李世民用手足的血染紅了自己的榮耀李淵被逼退位。

    李淵太窩囊了,的功績全被抹黑。

  • 3 # 五經博士

    大唐的建立,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功不可沒。奠定唐朝289年的基業僅是憑一己之力?太宗文治武功世之無雙,不可辯駁。然而唐高祖李淵,隱太子李建成亦絕不是一無是處。自古成王敗寇,即便是天家父子亦不在話下。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從太原起兵,很快攻入隋朝國都長安。隨著大隋的轟然倒塌,中華史也是世界史上的東方大國大唐完美登場。唐王朝的開創者李淵出身於顯赫的關隴貴族世家。高祖的先祖可以溯到祖父:李虎,曾經在6世紀50年代幫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國家的重要軍事將領,當時稱八柱國。然而,這樣一位身份顯赫的開國之君。卻在正史中被描寫成一個庸庸碌碌之輩,和李世民的英明神武相比,簡直成了酒囊飯帶。太宗皇帝為了昭告天下自己得位順應天意,美化玄武門之變的兄弟鬩牆,對史書進行了顛覆性的重修。誇大自己在開國過程中的貢獻,對於高祖,建成,元吉的作用隻字不提。李淵雖沒有太宗的曠世奇才,但也絕不是懦弱無能之輩,起兵反隋需要多大的勇氣。高祖太原起兵時,太宗尚不足20歲,“先取關中,後奪天下”的總政治路線,就是李淵制定的。如果不是高祖在後方把控全域性,太宗縱使武功蓋世也難成就這大唐太平之世。

    天家父子少恩情,天下大定,是時候烹走狗了。父子間猜忌,兄弟間明爭暗奪。隱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繼承人,高祖卻扶植李世民做天策將軍,統領百官,致衡太子黨,太子聯絡元吉向太宗發難。 最終,太宗先發制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隱太子和元吉血濺當場,高祖被逼宮讓位成了太上皇,再也沒有機會登上政治舞臺。

  • 4 # 讀書是福

    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但是這個皇帝卻可以稱作歷史上被窩囊的開國皇帝,目睹手足相殘,最後黯然退位。然而,歷史給我們的疑問確是:一位開國皇帝,會像史書中描寫的那般不堪嗎?沒有魄力藉助兒子成事?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皇帝多達三百多位,其中不乏昏君、明君、庸君、暴君。但還有一些君主,他們一直被後世所所忽略,一被受到貶低,如本文的主角唐高祖李淵。一般而言,開國君主都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如一提到宋朝,人們就會想到趙匡胤,提到明朝就會想起朱元璋,但是提到唐朝,人們恐怕很難聯想到李淵也是雄才大略之輩。無論你是看過小說演義,還是讀過新舊唐書,印象中好像唐朝的建立,跟李淵關係不大。從太原起兵,到進軍長安,從平定天下,到最後一統全國,李淵似乎更像是一個配角,他碌碌無能之輩,而且暮氣沉沉,胸無大志,連起兵都是被“美人計”陷害的。相反李淵17歲的次子李世民則是天資聰穎,一位優秀的軍事統帥。歷史事實真是如此麼?恐怕未必如此,別忘了那句話,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關於李淵建國事蹟的記載,都是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授意史官撰寫的。而根據唐初大臣溫大雅的記載,正是李淵本人一手策劃了太原起兵,而且是謀劃已久,另外李世民在進軍長安中的功勞甚至不如李建成,其實李淵才是一位勇敢、剛烈、足智多謀的戰略家。

    太原起兵那年李淵51歲,僅僅6個月後,他就建立了唐朝,登上了皇位。起兵造反容易,登基稱帝也不困難,但要建立的王朝延續下去,這不是一件簡單事兒。李淵稱帝后,在史官的筆下又成為一個整日裡喜歡畋獵遊樂,追逐聲色犬馬的“昏君”,而李世民率軍整日裡東征西討,為唐朝統一天下。不可否認李世民在唐朝統一上的功勞,但李淵即位後也並非無所事事事。實際上李淵即位後,積極調整政策,改革府兵制,為朝廷提供可靠的兵源;恢復均田制,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廢除隋朝的嚴刑峻法,制定武德律,緩解國內矛盾;改革科舉制度,為國家選賢用才。李淵將大部分時間都專注於國內事務和新王朝制度的建立工作,為李世民接二連三軍事上的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支援。由此可見,李淵並非是那麼昏庸無能,而是一位老成持重,且不失雄才大略的統治者。那麼究竟是誰在貶低李淵的歷史形象呢?這裡不用再說,大家也已經明白了,就是李世民!當然這個“禍根”也是李淵自己種下的,沒能妥善處理好太子建成與秦王世民的矛盾,應該說是唐高祖李淵政治生涯的唯一一大敗筆。關於李淵被貶低的問題,連國外史學家都看不去了,《劍橋中國隋唐史》上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高祖是中國一切史書中最受貶低的一位君主”。書中還解釋了他被貶低的原因,“第一是因為事實上他的統治時期很短,而且是夾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突出的人物(指隋煬帝與唐太宗)的統治期的中間。”“第二,因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績被他的接班人(指李世民)精心地掩蓋了。”

    唐武德九年(626年),目睹著自己兩個兒子、十幾個孫子被另一個兒子殺死的李淵黯然退位。年老的太上皇此後一直居住在狹窄的大安宮內,李世民似乎已經忘記了父親的存在,很長時間不去探望。當李世民準備去郊區避暑時,高祖卻被留在長安忍受酷熱的煎熬。在大臣的建議下,李世民也曾邀請父親和他一同前往,但李淵謝絕了。也許李淵並不在乎皇位的得失,但玄武門已成為他內心永遠揮之不去的創傷。唐貞觀九年,李淵病死,時年70歲。不管結局如何,19歲的李世民真的就可以蓋過老謀深算的李淵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可惜的是這段史實已經被嚴重篡改了,中國史書上的這種為“聖者隱”的思維,實在有失偏頗。

  • 5 # 文史小張飛

    引用網路上的一句流行語:隋煬帝楊廣是“青銅”,唐太宗李世民是“王者”,而唐高祖李淵就是其中的那個“眼神”!

    唐高祖李淵這個小眼神不是一般的犀利,作者通過幾個形象的比喻,來給您加以分析解讀:

    1.小眼神的精準定位

    李淵的妻子竇氏,就是靠著小眼神的精準定位贏娶的;竇氏家族和李氏家族一樣,都是北魏王朝的名門望族,竇氏年輕的時候長得非常漂亮,史載“秀外慧中,頗有見地。”上門求親者絡繹不絕,當然長的好看是一方面,藉機攀附權貴、政治聯姻的也大有人在。

    竇氏家主為了公平起見,決定實行“比武招親”,這樣即可以為女兒選得如意郎君,又可以堵住落選者的悠悠之口,可謂一舉兩得。比武當天李淵一箭射中掛在柳樹上面的銅錢方孔,贏得滿堂喝彩當天便舉行了拜堂成親儀式。

    小結:李淵騎射技藝精湛,箭法百發百中;並不是演習小說裡面的手無縛雞之力。

    2.小眼神的韜光養晦

    李淵因為祖上蔭功以及自身能力,被隋煬帝任命為太原留守(山西地盤上的軍政一把手,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軍區司令)。

    有一次李淵外出打獵的時候,碰到一位善相之人史世良,告知李淵骨法奇特,面相佛陀,要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按現在的大白話說就是:您長得面相顯老,看著是個實誠人)

    李淵聽後非常自負,再加上平日裡禮賢下士、善待百姓的種種舉動,引起了隋煬帝的無端猜忌,特意派遣使者大加訓斥其瀆職懶政、無所作為。李淵為了自保被迫混跡於風塵場所、整日飲酒作樂,並將地方政務交於手下打理,這才打消了隋煬帝心中的疑慮。

    小結:李淵能在險象環生的官場上多次化險為夷,沒有一定的政治智慧和臨場應變的能力是辦不到的。

    3.小眼神的敏捷機智

    公元617年,隋朝天下已經烽煙四起、群雄逐鹿了,作為太原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很多人開始勸李淵起義師、爭霸天下。

    李淵對此既不反對也不贊同,而是頻頻派信使四處打探情報,他本人先後給突厥始畢可汗、瓦崗寨的李密等人寫信大肆吹捧他們的“豐功偉業”,並且表示自己沒有任何政治野心,只想守好隋煬帝交給的一畝三分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4月北方的始畢可汗接受了李淵的豐厚禮物,同意和他和平相處,但要求李淵向他稱臣,李淵經過冷靜思考同意了;5月瓦崗寨李密和洛陽王世充發生軍事衝突,長子李建成帶領李氏宗族和募集到的8千鄉勇來到長安,6月李淵藉口太原副留守高君雅謀反將其斬殺,然後正式起兵殺入長安。

    10月長安攻陷,李淵擁立代王楊侑為帝,自稱唐國公。然後派遣諸子分路討伐關中割據勢力,先後平定涼州的李軌、隴西的薛舉等;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楊廣被殺,5月李淵廢楊侑自立為帝,世稱唐高祖。

    小結:李淵是晉陽起兵的核心人物,李世民、劉文靜等人只是執行者;李淵起兵時各地軍閥混戰無暇顧及富饒的關中地區,所以起兵不到半年便佔領了關中。隋煬帝被殺以後立刻廢除楊侑自稱唐,時間也僅僅一年時間。之後李淵父子經過6年多的時間便統一了全國,速度不可謂不快。

    點評:

    ①唐高祖李淵歷史知名度不高,是因為他是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開國皇帝被迫退位做太上皇的古代帝王;在他之前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隋煬帝,在他之後又是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夾在中間當然很尷尬。

    ②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無可挑剔,但他插手史官的起居注(歷史記載者),把原屬於李淵的功績篡改到自己頭上;導致後世史學家對於李淵無史料可查,只能略顯簡單的描述而無法像其他開國皇帝一樣大書特書。

    ④總的來說,李淵在中國歷史的開國帝王中絕對可以稱得上佼佼者,晚年的陰差陽錯使得一世英明掃地,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精神病患”大鬧飛機,我們該如何“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