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爵士好刀

    不只有金庸,古龍,溫瑞安,黃易,李涼……都挺好,只不過武俠時代慢慢過去,玄幻和YY小說增多,寫武俠看武俠的少了,總體後繼乏力。

  • 2 # 三口釘

    不是隻有金庸出名了,是金庸最出名

    像梁羽生,古龍這些大神,成就也非常不錯的

    至於為什麼金庸最出名?

    很簡單,他寫得最好啊

    北京哪裡的烤鴨最好吃,全聚德,一傳十,十傳百千萬,就成公認的了

    金庸的小說寫得好,看的人多,翻拍的也也越多,就成公認的最好的了。

    而且,翻拍金庸的武俠劇,不愁虧錢,這就更加促進了金庸的名氣了

  • 3 # 生活賦

    沒有啊,武俠小說中金庸、古龍、梁羽生並稱為三大宗師。還有溫瑞安,後來的黃易。

    不過大眾最喜歡的應該還是金庸的作品,《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相對古龍的作品,金庸的作品佈局觀較為龐大,且伴有一定的歷史線路。而且對於“俠”的定義也不相同,金庸筆下的“俠”很大氣“為國為民,是為俠者”。

    而古龍的“俠”卻是一種自由的狀態,他們沒有太多的羈絆,《小李飛刀系列》、《蕭十一郎》、《邊城浪子》、《楚留香傳奇》、《絕代雙驕》等,都很符合江湖氣質的俠,每個人都有對酒當歌的俠氣。

    梁羽生、溫瑞安、黃易他們幾個的作品沒有前兩者的作品多,像梁羽生的作品就《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較為出名,溫瑞安的話就《神州奇俠》、《四大名鋪》出名,黃易就《尋秦記》、《大唐雙龍傳》出名,他們的作品時間也較晚一點,所以名氣沒有前兩者大。

  • 4 # 鶴舞蘭天逍遙客

    寫武俠小說的這麼多,為什麼只有金庸出名了?答:非也,非也。其實在金庸寫小說其間,與其一樣出名的還有古龍,梁羽生。這應該能稱為當時新武俠小說的武林三劍客。誰高誰低,誰最高最好,無法判斷。因為這三個人,各有個的特色,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觀眾。金庸筆下的主人公,都是以很普通的角色出現,語言樸素,而最後都登大寶,如射鵬英雄傳中的郭靖。傻呵呵的,而一生喜緣不斷,有刁蠻聰明可愛的黃蓉,有江南七俠,還有武當丘處機馬玉,直指東邪北丐中頑通。而在依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更是刻畫的淋漓盡致,以一人微弱之驅,而把六大門派止於光明頂,他靠的是武功嗎?靠的是頑強的意志和不死不屈的心意。這就是金庸大俠的長處,把不可能彎為可能。使主人公在平凡之處,造成故事情節的跌蕩起浮,可歌可泣成就了英雄。而古龍大俠的小說,更是語言優美,看他的小說就好像看散文一樣。書中武功,人物的神奇,交手的情節,都不會直接道出,而是用一種誇張對比的手法寫出,比如說快,怎麼個快法,沒見主人公動作,但對手的人頭已落地,快吧,肯定是快。說招不見招,說手不見手。有什麼樣的武功比這樣的武功還歷害。而梁羽生所著的小說,又另具一特色;他書中的人物都是歷史中存在的人物,他描寫的事件,也是在歷史中存在的,他刻畫的人物與情節,那就要發揮著書者的創作水平了。看他的書,就好像是在看歷史,因為他書中人物,事情,故事都會按照人的一生,一輩一輩子的傳遞下去,不論武功,人物,還是事件,都會隨著一部一部的書而延續下去,交待清楚。若說道為什麼寫武打小說的就金庸一人出名,可能是和咱們的媒體宣傳有關,有事沒事,都拿出來唸叼唸叼,給人造成一種假象,好像世界只有他一樣。其實在過來人當中,都會知道和金庸並列的有梁羽生,古龍二人,具體誰高誰低看各人喜歡。稍次一點的還有臥龍生,陳青雲等一大批武俠小說作者。回答完畢。

  • 5 # 大城公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為啥能夠紅遍華人地區呢?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搶灘成功

    香港就算每個人都看金庸武俠小說,也不過五六百萬人(八十年代),就算臺灣人也全都看,也不過加上2300萬讀者。而大陸市場就不同了!

    是國內的文化饑荒讓金庸獲得大大的成功!

    所有60、70後都知道,改革開放之前,國內沒有什麼文化讀物的。看電影,就是《上甘嶺》、《渡江偵察記》、《戰上海》、《沙家浜》、《林海雪原》、《農牧》(這部片子恐怖,小孩不能看)、《紅色娘子軍》、《大浪淘沙》、《一江春水向東流》、《四渡赤水》、《平原游擊隊》、《七十二家房客》(廣東),《高山下的花環》(80年左右,越戰題材),就這麼十幾二十部,放來放去。

    出版物呢,都是左派帶很濃政治色彩的小說,比如《金光大道》(吹牛上天,說畝產三千、五千斤),《三家巷》、《蝦球傳》(廣東);我就記得那時最熱門是《鋼鐵是怎麼練成的》(蘇聯保爾柯察金)這部小說,我沒讀過,聽廣播評書兩次。

    看戲,也是左派樣板戲,廣東這邊經常上演《搜書院》,《山鄉風雲》,《獅子樓》(武松打西門慶),《柳毅傳書》(羅家寶成名作),《昭君出塞》(紅線女拿手),《羅成寫書》(羅品超拿手),電臺播來播去就這些節目了。

    電視,80年代初期、中期都沒有啥好東西,所以那個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渴望》電視劇紅了。

    報紙,都是政治性很強的,我讀初中時就到書店買一份《週末畫報》(廣東,每週一期,四開小報)。讀小學經常買“連環畫”(繪圖,下面文字描述內容,就是漫畫差不多,但繪畫很好)。

    1986年前的中國大陸,是沒有什麼文化讀物適合老百姓和大中學生閱讀的!那時候的文學刊物都在炒什麼呢?“牛棚文學”!就是那些在文革中被整倒又放出來的作家寫他們的“牛棚經歷”!

    再說一句:當時大陸是嚴重的文化饑荒!

    好了,改革開放了,香港的東西潮水般湧了進來!金庸的武俠小說也衝了進來!搶佔灘頭陣地!

    當然,金庸武俠小說有幾部被拍成電視劇,比如83版《神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碧血劍》,《倚天屠龍記》等,在香港電視臺播放時,廣東這邊能收到香港臺的地方,都是“到點開會”,捧著飯碗去別家看電視劇(那時農村有電視機的不多,一般都是香港親戚帶回來的黑白電視)。

    是拍成電視劇給金庸做了極大限度的宣傳!

    是當時國內文化饑荒,讓金庸武俠小說大面積搶佔灘頭!那時候的高中生、初中生都看金庸小說!大學生也看!工廠青年職工也看!

    我講個很真實的笑話:有個高中生寫作文,什麼題就忘了,他是從梁羽生《七劍下天山》書裡抄了幾百字湊成一篇作文的!語文老師給了98分!後來有同學揭穿了,老師驚大眼睛,然後豎起拇指說:你真聰明!但是抄書不行,下次不能這樣做!否則給你零分!

    可見金庸、梁羽生、古龍的武俠小說滲入到何種程度!影響多大!我一個表姐做小學老師,晚上就看武俠小說!

    第二,金庸武俠小說故事性強,有後勁

    相比之下,梁羽生的武俠小說開頭和中間都可以,但後面就“沒勁”(很多讀者都有這種感覺),古龍的武俠小說,屬於他本人原創的沒幾部,比較著名的是《絕代雙驕》,《楚留香》,《小李飛刀》這些,從拍電視劇的角度看,其故事性比金庸武俠小說差,拍電視劇一定要故事性!金庸是一位“後勁蠻大”的武俠小說作家,他的成功固然得益於大陸文化饑荒,也是因為他的功力深厚,作品能吸引讀者追著看!他是寫武俠小說的大才!

    第三,金庸辦《明報》是靠武俠小說留住大批讀者

    在香港彈丸之地辦報紙,競爭激烈,賺錢不容易的。金庸為啥能在香港這個金錢社會堅持小說創作呢,主要是他辦報紙,開設“小說連載”專欄,他每天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這就是動力!不管多忙,他每天都要更新,續上一千多字。所以有幾位香港作家給他代筆寫過小說。金庸的收山之作是《笑傲江湖》,寫完後就封筆。之後,他就花十幾年時間重新校對修改他的作品(找人家代筆的那些),力求以“精品”、“經典”流傳後世。

    一個小說作家,需要一個視窗(平臺)發表作品。金庸自己辦報紙就是很好的宣傳平臺。國內大部分作家就缺了這個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的“文革”、造成大面積文化饑荒,給了金庸極大的機遇!

    香港那時的粵語流行歌曲也衝進國內搶佔灘頭,紅極一時!

    90年代以來,國內文化市場豐富多彩了!人們有太多選擇,就不一定看小說了。從1998年以後,香港有幾首歌曲能在國內響噹噹呢?國內也大把實力派歌手!

    所謂時勢造英雄。金庸武俠小說能夠覆蓋大陸,也是得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因素。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看的電影,電視劇,動漫推薦?